niusouti.com

甲某为债权人,乙某为债务人。乙某欠甲某100万元,已还10万元。经乙某同意,甲某为乙某购买以乙某为被保险人,以乙某的身故为给付条件的定期寿险。该定期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为( )。A.200万元B.100万元C.95万元D.80万元

题目

甲某为债权人,乙某为债务人。乙某欠甲某100万元,已还10万元。经乙某同意,甲某为乙某购买以乙某为被保险人,以乙某的身故为给付条件的定期寿险。该定期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为( )。

A.200万元

B.100万元

C.95万元

D.80万元


相似考题
更多“甲某为债权人,乙某为债务人。乙某欠甲某100万元,已还10万元。经乙某同意,甲某为乙某购买以乙某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某原任某国有商业银行某分理处主任,通过两名储户介绍,认识了乙某。乙某提出为甲某拉100万元存款,并要求从甲某的分理处贷款80万元,甲某同意。后通过乙某介绍,某研究所将100万元人民币存入该行。同时乙某使用他人身份证、已失效的某公司营业执照和伪造的某研究所公章等,在甲某未经审查的情况下,双方签订了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以某研究所100万元存款做质押物,骗取80万元贷款。则甲、乙分别构成何种犯罪?( )

    A.甲构成玩忽职守罪

    B.乙构成诈骗罪

    C.甲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D.乙构成贷款诈骗罪


    正确答案:CD
    乙的贷款诈骗是诈骗罪的一种,因此选D,某甲有玩忽职守行为,但刑法为此单独规定了罪名,应选C。

  • 第2题:

    甲某向乙某借了10万元的高利贷,事后乙某向甲某讨还时,甲某矢口否认,并且将乙某强行关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对其殴打,让乙某将借据交出,并强迫乙某书写字据称甲某已经将10万元还给乙某了,否则就不放乙某,乙某无奈只得照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某成立非法拘禁罪
    B:甲某成立抢劫罪
    C:甲某成立绑架罪
    D:甲某成立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答案:B
    解析:
    【考点】抢劫罪的认定。详解: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前者并不直接从被绑架人手中获取财物,而是以被绑架人作筹码,向其亲属或单位勒索财物或者以被绑架人作人质实现其他目的,实施绑架行为与实现目的行为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后者不仅是直接从被害人处获取财物,而且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与获取财物是同时进行的。本题中,甲某欠乙某10万元高利贷,在乙某要其归还时不但不还,还将乙某关押在地下室,对其实施暴力手段迫其交出借据,并书写字据将债务免除。虽然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非法的,但是乙某对其借给甲某的10万元钱仍享有所有权,甲某采用暴力手段拒不归还,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其当场取得乙某放弃债权的字据,免除债务,相当于当场获得10万元的收入,符合抢劫罪的特征,应定抢劫罪。至于甲某对乙某非法拘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再单独定罪。因此,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 第3题:

    10岁的甲某与6岁的乙某在操场踢球的过程中,甲某不慎将乙某的眼睛碰伤,双方父母因损害赔偿问题发生争议,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关于本案当事人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乙某为原告,甲某为被告,分别由其父母为法定代理人

    B.乙某的父母为原告,甲某的父母为被告

    C.乙某为原告,甲某的父母为被告

    D.乙某的父母为原告,甲某为被告


    乙某为原告,甲某为被告,分别由其父母为法定代理人

  • 第4题:

    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
    A、甲拒付租金1万元给乙
    B、甲与某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乙违约
    C、甲借给某乙1万元,乙到期不还欠款
    D、甲拖欠乙工程款10万元


    答案:A
    解析:
    参见教材P308。诉讼时效期间的种类:1.普通诉讼时效——2年;2.短期诉讼时效——1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赠偿;(2)延付或拒付租金;(3)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4)寄存财物丢失或损毁的;3.特殊诉讼时效:(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为4年;(2)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1年;4.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第5题:

    44、10岁的甲某与6岁的乙某在操场踢球的过程中,甲某不慎将乙某的眼睛碰伤,双方父母因损害赔偿问题发生争议,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关于本案当事人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乙某为原告,甲某为被告,分别由其父母为法定代理人

    B.乙某的父母为原告,甲某的父母为被告

    C.乙某为原告,甲某的父母为被告

    D.乙某的父母为原告,甲某为被告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