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厌氧消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详述软启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并简述软启动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作用?


    正确答案: 750系统中采用三组反并联的可控硅组成,采用限流软启动控制模式,在机组的启动过程中利用可控硅的电子开关特性,通过控制其触发角的大小来改变可控硅的开通程度,由此改变发电机输入电压的大小,以达到限制发电机启动电流的特性。软启动单元包括可控硅和软启动控制器。
    可控硅是软启动单元的执行元件,应用可控硅的开关特性控制发电机启动过程中的电压。软启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为可控硅提供触发脉冲,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

  • 第2题:

    简述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好氧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好氧使用条件: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原理:厌氧废水生物处理是一种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是把废水的处理与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分为水解、酸化、产氢产甲烷、产甲烷阶段。
    厌氧使用条件: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005≥2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 第3题:

    简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较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过程,在工程上称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包括
    1.水解阶段
    2.产氢产乙酸阶段
    3.产甲烷阶段。
    影响厌氧处理的因素:
    1.温度
    2.PH
    3.氧化还原电位
    4.营养
    5.有机负荷
    6.有毒物质

  • 第4题:

    保持厌氧消化作用的()是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的关键。


    正确答案:平衡性

  • 第5题:

    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好氧生物处理是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好氧生物处理法适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污水,或者BOD5小于500mg/L的有机污水。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法适于处理有机污泥和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一般BOD5大于2000mg/L)。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厌氧消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正确答案: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由消化池、进排泥系统、加热系统、搅拌系统和集气系统五部分组成。
    ⑴消化池
    消化池是污泥进行消化的场所,按其容积是否可变,分为定容式和动容式。定容式系指消化池的容积在运行中不变化,也称为固定盖式。这种消化池往往需附设可变容的湿式气柜,用以调节沼气产量的变化。动容式消化池的顶盖可上下移动,因而消化池的气相容积可随气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消化池也称为移动盖式消化池,其后一般不需设置气柜。按照池体形状,可分为细高形、粗矮形以及卵形。
    ⑵进排泥系统
    消化池的进泥于排泥形式有多种。包括上部进泥下部直接排泥、上部进泥下部溢流排泥、下部进泥上部溢流排泥等形式。从运行管理的角度看,普遍认为上部进泥下部溢流排泥方式为最佳。当采用下部直接排泥时,需要严格控制进排泥量平衡,稍有差别,便会引起工作液位的变化。如果排泥量大于进泥量,工作液位将下降,池内气相存在产生真空的危险;如果排泥量小于进泥量,则工作液位将上升,缩小气相的容积或污泥从溢流管流走。当采用下部进泥上部溢流排泥时,会降低消化效果。因为经充分消化的污泥,其颗粒密度增大,当停止搅拌时,会沉至下部,而未经充分消化的污泥会浮至上部被溢流排走。上部进泥下部溢流排泥能克服以上缺点,既不需控制排泥,也不会将未经充分消化的污泥排走。
    ⑶搅拌系统
    消化池内需保持良好的混合搅拌。搅拌能使污泥颗粒与厌氧微生物均匀混合。使消化池各处的污泥浓度、pH、微生物种群等保持均匀一致,并及时将热量传递至池内各部位,使加热均匀且大大降低池底泥沙的沉积与池面浮渣的形成。在出现有机物冲击负荷或有毒物质进入时,均匀地搅拌混合可使其冲击或毒性降至最低。搅拌良好的消化池容积利用率可达到70%,而搅拌不合理的消化池的容积利用率会降到50%以下。
    常用的混合搅拌方式一般有三大类:机械搅拌、水力循环搅拌和沼气搅拌。一般来说,细高形消化池适合用机械搅拌;粗矮形消化池适合用沼气搅拌,具体与搅拌设备的布置形式及设备本身的性能有关;但卵形消化池肯定用沼气搅拌最佳。
    ⑷加热系统
    要使消化液保持在所要求的温度,就必须对消化池进行加热,加热方法分池内加热和池外加热两类。池内加热系热量直接通人消化池内,对污泥进行加热,有热水循环和蒸汽直接加热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的缺点是热效率较低,循环热水管外层易结泥壳,使热传递效率进一步降低;后一种方法效率较高,但能使污泥的含水率升高,增大污泥量。两种方法一般均需保持良好的混合搅拌。池外加热系指将污泥在池外进行加热,有生污泥预热和循环加热两种方法。前者系将生污泥在预热池内首先加热到所要求的温度,再进入消化池;后者系将池内污泥抽出,加热至要求的温度后再打回池内。
    ⑸集气系统
    集气系统包括气柜和管路。气柜常采用低压浮盖式湿式气柜,其储气容量一般为消化系统6~10h的产气量。沼气管路系统应设置压力控制及安全、取样、测湿、测压、除湿、脱硫、水封阻火、通气报警等装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条件及常见工艺。

    正确答案: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
    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SBR、A/A/O、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等。
    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000mg/L)。
    常见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有:UASB,IC,AF,厌氧生物转盘,厌氧生物滤池,EGS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废水厌氧生化处理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或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又称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原理是什么?简述厌氧发酵的生化过程。

    正确答案: 原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并且在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生活过程:
    1.水解阶段
    2.酸化阶段
    3.甲烷化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厌氧菌厌氧原理

    正确答案: (1)缺乏Eh高的呼吸酶系统。
    (2)厌氧菌缺乏解毒用的超氧歧化酶、触酶和过氧化物酶,因超氧、过氧化氢酶有杀菌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厌氧消化?简述厌氧消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厌氧消化工艺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反应器搅拌的主要作用是数目?

    正确答案: 厌氧消化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同时伴有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的过程。厌氧消化一般可以分为水解、酸化、乙酸化和甲烷化四个阶段:(1)水解:水解是一个胞外酶促反应过程,主要是将颗粒态碳氢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LCFA.的胞外水解过程。(2)酸化:酸化是溶解性基质葡萄糖、氨基酸和LCFA在微生物作用下被降解为各类有机酸、氢、二氧化碳和氨的过程。(3)乙酸化:乙酸化过程是酸化产物利用氢离子或碳酸盐作为外部电子受体转化乙酸的降解过程。(4)甲烷化:甲烷化过程是厌氧微生物利用乙酸、H2/CO2,或利用甲醇、甲胺和二甲基硫化物等含甲基的底物生成甲烷的过程。厌氧消化按照含固率不同分为干式消化、湿式消化和半干式消化。按照温度不同分为常温消化(自然消化)、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厌氧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不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酸化(或发酵)阶段:小分子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氨等。
    产氢产乙酸阶段:发酵阶段的产物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产甲烷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ATM的工作原理及其信元的结构。并说明信元头部各字段的作用和意义


    正确答案: ATM的工作原理:ATM是一种转换模式(即前面所说的传输方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Cell),包含一段信息的信元并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在信道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转换模式是异步的。
    ATM的信元结构:ATM的信元具有固定长度,即总是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是信头,48个字节是信息段。信头包含各种控制信息,主要是表示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另外还有一些维护信息、优先级及信头的纠错码,信息段中包含来自各种不同业务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透明地穿越网络。
    信头各字段的含义及功能:
    GFC://一般流量控制字段,用以确定发送顺序的优先级。
    VPI:虚路径标识字段/虚通道标识字段,用作路由选择。
    PT:负荷类型字段,用以标识信元头部数据字段所携带的数据的类型。
    CLP:信元丢失优先级字段,用于拥塞控制。当网络出现拥塞时,首先丢弃CLP最小值的信元。
    HEC://信头差错控制字段,用以检测信头中的差错,并可纠正其中的1比特错。HEC的功能在物理层实现。

  • 第14题:

    除氧槽的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原理及工作过程?


    正确答案:除氧槽的作用就是脱除去溶解于炉水中的游离氧,水的热力除氧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道尔顿──亨利定律进行的,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与其温度成反比,用水蒸汽吹汽与加热的方法,将水中的氧除去。

  • 第15题:

    厌氧微生物常用哪些纯培养技术?简述厌氧手套箱培养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正确答案: 目前,已发展了很多厌氧微生物培养技术,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真空干燥器化学吸氧法、厌氧罐培养法、厌氧手套箱培养法、厌氧发生袋培养法、庖肉培养基法、亨盖特氏(HungatE.厌氧技术等。厌氧手套箱是利用通入的氢气,在箱内黑色钯粒的催化下,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反应,达到除去箱内氧的目的。厌氧箱可分为操作室和交换室两部分。操作室用于进行厌氧操作,前面有一对供操作用的套袖及胶皮手套。操作室内的常温钯粒和干燥剂用钢丝网分别装着,并与电风扇组装在一起,不断除去操作室内的氧及所形成的水分。操作室内还备有接种针和用于接种针灭菌的电热器,有的还安装有培养箱。交换室是用于室外物品的放入和室内物品的取出。交换室又与真空泵及混合气钢瓶相连。混合气体体积分数一般为10%CO2、5%~10%H2和80%~85%高纯N2。以平板法分离双歧杆菌的纯培养为例,厌氧手套箱的操作过程:厌氧箱的准备→培养物的准备→换混合气培养→观察挑取菌落。

  • 第16题:

    厌氧反应器启动后,厌氧消化系统的操作与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等进行检测和监督。


    正确答案:产气量;气体成分;池内碱度;PH值;有机物去除率

  • 第17题:

    简述厌氧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不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酸化(或发酵)阶段:小分子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氨等。
    产氢产乙酸阶段:发酵阶段的产物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产甲烷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 第18题:

    问答题
    厌氧微生物常用哪些纯培养技术?简述厌氧手套箱培养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正确答案: 目前,已发展了很多厌氧微生物培养技术,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真空干燥器化学吸氧法、厌氧罐培养法、厌氧手套箱培养法、厌氧发生袋培养法、庖肉培养基法、亨盖特氏(HungatE.厌氧技术等。厌氧手套箱是利用通入的氢气,在箱内黑色钯粒的催化下,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反应,达到除去箱内氧的目的。厌氧箱可分为操作室和交换室两部分。操作室用于进行厌氧操作,前面有一对供操作用的套袖及胶皮手套。操作室内的常温钯粒和干燥剂用钢丝网分别装着,并与电风扇组装在一起,不断除去操作室内的氧及所形成的水分。操作室内还备有接种针和用于接种针灭菌的电热器,有的还安装有培养箱。交换室是用于室外物品的放入和室内物品的取出。交换室又与真空泵及混合气钢瓶相连。混合气体体积分数一般为10%CO2、5%~10%H2和80%~85%高纯N2。以平板法分离双歧杆菌的纯培养为例,厌氧手套箱的操作过程:厌氧箱的准备→培养物的准备→换混合气培养→观察挑取菌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厌氧消化溢流装置的作用。

    正确答案: 保持沼气压力恒定,防止投配过量,排泥不及时,气量不平衡等情况发生,防止压破池顶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厌氧反应器启动后,厌氧消化系统的操作与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等进行检测和监督。

    正确答案: 产气量,气体成分,池内碱度,PH值,有机物去除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较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过程,在工程上称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包括
    1.水解阶段
    2.产氢产乙酸阶段
    3.产甲烷阶段。
    影响厌氧处理的因素:
    1.温度
    2.PH
    3.氧化还原电位
    4.营养
    5.有机负荷
    6.有毒物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保持厌氧消化作用的()是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的关键。

    正确答案: 平衡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好氧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好氧使用条件: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原理:厌氧废水生物处理是一种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是把废水的处理与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分为水解、酸化、产氢产甲烷、产甲烷阶段。
    厌氧使用条件: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005≥2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