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N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远远大于O2,且生成不可逆转的变性血红蛋白,造成血液缺氧,严重损害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是NOx对人体危害的唯一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这部分血红蛋白失去送氧的能力,使人体缺氧。

    A.CO
    B.HC
    C.NOX
    D.微粒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人体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由呼吸道吸入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  )倍,从而引起人体各组织缺氧。

    A.100~200
    B.200~300
    C.300~350
    D.350~400

    答案:B
    解析:
    人体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由呼吸道吸入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从而引起人体各组织缺氧。

  • 第3题:

    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变性,因而携带氧能力下降造成的缺氧是属于()。

    • A、循环性缺氧
    • B、等张性缺氧
    • C、低张性缺氧
    • D、血液性缺氧
    • E、组织性缺氧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小鼠发生CO中毒时()

    •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 B、血红蛋白与CO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而失去携氧的能力
    •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 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正确答案:A,B,C,E

  • 第5题:

    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毒气,被人体吸入后,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HbO2)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出现血红蛋白失去运送O2的能力的情况有()

    • A、血红蛋白与O2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
    • B、血红蛋白逸入血浆
    • C、血红蛋白与CO2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 D、血红蛋白与CO2结合生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 E、血红蛋白中的Fe2+被氧化成Fe3+

    正确答案:B,D,E

  • 第7题: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缺氧。

    • A、CO
    • B、HC
    • C、氮氧化物
    • D、固体颗粒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变性,因而携带氧能力下降造成的缺氧是属于(  )。
    A

    循环性缺氧

    B

    缺血性缺氧

    C

    低张性缺氧

    D

    血液性缺氧

    E

    组织性缺氧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其性质发生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而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因此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而氧含量降低,故又称为等张性缺氧。

  • 第10题:

    判断题
    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毒气,被人体吸入后,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HbO2)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N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远远大于O2,且生成不可逆转的变性血红蛋白,造成血液缺氧,严重损害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是NOx对人体危害的唯一原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NO2对人体危害描述错误的是:().
    A

    因为难溶于水,因此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

    B

    能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引起肺水肿

    C

    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D

    直接进入细胞膜,造成细胞膜损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描述错误的

    A、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50~300倍
    B、CO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C、CO与血液外的含铁蛋白发生不可逆性结合
    D、碳氧血红蛋白阻碍O2的释放和传递
    E、CO与细胞色素a3结合,抑制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
    CO与血液外的含铁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 血红蛋白与CO的亲和力比对O2的亲和力大,所以血液中如侵入CO时,血红蛋白即使已与O2结合,也会由CO把O2置换掉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当CO的浓度降低后,CO会与血红蛋白解离。

  • 第14题:

    出现血红蛋白失去运送O2的能力的情况有( )

    A.血红蛋白与O2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
    B.血红蛋白逸入血浆
    C.血红蛋白与CO2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血红蛋白与CO2结合生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E.血红蛋白中的Fe2+被氧化成Fe3+时

    答案:B,D,E
    解析:

  • 第15题:

    大多数煤气中均含有CO,CO是一种()的气体,但CO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组织缺氧,造成中毒,俗称()。


    正确答案:无刺激性、无色、无味;煤气中毒

  • 第16题:

    人体吸入CO的危害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亲和力是氧的300倍,导致血红蛋白输氧能力大大下降致人缺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冬天用煤火取暖,如果不装烟囱,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这是因为煤气中的CO()

    • A、是易燃气体
    • B、它和体内O2化合生成CO2
    • C、具有还原性
    • D、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O2与CO2都以物理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 B、溶解于血液中的O2产生的张力叫血氧分压
    • C、O2与Hb结合后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 D、O2与血红蛋白结合慢、可逆、需酶催化
    • E、CO2主要以HCO3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导致人体缺氧。

    • A、CO
    • B、HC
    • C、NO2
    • D、NOX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使这部分血红蛋白失去送氧的能力,使人体缺氧。

    • A、CO
    • B、HC
    • C、NOx
    • D、微粒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判断题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与血液性缺氧有关的因素是()
    A

    外呼吸障碍

    B

    血液循环障碍

    C

    组织中毒

    D

    血红蛋白减少或变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人体吸入CO的危害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亲和力是氧的300倍,导致血红蛋白输氧能力大大下降致人缺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