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肥料是我国推广最早的一种高效微生物肥料。”相关问题
  • 第1题:

    ()又称农家肥料,是由植物的残体或人畜的粪尿等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腐熟而成的肥料。

    • A、氮肥
    • B、磷肥
    • C、生物肥料
    • D、有机肥料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和其他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微生物肥料是活的生物体,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发挥作用,主要特点有:
    1)、微生物肥料主要是提供有益的微生物群落,而不是提供矿质营养养分;
    2)、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微生物,所以微生物肥料的质量人眼不能判定,只能通过分析测定;
    3)、合格的微生物肥料对环境污染少;
    4)、微生物肥料用量少,每亩通常使用500-1000克微生物菌剂;
    5)、微生物肥料作用的大小,容易受到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例如:光照、温度、水分、酸碱度、有机质等。
    6)、细菌有期限、微生物肥料有它的有效期限,通常为半年至一年。

  • 第3题:

    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为什么?但又为什么一直很难推广应用?


    正确答案: 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其原因可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劣势,例如: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破坏,害虫抗药性大增,人、畜常伤亡等方面;相比之下,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已为国际共识,这三方面进行阐述,但微生物一直很难推广应用,其原因可从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优势相比,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的劣势,加之新观念、新产品的推广等问题。

  • 第4题:

    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

    • A、化学肥料
    • B、有机肥料
    • C、无机肥料
    • D、灰分物质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根外追肥使用的肥料,一般是()。

    • A、化学肥料
    • B、有机肥料
    • C、微生物肥料
    • D、长效肥料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微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化学肥料只能为作物提供养分,而且养分供应失衡;而微生物肥料能够平衡作物养分供应,促进作物生长,控制作物病害,在连作(重茬)土壤上效果更为明显。

  • 第7题:

    什么是微生物肥料?


    正确答案: 微生物肥料是指用特定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的具有活性微生物的制剂。它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通过特定微生物的生命活力能增加植物的营养或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 第8题:

    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积制加工而成的含有有机物质的肥料称为()

    • A、化学肥料
    • B、微生物肥料
    • C、有机肥料
    • D、复(混)肥料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为什么?但又为什么一直很难推广应用?

    正确答案: 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其原因可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劣势,例如: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破坏,害虫抗药性大增,人、畜常伤亡等方面;相比之下,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已为国际共识,这三方面进行阐述,但微生物一直很难推广应用,其原因可从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优势相比,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的劣势,加之新观念、新产品的推广等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辅助肥料,本身不含各种营养元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微生物肥料推广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不能推广。
    (2)有效活菌数达不到标准的微生物肥料不要使用。
    (3)存放时间超过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
    (4)存放条件和使用方法须严格按规定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和其他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微生物肥料是活的生物体,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发挥作用,主要特点有:
    1)、微生物肥料主要是提供有益的微生物群落,而不是提供矿质营养养分;
    2)、人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微生物,所以微生物肥料的质量人眼不能判定,只能通过分析测定;
    3)、合格的微生物肥料对环境污染少;
    4)、微生物肥料用量少,每亩通常使用500-1000克微生物菌剂;
    5)、微生物肥料作用的大小,容易受到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例如:光照、温度、水分、酸碱度、有机质等。
    6)、细菌有期限、微生物肥料有它的有效期限,通常为半年至一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你对《微生物肥料学》课程的学习,谈谈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问题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虽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科研滞后和企业自身在设备、工艺、素质和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正视和逐步解决。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问题:
    1)菌剂类产品尤其细菌类产品的工艺设备发展较快,但放线菌、真菌类产品的生产则存在不少难点有待突破;
    2)产品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3)后处理的工艺和设备有待改进;
    4)载体和添加物的选择,尤其是资源、安全和实用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5)液体剂型稳定剂的选择;
    6)包装和材料。
    二、发展趋势:
    1)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2)专用产品的研发;
    3)生产菌种的优化;
    4)多菌种组配的选择;
    5)生产工艺的科学化;
    6)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7)生产设备的科学化、实用化及其发展。

  • 第14题:

    含有拮抗性微生物或含有能分泌抗菌物质和刺激植物生长物质的微生物制品称为()

    • A、根瘤菌肥料
    • B、钾细菌肥料
    • C、磷细菌肥料
    • D、抗生菌肥料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为什么说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但又为什么一直很难推广应用?


    正确答案: 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其原因可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劣势,例如: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害虫抗药性大增,人、畜常中毒伤亡等方面;相比之下,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已为国际共识,这3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但又为什么一直很难推广应用,其原因可从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优势相比,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的劣势,加之新观念、新产品的推广等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叙述。

  • 第16题:

    按照肥料的特点:养分单一、肥分高、肥效快的肥料是()

    • A、微生物肥料;
    • B、农家肥料;
    • C、化学肥料;
    • D、复合肥;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尿素是属于什么肥料()

    • A、有机肥
    • B、无机肥
    • C、微生物肥料
    • D、钾肥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微生物肥料推广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没有获得国家登记证的微生物肥料不能推广。
    (2)有效活菌数达不到标准的微生物肥料不要使用。
    (3)存放时间超过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
    (4)存放条件和使用方法须严格按规定办。

  • 第19题:

    肥料发展中的“高效化”主要是指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含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辅助肥料,本身不含各种营养元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判断题
    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传统肥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但又为什么一直很难推广应用?

    正确答案: 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其原因可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劣势,例如: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害虫抗药性大增,人、畜常中毒伤亡等方面;相比之下,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已为国际共识,这3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但又为什么一直很难推广应用,其原因可从与化学杀虫剂、化肥的优势相比,微生物杀虫剂和微生物肥料的劣势,加之新观念、新产品的推广等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叙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根据你对《微生物肥料学》课程的学习,谈谈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问题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虽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因科研滞后和企业自身在设备、工艺、素质和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正视和逐步解决。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问题:
    1)菌剂类产品尤其细菌类产品的工艺设备发展较快,但放线菌、真菌类产品的生产则存在不少难点有待突破;
    2)产品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3)后处理的工艺和设备有待改进;
    4)载体和添加物的选择,尤其是资源、安全和实用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5)液体剂型稳定剂的选择;
    6)包装和材料。
    二、发展趋势:
    1)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2)专用产品的研发;
    3)生产菌种的优化;
    4)多菌种组配的选择;
    5)生产工艺的科学化;
    6)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7)生产设备的科学化、实用化及其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