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毛泽东的名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述的是红军第几次反“围剿”相关问题
  • 第1题:

    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中描写过许多历史事件:①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④雾满龙冈千峰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以上诗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①是指红军长征中经过六盘山,发生在1935年10月;②是指黄洋界保卫井冈山事件,发生在1928年秋;③是指红军长征经过邙山,发生在1935年9月;④是指第一次反围剿,发生在1930年12月。由此可见,顺序为②④③①。故选A。

  • 第2题: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 第3题:

    遵义会议批评揭发了第几次反“围剿”的错误?


    正确答案: 遵义会议批评揭发了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

  • 第4题:

    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活捉国民党师长是()。

    • A、谭道源
    • B、张辉瓒

    正确答案:B

  • 第5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


    正确答案:二万五千里长征

  • 第6题:

    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次反“围剿”失败后。


    正确答案:

  • 第7题:

    红军三次反“围剿”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正确答案: 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者十分恐慌。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侵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约四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方针,一举歼敌九千人。毁军乘胜追击,打破了第一次“围剿”。蒋介石不甘失败,又调兵二十万,以何应钦为总司令,于1931年过半4月发动了第二次“围剿”。红军三万多人,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方针,于5月,在十五天内,长驱七百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多人,缴枪两万多支,打破了第二次“围剿”。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兵三十万,进行了第三次“围剿”。敌军长驱直入,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而消灭之。我军绕道千里回来赣南,遵照毛泽东的“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用了三个月,歼敌三万多人,缴枪两万多支,又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 第8题:

    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中描写过许多历史事件: ①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上述诗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
    • B、④②①③
    • C、②④①③
    • D、④②③①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毛泽东的名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述的是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作战?()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国民党负责围剿的总司令是()。

    正确答案: 鲁涤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领导人是()
    A

    毛泽东、朱德

    B

    毛泽东、周恩来

    C

    周恩来、朱德

    D

    博古、李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中描写过许多历史事件,“万木霜天红烂漫,天边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述的是()。
    A

    湘赣边秋收起义

    B

    八一

    C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D

    北伐军进军湖南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边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选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0年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龙冈战斗的胜利,歼灭国民党第18师主力近万人,师长张辉瓒被活捉。胜利之后,毛泽东挥笔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故本题答案为C。

  • 第1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摘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在1931年毛泽东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其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3)材料一所讲的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就是建立在材料二、三所说的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基乏之上的,由于土地革命的开展,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障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 第14题:

    在()时期,毛泽东、朱德把红军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 A、红军三次反“围剿”
    • B、井冈山斗争
    • C、长征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朱德
    • B、毛泽东、周恩来
    • C、周恩来、朱德
    • D、博古、李德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毛主席诗词中“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说的是红军第几次反围剿战争?蒋介石曾经哀叹“此次挫折,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请问指的是第几次反围剿?


    正确答案: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第四次反围剿。

  • 第17题: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国民党负责围剿的总司令是()。


    正确答案:鲁涤平

  • 第18题:

    在遵义会议上,多数与会者认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
    • B、军事指挥的严重失误
    • C、没有取得民众的支持
    • D、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中描写过许多历史事件,“万木霜天红烂漫,天边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述的是()。

    • A、湘赣边秋收起义
    • B、八一
    • C、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 D、北伐军进军湖南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在()时期,毛泽东、朱德把红军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
    A

    红军三次反“围剿”

    B

    井冈山斗争

    C

    长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遵义会议批评揭发了第几次反“围剿”的错误?

    正确答案: 遵义会议批评揭发了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毛泽东同志在其诗词中描写过许多历史事件,“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描述的是()。
    A

    湘赣边秋收起义

    B

    八一起义

    C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

    D

    北伐军进军湖南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边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选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0年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龙冈战斗的胜利,歼灭国民党第18师主力近万人,师长张辉瓒被活捉。胜利之后,毛泽东挥笔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