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何时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1998年,有一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 第2题:

    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指示新人所应具有什么基本素质和时代精神?


    正确答案: 1.创造精神
    2.开放思想
    3.未来理想

  • 第3题: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是在()年提出的。

    • A、1981
    • B、1983
    • C、1986
    • D、1991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 A、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教育方针
    • B、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 D、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意义。


    正确答案: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也是指导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鲜明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的系统观.
    (1)系统论的第一个要素,即它的核心,是事物的整体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存在于整体中;整体不能缺少局部,局部不能离开整体;整体决定局部的功能,局部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特别是在某些时空条件下的某种关键性的局部(常常被称为战略重点)能影响整体的功能。“三个面向”首先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提出来的,然后也是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的,而且特别强调了教育和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重点地位。我们也要把语文教育改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且要把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部分,才能找到改革的方向。
    (2)系统论的第二个要素是结构性。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成特殊的结构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决定着结构的功能,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特别是核心要素与一般要素之间的关系也要影响结构的功能.“三个面向”是一个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要素,揭示了教育改革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延伸,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要立足现在,走向未来。我们也要把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核心要素,作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既要具有民族性,又要具有世界性;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
    (3)系统论的第三个要素是开放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中的事物都是开放的。事物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不断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才能保持自身的有序性(发展变化性)和稳定性(客观现实性);这种交换一旦停止(彻底的封闭性),事物就将消亡(例如人的死亡)。语文教育要保持开放性,一要继承民族传统,即纵向的开放;二要借鉴国外经验,即横向的开放。而且要把语文教育改革放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系统中、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系统中和国际发展的大系统中,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并不断获得改革的动力。总之,语文教育改革要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国际型人才、21世纪的人才服务。

  • 第6题:

    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 A、“三个代表”
    • B、”三个面向”
    • C、马克思主义原理
    • D、邓小平理论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面推进()。


    正确答案: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 第8题: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第9题:

    单选题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是在()年提出的。
    A

    1981

    B

    1983

    C

    1986

    D

    199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面推进()。

    正确答案: 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指示新人所应具有什么基本素质和时代精神?

    正确答案: 1.创造精神
    2.开放思想
    3.未来理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何时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三个面向”和“两全”、“两基”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三个面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第14题:

    “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明确提出者是华国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关于新中国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 B、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 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 A、1957年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B、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 D、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概述“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内容和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1)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
    (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须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3)教育要面向世界:主张开放,与国际接轨;
    (4)教育要面几未来:重视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
    (5)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办理的总的指针。

  • 第18题:

    邓小平提出我军科学的编织体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精兵”的原则;2)提高效能的原则;3)合成原则;4)平战结合的原则;5)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原则。

  • 第19题: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指()。

    • A、面向人民群众
    • B、面向现代化
    • C、面向世界
    • D、面向中国
    • E、面向未来

    正确答案:B,C,E

  • 第20题:

    问答题
    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意义。

    正确答案: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也是指导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鲜明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的系统观.
    (1)系统论的第一个要素,即它的核心,是事物的整体性。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存在于整体中;整体不能缺少局部,局部不能离开整体;整体决定局部的功能,局部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特别是在某些时空条件下的某种关键性的局部(常常被称为战略重点)能影响整体的功能。“三个面向”首先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提出来的,然后也是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的,而且特别强调了教育和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重点地位。我们也要把语文教育改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且要把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部分,才能找到改革的方向。
    (2)系统论的第二个要素是结构性。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成特殊的结构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决定着结构的功能,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特别是核心要素与一般要素之间的关系也要影响结构的功能.“三个面向”是一个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要素,揭示了教育改革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延伸,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要立足现在,走向未来。我们也要把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作为核心要素,作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既要具有民族性,又要具有世界性;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
    (3)系统论的第三个要素是开放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中的事物都是开放的。事物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不断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才能保持自身的有序性(发展变化性)和稳定性(客观现实性);这种交换一旦停止(彻底的封闭性),事物就将消亡(例如人的死亡)。语文教育要保持开放性,一要继承民族传统,即纵向的开放;二要借鉴国外经验,即横向的开放。而且要把语文教育改革放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系统中、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系统中和国际发展的大系统中,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并不断获得改革的动力。总之,语文教育改革要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国际型人才、21世纪的人才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概述“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内容和历史价值。

    正确答案: (1)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
    (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须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3)教育要面向世界:主张开放,与国际接轨;
    (4)教育要面几未来:重视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
    (5)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教育办理的总的指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98年,有一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提出“三个面向”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

    正确答案: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