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虎溪三笑是关于晋僧慧远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三人的故事,其中陆修静为道教上清派宗师。上清派成立于东晋,是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谁?

题目

虎溪三笑是关于晋僧慧远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三人的故事,其中陆修静为道教上清派宗师。上清派成立于东晋,是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谁?


相似考题
更多“虎溪三笑是关于晋僧慧远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三人的故事,其中陆修”相关问题
  • 第1题:

    佛教史上,著名的“虎溪三笑”的故事发生于()。

    • A、白马寺
    • B、灵隐寺
    • C、寒山寺
    • D、东林寺

    正确答案:D

  • 第2题:

    陆修静是什么来历?


    正确答案: 陆修静是南朝宋时道士,早期“道藏”的编辑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人。笃好文籍,旁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元嘉末在建康卖药,后去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广收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宋徽宗尊信道教,封为“丹元真人”。

  • 第3题:

    陆游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四大诗人”。

    • A、黄庭坚
    • B、辛弃疾
    • C、欧阳修
    • D、柳永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三人共同创立湖畔诗社并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的诗人是()

    • A、冯至
    • B、冯雪峰
    • C、辛笛
    • D、卞之琳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南朝道士陆修静反其道而行之,他“祖述三张”,整理道教经典,完善了天师道,也创立了新派别()。


    正确答案:南天师道

  • 第6题:

    判断题
    陆修静主张儒、道、佛三教合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南朝道士陆修静反其道而行之,他“祖述三张”,整理道教经典,完善了天师道,也创立了新派别()。

    正确答案: 南天师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对南方天师道进行改革和整顿,建立道官论升迁制度的著名道士是(  )。
    A

    葛洪

    B

    寇谦之

    C

    陆修静

    D

    陶弘景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东晋南朝时期,道教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祭酒制的衰落和道官制度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陆修静乃提出一套整顿和改革的措施。陆修静禁止道官自行署职,实行按级晋升的制度。陆修静不仅整顿组织、完善斋醮仪式而且还对道教经典进行整理和分类。

  • 第9题:

    单选题
    陆游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四大诗人”。
    A

    黄庭坚

    B

    辛弃疾

    C

    欧阳修

    D

    柳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三人共同创立湖畔诗社并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的诗人是()
    A

    冯至

    B

    冯雪峰

    C

    辛笛

    D

    卞之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抱朴子·内篇》的作者是()。
    A

    陶弘景

    B

    陆修静

    C

    陶渊明

    D

    葛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陆修静是何来历?

    正确答案: 陆修静是南朝宋时(406—477)道士,早期“道藏”的编辑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笃好文籍,旁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元嘉末(453)在建康(今南京)卖药,后去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广收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宋徽宗(1100—1125在位)尊信道教,封为“丹元真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元轻白俗”来评价元稹、白居易的宋代大诗人是()

    • A、欧阳修
    • B、王安石
    • C、苏轼
    • D、陆游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抱朴子·内篇》的作者是()。

    • A、陶弘景
    • B、陆修静
    • C、陶渊明
    • D、葛洪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简述道教的基本知识,产生时间,寇谦之、陆修静、葛洪对道教的贡献。


    正确答案: 道教的渊源:
    (1) 原始宗教和巫术——行为基础
    (2) 春秋战国时代产生“方术”——思想基础
    (3) 阴阳五行学说——理论基础
    (4) 黄老学说——名称来源
    道教的基本特点:
    (1) 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
    (2) 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
    (3) 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的几个层次;
    (4) 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道教发展的原因:
    (1) 道教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
    (2) 道教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
    (3) 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
    道教产在东汉中叶。
    葛洪所著《抱朴子》,把神仙道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系统地论述了“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的理论和方法,大大丰富了和发展了道教理论。寇谦之,他鼓动太武帝消灭佛教,提倡道教,让他改革天师教,他的口号是“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陆修静,在宋王朝的支持下,“祖述三张,弘衍二葛,系统整理道教经典,编制各种斋戒仪范,使教理论和组织形式更加完备。

  • 第16题:

    陆修静是何来历?


    正确答案: 陆修静是南朝宋时(406—477)道士,早期“道藏”的编辑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笃好文籍,旁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元嘉末(453)在建康(今南京)卖药,后去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广收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宋徽宗(1100—1125在位)尊信道教,封为“丹元真人”。

  • 第17题: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继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问答题
    虎溪三笑是关于晋僧慧远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三人的故事,其中陆修静为道教上清派宗师。上清派成立于东晋,是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谁?

    正确答案: 上清派的创始人是杨羲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  )提倡儒佛道三教调和,人称“山中宰相”。
    A

    陶弘景

    B

    陆修静

    C

    葛洪

    D

    寇谦之


    正确答案: B,C
    解析: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B项,陆修静为庐山道教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C项,葛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D项,寇谦之,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南北朝新天师道(又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

  • 第20题:

    多选题
    佛教史上,著名的“虎溪三笑”的故事发生于(  )
    A

    白马寺

    B

    灵隐寺

    C

    寒山寺

    D

    东林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虎溪三笑”是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世视此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

  • 第21题:

    单选题
    开创传戒制度的是(  )。
    A

    葛洪

    B

    寇谦之

    C

    陆修静

    D

    邱处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邱处机的修炼思想以断情绝欲为修道的前提,以清静无为为修炼要旨,开创传戒制度。A项,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抱朴子》为其主要著作;B项,寇谦之,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南北朝新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整理改革已不大合时宜的天师道旧制度及科范礼仪、道官教义等,为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世称寇天师;C项,陆修静以太虚观为大本营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为庐山道教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经陆修静改革后的道教成为南朝天师道正宗。

  • 第22题:

    多选题
    在中国文化史上被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的主要人物有(  )。
    A

    白居易

    B

    陶渊明

    C

    陆修静

    D

    鉴真和尚

    E

    慧远和尚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这就是“虎溪三笑”的故事。

  • 第23题:

    问答题
    陆修静是什么来历?

    正确答案: 陆修静是南朝宋时道士,早期“道藏”的编辑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人。笃好文籍,旁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元嘉末在建康卖药,后去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广收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宋徽宗尊信道教,封为“丹元真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