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天柱山魏碑位于天柱山南,该碑是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镌。其书写的魏碑体,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推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龙门石窟是我国保存古碑刻最多的一处石窟,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是什么典范,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 A、唐楷体
    • B、魏碑体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我国书法史上著名书法家及其擅长的字体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欧阳氏,楷书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褚氏代表作如《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薛氏,瘦体,代表作如《升仙太子传》等。 张旭,草书,代表作《肚痛帖》;怀素,草书,《千字文碑》、《自叙帖》。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源结墓志》、《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欧阳询见前几段,赵孟頫,代表作《囚锷墓碑铭》、《兰亭十三跋》、《度人经》、《洛神赋》 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四大家晚明四大家: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

  • 第4题:

    中国书法的五体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的书法五体是楷、行、草、隶、篆。

  • 第5题:

    天柱山魏碑是书法艺术瑰宝,国家最早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颜体书的特点是什么?它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颜体书为唐朝刑部尚书、太子太师、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所创。颜真卿秉承家学,远追秦汉六朝遗风,近取张旭、褚遂良笔法,兼熔当时民间书法为一炉。其正楷书体端庄雄伟、大气磅礴。体形方整,而结构则外紧内松,善于避让。章法上字口丰满,字大撑格,茂密森严,似拙反奇,平整中见险劲之姿。在用笔上吸收了篆书、草书挺拔绵韧的笔意,易方为圆,遒劲豪宕,顿挫分明。横画细而不枯,竖画粗而不肥,两侧竖画多呈弓状,且弓背向外。捺画虽粗硕而又锋颖锐出,坚利挺拔。转折处不折不顿提笔另下而又浑然天成,开盛唐一代雄风。颜体字的出现,突破了二王及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以秀雅为尚的美学观念,以“雄”代秀,以“俗”代雅,以肥硕代瘦硬,能充分体现盛唐时代气势、威严、雄心勃勃、蒸蒸日上的时代风貌,把中国的楷书推向了高峰。
    颜体书法所以为历代绝大多数人推崇褒扬,固然由于其书法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但他刚正不阿、维护统一、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后人所评:“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欧阳修《六一题跋》)。苏轼在其《东坡题跋》中盛赞颜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遂奄有汉、遂魏、晋、宋以来风流”,“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但是也有人批评他的书法如“村夫大脚”“沉重不清畅”。宋代米芾在其《书史》中评论说:“颜行书可观,真书便入俗品”,“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从此,古法荡然无遗矣。”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评曰:“书之美者,莫若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这说明,唯敢于损益古法、才能创新。
    对颜真卿书法的褒贬不同,也说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审美观念也各有差异。但对要学习颜体书的人来说,确实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握颜书的特点。古语云:“学颜忌臃肿,学柳忌拔张”。这话应仔细体察,引以为诫。颜体真书,传世较多,其名世的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元次山碑》、《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等。

  • 第7题:

    ()朱子柳使的“房玄龄碑”招数,其碑是何书法的精品?

    • A、隶书
    • B、魏碑
    • C、楷书
    • D、行书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书法四体是什么?


    正确答案:真(楷)、草、隶、篆

  • 第9题:

    单选题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的书法大家,他曾经大力提倡魏碑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掀起了魏碑书法创作的高峰.我们的问题是:下列字号中哪一个是康有为的别号()
    A

    青主

    B

    南海

    C

    石庵

    D

    香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魏碑”的书艺特点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变、楷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三国魏的钟繇的楷书还带波磔笔意。楷书入碑早期见于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字笔画已变波磔而为横平竖直,是不成熟的楷书形式。东晋楷书有方笔圆笔之分,王羲之以篆书入楷,形成圆转流美的风格特点,这种楷字曾风靡南朝。同时也有方笔楷书存在,如王、谢墓志等民间书家的铭刻等。晋《爨宝子碑》和南朝宋《爨龙颜碑》就是延续方笔传统出现的二块名碑。《爨宝子碑》书风凝重平满,“端朴若古佛之容”(康有为),笔意在隶、楷之间,结字随字形变异,聚散有奇趣。与北方的《中岳嵩高灵庙碑》近似。晚于《爨宝子碑》半个世纪的《爨龙颜碑》,书风‘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康有为),气象庄严清肃,雄穆而灿烂。楷体而存隶意,又有行草气息,书体较《爨宝子碑》已演进了一大步,但又保持了雄强峻厚,雍容洞达,神奕舒长的碑刻雄风。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中原和北方出现了继承方笔传统,以出锋露角悍劲峻拔见长的楷书新字体,与南方圆笔楷书以及以后的唐楷大异其趣。属于这种字体的碑刻以北魏碑刻最典型,最集中,数量也最多。康有为说:“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故称碑者,必称魏也。”习惯上把这类北碑叫“魏碑”。北碑字体流行近一个世纪,到北周以后就被别的字体代替了。
    魏碑书风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北魏早期《魏太武帝东巡碑》、《华岳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三名碑,保存隶书笔意较多,可称魏碑字体的先导。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化政策,与南朝通使联络,文化受南朝影响,书法亦不例外。如北魏的《张猛龙碑》与南朝梁的《始兴王碑》的书风相近,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化大交流的必然结果。再加之北魏风行立碑,佛教寺庙碑刻、石窟造像题记、经幢等的大量出现,为书法发展提供广泛用场。北魏书艺在迁都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康有为),逐渐形成典型的碑风。以方笔为主的《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创造了新的书法形象,可视为魏碑书风确立的典型样式。后来又参入圆笔。康有为认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锋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皆数十中同一体者。《龙门》为方笔之极轨,《云锋》为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可谓极盛。”
    总体来看,魏碑字体用笔提按幅度大,大起大落,又结合石刻的技巧和特点,形成出锋露角,内圆外方,点线悍劲峻拔的特点。结字中敛旁肆,奇险放纵,崇自然而尚天趣。如包世臣说:“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然,故多变态”。魏碑书风一致,特点突出,但个性和情致表达较为充分而灵活,因而形成不同的艺术境界。“《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杨大眼》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广川王造像》如白门伎乐,装束美丽”,“《云锋石刻》如阿房宫楼阁绵密”,“《张黑女碑》如骏马越涧,偏面骄嘶”……(《广艺舟双楫》)魏碑字体是由蔡邕、钟繇分隶为代表的中原古法直接发展演化而成的,是北方文化形态的产物,它体现了北方人的尚武精神,粗犷彪悍的气质和豪放纯朴的性格特征以及北人的审美情趣。康有为谈北碑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划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的十美,魏碑足以当之而无愧。魏碑在总体上给人以雄强浑劲、质朴厚重而又豪放泼辣的壮美感受,与当时南朝简札楷书的典雅秀逸之美有很大区别,构成南北朝时期的两大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书艺的两大支柱,对宋元明清有巨大影响的唐代楷书,就是在这两大支柱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唐代开始,由于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所决定,大力提倡南朝风行的圆转流美的二王书风,北碑书风受到压抑。直至清中叶,随着书艺的衍变和大量北碑的出上,北碑那种雄强的气质和富于生命力的书艺特征,成了书家们校正和改革帖学末路以及台阁体馆阁体死气沉沉局面的灵丹妙药,在阮元、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等书家理论家的大力提倡和嘉美北碑的情况之下,当时北碑名品如《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风行书坛,对当时的书家形成个人书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北碑书风对清代中叶后的书艺变革和新的书法境界的开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直影响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我国书法史上著名书法家及其擅长的字体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欧阳氏,楷书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褚氏代表作如《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薛氏,瘦体,代表作如《升仙太子传》等。 张旭,草书,代表作《肚痛帖》;怀素,草书,《千字文碑》、《自叙帖》。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源结墓志》、《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欧阳询见前几段,赵孟頫,代表作《囚锷墓碑铭》、《兰亭十三跋》、《度人经》、《洛神赋》 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四大家晚明四大家: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书法分为楷书、魏碑、行书、隶属四种书体。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魏碑”的书艺特点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变、楷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三国魏的钟繇的楷书还带波磔笔意。楷书入碑早期见于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字笔画已变波磔而为横平竖直,是不成熟的楷书形式。东晋楷书有方笔圆笔之分,王羲之以篆书入楷,形成圆转流美的风格特点,这种楷字曾风靡南朝。同时也有方笔楷书存在,如王、谢墓志等民间书家的铭刻等。晋《爨宝子碑》和南朝宋《爨龙颜碑》就是延续方笔传统出现的二块名碑。《爨宝子碑》书风凝重平满,“端朴若古佛之容”(康有为),笔意在隶、楷之间,结字随字形变异,聚散有奇趣。与北方的《中岳嵩高灵庙碑》近似。晚于《爨宝子碑》半个世纪的《爨龙颜碑》,书风‘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康有为),气象庄严清肃,雄穆而灿烂。楷体而存隶意,又有行草气息,书体较《爨宝子碑》已演进了一大步,但又保持了雄强峻厚,雍容洞达,神奕舒长的碑刻雄风。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中原和北方出现了继承方笔传统,以出锋露角悍劲峻拔见长的楷书新字体,与南方圆笔楷书以及以后的唐楷大异其趣。属于这种字体的碑刻以北魏碑刻最典型,最集中,数量也最多。康有为说:“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故称碑者,必称魏也。”习惯上把这类北碑叫“魏碑”。北碑字体流行近一个世纪,到北周以后就被别的字体代替了。
    魏碑书风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北魏早期《魏太武帝东巡碑》、《华岳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三名碑,保存隶书笔意较多,可称魏碑字体的先导。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化政策,与南朝通使联络,文化受南朝影响,书法亦不例外。如北魏的《张猛龙碑》与南朝梁的《始兴王碑》的书风相近,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文化大交流的必然结果。再加之北魏风行立碑,佛教寺庙碑刻、石窟造像题记、经幢等的大量出现,为书法发展提供广泛用场。北魏书艺在迁都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康有为),逐渐形成典型的碑风。以方笔为主的《龙门二十品》造像题记创造了新的书法形象,可视为魏碑书风确立的典型样式。后来又参入圆笔。康有为认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锋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皆数十中同一体者。《龙门》为方笔之极轨,《云锋》为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可谓极盛。”
    总体来看,魏碑字体用笔提按幅度大,大起大落,又结合石刻的技巧和特点,形成出锋露角,内圆外方,点线悍劲峻拔的特点。结字中敛旁肆,奇险放纵,崇自然而尚天趣。如包世臣说:“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然,故多变态”。魏碑书风一致,特点突出,但个性和情致表达较为充分而灵活,因而形成不同的艺术境界。“《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杨大眼》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广川王造像》如白门伎乐,装束美丽”,“《云锋石刻》如阿房宫楼阁绵密”,“《张黑女碑》如骏马越涧,偏面骄嘶”……(《广艺舟双楫》)魏碑字体是由蔡邕、钟繇分隶为代表的中原古法直接发展演化而成的,是北方文化形态的产物,它体现了北方人的尚武精神,粗犷彪悍的气质和豪放纯朴的性格特征以及北人的审美情趣。康有为谈北碑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划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的十美,魏碑足以当之而无愧。魏碑在总体上给人以雄强浑劲、质朴厚重而又豪放泼辣的壮美感受,与当时南朝简札楷书的典雅秀逸之美有很大区别,构成南北朝时期的两大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书艺的两大支柱,对宋元明清有巨大影响的唐代楷书,就是在这两大支柱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唐代开始,由于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所决定,大力提倡南朝风行的圆转流美的二王书风,北碑书风受到压抑。直至清中叶,随着书艺的衍变和大量北碑的出上,北碑那种雄强的气质和富于生命力的书艺特征,成了书家们校正和改革帖学末路以及台阁体馆阁体死气沉沉局面的灵丹妙药,在阮元、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等书家理论家的大力提倡和嘉美北碑的情况之下,当时北碑名品如《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石门铭》、《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风行书坛,对当时的书家形成个人书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北碑书风对清代中叶后的书艺变革和新的书法境界的开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直影响至今。

  • 第14题:

    魏碑指我国()时期()书法艺术的总称。主要指北魏、东魏、西魏时期的碑志照像刻石文字等书法。


    正确答案:南北朝;北朝

  • 第15题:

    文字瓦当中的字体是书法中的()

    • A、楷书
    • B、篆书
    • C、隶书
    • D、魏碑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的书法大家,他曾经大力提倡魏碑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掀起了魏碑书法创作的高峰.我们的问题是:下列字号中哪一个是康有为的别号()

    • A、青主
    • B、南海
    • C、石庵
    • D、香光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北魏郑道昭的《郑文公碑》(也称“魏碑”、“上碑”),向来被认为是魏碑中的圣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之瑰宝”,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魏碑书体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各自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根据魏碑书体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和结体用笔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其一是由隶书向魏碑转变的初期的书体,亦隶亦楷,半隶半楷,许多笔画结体开始出现楷书的雏形,但仍保留着浓重的隶意。字体显得古拙森严,字体方正,点画伸缩自如,富有天趣,显得凝重而又多变。如现存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广武将军碑》,南方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即属此类。
    其二是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方整严峻类。这类书体结构茂密无间,笔画棱角奇出,气象峭拔峻利,又浑厚朴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但这类书体也有一部分是民间劣等刻手凑刀上石,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洛阳龙门的《始平公》、《杨大眼》、《孙秋生》、《魏灵藏》、《比丘惠尼》和山东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字》、《赤松子》等,是学习魏碑的好范本。
    其三是北魏皇室的元氏家族墓志。这类书体结体灵动,点画劲秀,行笔斩截,亦多寓险绝于平正,飘逸中又见敦厚之姿。著名的有《元怀》、《元瑛》、《元晖》等墓志。
    其四是以《石门铭》为代表的一类。这类字结体看似随便而稳妥精到,笔画劲健洒脱,气韵自然生动,笔笔有情,字字异态,各臻其妙,奇纵天成,此铭为王远所书。南朝的《瘗鹤铭》和北朝的荥阳郑道昭在山东云峰山、天柱山的一部分游记题铭,如《岁在壬辰建》、《此天柱之山》、《当门石坐》、《上游天柱,下息云峰》等刻石,均当属于此类。
    其五是郑道昭在山东云峰诸山的其他石刻书体。这类书体浑穆宏大,气度雍容。内容以歌功颂德碑和题刻游仙诗为多,如《郑文公上、下碑》、《论经书诗》、《仙坛诗》、《观海童诗》、《东堪石室铭》等。这类刻石体态恢宏,伟岸中常见奇逸之姿。用笔以方为主,或方圆兼用,笔力浑劲,承大篆古风。点画生动,顾盼有情。
    以上五类书体,继承篆隶菁华,敢于破体变化,终于形成了中国正楷书体的基本风范。还有第六类是接近唐楷的魏碑书体,如《张猛龙碑》、《张黑女碑》、《贾思伯碑》、《晖福寺碑》等。这类书体法度渐趋严谨,体貌变化不大,但用笔方峻跳宕,点画接应奇险,精神飞动而又含平和劲秀之气,骨力瘦硬,已开唐楷先声。

  • 第19题:

    书法分为楷书、魏碑、行书、隶属四种书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魏碑书体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各自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根据魏碑书体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和结体用笔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其一是由隶书向魏碑转变的初期的书体,亦隶亦楷,半隶半楷,许多笔画结体开始出现楷书的雏形,但仍保留着浓重的隶意。字体显得古拙森严,字体方正,点画伸缩自如,富有天趣,显得凝重而又多变。如现存的《中岳嵩高灵庙碑》、《广武将军碑》,南方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即属此类。
    其二是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方整严峻类。这类书体结构茂密无间,笔画棱角奇出,气象峭拔峻利,又浑厚朴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但这类书体也有一部分是民间劣等刻手凑刀上石,水平差距较大。其中洛阳龙门的《始平公》、《杨大眼》、《孙秋生》、《魏灵藏》、《比丘惠尼》和山东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字》、《赤松子》等,是学习魏碑的好范本。
    其三是北魏皇室的元氏家族墓志。这类书体结体灵动,点画劲秀,行笔斩截,亦多寓险绝于平正,飘逸中又见敦厚之姿。著名的有《元怀》、《元瑛》、《元晖》等墓志。
    其四是以《石门铭》为代表的一类。这类字结体看似随便而稳妥精到,笔画劲健洒脱,气韵自然生动,笔笔有情,字字异态,各臻其妙,奇纵天成,此铭为王远所书。南朝的《瘗鹤铭》和北朝的荥阳郑道昭在山东云峰山、天柱山的一部分游记题铭,如《岁在壬辰建》、《此天柱之山》、《当门石坐》、《上游天柱,下息云峰》等刻石,均当属于此类。
    其五是郑道昭在山东云峰诸山的其他石刻书体。这类书体浑穆宏大,气度雍容。内容以歌功颂德碑和题刻游仙诗为多,如《郑文公上、下碑》、《论经书诗》、《仙坛诗》、《观海童诗》、《东堪石室铭》等。这类刻石体态恢宏,伟岸中常见奇逸之姿。用笔以方为主,或方圆兼用,笔力浑劲,承大篆古风。点画生动,顾盼有情。
    以上五类书体,继承篆隶菁华,敢于破体变化,终于形成了中国正楷书体的基本风范。还有第六类是接近唐楷的魏碑书体,如《张猛龙碑》、《张黑女碑》、《贾思伯碑》、《晖福寺碑》等。这类书体法度渐趋严谨,体貌变化不大,但用笔方峻跳宕,点画接应奇险,精神飞动而又含平和劲秀之气,骨力瘦硬,已开唐楷先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北魏郑道昭留下的魏碑刻石是我国书法由隶向楷变革的瑰宝。(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文字瓦当中的字体是书法中的()
    A

    楷书

    B

    篆书

    C

    隶书

    D

    魏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我国书法中的魏碑体,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