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羲之最初学书的老师是谁?其生平及书法怎样,有否论著传世?


    正确答案: 王羲之的老师卫铄,东晋人,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书法家之一。卫铄(公元二七二——公元三九四年),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卫恒的侄女,后来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也称“卫夫人”。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三体。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师承钟繇,然后又传给了王羲之。
    关于卫铄的书风,《佩文斋书画谱》引《唐人书评》说:“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卫铄的隶书为妙品,并评论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卫砾对于书法理论,也有极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书法实践的总结。在书法史上,有关卫铄轶事,也流传较多。如王羲之十二岁时曾经偷读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铄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志成之智。”并因此而流下眼泪道:“此子必蔽吾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她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给献之,对于书法新苗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厚爱。

  • 第2题:

    一天能写三万字的蒙古族书法家是谁?他是怎样奖掖后进的?


    正确答案: 是康里子山(公元一二九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蒙古族人,号恕叟。出身世家,父亲不忽木,元成宗时官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子山博通群书,克己修身,操行廉洁,忠直敢谏。历任兵部郎中、礼部尚书、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五十一岁去世,谥文忠。
    他的书法从小受到父亲不忽木和兄长康里回回的薰陶,后来他正楷学虞世南,行草学钟繇、王羲之。他在学书中立足传统,勤学苦练,每天办完公事后,要写完一千个字才吃饭。他曾说:“我一天能够写三万字,从来没有因为太疲倦而中途停过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笔画遒媚,转折圆劲,行草书尤为活泼开朗,飘逸优美。评论者说他的书法可与赵孟頫南北并雄,缺点是不够沉着,结体稍嫌疏松。著名作品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渔文辞》、《梓人传》等。
    康里子山以推荐人才、奖掖后进为己任。杭州吴福孙善于书法,托人将小楷数万字进呈皇帝,召见时,子山恰巧在旁,就上奏皇帝说:“我的书法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像吴福孙所写的,连我也赶不上。”元顺帝至正年间,将奎章阁改名为宣文阁,大家都认为这题写阁榜之事,非子山莫属。但子山却认为自己下属周伯琦书当世无双,然而却因为名气不大,所以皇帝根本不知道。于是他命令周伯琦每天写宣文阁榜十几纸,把周弄得莫名其妙。一天,皇帝下旨令子山写阁榜,他推辞说:“我所擅长的是楷书,楷书不是古代书体,古书体都比不上篆书,当代没有比周伯琦的篆书写得更好的人了。”皇帝听了他的话,召用了周伯琦。

  • 第3题:

    西岳华山庙碑书丹者是谁().

    • A、恒帝
    • B、袁逢
    • C、郭香察
    • D、郭军迁

    正确答案:C

  • 第4题:

    阮元是怎样划分南北书派的?他为什么要提出“北碑南帖论”?后来学者们怎样看待南北书派问题?


    正确答案: 阮元在《南北书派沦》中较为详尽地探讨了书法演变的源流,认为到了汉末、魏、晋时,书法分为南北两派。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自钟繇、卫瓘而下,传给二王、王僧虔、智永、虞世南等人是南派;传给索靖、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欧阳询、褚遂良等人是北派。他又说,南派长于启牍,北派长于碑版。到了唐初,唐太宗独善王羲之书,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两派。但是,因王帖不多,民间犹习北派。到了北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就愈加衰微了。这就是阮元划分南北书派的基本观点。关于北碑南帖问题。他在另一篇文章《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但是“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因此,欲以碑版自立,就得学北派书法。两文观点一脉相承,以倡导复古为由,反对明清出现的帖学颓风,竭力主张人们向北派碑版书法学习,企图从北碑中寻找出书法发展的新途径,为晚清尊碑施行了有力的鼓吹。自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以来,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后来,由于碑版出土日多,考古不断有新发现,认识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书学界对阮元的这个观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否定以南北地理位置而分派,他们赞同和发挥了康有为指出的“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的观点。指出,虽北多碑版,南多尺牍固是事实,但南碑中的《爨宝子》、《爨龙颜》与北碑中的《大代华岳庙碑》、《嵩高灵庙碑》风格相近。《吕超静墓志》、《始兴王碑》、《萧敷夫妇两墓志》书体与北方几无区别,因此南北书体不能分派。另一种看法是认为南北朝确实出现了两大书法艺术潮流。出现的原因是受到不同的社会风气和自然景物的影响。南派书法家集中在士族阶层,在高谈玄理、流连诗酒的生活中,见的是山明水秀的江南风光,听的是丝竹管弦的雅乐艳歌,所以出现了以二王为代表的流美飘逸的南朝书风;北派的书家主要是一些下层无名作者,生活在具有尚武精神的质朴豪放的民族中,常见的是深峻山泽、广阔原野、胡马嘶风、佛像庄严,所以出现了以北魏造像记为典型代表的雄峻坚实的北派书风。北碑南帖是反映了不同美学理想的两大书艺潮流。对于少数南碑问题应作具体分析,如《爨宝子》基本是传统的隶书,《吕超静墓志》等碑基本是传统的真书,它们和北碑典型风格有明显的区别;《爨龙颜》出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能作为南碑的代表,在受到民族文化交流影响而在风格方面与北碑典型有相通之处,但在结体趋势上表现出明显差距;至于极少数南碑如《始兴王碑》确和北碑典型风格相近者,可解释为南北书艺交流中受到北碑的影响。

  • 第5题:

    清代谁的书法被人譬之谓“黄钟大吕”,他的书风如何?


    正确答案: 是刘墉。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一九年),卒于清嘉庆九年(公元一八○四年)。字崇如,号石庵、青原、香岩、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祀贤良祠,谥文清。刘墉书名甚大,尤以小楷见长,致使他的政绩、文章为书名所掩而不显。
    刘书以浑厚古拙、貌丰骨劲,独步当时。尤与当时书学媚弱的风气大相径庭。当然对刘字“貌丰骨劲”的风格,亦有人讥之为“痴肥”、“墨猪”。事实上,刘早年学赵、董,后又学苏、米,继而上进颜、钟,超然独出,取得“貌丰骨劲”、“如绵裹铁”的艺术效果。刘书还讲究结字。包世臣论他的结字是“打迭点画,放宽一角”。刘墉书法确实很注意“计白当黑”,笔画粗细应对,迟速交替,疏密变化,务使错落有致,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石庵作书还以墨浓著称,墨质稠厚,光亮如漆。意味含蓄,深造古淡,以拙取胜,也是刘氏书法很突出的特点。刘墉曾自云:“吾书以拙胜,颇谓远绍太傅”。清徐珂云:“(刘)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论者评刘书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正基于此。

  • 第6题:

    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 A、《兰亭序》
    • B、《九成宫碑》
    • C、《颜氏家庙碑》
    • D、《玄秘塔碑》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唐代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有()。①《颜氏家庙碑》②《多宝塔感应碑》③《颜勤礼碑》④《皇甫诞碑》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唐代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有()。①《颜氏家庙碑》②《多宝塔感应碑》③《颜勤礼碑》④《皇甫诞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西岳华山庙碑书丹者是谁().
    A

    恒帝

    B

    袁逢

    C

    郭香察

    D

    郭军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是仇绋。仇绋是东汉灵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长。以书《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而著名后世。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评其书为“方正挺健”,有雍容淳厚之气象。康有为认为:“后人推平原(颜真卿)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是梁鹄。梁鹄生卒年不详。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镇远县东南)。东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后归曹操。
    梁鹄少年时代就爱好书法,以善写八分知名,相传魏武帝曹操很喜欢他的书法。魏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手笔。唐怀瓘《书断·卷中》列其书入妙品。宋朝洪适《隶释》中评论他的书法说:“魏隶可珍者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A

    《多宝塔碑》

    B

    《大堂中兴颂》

    C

    《祭侄文稿》

    D

    《颜家庙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 第14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 第15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 第16题:

    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是仇绋。仇绋是东汉灵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长。以书《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而著名后世。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评其书为“方正挺健”,有雍容淳厚之气象。康有为认为:“后人推平原(颜真卿)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 第17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 第18题: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 A、《多宝塔碑》
    • B、《大堂中兴颂》
    • C、《祭侄文稿》
    • D、《颜家庙碑》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著名书法碑刻中称为“汉隶第一”的是(  )。
    A

    华山庙碑

    B

    石门颂

    C

    礼器碑

    D

    张迁碑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华山庙碑全称《汉西岳华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碑高七尺七寸,宽三尺六寸,全碑共22行,行37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以后该庙所存者为重刻,是汉隶中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代表作品,清朱彝尊谓:“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B项,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为摩崖隶书。C项,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为隶书,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D项,张迁碑全称《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于明代出土,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 第22题:

    问答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王羲之最初学书的老师是谁?其生平及书法怎样,有否论著传世?

    正确答案: 王羲之的老师卫铄,东晋人,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书法家之一。卫铄(公元二七二——公元三九四年),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卫恒的侄女,后来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也称“卫夫人”。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三体。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师承钟繇,然后又传给了王羲之。
    关于卫铄的书风,《佩文斋书画谱》引《唐人书评》说:“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卫铄的隶书为妙品,并评论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卫砾对于书法理论,也有极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书法实践的总结。在书法史上,有关卫铄轶事,也流传较多。如王羲之十二岁时曾经偷读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铄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志成之智。”并因此而流下眼泪道:“此子必蔽吾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她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给献之,对于书法新苗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厚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