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明万历年间,被时人誉为“活孟子”的陈献章是怎样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明代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王守仁,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一四七二年——公元一五二八年)。字伯安,号阳明。王守仁出生时,其祖母梦见神人自云中送小儿出,故起名“云”,后更名守仁。王守仁十五岁时,北行访客,曾到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形势,开阔了心胸,学问大进,并自此好谈论兵法,还善于射箭。弘治十二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补兵部主事等职,因顶撞刘瑾被黜除贵州。刘瑾被诛后,复入朝作官,累至太仆少卿、鸿胪卿、两广总督,并晋爵为新建伯,开明代文臣主兵之先例。卒谥文成。王守仁的行书出自《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韵气超然,清逸遒劲,但也不尽然都是古法,常有独特的书卷灵气贯注其中。但由于其理学、文学上的成就和政治的显赫名声,掩盖了其书法的成绩。对此明徐渭《文长集》中曾说:“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乃不然,以人掩其书,睹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

  • 第2题:

    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是翁同龢。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他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年,卒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一八三○——一九○四年)。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状元。卒谥文恭。翁同龢的书法主要学自颜真卿、米芾。在辞官归家后,又学了一段北碑,书法气息淳厚,不拘一格,超逸宽博,有颜书的雍容和北碑的浑穆之气。杨守敬之说实不为过誉之言。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也评曰:“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

  • 第3题:

    肇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西洋博士头衔的人是()

    • A、陈献章
    • B、陈钦
    • C、陈焕章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

    • A、道教思想
    • B、佛教思想
    • C、程朱理学
    • D、陆王心学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岭南三大家”即()。

    • A、屈大均
    • B、陈献章
    • C、陈恭尹
    • D、梁佩兰

    正确答案:A,C,D

  • 第6题:

    问答题
    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 是翁同龢。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他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年,卒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一八三○——一九○四年)。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状元。卒谥文恭。翁同龢的书法主要学自颜真卿、米芾。在辞官归家后,又学了一段北碑,书法气息淳厚,不拘一格,超逸宽博,有颜书的雍容和北碑的浑穆之气。杨守敬之说实不为过誉之言。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也评曰:“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被誉为“甘泉之学”的理学门派是()创立的。
    A

    王阳明

    B

    湛若水

    C

    陈献章

    D

    康有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简论陈献章的以自然为宗。

    正确答案:
    刘宗周称陈献章“先生学宗自然”,陈献章的学问宗旨可以概括为“自然”,即一种心灵洒脱不受拘束的状态,又称无滞。
    (1)思想内容
    ①自然
    陈献章认为人心与自然一样,自然的生化,四时行,百物生,大化流行。人心也是如此,不能执着于一个地方,这种方法就称为“自然”,由此就可以达到洒落、和乐的境界。
    ②反对用工过于严肃
    实际上,陈献章所追求的和乐境界是继承了理学史上濂溪、明道的路线,他反对用工过于严肃,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到心体的和乐。
    ③自得
    陈献章有时也将这种自然的境界称为“自得”,即“不累于外,不累于耳目,不累于一切,鸢飞鱼跃在我”,采用孟子“勿忘勿助”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自得。
    (2)思想特点
    陈献章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实践和内心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分注重自然,而不重视后天的修养功夫,就会导致“任心而行”的严重后果。刘宗周评价他说:“识趣近濂溪而穷理不逮,学术类康节而受用太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明万历年间,被时人誉为“活孟子”的陈献章是怎样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的?

    正确答案: 陈献章以儒学传名,性情沉静温厚,故有人称其为“活孟子”。他之所以又能以书法传名,得其于独创的茅笔。开始他还用一般毛笔作书。到了晚年,专门把茅草捆束起来代笔,濡墨问纸,自有枯涩、挺健之姿韵,独出一格,遂自成一家。现有以“茅龙”为名的笔,相传即由此得名。当时人们得其只字片纸,皆藏以为家宝。交南(今越南一带)人购到他的字后,回去一幅字能换到数疋绢(见明张翎著《白沙先生行状》)。陈献章,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一四二八年——公元一五零零年),享年七十三岁。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因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小说巨子”、“活孟子”和“南天王”的分别是(  )。
    A

    张九龄、吴趼人、陈献章、陈霸先

    B

    张九龄、陈献章、吴研人、陈济棠

    C

    陈霸先、吴研人、陈献章、陈济棠

    D

    张九龄、吴研人、陈献章、陈济棠


    正确答案: C
    解析:
    张九龄,唐开元时期丞相、诗人,韶州曲江人,在政绩和诗歌创作上贡献巨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吴趼人,清末小说家,佛山人,创作的小说有30多种,人称“小说巨子”,是清末谴责小说的杰出代表;陈献章,广东新会人,明代硕儒,由于隐居白沙里,世人称他为“白沙先生”,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被誉为“活孟子”;陈济棠,广东防城东兴马路镇(今广西防城港防城区)客家人,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建树颇多,有“南天王”之称。

  • 第11题:

    问答题
    怀素是怎样刻苦学习,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的?

    正确答案: 怀素,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湖南沙市)人。他出身贫困,少年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拜佛之余,极喜书法。由于看不到名家墨迹,见地不高,成就有限。于是他柱锡杖,携书箱,西游京师长安,拜访名公巨匠,请教切磋书技。后来怀素的朋友邬彤(张旭的学生)又将张旭草书的要妙传给了他,使其眼界大开,心中豁然。其后,怀素又看到夏天的云彩无固定的形状,因风势而变化无穷,悟出了自己特有的笔法而卓然成家。
    怀素学书特别勤苦,住在零陵时,无钱买纸,就种芭蕉万余株,用蕉叶来供挥洒,因自称住处为“绿天”。又油漆了一只盘子和一块方板来练字,结果盘板都被写穿了。废弃的笔头也堆积成丘,于是他专门营造了坟墓来埋葬坏笔。吏部尚书韩陟赞许他说:这位和尚的书法,一定能够名扬天下。
    怀素成名后,王公大人们争相延聘。他们造好素屏,粉好墙壁,设下丰盛的酒宴,以请他挥毫。怀素性情疏朗倜傥,不拘小节,吃鱼吃肉,从不避人,嗜酒如命,一天之内就要醉倒好几次。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有时酒酣兴发,就在寺院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随意挥写,而且醉时所写的草书奇趣更浓。所以他自叙说:“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任华的《怀素上人草书歌》描写他先是喝酒,十杯五杯下去若无其事。百杯之后,酒兴上来,便开始颠狂起来,只听他突然大叫一声,便站起身来,捋衣出臂,挥毫疾下,顷刻之间,已下数行。所作草书,字字飞动,圆转有神,颇得篆书意味。评论者称他的书势若“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当年名流李白、戴叔伦、窦臮等人都曾经作诗赞美之,晚年书法渐趋古淡。世人常将他与草圣张芝相提并论。存世草书墨迹有《论书帖》、《圣母帖》、《苦笋帖》,《自叙帖》、《食鱼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等。其中《千字文》明代曾被姚缓收藏,他说该帖一字值一金,所以人们也称它为“千金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明朝隆庆年间,有人醉酒评论“宋四家”,下列说法明显错误的是()
    A

    《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行书

    B

    黄庭坚的书法重“韵”尚“意”

    C

    米元章篆、隶、行、草、楷无—不精

    D

    《澄心堂纸尺牍》为蔡襄传世书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怀素是怎样刻苦学习,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的?


    正确答案: 怀素,字藏真。本姓钱,长沙(今湖南沙市)人。他出身贫困,少年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拜佛之余,极喜书法。由于看不到名家墨迹,见地不高,成就有限。于是他柱锡杖,携书箱,西游京师长安,拜访名公巨匠,请教切磋书技。后来怀素的朋友邬彤(张旭的学生)又将张旭草书的要妙传给了他,使其眼界大开,心中豁然。其后,怀素又看到夏天的云彩无固定的形状,因风势而变化无穷,悟出了自己特有的笔法而卓然成家。
    怀素学书特别勤苦,住在零陵时,无钱买纸,就种芭蕉万余株,用蕉叶来供挥洒,因自称住处为“绿天”。又油漆了一只盘子和一块方板来练字,结果盘板都被写穿了。废弃的笔头也堆积成丘,于是他专门营造了坟墓来埋葬坏笔。吏部尚书韩陟赞许他说:这位和尚的书法,一定能够名扬天下。
    怀素成名后,王公大人们争相延聘。他们造好素屏,粉好墙壁,设下丰盛的酒宴,以请他挥毫。怀素性情疏朗倜傥,不拘小节,吃鱼吃肉,从不避人,嗜酒如命,一天之内就要醉倒好几次。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有时酒酣兴发,就在寺院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随意挥写,而且醉时所写的草书奇趣更浓。所以他自叙说:“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任华的《怀素上人草书歌》描写他先是喝酒,十杯五杯下去若无其事。百杯之后,酒兴上来,便开始颠狂起来,只听他突然大叫一声,便站起身来,捋衣出臂,挥毫疾下,顷刻之间,已下数行。所作草书,字字飞动,圆转有神,颇得篆书意味。评论者称他的书势若“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当年名流李白、戴叔伦、窦臮等人都曾经作诗赞美之,晚年书法渐趋古淡。世人常将他与草圣张芝相提并论。存世草书墨迹有《论书帖》、《圣母帖》、《苦笋帖》,《自叙帖》、《食鱼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等。其中《千字文》明代曾被姚缓收藏,他说该帖一字值一金,所以人们也称它为“千金帖”。

  • 第14题:

    有“活孟子”之称的是()

    • A、梁启超
    • B、屈大均
    • C、邹伯奇
    • D、陈献章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为什么张彦远在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名声?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张彦远之所以在中国书法史上名声很高,是因为他是辑唐代以前书论之大成于《书法要录》的作者。同时,他又是一个书法家和颇有独到见解的书法鉴赏家。张彦远,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宪宗、唐僖宗年间。河东蒲州(今山西蒲州市)人。字爱宾,官至大理寺卿。高祖、曾祖、祖父三人曾做唐朝宰相,家学深厚,张彦远身处其中,博览群书,时有文名传,而且还精通文字学和书法,善写隶书和八分书。张彦远在其《书法要录》一书中,专门为自己立了传,并自负地声称:“彦远既世其家,乃富有典刑,而落笔不愧作者”;“尝以八分录前人诗什数章,至其傲古出奇,亦非凡子可到”。另外他还有《历代名画记》刊行,在中国美术史上,亦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还曾说过:“有好事者得余之书,书画之事毕矣。”其话虽有夸张之嫌,但这两本书确实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重要典籍。曾有《三祖大师碑阴记》、《维山庙诗》、八分书《李将军征回诗》、《宿僧院记》、《山行诗》和草书临王羲之的《还问帖》、《思想帖》、《丹阳帖》、《清和帖》、《别张帖》、《书问帖》等传世。

  • 第16题:

    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小说巨子”、“活孟子”、“南天王”的人是:()

    • A、张九龄、吴研人、陈献章、陈霸先
    • B、张九龄、陈献章、吴研人、陈济棠
    • C、陈霸先、吴研人、陈献章、陈济棠
    • D、张九龄、吴研人、陈献章、陈济棠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被誉为“甘泉之学”的理学门派是()创立的。

    • A、王阳明
    • B、湛若水
    • C、陈献章
    • D、康有为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问答题
    被明太宗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是怎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明朝李绍文在《皇明世说新语》一书中说:“(明)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所说“二沈学士”,就是指沈度、沈粲兄弟二人,至于说“我朝王羲之”,则就专指沈度了。沈度(公元一三五七年——公元一四三四年),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今上海华亭县)人。松江古称“云间”,所以《皇明世说新语》有“云间二沈学士”的说法。
    明太祖洪武年间,沈度曾被荐举文学的职位,但却没有就任。为连坐所累,一度被谪到边远的云南地区。明成祖朱棣即位,诏擅长书法的入翰林院,沈度因为长于此道,于是便中了选。当时擅长书法的还有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等人,但明成祖所赏识的却以沈度为第一。因此,沈度便每天侍候便殿,凡宫中的金版玉册,无论是用在朝廷中的,还是藏之秘府或颁布属国的,就多由沈度书写。由是,沈度遂先后从翰林典籍擢检讨、修撰,直至升到了侍讲学士。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光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至于清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所说的“沈家兄弟直词垣(翰林院),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认为其书是馆阁体,此说似褒实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
    A

    道教思想

    B

    佛教思想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小说巨子”、“活孟子”、“南天王”的人是:()
    A

    张九龄、吴研人、陈献章、陈霸先

    B

    张九龄、陈献章、吴研人、陈济棠

    C

    陈霸先、吴研人、陈献章、陈济棠

    D

    张九龄、吴研人、陈献章、陈济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有“活孟子”之称的是()
    A

    梁启超

    B

    屈大均

    C

    邹伯奇

    D

    陈献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广东三忠”中,(  )是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的父亲、屈大均的师傅。
    A

    陈邦彦

    B

    陈子壮

    C

    陈献章

    D

    陈树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广东三忠”是指南明永历朝兵科给事中陈邦彦、崇祯朝罢官归里之大学士陈子壮和南明隆武朝监军御史张家玉。其中,陈邦彦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是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的父亲、屈大均的师傅。

  • 第23题:

    单选题
    明朝首推的书家是陈献章,广东新会白沙乡人,世称陈白沙。他长于草书,尤其出名的是,他以“()”为书写工具,书法自成一家。
    A

    牛毛笔

    B

    羊毛笔

    C

    猪毛笔

    D

    茅龙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