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论述提升政策主体的途径。”相关问题
  • 第1题: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论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正确答案: (1)视政策对象—— 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 第3题:

    论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正确答案: 必要性: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1)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2)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
    (3)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途径: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具体来讲,政策理念包括:
    (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1)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2)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3)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 第4题:

    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有()。

    • A、建立公共政策执行者责任制
    • B、公共政策执行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政策研究责任
    • C、提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水平
    • D、良好的政策环境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联系实际论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
    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
    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 第6题:

    论述为什么要提升政策主体能力?


    正确答案: 提升政策主体的能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公共管理的进程。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政府能力的提升。公共政策的功能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大小、强弱则决定了公共政策功能的实现程度。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复杂化对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最迫切的现实需要。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不足方面:
    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共的观念和行为。
    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
    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 第7题:

    问答题
    你认为为什么要提升政策主体能力?

    正确答案: (1)提升政策主体能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公共管理的进程。
    (2)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地以下方面:
    一是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二是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
    三是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3)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
    (4)“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5)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正确答案: (1)视政策对象—— 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正确答案: (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为什么要提升政策主体能力?

    正确答案: 提升政策主体的能力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公共管理的进程。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政府能力的提升。公共政策的功能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大小、强弱则决定了公共政策功能的实现程度。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复杂化对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最迫切的现实需要。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不足方面:
    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共的观念和行为。
    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
    ③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正确答案: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体制建构较差。从转型期的具体实践来看,现代公共管理者对公共决策体制的建构能力有待提高。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利益协调机制欠缺。多元利益的共存对政策主体调控利益关系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利益协调机制的欠缺则是政策主体利益关系调控能力不足的体现,多元利益直接作用于许多重大、复杂的公共问题上,将会对公共政策的质量构成威胁。
    (3)政治沟通渠道受阻。政治沟通,既包括不同或相同部门间政府官员的内部沟通,也包括政府与公民间的外部沟通。政治沟通渠道的不顺畅,不仅造成政府内部的决策效率下降,行动受阻,也降低了政策系统输人端的民意提取质量。
    (4)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政策主体往往都是理性经济人,在利益诱惑面前,政策主体所采取的行动往往背离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利益,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这对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大挑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提升政策主体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入世”使我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过程充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兴盛与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正确答案: 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体制建构较差。从转型期的具体实践来看,现代公共管理者对公共决策体制的建构能力有待提高。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利益协调机制欠缺。多元利益的共存对政策主体调控利益关系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质疑。利益协调机制的欠缺则是政策主体利益关系调控能力不足的体现,多元利益直接作用于许多重大、复杂的公共问题上,将会对公共政策的质量构成威胁。
    (3)政治沟通渠道受阻。政治沟通,既包括不同或相同部门间政府官员的内部沟通,也包括政府与公民间的外部沟通。政治沟通渠道的不顺畅,不仅造成政府内部的决策效率下降,行动受阻,也降低了政策系统输人端的民意提取质量。
    (4)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政策主体往往都是理性经济人,在利益诱惑面前,政策主体所采取的行动往往背离最广大人民的公共利益,造成有限资源的不公平分配。这对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大挑战。

  • 第14题:

    简述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这些理念包括: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
    ①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 第15题:

    论述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存在问题及推进评价的途径。


    正确答案: 1.以研究取代服务;
    2.以好恶取代科学;
    3.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4.以形式取代实质;
    5.人为制造信息障碍;
    6.人才、经费的缺乏。
    改善评价途径;
    1.提高对评价工作意义的认识;
    2.公共政策评价制度化;
    3.建立独立的评价组织;
    4.明确公共政策目标、精选评价对象;
    5.建立公共政策评价信息系统。

  • 第16题:

    论述促进公共政策评估的途径。


    正确答案:(1)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利相统一;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果。
    (2)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建立评估工作制度,设立政策评估基金,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3)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建立独立评估机构,评估者的地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评估者要有独到的方法。

  • 第17题:

    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 第18题:

    价值认同的主要途径通过价值主体的自上而下,实现主流价值的下沉推动草根价值提升来实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正确答案: 必要性: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1)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
    (2)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
    (3)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途径: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的价值观。具体来讲,政策理念包括:
    (1)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2)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4)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1)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2)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3)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提升政策主体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着;
    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④要具有前瞻性,注意“预防”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
    (2)必须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①提倡公共道德,强化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这些理念包括: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主动权。
    (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
    ①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
    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
    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存在问题及推进评价的途径。

    正确答案: 1.以研究取代服务;
    2.以好恶取代科学;
    3.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
    4.以形式取代实质;
    5.人为制造信息障碍;
    6.人才、经费的缺乏。
    改善评价途径;
    1.提高对评价工作意义的认识;
    2.公共政策评价制度化;
    3.建立独立的评价组织;
    4.明确公共政策目标、精选评价对象;
    5.建立公共政策评价信息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