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隧道洞口某浅埋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以用的开挖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

题目

隧道洞口某浅埋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以用的开挖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非全断面施工法的某一种,如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留核心土开挖法、多台阶法等。
2.初次支护方法描述:如施作锚杆、喷砼、敷钢筋网或钢支撑,其施工要点、遇到的特殊问题处理方案。
更多“隧道洞口某浅埋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以用的开挖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


    答案:
    解析:
    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Ⅴ围岩。
    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为Ⅳ级围岩。
    K68+598~K69+008段为Ⅲ级围岩。

  • 第2题:

    (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
    问题
    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
    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
    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
    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答案:
    解析:

  • 第3题:

    洞口段地质条件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 A、挖进容易
    • B、地下水丰富
    • C、围岩破碎
    • D、边仰坡易失稳

    正确答案:B,C,D

  • 第4题:

    在()断层地段,加强超前长、短钻孔,及时探明隧道前方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的发育情况,严禁在未探明情况下盲目开挖。

    • A、堆积体
    • B、隧道出口
    • C、浅埋洞口
    • D、破碎带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某2车道隧道长2320m,两洞口埋深均在15m以上,隧道围岩为花岗岩、洞口段为强风化软弱带,洞身段围岩为III、IV、V类及断层破碎带。隧道工期为24个月,试简述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各区的劳动组织及主要开挖、支护、衬砌机具设备。


    正确答案: 开挖方法:洞口软弱带——小导管注浆、型钢架及锚喷支护,正台阶开挖;III类围岩段——正台阶开挖、格栅钢架及锚喷支护,IV类围岩段——全断面开挖,锚喷支护,V类围岩段——全断面开挖,喷混凝土支护,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法同洞口软弱带。
    隧道分进、出口2个工区,每个工区的劳动力组织为:开挖工及炮工20~25人,支护工15~18人,砼浇筑工22~25人,卡车司机6~10人,电焊工3~4人,空压机司机3~4人,电工3~4人,机修工2~3人,钢筋工4~6人。每个工区的开挖、支护及衬砌机具设备有:空压机总容量80~100m3/min,钻孔卡车或持风钻15~18台,装载机2台、挖机1台,运碴卡车6~8辆,砼泵、砼搅拌站或搅拌机、砼灌车2~3辆,通风机1台,衬砌模板车,电焊机多台,足够的高压风水管路及通风管、变压器及电线、电缆。

  • 第6题:

    某隧道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且地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时不宜采用()

    • A、长管棚施工作为超前支护
    • B、偏压段须增设锁脚锚杆
    • C、选用全断面开挖尽快通过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某一高速公路某双连拱隧道出口属浅埋地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任何进行施工?


    正确答案: 开挖:该隧道采用中导洞和侧导洞的施工方法,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养活对围岩的扰动,采用人工和机械开挖,局部辅以风力高进行开挖,开挖进尺控制在0.5—1.0之间.
    支护: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以防止围岩和土体松驰塌方.先喷4CM细纤维C20混凝土,细纤维含量为混合料质量的4%.施作锚插,长度为3.5米,挂48细钢筋网,间距20×20CM,架设工字钢拱架,最后喷21CM厚C20混凝土.在最适宜的电动机对围岩进行加固,并通过对围的加固调动围岩的承载力,以达到稳定开挖空间的目的.
    地表沉降处理措施:该隧道在开挖时发现有地表沉降,我们分析原因后,采取了打小导管注浆辅以钢筋网喷C20砼,并对隧道拱墙背后空隙回填密实,加强软弱地基的刚性处理,从而达到了控制地表沉降.

  • 第8题:

    隧道洞口某浅埋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以用的开挖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达到的实际效果,并对某一施工辅助稳定措施作较详细的分析。


    正确答案: 答题内容包括范围:
    α、非全断面施工法的某一种,如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留核心土开挖法、多台阶法等。就其中一种施工法的主要工序作出描述;
    b、初次支护方法描述:如施作锚杆、喷砼、敷钢筋网或钢支撑,其施工要点、遇到的特殊问题处理方案;
    c、控制地表沉降的技术措施。

  • 第9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 对于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背景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 除背景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当采用复合衬砌时,应加强初期锚喷支护。Ⅴ级以下围岩,应尽快施作衬砌,防止围岩出现松动。
    3)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撑,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1倍洞跨。
    4)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采用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等辅助方法施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针对岩层破碎的浅埋段隧道开挖,可选用的开挖方法有()。
    A

    单侧壁导坑法

    B

    双侧壁导坑法

    C

    多台阶法

    D

    全断面法

    E

    留核心土开挖法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隧道洞口某浅埋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以用的开挖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1.非全断面施工法的某一种,如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留核心土开挖法、多台阶法等。
    2.初次支护方法描述:如施作锚杆、喷砼、敷钢筋网或钢支撑,其施工要点、遇到的特殊问题处理方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某隧道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且地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时宜采用()
    A

    长管棚施工作为超前支护

    B

    偏压段须增设锁脚锚杆

    C

    选用多台阶法或单、双侧壁寻坑开挖

    D

    应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 K68+398~K68+489
    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答案:
    解析:
    (1)需要编制专项方案。
    (2)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 第14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了监控量测。针对上述地质和涌水情况,你认为在施工中应采取哪些水害处治措施?


    正确答案: 处理水害的措施
    (1)因势利导,给地下水以排走的出路,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2)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3)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4)水害整治的关键: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施工工艺。

  • 第15题:

    切口是隧道工程开挖的起点,由于洞口多位于山坡处,岩体往往风化破碎,完整性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根据围岩及周边环境条件,严禁采用()开挖。

    • A、中隔壁法
    • B、全断面法
    • C、双侧壁导坑法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隧道通过的地质情况为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影响,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采取的防排水层作业方法,技术要求,注浆堵水及衬砌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内容须包括范围:
    A.施工防排水施工及技术要求: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规范要求;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须满足的技术要求;洞内反坡排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用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沟。其钻孔的位置、数量、孔径、深度等应作详细记录,以便在衬砌时确定拱墙背后排水设施的位置。
    B.结构防排水施工及技术要求:洞内永久性排水结构物施工时,应符合的要求,衬砌背后设置排水暗沟、盲沟和引水管时,应根据隧道的渗水部位和开挖情况适当选择排水设施位置,并配合衬砌进行施工,其相应的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
    C.衬砌背后采用压注水泥砂浆防水的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复合式衬砌中防水层的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 第18题:

    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应根据地质及周围环境条件,可选用()

    • A、侧壁导坑法
    • B、多台阶法
    • C、全断面法
    • D、留核心土开挖法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 (1)根据背景材料,喷射混凝土要注意哪些问题? (2)根据背景材料,锚杆支护的施工要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喷射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1)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6m。一次喷射厚度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得小于4~6cm。
    2)喷射混凝土作业需紧跟开挖面时,下次爆破距喷混凝土作业完成时间的间隔,不得小于4h。
    (2)锚杆支护的施工的注意事项:
    1)锚杆安设作业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
    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钻孔方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3)灌浆作业: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路。注浆孔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

  • 第20题:

    某隧道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且地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时宜采用()

    • A、长管棚施工作为超前支护
    • B、偏压段须增设锁脚锚杆
    • C、选用多台阶法或单、双侧壁寻坑开挖
    • D、应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单选题
    在()断层地段,加强超前长、短钻孔,及时探明隧道前方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的发育情况,严禁在未探明情况下盲目开挖。
    A

    堆积体

    B

    隧道出口

    C

    浅埋洞口

    D

    破碎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隧道通过的地质情况为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影响,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采取的防排水层作业方法,技术要求,注浆堵水及衬砌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内容须包括范围:
    A.施工防排水施工及技术要求: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规范要求;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须满足的技术要求;洞内反坡排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用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沟。其钻孔的位置、数量、孔径、深度等应作详细记录,以便在衬砌时确定拱墙背后排水设施的位置。
    B.结构防排水施工及技术要求:洞内永久性排水结构物施工时,应符合的要求,衬砌背后设置排水暗沟、盲沟和引水管时,应根据隧道的渗水部位和开挖情况适当选择排水设施位置,并配合衬砌进行施工,其相应的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
    C.衬砌背后采用压注水泥砂浆防水的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复合式衬砌中防水层的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一高速公路某双连拱隧道出口属浅埋地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任何进行施工?

    正确答案: 开挖:该隧道采用中导洞和侧导洞的施工方法,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养活对围岩的扰动,采用人工和机械开挖,局部辅以风力高进行开挖,开挖进尺控制在0.5—1.0之间。
    支护: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以防止围岩和土体松驰塌方.先喷4CM细纤维C20混凝土,细纤维含量为混合料质量的4%.施作锚插,长度为3.5米,挂48细钢筋网,间距20×20CM,架设工字钢拱架,最后喷21CM厚C20混凝土.在最适宜的电动机对围岩进行加固,并通过对围的加固调动围岩的承载力,以达到稳定开挖空间的目的。
    地表沉降处理措施:该隧道在开挖时发现有地表沉降,我们分析原因后,采取了打小导管注浆辅以钢筋网喷C20砼,并对隧道拱墙背后空隙回填密实,加强软弱地基的刚性处理,从而达到了控制地表沉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