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确定适宜密度的原则是什么?

题目

确定适宜密度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确定适宜密度的原则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确定泥浆密度的理论公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 ρ=p×100×H+β。ρ泥浆密度,p地层压力mPa;H井深,β附加系数一般为0.1~0.2。

  • 第2题:

    简述苗木密度的作用规律,以及确定合理密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一)冠幅生长: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
    (二)树高生长:取决于密度范围,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
    (三)胸径生长:冠幅与直径生长成正相关,密度越大,直径越小
    (四)单株材积生长:不同时期,树种影响不一样
    (五)林分干材产量
    (六)林分生物量
    (七)干材质量
    (八)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
    原则:经营目的,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条件,培育技术措施,经济因素.

  • 第3题:

    冬小麦确定适宜播种期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冬前积温
    冬前积温包括播种到出苗及出苗到冬前停止生长之日的积温。
    播种到出苗需积温为120℃左右(播深3~5cm),出苗后至冬前主茎每长一叶需75℃积温。根据主茎叶片及与分蘖的同伸关系,即可求出冬前不同苗龄与蘖数的总积温。
    如冬前要求主茎叶数为6片时冬前总积温为:75×6+120=570℃,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即可确定适宜播期。找出日均温降至零度的日期,由此向前将逐日高于零度以上的积温累加,达到570℃的那一天可定为理论最适播期,这一天的前三后四即为某地适期播种范围。
    (2)品种特性
    一般强冬性品种宜适当早播,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生产实践中,北方各麦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的温度指标为: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18℃,弱冬性品种一般在14~16℃,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 第4题:

    确定钻井液密度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以裸露井段的最高地层压力为依据,确定钻井液密度,油层附加0.05-0.10克/厘米3,气层附加0.07-0.15克/厘米3

  • 第5题:

    简述确定牧草适宜刈割期应注意的原则。


    正确答案:1.以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产量的最高时期或以单位面积的可消化总养分(TDN)最高时期为标准。
    2.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安全越冬和返青。
    3.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来确定。
    4.天然割草场,应以草群中主要牧草(优势种)的最适刈割期为准。

  • 第6题:

    确定井网密度时要考虑的几个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储量的关系;
    2.井网密度与井间干扰的关系;
    3.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4.井网密度与采油速度的关系;
    5.经济效益与井网密度的关系。

  • 第7题:

    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幼儿园在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人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参差不齐。虽然这些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儿童——最基本的发展需要。其实,学前教育方案最应考虑的就是儿童的需要,并因儿童的需要来裁剪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相反的来“裁剪”儿童以让其适应学前教育课程。

  • 第8题:

    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2.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 第9题:

    问答题
    放养密度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水体中的饵料资源为基础,以产鱼潜力鱼种的放养规格和成活率作为依据,以鱼类生长状况为根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确定造林密度的总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密度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使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苗木密度的作用规律,以及确定合理密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一)冠幅生长: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
    (二)树高生长:取决于密度范围,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
    (三)胸径生长:冠幅与直径生长成正相关,密度越大,直径越小
    (四)单株材积生长:不同时期,树种影响不一样
    (五)林分干材产量
    (六)林分生物量
    (七)干材质量
    (八)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
    原则:经营目的,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条件,培育技术措施,经济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确定适宜密度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物种类和品种类型:株型紧凑品种宜密,平展型宜稀;气候条件:短日照作物向南推移宜密,反之宜稀,长日照作物向南推移宜稀,反之宜密,气候条件适宜宜稀,差宜密;肥水条件及栽培水平:好宜稀,反之宜密;种植方式及收获目的:营养体为收获目的宜密,种子为收获目的宜稀;地势;病虫害:危害严重地块宜密,反之宜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确定林分密度(或造林密度)的原则(依据)。


    正确答案: (一)根据经营目的确定(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三)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四)根据栽培技术确定(五)根据经济条件确定确定造林密度总原则应是: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即为应采用的合理造林密度,这个密度应当在由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所控制的合理密度范围之内,而其具体取值又应当以能取得最大效益来测算。

  • 第14题:

    木密度的大小对苗木生长有什么影响?确定苗木密度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要实现苗木优质高产,必须在保证每株苗木生长发良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这就必须有合理的苗木密度,因此苗木的密度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密度过大,则苗木的营养面积不足,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降低了苗木的兴合作用,光合产物减少,影响苗生长,叶量少,顶芽不饮满,根系不发达,易病虫为害,移植成活率低。当苗木密度过小,不但影响单位面积的产苗量,而且由于苗木稀小,苗间空地过大,土地利用率低,易滋生杂草,同时增加土壤中水分、养分的损耗,不便于管理。
    确定苗木的密度要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的快慢,圃地的环境条件,育苗的年限以及育苗的技术要求等来考虑。对生长量大,生长快所需营养面积大的树种,播种时要稀,如枫杨。幼苗生长缓慢的树种可播的密一些。对于播后一年京戏移植的树种要密,而直接用于嫁接的砧木可稀,以便于操作。

  • 第15题:

    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原则()。

    • A、确定希望儿童改变的是什么行为
    • B、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适宜行为是什么
    • C、让儿童明白希望他们做什么
    • D、儿童出现适宜行为,立即给予强化
    • E、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正确答案:A,B,C,D,E

  • 第16题:

    简述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林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用材林生产的材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
    2、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喜光速生树种应稀植,耐荫慢生树种宜密植;干形通直宜稀植,干形不好的宜密植;树冠宽阔的宜稀植。
    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从生物学角度看,立地好的应密植;从经营的角度看,立地好有利于培养大径材宜稀植。
    4、根据栽培技术确定:造林技术过关,成活率高,应稀植;培育技术集约程度高,应稀植。
    5、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影响投资费用(苗木、整地、清理、栽植等)、经营费用(间伐、抚育等),应计算投入产出比。

  • 第17题:

    放养密度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水体中的饵料资源为基础,以产鱼潜力鱼种的放养规格和成活率作为依据,以鱼类生长状况为根本。

  • 第18题:

    简述造林密度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和种植点的配置。


    正确答案: 确定原则:
    以密度的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使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根据林种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经营条件确定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
    确定方法:
    ①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
    ②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③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
    ④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
    种植点的配置:
    ①行状配置
    正方形:株行距相等,树冠发育均匀
    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行内早郁闭
    正三角形:行距小于株距,相邻的种植点相互错开,树冠发育均匀
    品字形:相邻行的各株相对错开位置,树冠发育均匀
    ②群状配置
    植生组配置,簇式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状配置,群内植株密集、群间的距离较大。群的大小与立地环境条件有关,从3、5株到几十株,群的数量一般为成林的密度,群的排列呈规则或不规则的,随地形而定。适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低产林改造、阔改针。

  • 第19题: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正确答案:(1)根据经营目的确定造林密度。
    (2)根据树种特性确定造林密度。
    (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
    (4)根据经营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确定林分密度(或造林密度)的原则(依据)。

    正确答案: (一)根据经营目的确定(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三)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四)根据栽培技术确定(五)根据经济条件确定确定造林密度总原则应是: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即为应采用的合理造林密度,这个密度应当在由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所控制的合理密度范围之内,而其具体取值又应当以能取得最大效益来测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原则()。
    A

    确定希望儿童改变的是什么行为

    B

    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适宜行为是什么

    C

    让儿童明白希望他们做什么

    D

    儿童出现适宜行为,立即给予强化

    E

    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2.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幼儿园在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人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参差不齐。虽然这些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儿童——最基本的发展需要。其实,学前教育方案最应考虑的就是儿童的需要,并因儿童的需要来裁剪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相反的来“裁剪”儿童以让其适应学前教育课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