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食物链的浓集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靶向制剂应具备的要求是A.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B.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S

    靶向制剂应具备的要求是

    A.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

    B.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C.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D.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E.定位、浓集、控释


    正确答案:C
    本题重点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点。故本题答案应选择C。

  • 第2题:

    有人对某河流中的水、浮游生物、鱼类等进行了农药DDT污染状况的监测,结果如下:水体中DDT浓度0.00005μg/L,藻类体内DDT含量为0.04,μg/g,鱼类DDT含量为2.07μg/g,水鸟体内DDT含量为76.5μg/g。此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作用

    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

    D.生物浓集作用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患者女性,27岁。1小时前因“急性—氧化碳中毒”急诊入院,为纠正缺氧,现欲行静脉输血治疗,以下适宜的血液制品种类为

    A.洗涤红细胞
    B.红细胞悬液
    C.浓集红细胞
    D.白细胞浓集悬液
    E.血小板浓集悬液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大气样品的浓集采样方法有()、()、()。


    正确答案: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 第5题:

    旋风筒内的粉尘浓度分离过程为()

    • A、惯性分离→离心捕集→尘股滑落→重力卸灰
    • B、惯性分离→离心捕集→尘股滑落→锥底浓集→重力卸灰
    • C、惯性分离→离心捕集→锥底浓集→重力卸灰
    • D、离心捕集→尘股滑落→锥底浓集→重力卸灰

    正确答案:B

  • 第6题:

    DDT在环境中可发生生物浓集,经过食物链四级浓集后,可使鸟类体内的DDT含量为水中含量的()。

    • A、11万倍
    • B、51万倍
    • C、101万倍
    • D、151万倍
    • E、201万倍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食物链的浓缩作用(生物学放大作用)。


    正确答案: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处在高营养级的生物,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 第8题:

    填空题
    大气样品的浓集采样方法有()、()、()。

    正确答案: 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解析: 大气样品的直接采样方法有:塑料袋采集、注射器采集。浓集采样法有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27岁。1小时前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诊入院,为纠正缺氧,现欲行静脉输血治疗,考虑以下哪种血液制品适宜?(  )
    A

    白细胞浓集悬液

    B

    洗涤红细胞

    C

    浓集红细胞

    D

    红细胞悬液

    E

    血小板浓集悬液


    正确答案: E
    解析:
    浓集红细胞是新鲜全血经离心或沉淀移去血浆后的剩余部分,适用于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食物链的浓集作用

    正确答案: 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靶向制剂应具备的要求是()
    A

    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

    B

    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C

    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D

    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E

    定位浓集、控释


    正确答案: E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浓集作用

    正确答案: 反应物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感应作用向体积很小的胶团中或胶团表面浓集是提高反应速率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反应速率增大程度与胶团对底物的增溶能力和胶团表面反应离子的浓度有关,并且只有当增溶的反应底物的可反应基团采取适宜定向方式能与反应离子进行有效碰撞时反应方可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体内汞的甲基化是

    A、光化学反应

    B、生物转化

    C、环境自净作用

    D、生物浓集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下述哪项不是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该作用的必备条件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某种生物吸收

    B.生物的该作用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C.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难分解和排泄

    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E.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靶向制剂应具备的要求是

    A: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
    B: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C: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D: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E:定位、浓集、控释

    答案:C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点。故本题答案应选择C。

  • 第16题:

    表面活性剂是浓集在界面上起作用的,所以少量活性剂不能改变界面性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浓集红细胞


    正确答案: 是新鲜全血经离心或沉淀移去血浆后剩余部分。适用于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

  • 第18题: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类型。


    正确答案: 1)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2)类型:
    ①生产环:增加的新环节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如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养殖业
    ②增益环:新环节转化的新产品本身并不能直接作为产品,但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
    ③减耗环:新环节可减少生产环的耗损,提高系统的效益
    ④复合环: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

  • 第19题:

    食物链加环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这样的营养级,就可以抑制虫害的发生,大大减少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一般农作物只有20%~30%的主产品可供人类直接食用,而70%~80%则为副产品。如果在其中加入新的食物链环节,这一部分副产品也可供其他动物或菌类利用,并制造出更多的次级产品,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下一个营养级只能部分地利用上一个营养级所储存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总有一部分未被利用,适当增加新的生物组分则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 第20题:

    单选题
    靶向制剂应具备下列哪项要求?(  )
    A

    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B

    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

    C

    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D

    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E

    定位、浓集、控释


    正确答案: C
    解析:
    研究靶向制剂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药物在靶点周围的浓度,更好地发挥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因此靶向制剂具备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性。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浓集红细胞

    正确答案: 是新鲜全血经离心或沉淀移去血浆后剩余部分。适用于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旋风筒内的粉尘浓度分离过程为()
    A

    惯性分离→离心捕集→尘股滑落→重力卸灰

    B

    惯性分离→离心捕集→尘股滑落→锥底浓集→重力卸灰

    C

    惯性分离→离心捕集→锥底浓集→重力卸灰

    D

    离心捕集→尘股滑落→锥底浓集→重力卸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DDT在环境中可发生生物浓集,经过食物链四级浓集后,可使鸟类体内的DDT含量为水中含量的()。
    A

    11万倍

    B

    51万倍

    C

    101万倍

    D

    151万倍

    E

    201万倍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