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通知是民国时期从公函用途中分出而单独设置的平行文种。
通知成为公文,经过了三个阶段:
(1)至迟在宋代,通知已作为公文用语,意思是“周知”统统知晓”。
(2)国民党政府初期,已将通知作为“公函”文种的一项用途。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政权和国民党政府都把通知设置为正规公文文种。
更多“简述民国时期通知的设置与行移属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行移勘合制度
    明朝初年,行移勘合本是辨验公文纸真伪的文书工作制度。明朝洪武年,为强化皇权对政令的控制,减少各中央衙署对地方衙署发文,并防止欺弊假冒而创行。

  • 第2题:

    阐释民国时期通知的设置和行移属性。
    通知公文的起源,可细辨为三个阶段:
    第一,通知作为公文用语,是其远源。至迟在宋代,“通知”一词已成为常见的令式术语。作为公文用语的“通知”,意为“周知”、“统统知晓”。
    第二,通知作为“公函”文种的一项用途,是其近源。在公文写作实践中,通知的用途分化为两个方面。即:机关对民众团体、机关对其成员个人。而且往往将其名称直接写为“通知”。
    第三,通知被确立为正规公文文种,是其本源。1942年《公文程式条例修正草案》将“通知”定为九种正规公文之一。规定,“通知:上级机关对于所属下级机关及同级机关暨不相隶属之机关,或机关对于人民,就其某一事项有所通报时用之。”1942年1月,《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分别设置主要公文、辅助公文各五种。通知是新设的五种辅助公文之一。并明确规定:“通知为平行公文”。“凡是对本机关内,或对本机关外的机关或个人,有所通报、通知的,一律用通知。”
    民国时期的函与通知之行移属性比较:
    (1)因为通知起源于函的某一独定用途,所以也承袭了平行文种的属性。
    (2)就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相比较,函既用于高对低、又用于低对高。而通知往往仅用于高对低。

  • 第3题:

    简述民国时期培训制度的沿革。


    正确答案: (1)1912年《师范学校令》:女子师范可附设“保姆讲习科”;
    (2)1922年《壬戌学制》:“综合中学制”不利于幼教师资养成;
    (3)1933年《师范学校规程》:师范学校可附设“幼稚师范科”;
    (4)1940年教育部批准:公立幼师机构单设;
    (5)1943年教育部批准:江西幼师增设“专修科”。

  • 第4题:

    DIV设置float属性后与DIV设置position属性为absolute相同点与区别?


    正确答案: DIV设置float与DIV设置position为absolute后DIV都是是浮在在网页上;
    而DIV设置float后对下层元素有影响,DIV设置position为absolute对下层元素没有任何影响。

  • 第5题:

    若要定义整张报表的行、列数,可在()设置

    • A、页面设置中
    • B、行、列属性中
    • C、单元属性中
    • D、表属性中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在报表行属性中可设置()

    • A、行高
    • B、文本对齐
    • C、数字格式
    • D、缺省字体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通过设置DataForm()属性,可以一行显示多列


    正确答案:maxCols

  • 第8题:

    填空题
    建国以来,随着通知用途的日渐拓宽,通知的行移属性由()文种蜕变为()文种。

    正确答案: 平行,下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行移勘合制度

    正确答案: 明朝初年,行移勘合本是辨验公文纸真伪的文书工作制度。明朝洪武年,为强化皇权对政令的控制,减少各中央衙署对地方衙署发文,并防止欺弊假冒而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以下可以为表格样式设置的属性有哪些?()
    A

    表头行

    B

    表尾行

    C

    填色

    D

    行线与列线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阐释民国时期通知的设置和行移属性。

    正确答案: 通知公文的起源,可细辨为三个阶段:
    第一,通知作为公文用语,是其远源。至迟在宋代,“通知”一词已成为常见的令式术语。作为公文用语的“通知”,意为“周知”、“统统知晓”。
    第二,通知作为“公函”文种的一项用途,是其近源。在公文写作实践中,通知的用途分化为两个方面。即:机关对民众团体、机关对其成员个人。而且往往将其名称直接写为“通知”。
    第三,通知被确立为正规公文文种,是其本源。1942年《公文程式条例修正草案》将“通知”定为九种正规公文之一。规定,“通知:上级机关对于所属下级机关及同级机关暨不相隶属之机关,或机关对于人民,就其某一事项有所通报时用之。”1942年1月,《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分别设置主要公文、辅助公文各五种。通知是新设的五种辅助公文之一。并明确规定:“通知为平行公文”。“凡是对本机关内,或对本机关外的机关或个人,有所通报、通知的,一律用通知。”
    民国时期的函与通知之行移属性比较:
    (1)因为通知起源于函的某一独定用途,所以也承袭了平行文种的属性。
    (2)就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相比较,函既用于高对低、又用于低对高。而通知往往仅用于高对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若要定义整张报表的行、列数,可在()设置
    A

    页面设置中

    B

    行、列属性中

    C

    单元属性中

    D

    表属性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阐述清代、民国时期不同行文方向(行移方向)的旧公文中收文者位置的变化。
    上行、平行公文要另起一行定格书写。
    下行公文要落下书写。(落下的位置有三种:一种是在正文结束后次行,与致达语一起落底书写,与正文的最后一个字相齐。一种是把收文者移到正文前一行,冠以“令”或“批”字样,偏下书写。一种是放在成文日期之后,另起一行落底书写。)

  • 第14题:

    建国以来,随着通知用途的日渐拓宽,通知的行移属性由()文种蜕变为()文种。
    平行;下行

  • 第15题:

    DataGrid设置()属性,可以支持表格行拖动?


    正确答案:allowDraggingItem

  • 第16题:

    民国时期通知的设置与行移属性。


    正确答案: 通知是民国时期从公函用途中分出而单独设置的平行文种。国民党政府初期,已将通知作为“公函”文种的一项用途。
    通知承袭了平行文种的属性,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高对低用通知。

  • 第17题:

    如果某一单元格数据为零,要求不显示为零的单元格,可在()设置

    • A、页面设置中
    • B、行、列属性中
    • C、单元属性中
    • D、表属性中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简述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 监察机构:北洋政府的平政院和审计院;平政院设立于1914年,直隶于大总统,负责“察理行政官吏之违法不正行为”。审计院始称审计处,1912年设立,1914年改为审计院,负责会计监督事宜。国民党监察委员会:成立于1924年1月,不仅监察党内,也监察在政府任职的国民党员是否具有失职和违法行为。实际上具有行政监察的职能。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设立监察院,后合并了1926年成立的惩吏院,集监察、惩戒、审计于一身。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931年成立,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之一,受国民党中央监督指导,承国民政府的命令,依法律形式监察权。构成主体是监察委员,下设审计部。
    监察部门的主要职权:北洋政府的平政院,表面掌有监察职权,但根本没有监察职权,仅存两年,负责行政审判;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弹劾、纠举、建议、监试、审计、调查等项。

  • 第19题:

    以下可以为表格样式设置的属性有哪些?()

    • A、表头行
    • B、表尾行
    • C、填色
    • D、行线与列线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问答题
    阐述清代、民国时期不同行文方向(行移方向)的旧公文中收文者位置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上行、平行公文要另起一行定格书写。
    下行公文要落下书写。(落下的位置有三种:一种是在正文结束后次行,与致达语一起落底书写,与正文的最后一个字相齐。一种是把收文者移到正文前一行,冠以“令”或“批”字样,偏下书写。一种是放在成文日期之后,另起一行落底书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咨呈?试析咨呈的行移属性和所适应的行文关系类型。

    正确答案: 咨呈本是我国古代衙署之间使用的带有上行属性的平行文种。
    就字面含义而言:咨是平行文种;呈是上行文种;咨呈介于两者之间,既非完全平行,又非完全上行,其综合行移属性是“准上行”。
    咨呈所适用的行文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同一性质、级别的派出官署对于其本体官署。
    (2)在不相统属的官署之间,由级别、地位较低的官署对级别、地位稍尊的官署。
    民国时期曾一度设置咨呈文种。其用途的演化为:
    (1)北洋政府时期,用途颇为狭窄。黎元洪在民国五年七月,以大总统教今第28号公布的《公文程式》规定:“咨呈,各特任官署行文国务院时用之。”
    (2)国民党政府时期,用途有所扩大。在民国十六年八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公文程式条例》,将“咨呈”的用途规定为:“非直辖的等级较低之官署对于高级官署用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民国时期通知的设置与行移属性。

    正确答案: 通知是民国时期从公函用途中分出而单独设置的平行文种。国民党政府初期,已将通知作为“公函”文种的一项用途。
    通知承袭了平行文种的属性,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高对低用通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通知行移属性的蜕变。

    正确答案: 建国以来,随着用途的日益拓宽,通知的行移属性由平行文蜕变成下行文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民国时期通知的设置与行移属性。

    正确答案: 通知是民国时期从公函用途中分出而单独设置的平行文种。
    通知成为公文,经过了三个阶段:
    (1)至迟在宋代,通知已作为公文用语,意思是“周知”统统知晓”。
    (2)国民党政府初期,已将通知作为“公函”文种的一项用途。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政权和国民党政府都把通知设置为正规公文文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