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辛亥革命前后,新、马地区著名的华文报纸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香港和海外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华文报刊与报人?


    正确答案: I、香港的情况:
    抗战爆发之后,香港原有的报纸《华侨日报》《华侨晚报》《工商日报》《工商晚报》《华字日报》等,很快投入了抗日宣传报道。1937年冬,上海国际宣传委员会最早迁至香港,改名国际新闻社,由恽逸群负责,该社以香港为基地,向海外数十家华侨办的中文报纸发稿,深受欢迎。1938年上海《申报》迁至香港出版,至1939年7月停刊,在香港一共出版一年零三个月。1941年8月《大公报》创办香港版,11月增出《大公晚报》。该报及时、系统的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宣传,很快受到社会关注。在香港新创办的报刊,影响较大的有《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和《星岛日报》等。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社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中文版由邹韬奋等负责。该刊的任务是宣传团结国际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刊登了宋庆龄写的不少文章和致国际友人的信件。该刊还大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统区的抗日活动,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窗口。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国统区进步报刊处境艰难,因此有很多进步爱国人士纷纷转移到香港办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华商报》晚刊和《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等。《华商报》晚刊创刊于1941年,日出对开一大张,每日下点五点出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该报在廖志成的领导下,由邹韬奋、矛盾、范长江、夏衍、乔冠华等7人筹办,从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2月12日停刊,仅出了8个月。《华商报》在宣传上以团结抗日为宗旨,创刊开始即连载邹韬奋撰写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随后该报还发表了范长江的《祖国十年》等佳作,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大众生活》创刊于41年5月,邹韬奋创办并担任主编,编委会成员有金仲华、矛盾、夏衍、胡绳等人。其社评几乎都出自邹韬奋之手,特点是及时、讲透、有针对性。对于大众生活反应和加强了海外侨胞渴望胜利、祖国振兴的愿望与舆论,因而在海外读者中影响巨大,平均每期销售数量高达十万份。《光明报》于1941年9月创刊,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由梁漱溟任社长,萨空了任总经理。
    II、海外的情况
    绝大多数华人华侨主办华文报刊,不论原有政治立场和背景如何,在抗战爆发后,无不同仇敌忾,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发动同胞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办的以抗日为主的华文报刊。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是海外抗战板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37年开始至1941年太平洋爆发这一时期,其中以胡愈之、郁达夫为代表的抗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影响最大。从抗战中后期到战后初期,胡愈之在东南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长达7年多,以“华侨新闻界的马前卒”自居,是一位杰出的海外报刊活动家。另一位华侨领袖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的《星洲日报》,也为宣传抗日救国立下了大功。1938年,郁达夫应邀到星洲日报,次年他担任该社早报副刊和晚报副刊的主编。郁达夫以星洲日报等刊为阵地,以惊人的勤奋撰写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政论、短评等,为祖国的抗日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洲地区,《美洲华侨报》创刊于1940年,地点在纽约。致力于报道祖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的情况,帮助华侨了解祖国真相。欧洲地区,不少华文报刊都已宣传抗日救国为自己的唯一使命、

  • 第2题:

    四楼外文报刊期刊阅览区的外文报纸开架服务:()

    • A、提供近3个月的新报纸
    • B、提供近半年的新报纸
    • C、提供近1年的新报纸
    • D、提供近2年的新报纸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书生之家”有哪几部分组成?()

    • A、中华图书网
    • B、中华文献网
    • C、中华报纸网
    • D、中华期刊网
    • E、中华会议网

    正确答案:A,C,D

  • 第4题: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新、马地区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是()

    • A、《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 B、《南洋商报》
    • C、《海峡时报》
    • D、《联合早报》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翻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报纸,发现革命前对老百姓的“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代替。他由此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其中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
    • D、使人民完全获得言论自由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辛亥革命前后报刊广告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广告内容有了扩大,百货、电影、医药、银行、书籍及个人通告充满报刊各版。
    (2)广告的版面安排、编辑水平有所提高,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彩色画面进行图解。

  • 第7题:

    鲁迅的小说《药》的时代背景是()。

    • A、辛亥革命前后
    • B、“五四”运动前
    • C、大革命失败前后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办报活动。


    正确答案: (1)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于上海创办《神州日报》。对清廷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2)1909年创办《民呼日报》。革命色彩鲜明,出版92天后被封。
    (3)20余天后,创办《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4)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

  • 第9题:

    填空题
    新、马地区最早的华文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英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

    正确答案: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新媒介有哪些?()
    A

    报纸

    B

    广播

    C

    橱窗

    D

    霓虹灯

    E

    路牌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辛亥革命前后报刊广告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广告内容有了扩大,百货、电影、医药、银行、书籍及个人通告充满报刊各版。
    (2)广告的版面安排、编辑水平有所提高,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彩色画面进行图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最早由华人创办的华文报纸是(),于1881年12月薛有礼在新加坡创办。

    正确答案: 《叻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一位著名侨胞,深受岳父陈嘉庚先生影响,一生热衷社会公益,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请问他是谁:()

    • A、李清泉
    • B、李光前
    • C、李献兰
    • D、李庭芝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主要是利用了()

    • A、边疆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 B、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进行卖国
    •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 D、中国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新、马地区最早的华文报刊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英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


    正确答案:《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 第16题:

    ()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


    正确答案:唐番公报

  • 第17题:

    国内报纸的著名言论版


    正确答案:--《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
    --《南方周末》时评版

  • 第18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新媒介有哪些?()

    • A、报纸
    • B、广播
    • C、橱窗
    • D、霓虹灯
    • E、路牌

    正确答案:B,C,D,E

  • 第19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1906年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政治统治,不得不宣布“预备立宪”,并开始颁布新闻法规,通过新闻法规来钳制新闻事业。然而,这些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了已经壮大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以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新闻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二)代表性刊物列举:《民报》、《神州日报》、“竖三民”、《大江报》
    (三)报刊活动特点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中的两大党派改良派与革命派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自己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了长期论战。
    (2)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了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超过改良报刊,而且舆论上也占到了主导地位。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力量都是报刊政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时与敌对思想作斗争。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5)以革命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增多。这些副刊内容多是直砭时弊、揭露清廷、批判康梁、宣传革命的,使报纸的内容、形式活泼引人。评价: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不很重视,其报刊上有时出现侮报道,有时还出现暴露内部分歧的言论。
    (四)业务改进
    (1)在内容上,报纸一般已具备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新闻报道成为主角,报道体裁也日益增多。
    (2)评论工作进一步改进。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有“社论”、“时论”、“时评”等。
    (3)编辑工作进步,有的报纸庄、谐并重,版式有了很大改进,促进了文艺副刊的发展。
    (4)大多数报纸结束,“报”、“刊”不分时代,由近代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五)总评: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的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动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丰富了新闻理论,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其业务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办报活动。

    正确答案: (1)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于上海创办《神州日报》。对清廷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2)1909年创办《民呼日报》。革命色彩鲜明,出版92天后被封。
    (3)20余天后,创办《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4)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

    正确答案: 唐番公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新、马地区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是()
    A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B

    《南洋商报》

    C

    《海峡时报》

    D

    《联合早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正确答案: 特点: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2)资产阶级各派是这一时期办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舆论上占到了主导地位。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业务改进:
    (1)报刊言论的加强和丰富。语言晓畅,短小灵活,生动鲜明。
    (2)新闻报道增多和改善。与戊戌时期相比,消息在报刊上地位逐渐提高。
    (3)编辑工作的进步。报纸版式有了很大改进,标题出现了多行题,通栏题;文艺副刊、新闻图片、漫画受到重视,广告发行及报纸经营管理得到加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辛亥革命前后,新、马地区著名的华文报纸有:()
    A

    《日生报》

    B

    《叻报》

    C

    《中兴日报》

    D

    《光华日报》

    E

    《南洋商报》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