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略述苏联报业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业的主要贡献。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4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在这场神圣的战争中,苏联报业全面转入战时轨道,集中进行保卫祖国、反击侵略的宣传鼓动,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为争取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表现在:
    (1)调整报业结构,全部活动转入战时状态,做到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军事报刊。
    (2)充实军事记者队伍,加强军事报道。广大记者奔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及时采写新闻、出版报刊。
    (3)全力进行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宣传鼓动。主要内容有:及时报道战争进程,报道前方的战况和信息;充分揭露敌人的侵略本质和残暴罪行;大力宣传广大军民奋勇杀敌的英雄业绩,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后方人民加紧生产,支援前线等。

  • 第2题:

    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 B、两德统一
    • C、欧洲联盟建立
    •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原因:
    (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形见绌,因此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的根基。
    (2)执政党在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3)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
    (4)西方势力的“和产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推动力。
    2.教训:
    (1)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2)社会主义建设本国特色化。
    (3)经济运行市场化。
    (4)发展民主和加强法制。

  • 第4题:

    在1991年的“8·19”事件中,国家原有的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因此而瓦解。发生这一事件的国家是()

    • A、南斯拉夫
    • B、朝鲜
    • C、苏联
    • D、古巴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的发展历程是()

    • A、从模拟监控、到数字监控、再到网络监控的三代进化历程
    • B、从安防视频监控、到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再到个人视频监控的发展历程
    • C、从磁带式录像存储、到本地硬盘录像存储、再到网络录像存储的三代进化历程
    • D、从本地监控、到网络监控、再到运营级监控的三代进化历程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历史被否定、被抹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点。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否定和颠倒历史大行其道,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记取的。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 A、解释说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 B、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 C、每个国家都应正视其历史存在的重大意义
    • D、否定历史必将导致国家的解体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略述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检验科)

    正确答案: 一般而言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如下:胞体、胞核、胞质。
    (1)胞体:
    由大—>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大,粒系早幼比原粒大)。
    (2)胞核:
    ①大小,由大—>小(巨核细胞胞核由小—>大;成熟红细胞无核);
    ②形状,圆形—>(粒细胞)分叶;
    ③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紧密;
    ④核膜,不显著—>显著;
    ⑤核仁,有—>无。
    (3)细胞质:
    ①量,少—>多(淋巴细胞例外);
    ②颜色,深蓝—>浅蓝或淡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颜色不变);
    ③颗粒,无—>少—>多(红细胞系无颗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条(  )的改革历程。[2008年真题]
    A

    从农村到城市

    B

    从微观到宏观

    C

    从地区到行业

    D

    从国有经济到非国有经济

    E

    从企业到政府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略述苏维埃政权初期党为报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正确答案: 苏维埃政权初建阶段,在新闻出版方面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取缔资产阶级反动报刊,建立社会主义的报刊体系。
    取缔反动报刊的措施有:
    (1)1917年11月,《真理报》发布了列宁签署的《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宣布查封以下报刊: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
    (2)1918年2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由列宁签署的《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决定由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活动。
    (3)1919年2月,苏维埃政权又作出了《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在取缔反动报刊的同时,党和苏维埃政权积极为革命报刊的兴办创造条件。早期的措施有:
    (1)征用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资设备来出版无产阶级的革命报刊。
    (2)统一控制广告业务,并用这方面的收入支持苏维埃报刊。
    (3)拨专款给国家印刷厂,扶植革命报刊的出版。经过几年的努力,至20年代初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报刊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略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整顿吏治,始班俸禄,惩治贪污。
    (2)实行均田制。
    (3)实行三长制,以其作为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治制度。
    (4)实行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
    (5)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6)改易习俗。改穿汉服,在朝廷上使用汉语,以洛阳为籍贯,重定门第等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略述苏联报业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正确答案: 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局势的强烈动荡,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与此相对应,苏联报业也经历了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
    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的口号。苏联报界一度出现过活跃的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揭露社会阴暗面,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敏感问题,报刊舆论日趋混乱。
    ⑵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主张。于是,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演变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刊上亮相。
    ⑶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决议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不久便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于是,形形式式的党派蜂拥而起,纷纷出版自己的报刊,其中有大量反对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报刊。政治上的混乱带来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当年8月生效的《全苏新闻法》又使这种局面完全合法化。
    ⑷1991年“8、19“事件发生后,苏共被停止活动,多家报纸被迫停刊,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就陷入瓦解。
    苏联报业改革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略述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检验科)


    正确答案: 一般而言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如下:胞体、胞核、胞质。
    (1)胞体:
    由大—>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大,粒系早幼比原粒大)。
    (2)胞核:
    ①大小,由大—>小(巨核细胞胞核由小—>大;成熟红细胞无核);
    ②形状,圆形—>(粒细胞)分叶;
    ③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紧密;
    ④核膜,不显著—>显著;
    ⑤核仁,有—>无。
    (3)细胞质:
    ①量,少—>多(淋巴细胞例外);
    ②颜色,深蓝—>浅蓝或淡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颜色不变);
    ③颗粒,无—>少—>多(红细胞系无颗粒)。

  • 第14题:

    论述苏联报业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正确答案: 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局势的强烈动荡,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与此相对应,苏联报业也经历了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
    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的口号。苏联报界一度出现过活跃的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揭露社会阴暗面,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敏感问题,报刊舆论日趋混乱。
    ⑵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主张。于是,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演变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刊上亮相。
    ⑶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决议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不久便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于是,形形式式的党派蜂拥而起,纷纷出版自己的报刊,其中有大量反对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报刊。政治上的混乱带来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当年8月生效的《全苏新闻法》又使这种局面完全合法化。
    ⑷1991年“8、19“事件发生后,苏共被停止活动,多家报纸被迫停刊,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就陷入瓦解。
    苏联报业改革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 第15题:

    略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整顿吏治,始班俸禄,惩治贪污。
    (2)实行均田制。
    (3)实行三长制,以其作为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治制度。
    (4)实行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
    (5)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6)改易习俗。改穿汉服,在朝廷上使用汉语,以洛阳为籍贯,重定门第等级。

  • 第16题:

    苏联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景: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曾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的阶段。当时,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是十分明显的:经济上,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政治上,追随苏联大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干部群众,大大挫伤人民的积极性。再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凡此种种原因促使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要求,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原因:
    (1)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解体、东欧剧变的直接原因;
    (2)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导致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3)第二从世界大战以前,西方国家对苏联主要采取的是围攻、压迫,试图迫使苏联就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遏制、封锁外,西方势力更着重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而后者苏联演变解体、东欧剧变的外部因素。
    教训:
    (1)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2)要把经济建设当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第17题: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历程及其每个模式的详细分析?


    正确答案: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
    (一)1990年3月31日,按《电力法》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国有电力企业被分解为12个地区配电公司、3家发电公司和l家高压输电公司。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库开始交易,允许大客户选择供电商。
    (二)1990年至1996年上述各公司股票陆续上市,完成私有化改革。
    (三)1998年至1999年,允许所有客户选择供电商。新电力交易规则方案(NETA.出台。
    (四)2001年3月27日,实行新电力交易规则,以多个市场和双边合同取代强制性电力库。当不少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率先推行的电力库模式的时候,英国却又率先抛弃了这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改革措施。
    (1)取消强制性电力库。从2001年3月27日起取消强制性电力库,实行新的电力交易规则。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是一个由双边合同形式为主导的市场。包括以下内容:①合约方包括发电、供电及交易商和客户;②合约双方可就将来任何时候买卖电力订立合同;③允许电力合同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合同需要实物交割;④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接受下一结算时段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买、卖电能报价,同时签订一些有关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合同,以便在电网实时运行时平衡系统功率,并解决输电网的堵塞问题;⑤系统运营商调度电力直到满足需求,市场价格为系统平衡时最后一个发电单位电价;⑥对合约电量和实际电量不相符的市场参与方,将按系统平衡时接受的电力买卖的价格支付费用,并且支付系统运营商平衡系统的成本。
    (2)纵向整合。供电公司购买发电量,在纵向上实现发电和售电的自我平衡。目前英国五个最大的供电公司。发电和售电是基本平衡的。
    (3)横向整合。供电公司之间出现相互兼并,这种横向上的整合使供电公司的客户平均规模将由300万户提高到500万户,实现了规模效益。

  • 第18题:

    从实践来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条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非国有经济到国有经济,从( )的改革历程。

    • A、从国内到国际
    • B、从单一到综合
    • C、从理想到现实
    • D、从企业到政府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从实践来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条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非国有经济到国有经济,从( )的改革历程。
    A

    从国内到国际

    B

    从单一到综合

    C

    从理想到现实

    D

    从企业到政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主要历史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是20世纪末震撼世界最重大的事件,是十月革命胜利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最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改革中必须汲取以下三点主要历史教训。
    (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是“左”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观念、具体体制和方针政策。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长期不能克服“左”的错误(如指令性计划经济,过度集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等),很容易滋生右的东西,造成先“左”后右合葬社会主义。借助于“左”的东西来反右,顶多一时管用,从长远来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当然,反“左”还要防右,不能调和折中。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①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基本之点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首要的关键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进而按照这个基本规律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它们的改革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取消、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而是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来进行改革,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提高经济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切都离不开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则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条件,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否则就无从谈起。二战后历届苏共领导人,都没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斯大林压制改革,赫鲁晓夫盲目改革,勃列日涅夫只讲稳定而不谈改革和发展,戈尔巴乔夫却是只讲改革而不谈稳定和发展。
    ③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来进行改革,还要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在改革的年代,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历史是完全必要的,改革就是要克服以往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消除原有体制的弊病。问题在于共产党本身采取什么态度。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苏联、东欧剧变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共产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丑化自己,结果为共产党垮台和社会主义崩溃创造了条件。
    (3)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东欧之所以发生剧变,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这虽然不是导致剧变的决定性原因,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为了防止和平演变而倒退到对外封闭、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的旧格局中去。在对外开放以及与西方和平共处、协作、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不能迁就与退让,对西方腐朽、反动的思想与文化要进行抵制与批判。更加重要的是要加快内部体制的改革,避免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找到可加利用的突破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历程及其每个模式的详细分析?

    正确答案: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
    (一)1990年3月31日,按《电力法》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国有电力企业被分解为12个地区配电公司、3家发电公司和l家高压输电公司。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库开始交易,允许大客户选择供电商。
    (二)1990年至1996年上述各公司股票陆续上市,完成私有化改革。
    (三)1998年至1999年,允许所有客户选择供电商。新电力交易规则方案(NETA.出台。
    (四)2001年3月27日,实行新电力交易规则,以多个市场和双边合同取代强制性电力库。当不少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率先推行的电力库模式的时候,英国却又率先抛弃了这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改革措施。
    (1)取消强制性电力库。从2001年3月27日起取消强制性电力库,实行新的电力交易规则。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是一个由双边合同形式为主导的市场。包括以下内容:①合约方包括发电、供电及交易商和客户;②合约双方可就将来任何时候买卖电力订立合同;③允许电力合同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合同需要实物交割;④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接受下一结算时段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买、卖电能报价,同时签订一些有关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合同,以便在电网实时运行时平衡系统功率,并解决输电网的堵塞问题;⑤系统运营商调度电力直到满足需求,市场价格为系统平衡时最后一个发电单位电价;⑥对合约电量和实际电量不相符的市场参与方,将按系统平衡时接受的电力买卖的价格支付费用,并且支付系统运营商平衡系统的成本。
    (2)纵向整合。供电公司购买发电量,在纵向上实现发电和售电的自我平衡。目前英国五个最大的供电公司。发电和售电是基本平衡的。
    (3)横向整合。供电公司之间出现相互兼并,这种横向上的整合使供电公司的客户平均规模将由300万户提高到500万户,实现了规模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1991年的“8·19”事件中,国家原有的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因此而瓦解。发生这一事件的国家是()
    A

    苏联

    B

    朝鲜

    C

    南斯拉夫

    D

    古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原因:
    (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形见绌,因此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的根基。
    (2)执政党在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3)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
    (4)西方势力的“和产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推动力。
    2.教训:
    (1)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2)社会主义建设本国特色化。
    (3)经济运行市场化。
    (4)发展民主和加强法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论述苏联报业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正确答案: 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面改革,引起全国局势的强烈动荡,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与此相对应,苏联报业也经历了从改革到瓦解的历程。
    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新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提出“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的口号。苏联报界一度出现过活跃的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揭露社会阴暗面,大量触及历史和现实的敏感问题,报刊舆论日趋混乱。
    ⑵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对苏联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主张。于是,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地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演变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报刊上亮相。
    ⑶1990年苏共二月全会决议放弃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不久便修改宪法,实行多党制。于是,形形式式的党派蜂拥而起,纷纷出版自己的报刊,其中有大量反对社会主义、甚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报刊。政治上的混乱带来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当年8月生效的《全苏新闻法》又使这种局面完全合法化。
    ⑷1991年“8、19“事件发生后,苏共被停止活动,多家报纸被迫停刊,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就陷入瓦解。
    苏联报业改革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