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质量概念的演变。”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历史上台湾地名的演变?


    参考答案:

    “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文献史料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几经变化,始称“夷”,隋、唐、宋、元时称“琉求”、“琉球”、“留仇”、“流虬”、“岛夷”等。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清代统一台湾后设立台湾府,自是台湾逐渐成为全岛的名称。


  • 第2题:

    试述美国《中立法》的演变。


    参考答案:

    《中立法》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战争的立法。1935年,在意大利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的战争的前夕,美国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派利用美国人民不愿卷入新的战争的和平情绪,推动国会于8月31日通过第1个中立法,规定:
    “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应将此事宣布,事后凡由美国或其他属地之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转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
    1936年2月,国会对“中立法”作了补充。规定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并授给总统在这一权力上的裁断权。“中立法”的规定,实际上把美国基本的对外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它要求政府在推行对外政策的时候,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1937年4月29日,国会通过第3个中立法,除前两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授权总统判定战争状态之是否存在,不仅有权禁止武器输往交战国,而且可以禁止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罗斯福总统认定美国的防线是在欧洲,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款自运”的原则。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
    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 第3题:

    试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和评价内容。


    正确答案: (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定义:
    (2)评价内容:a.身体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体力适度性);b.心理状态(情绪、认知功能);c.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d.一般感觉(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e.其他内容

  • 第4题:

    质量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取决于()的发展程度。

    • A、技术;
    • B、经济;
    • C、社会;
    • D、管理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试述质量的概念与属性。


    正确答案: 质量的定义包括:
    (1)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所有特征和属性。
    (2)适合使用。
    (3)符合要求。
    (4)产品特性符合其应达到的要求的程度,包括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
    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或暗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征总和。一般说来,质量是通过均衡适用性、技术性能、安全性及可靠性等技术因素和包括价格与可用性等在内的经济因素来决定的。

  • 第6题:

    试述采购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正确答案: (1)采购质量管理就是指对采购质量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对供应商质量的评估和认证,从而建立采购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企业的物资供应活动的总称。
    (2)采购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有节奏、持续地进行;有利于保证企业产品生产和使用环节的安全。

  • 第7题:

    试述同步的概念及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步:使系统收、发两端在时间上和频率上保持步调一致。
    提高数字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减少误码,若同步丢失(或失步)将会使整个系统无法工作。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质量概念的演变。

    正确答案: 质量概念的演变历程如下:在工业社会初期,质量的概念主要是指产品的“性能”。质量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是在工业化生产相对发达的20世纪60年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质量从单纯的产品性能扩展到考虑顾客需求的“适用性”。质量概念的第二次扩展是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扩展到包括过程在内的“工作质量”。质量概念从产品深入到了形成产品的过程。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质量概念从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扩展到服务质量。质量从工商业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经济领域。随着全球环境状况的恶化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质量概念又突破了原来只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关的局限,建立了包括相关方影响的新概念,使质量进一步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和评价内容。

    正确答案: (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定义:
    (2)评价内容:a.身体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体力适度性);b.心理状态(情绪、认知功能);c.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d.一般感觉(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e.其他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同步的概念及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步:使系统收、发两端在时间上和频率上保持步调一致。
    提高数字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减少误码,若同步丢失(或失步)将会使整个系统无法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试述中山装的演变。


    参考答案:

    1、最早的中山装,领口成关闭的八字形,前门禁七粒扣,后背有中缝,衣服正面各有上下左右四个贴袋,胸前两个明袋还制成可以涨缩的“琴袋”式样,上袋盖做成倒山形笔架式。
    2、1949年前后,中山装的革命象征意义突出。出席政府组织的会议或与工人谈判,一律换上中山装。
    3、60年代初是中山装真正普及的年代,中山装款式上出现了两种,一种是传统式的单止口切线,另一种是青年式的双止口切线。
    4、60年代中后期外国人称中山装为“毛服”。那时军便装的造型与中山装很接近,区别在于,中山装是明贴袋,而军便装是开袋;中山装造型方正,军便装则大幅收腰,以适应军装系武装带的特殊要求。
    5、80年代中山装淡出男装舞台,随着人们对动乱年代的反思,以及海外各种思潮的冲击,人性化空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论年龄、不分场合地千人一衣的着装方式自然而然地开始淘汰。特别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穿茄克公开亮相,茄克成了中山装在便服领域的取代者。这一时期,造成对中山装重大冲击的还有西服热。
    6、90年代中山装似乎销声匿迹,在生活中淡出,却又演变成一种新的时尚在舞台上卷土重来。一批明星们身着中山装走上舞台,以现代人的审美观重新演绎独特的时尚。中山装开始了新的纪元。


  • 第12题:

    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答案:
    解析:
    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之中。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中世纪高等教育的概念??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惟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因此,中世纪大学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2)工业革命时期高等教育的概念??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欧洲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些中等学校逐步成为大学教育的预备机构,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至此,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地制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扩展,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3)19世纪后高等教育的概念??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有了新变化,从而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其主要表现为:??①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各种形式的专科层次教育也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特别是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短期专科教育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并且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其规模也蔚为可观。??②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在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形式之外,又出现了其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这些非正规大学也被许多国家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显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 第13题:

    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工程准备、施工、投运使用、回访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建立用户满意工程。
    这个概念包括四个含义:
    (1)参加对象: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
    (2)运用方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
    (3)活动范围:施工准备、施工、投运使用、工程回访服务等活动全过程;
    (4)追求目标:用最经济的手段建设用户满意工程。其核心是强调充分发挥质量职能作用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质量和工程投运后回访服务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其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因素,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 第14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 第15题:

    试述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正确答案: 库兹涅茨法则认为:
    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下降;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上升,其中,产值份额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劳动力份额上升的速度,到了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第三产业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是持续地上升,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劳动力份额上升的速度会快于产值份额上升的速度。
    启示:
    ①农业实现的就业比重和国民收入比重都相对减少,是任何国家或较大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②无工不富。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是国民财富的主要源泉之一;
    ③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将成为解决就业和创造财富的主要载体;
    ④落后国家或地区要想脱贫致富,应首先进行“农业革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解放农业劳动力,然后进行工业革命;
    ⑤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工业主导产业不一样。一般规律是:轻工业化→重工业化→深加工化→技术集约化;相应的主导产业是:轻纺、食品工业→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工业(汽车、家电)→电子、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

  • 第16题:

    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核心内涵。


    正确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通过组织机构内所有层次和所有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组织机构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的综合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涵就体现在“全面”两个字上;
    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
    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是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符合了现今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 第17题:

    试述著作权概念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正确答案: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一,原始版权保护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宋朝,宋神宗继位之前,朝廷曾颁布朋“禁擅镌”的命令。
    二,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印刷商冯.施贝叶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的特许令。
    三,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亦即地印刷商无偿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的是德国宗教改革俯视马丁.路德。他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盗用他的手稿,指责这些印刷商的行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毫无二致。
    四,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己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即《安娜法》。它从主要保护印刷出版者转为主要保护作者,这可以说是著作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但没有强调对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
    五。法国1791年颁布《表演权法》,1793年颁布《作者权法》,使著作权法离开了“印刷”,“出版”的基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保护作者权的法律。之后的大陆法系国家皆沿用“作者权”的概念,与英国的“版权”相对应。“著作权”,“作者权”与“版权”的语词演进及发展,反映了知识产权立法史上对相关法律保护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内容和保护形式的不同选择。在著作权立法现代化,国际化潮流的推动下,“版权”体系的英美法系国家与“作者权”体系国家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方面己出现相当程序的整合与趋同。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著作权概念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正确答案: 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一,原始版权保护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宋朝,宋神宗继位之前,朝廷曾颁布朋“禁擅镌”的命令。
    二,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印刷商冯.施贝叶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的特许令。
    三,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亦即地印刷商无偿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的是德国宗教改革俯视马丁.路德。他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盗用他的手稿,指责这些印刷商的行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毫无二致。
    四,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己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即《安娜法》。它从主要保护印刷出版者转为主要保护作者,这可以说是著作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但没有强调对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
    五。法国1791年颁布《表演权法》,1793年颁布《作者权法》,使著作权法离开了“印刷”,“出版”的基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保护作者权的法律。之后的大陆法系国家皆沿用“作者权”的概念,与英国的“版权”相对应。“著作权”,“作者权”与“版权”的语词演进及发展,反映了知识产权立法史上对相关法律保护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内容和保护形式的不同选择。在著作权立法现代化,国际化潮流的推动下,“版权”体系的英美法系国家与“作者权”体系国家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方面己出现相当程序的整合与趋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质量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取决于()的发展程度。
    A

    技术;

    B

    经济;

    C

    社会;

    D

    管理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