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①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①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纵豪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②甚,具汤③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注】①受署:本指被委任官职,这里指为官。②暍(ye):中暑。③汤:热水。这里刻画了鲁亮侪怎样的人物形象?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正确答案:
    这首诗的三联和四联的第一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开国济世的功绩、忠心为国的精神以及功败垂成的悲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心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说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

  • 第2题: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选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选出总括本曲内容的句子。


    正确答案: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此恨谁知!

  • 第3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正确答案:
    逆:事先转移。  就:接近。  滋:增多。  淫辞:夸大失实的邪说。

  • 第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暗:

    穿:


    正确答案:
    暗:晦暗。  穿:磨穿。

  • 第5题:

    阅读冰心《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正确答案:
    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而广博。

  • 第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
    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第7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在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哪些实行王道仁政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富而教民。首先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经济,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植桑养畜,使民以时,“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然后再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礼义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通过实行仁政,最终达到统一天下。

  • 第8题: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袭:

    盥栉:


    正确答案:
    袭:熏染。  盥栉:洗脸梳头。

  • 第9题:

    阅读《国殇》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凌:

    躐:


    正确答案:
    凌:侵犯。  躐:践踏。

  • 第10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21 题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正确答案:
    说明治理国家要检讨主观原因,要检讨自己是否施行了王道仁政,而不要推卸责任,强调客观原因。

  • 第11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日:“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鲁谩日:“若问云何 ”日:“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日:“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或摇手日:“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 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文奇雅,揖鲁入日:“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日:“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李日:“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日:“吾喝①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日:“依凡而行者,非丈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日:“公何之 ”日:“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日:“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日:“君非知鲁亮侪者!”竞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选自袁枚《书鲁亮侪事》)
    下列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田文镜治政严厉,官员小心谨慎。
    B.鲁亮侪奉命取代中牟令,当他问明李令被劾的原因,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后,果断作出不取代的决定。
    C.鲁亮侪辞别李令,李令认为会累及自己而竭力把官印给他,鲁亮侪掷印责备李令,愤然骑马离去。
    D.鲁亮侪微行人中牟之境,通过父老、儒衣冠者之口,得知李令深受百姓爱戴。

    答案:C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①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纵豪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②甚,具汤③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注】①受署:本指被委任官职,这里指为官。②暍(ye):中暑。③汤:热水。李县令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他被罢官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一个深受百姓欢迎的官员。罢官的原因是借俸迎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正确答案:
    语言(对话)描写。

  • 第14题: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贰:

    庸:

    及:


    正确答案:
    鄙:边邑。  贰:两属,属二主。  庸:同“用”。  及:赶上。

  • 第15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正确答案:
    “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 第16题: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逐客的危害:损害了秦国自己,增强了敌国的实力。

  • 第17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正确答案:
    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切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旬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飞鸟,也包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飞鸟晚归的形象描写,也寓示着诗人找到了生活上的皈依。

  • 第18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正确答案:
    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
    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至死不渝。
    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说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 第19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论题。作者的观点: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在人短暂的人生中应如何去支配自己的时间。

  • 第20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快乐由精神决定。

  • 第21题: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解析】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点明了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本文论述有序,论证有力。论述中,宣扬了孟子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自然而巧妙。

  • 第22题: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本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答案】本段文字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一文。
    【解析】27~29小题考查考生对梁启超的《论毅力》的阅读理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本段文字是课文最后一段。

  • 第23题: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与:
    蜡:
    (2)将这段文字中“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含义。
    (3)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1)与:参与。蜡:蜡祭,周代在周历十二月(夏历十月)合祭有关农业生产的鬼神。 (2)孔子的慨叹,大概是因为鲁国(祭祀僭行天子之礼)的缘故。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情状极端不满,鲁国僭行天子之礼,在南郊祭天地,孔子“喟然而叹”,引发对“大同”“小康”社会的憧憬。
    (3)导论,引子:由于孔子对鲁国僭行天子之礼不满,而引发对“大同”“小康”社会的论述。

  • 第24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①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纵豪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②甚,具汤③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注】①受署:本指被委任官职,这里指为官。②暍(ye):中暑。③汤:热水。这里刻画了鲁亮侪怎样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不依惯例办事,有勇气,有独到见解,能顺应民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