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结合近期发生的渤海湾漏油事件,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环境教育课,需列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简要的教学流程。

题目

结合近期发生的渤海湾漏油事件,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环境教育课,需列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简要的教学流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了解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原因;
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测量、化学检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发生渤海湾漏油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它造成的严重影响,得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学流程:1.准备。学生观看渤海湾漏油事件的相关视频,引起兴趣。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生事件的原因,并积极提出假设。3.学生分组分别开展探究活动,模拟该事件,并进行组内讨论。4.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相互评价,结合教师指导,得出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更多“结合近期发生的渤海湾漏油事件,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环境教育课,需列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简要的教学流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答案:
    解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
     3.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
     2.教学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舞蹈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
    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
    (二)新课学习
     1.作曲家介绍
    (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2)陈钢,上海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
    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又创作了《苗岭的早晨》。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
    (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
    (3)演奏主题旋律。
    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
    (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
    (5)学唱主题旋律。
    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
    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
    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
    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3.介绍奏鸣曲式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这种结构在乐曲当中被称作奏鸣曲式。
    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内容,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
     4.欣赏音乐片段
    (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三段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
    (三)巩固提高
     1.演奏哭灵投坟
    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
    (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
    (2)学生练习节奏。
    (3)学生演奏。
    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
    (4)学生再次演奏。
     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赏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内容,《梁山伯与祝英台》题材是中
    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答案:
    解析:
    《我的祖家是歌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热爱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感受、体验音乐,了解歌曲的情绪,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一字多音的演唱和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会初步判断民族调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演唱时,节奏和旋律的配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高山族歌舞《杵乐》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个民族的歌舞表演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高山族的歌舞表演,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宝岛台湾,高山族是土著居民的一个统称,其实还分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等十三个支系,他们每一个族系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都很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唱歌,非常喜欢跳舞,唱歌和跳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老师引导手和脚的配合,注意节奏要平稳。
     2.初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情感。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速度怎么样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高山族民歌,歌曲非常欢快热烈,轻快的速度具有舞曲的风格,表现了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有多少个乐句组成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4.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拍击节奏。
    (2)学唱歌谱。
    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唱乐谱,学生跟唱。
    ①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旋律中哪一句不太好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句和第三句相对难一些,并且气息要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②学生再次跟琴唱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在乐谱的一、二、三、四句中有相似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种乐句的写作手法叫作起承转合,这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写作方法,起句(第一句)是音乐的初步呈示,是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第二句)是起句的重复或展开,加深、巩固呈示的乐思;转句(第三句)是全曲的发展,乐句中节奏变得宽松,把呈示和巩固的乐思加以发展,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合句(第四句)是乐段的结尾,有时也和起句、承句有再现的因素,或者在转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整个乐段加以概括。
    ③学生演唱音阶和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都有哪些音乐谱最后一个音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中有宫、商、角、徵、羽,而乐谱中最后一个音是羽音,所以这首歌是民族调式中五声羽调式。
    (3)学唱歌词。
    ①欣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感受歌词的意境。
    老师设置问题: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轻快的速度与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出祖辈们爱唱歌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表现了台湾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②学生跟钢琴学唱歌词。
    老师做正确的示范。
    学生评价:歌曲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地方,演唱时注意气息要保持平衡,时值要唱足,声音保持竖立的状态、圆润饱满的演唱;歌唱时声音稍微短促一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③学生再次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配伴奏。
    (1)学生练习乐谱中拍手的节奏。
    (2)老师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与节奏组,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表演时大家要带有表情地演奏,旋律不要越唱越快,拍手时注意休止符的转变和时值的变化。
    (3)学生再次表演。
    (4)学生交换角色表演。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老师示范高山族舞蹈的动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跳舞蹈动作。
    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变换队形,注意动作要保持一致,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地向一旁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
    (3)学生很热情地表演。
    (4)学生分组进行歌伴舞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高山族人民对歌舞的挚爱,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高山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在歌声中共同祝愿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团聚。

  • 第3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 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②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几分之一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增强观察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潜移默化地理解公平、公正意识;通过做游戏逐步养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
    ②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③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3)教学过程
    ①游戏设疑,引出新课
    A.师生谈话,引出活动,布置游戏规则:全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个组玩摸球游戏,每组各摸10次,摸到黄球多的那组赢。
    B.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摸球,其他学生统计组员摸到黄球的次数。
    C.师生讨论,揭示课题:可能性。
    教师揭秘,师生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②提出猜想,活动验证
    A.观察例1足球比赛开场情景图,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谈话。引出足球比赛,学生观察,并发现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B.师生讨论,提出猜想。
    师: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师生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出抛硬币的实验。
    C.活动:抛硬币。
    活动一: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观看教师抛硬币的方式,记录硬币落地时正反两面朝上的情况并展开讨论。
    活动二:学生抛硬币。
    要求:每4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每小组抛10次,并做好记录,完成4人大组的汇总表,注意抛硬币时要保持大约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匀,一人抛硬币,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时3分钟)。
    D.收集并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要求:分析整理大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分析观察数据,并针对数据特点展开讨论。
    E.展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情况。
    学生观看统计图表,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比较接近,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正、反两面出现的可能性。
    讨论:如果数学家罗曼诺夫斯基再抛一次,会是什么结果,怎么表示。
    F.小结: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是比较公平的。
    G.列举生活中用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例子:乒乓球、网球等比赛的开球。
    ③游戏激趣,拓展运用
    A.动手设计,探究公平。
    设计一:巧改转盘,玩转盘
    出示转盘,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和教材第100页第2题。
    设计二:巧改骰子。体验公平
    出示长方体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页第1、3两题。
    B.回顾运用。
    C.重温摸球活动。设计公平的摸球活动。
    ④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你们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随机现象,列举出来。

  • 第4题: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 A、传授知识
    • B、培养能力
    • C、培养人生信仰
    • D、课堂教学除了认知目标外,还应包括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对学生具有生命的意义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目标
    • B、能力目标
    • C、过程与方法目标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年轻的心》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追求自己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用轻快活泼、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与技能】感受连音线一字多音的连贯性,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演唱歌曲。【难点】通过演唱和创编,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聆听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师引导学生做声势动作)(二)新课教学--《年轻的心》1.初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轻快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我们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下茁壮的成长、放飞理想的欢快活泼的画面。2.再次欣赏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中有几段体?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曲共分为A、B两段体,其中A段有三段歌词,B段有一段歌词,A段的旋律比较平稳、轻快,表达了青少年在祖国的怀抱里,欢快活泼、自由成长的情感,B段前面比较轻快,后面速度减慢,力度由中弱变为中强,使得音乐得情绪变得庄严雄壮,表现了为祖国做奉献的崇高精神。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2)基本步骤:①老师弹唱旋律,学生学唱乐谱。老师设置问题:乐谱中哪些地方不太好唱?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乐谱中出现了一字多音的连音线,我们演唱的时候要唱得连贯一些,要有足够的气息,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快速的换气,注意力度渐强渐弱的变化,要求气息很好的控制,注意切分音、附点的运用。②学生学唱乐谱,问题逐步解决。(3)学唱歌词。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学唱歌词。②学生分组A、B两组,第一次A组分句哼唱旋律,B组填唱歌词;第二次B组分句哼唱旋律,A组填唱歌词。③学生随音乐演唱全曲。④老师评价:同学们基本上都会唱了,可是我感受不到欢快的情绪,唱得不够圆润,如果连音线的位置再连贯一些,切分音唱得再跳跃、欢快一些,声音再竖立一些,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才能表现出来,最后一句要及时换气,还要有大量的气息来控制力度。⑤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体会音乐的情绪。⑥学生有情感的演唱。老师设置问题:同学们有情感的演唱使得音乐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如何让我们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我们还可以加入哪些艺术形式?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发现了打口哨、器乐伴奏、变换速度等很多的形式都能创造出很美的效果。⑦部分学生打口哨,其他学生演唱歌曲。⑧变换歌曲速度进行演唱,感受由于速度的变化,音乐情绪和风格的变化。(三)创编活动1.自由创编(1)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2)老师弹琴,学生根据表演创编内容。老师评价:同学们不仅会唱这首歌曲,创编的内容也很丰富,在老师的伴奏下,同学们很有律动地模仿各种课外活动,真是一群可爱活泼、聪明的少年。2.集体创编同学分成两组围成一个同心圆,A段里外两圈按照音乐的四个乐句和节拍往相反的方向走:B段里外两圈的对应的同学按逆时针方向拉手转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年轻的心》,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歌曲,还发挥想象,用各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和创造歌曲,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像歌曲中的人物一样朝气蓬勃、健康成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今天这节课到此结束,再见。

  • 第7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课程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答案:过程与方法

  • 第8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猎人合唱》要求:(1)设定三维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歌剧音乐的趣味,并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过程与方法】能够感受并表现节拍的强弱,以及准确地演唱弱起节拍。【知识与技能】韦伯的生平及作品背景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能表现歌曲欢快豪放、幽默诙谐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难点】能够感受并表现节拍的强弱及装饰音的演唱处理。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猎人进行曲》,学生欣赏感受。老师引导: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猎人进行曲》,这首歌曲其实是歌剧选段《猎人合唱》中的主旋律。(二)新课教学1.视唱练习(1)老师将《猎人合唱》中的三段主旋律作为视唱练习的四条乐谱,并分别范唱。(2)学生分别学唱。老师正确把握弱起拍: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要求学生把身体坐直,把气息沉下来;在唱装饰音的时候不仅要唱得很快,而且要强调其重音。(3)学生加快速度分别演唱。第三段用“啦”模唱。2.介绍作品老师讲解:《猎人合唱》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韦伯在1820年创作的一幕歌剧叫作《自由射手》中的一首选曲。这部《自由射手》一共有三幕,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马克斯和阿加特之间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最终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猎人合唱》是自由射手中的第三幕的一首插曲,这个时候阿加特与马克斯已经经历了重重的磨难,即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猎人朋友们一起来表示祝贺,于是演唱了一首歌曲。这首歌曲音乐节奏非常的生动、活泼,旋律也非常奔放、流畅,整首歌热烈欢快、坚定自信、诙谐幽默。以后有机会将带领大家完整地欣赏这一部歌剧--《自由射手》。3.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2)学唱歌谱。(3)学生再次演唱乐谱。(4)加入歌词演唱。①老师引导:德国的歌曲翻译成汉语之后,与汉语的发音位置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这两句话:任那豺狼虎豹多凶猛残恶,任凭它飞奔躲闪也休想逃脱,这两句话唱起来和我们的汉语有一些差别。②老师范唱这两句歌词,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③老师范唱整首曲子,学生小声跟唱。④学生整体演唱歌曲。(5)分析歌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是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情绪色彩。A段的旋律线是逐渐向上的,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粗犷、越来越豪放的音乐情绪,所以A段有两个情绪特点:豪放、开阔。B段很平静,我们可以看看歌词,它有很强叙事性,我们通过欣赏B段还可以感觉到这段旋律表现出猎人的那种坚定和自信。所以B段的旋律特点是叙事性强,情绪特点是坚定和自信。C段把前两段的弱起拍的节奏非常完美地过度为正常的拍子,而且还带给我们一种猎人正骑着马在狩猎的这样一种意境。这段旋律的情绪特点:幽默诙谐、乐观、开朗。(6)能够自信地、坚定的、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三)巩固提高,学习第三段的合唱部分1.学唱第三段第二声部的主旋律(这段主旋律和第四条视唱谱相同)。2.学生用“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3.学生合唱两声部。老师评价:第一声部声音大一点,坚定自己的旋律。4.学生再次合唱两声部。5.学生加入歌词合唱两声部。6.欣赏原版的《猎人合唱》,感受猎人开朗乐观、诙谐幽默,而且勇敢坚强的旋律特点。7.老师指挥,学生演唱歌曲。要求同学们的速度稍微快一点,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看指挥,来统一我们的速度。(四)课堂小节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努力,也非常认真,我们通过学唱《猎人合唱》,感受到猎人坚定、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和困难,希望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起猎人合唱,能够用猎人们这种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来激励自己来战胜困难。我希望这首歌能够伴随着同学们的成长,还有一点儿时间,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猎人合唱》。老师指挥,学生演唱歌曲。

  • 第9题:

    以下是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阅读并回答问题。(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辨清上网的利与弊,并懂得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帮助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2)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3)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加强,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以下对这一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活动目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符合教学要求
    • B、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过多,不利于目标的达成
    • C、教学目标设计淹没了教学重点
    • D、活动目标设计脱离学生与教材实际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填空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维度的课程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答案: 过程与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结合以上所给材料,请为这篇经典诗歌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指明教学重难点,并说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②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③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②指导学生吟诵,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杜甫对国家和人民充满深沉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2)难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确立依据: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首诗。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主要目标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领略诗人的艺术风格,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它充分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要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法和诗人的悲愁愤激之情,并联系时代背景深入感知诗的意境。同时加强朗读训练,启发学生的思考,感受秋江广阔的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孤苦的形象,深切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本单元刚刚学习了几首唐诗,可以说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分析诗歌的方法;而且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预习,对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来鉴赏诗歌。就本诗的情感而言,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到位,可以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人当时的境况,进而体会诗人悲愁的情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B

    显性目标、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C

    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过程方法目标

    D

    显性目标、隐性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新课程之后,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的。故选A。

  • 第13题:

    请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快乐的女战士》
    教学任务:了解乐曲的背景知识并能哼唱旋律主题。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写出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哼唱旋律、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音乐欣赏与分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乐曲背景知识,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辨别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创作背景;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表现音乐的情感。
    【难点】
    能够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人
    播放《四小天鹅》的音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问题:猜一猜曲目名称是什么说说乐曲带来的感受与情绪是什么
    通过对《四小天鹅》的讲解,引出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快乐的女战士》。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体会这首曲目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薪课教授
    1.初步感知.简介背景
    (1)首先,请学生观看舞蹈视频《快乐的女战士》,边聆听,边思考一个问题:
    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和互相讨论,进行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曲目是欢快、活泼的。
    (2)简介《快乐的女战士》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女战士与炊事班班长在美丽的万泉河旁争先恐后劳动的愉快场景。想想当时处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战士们这么愉快地干活劳动,充分体现战士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这正是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源泉。
    2.分段欣赏.探究学习
    (1)聆听音乐第一主题,请学生说说演奏第一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2)教师用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学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有何变化。
    (3)聆听音乐第二主题,和第一部分的主题形成对比,说说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4)完整聆听音乐,画出音乐旋律线条,观察音乐线条,分组讨论乐曲的曲式结构。
    (5)总结音乐特点。
    (三)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乐曲进行创编,如舞蹈、节奏、歌词、舞台剧、情景剧等不艺术形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片段《快乐的女战士》,使我们感受到了经典音乐的感染力以及经典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整部舞剧.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下课!

  • 第14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王大娘钉缸》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体会歌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对比、探究的活动中,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重点】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引出课题。
    师:这是哪里的戏曲(河南)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河南的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曲,名叫《王大娘钉缸》。大家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歌曲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
    (1)欣赏《王大娘钉缸》的视频,感受歌曲的情绪(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2)教师演唱,学生判断结构形式(上下两句,从整体上看,上下旬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
    (3)分析鱼咬尾的曲式结构
    师:每句结尾的音与开头的音一样吗这样的曲式结构是什么(鱼咬尾)
    2.了解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
    (1)查阅地花鼓资料。(在河南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2)播放视频,了解地花鼓的表演形式。
    (3)地花鼓的特点。
    师:为什么老百姓很喜欢这首歌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学唱歌曲
    (1)学生根据视频哼唱,熟悉旋律。
    (2)学生加入歌词学唱歌曲,体会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
    (3)老师指挥,学生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演唱歌曲。
    (三)巩固提高,对比歌曲,感受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
    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民歌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2.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四)课堂小结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就像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王大娘钉缸》一样,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希望同学们课下后以歌曲《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为素材创编一个小歌舞表演,下节课分享。

  • 第15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定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教学重难点。


    答案:
    解析:
    (1)歌曲特点:
    《只要妈妈露笑脸》是朝鲜歌剧《血海》的选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A+B。A段旋律欢快活泼,一字对一音,非常口语化。B段的音调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B段中三连音的运用,表现了急切和激动的心情。朝鲜人民受帝国主义侵略统治达一百多年。这首歌曲反映了朝鲜人民盼望解放、向往祖国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
    (2)教学目标:
    ①通过《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演唱学习,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学生通过打拍、演唱的形式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从而丰富想象,开拓思维。③了解三连音,学会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声部的演唱能做到和谐、均衡。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对附点音符、三连音的初步认识,培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及表现歌曲的能力,用亲切明朗的声音来表达对妈妈和祖国的一片深情。
    ②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时声部间的和谐、均衡。

  • 第16题: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属于对()的反思。

    • A、教学设计
    • B、教学过程
    • C、教学目标
    • D、教学效果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学习活动设计时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德育可有可无
    • B、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第一位
    • C、确定教学目标时最核心的是学科素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 D、确定教学目标应从课标要求出发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在设计评价量规很少考虑到的要素是()

    • A、教学目标
    • B、学生水平
    • C、教学重、难点
    • D、教学环境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知识与技能】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唱好《西风的话》。【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1904-1938年),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情感地演唱全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第20题:

    下面是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手法。过程与方法: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文豪独特的个性与非凡的魅力。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把“感受大文豪独特个性”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太合适
    • B、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设置清晰.表述准确
    • C、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D、教学目标的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近期发生的渤海湾漏油事件,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环境教育课,需列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简要的教学流程。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了解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原因;
    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测量、化学检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发生渤海湾漏油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它造成的严重影响,得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学流程:1.准备。学生观看渤海湾漏油事件的相关视频,引起兴趣。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生事件的原因,并积极提出假设。3.学生分组分别开展探究活动,模拟该事件,并进行组内讨论。4.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相互评价,结合教师指导,得出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2015河南巩义)教学目标的核心是()。
    A

    知识与能力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
    A

    知识目标

    B

    能力目标

    C

    过程与方法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该教学目标要求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目标。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