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关于抢劫和抢夺犯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抢劫和抢夺犯罪没有区别,都是使用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B、抢劫和抢夺犯罪危害程度没有区别C、抢夺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流动性、快速性、隐蔽性、突然性和公开性特点,一般多发生在公交站台、商场、银行门口、马路边等公共场合D、在财物被抢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对财物进行保护,可以拖拽

题目

关于抢劫和抢夺犯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抢劫和抢夺犯罪没有区别,都是使用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
  • B、抢劫和抢夺犯罪危害程度没有区别
  • C、抢夺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流动性、快速性、隐蔽性、突然性和公开性特点,一般多发生在公交站台、商场、银行门口、马路边等公共场合
  • D、在财物被抢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对财物进行保护,可以拖拽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抢劫和抢夺犯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抢劫和抢夺犯罪没有区别,都是使用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B、抢劫和抢夺犯罪危害程度没有区别C、抢夺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流动性、快速性、隐蔽性、突然性和公开性特点,一般多发生在公交站台、商场、银行门口、马路边等公共场合D、在财物被抢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对财物进行保护,可以拖拽”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
    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 乙既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应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 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A
    解析:
    继承的共同犯罪,是指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后,
    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提供帮助。此时,
    后行为人就参与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
    但对参与之前的先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分。
    如果甲意欲抢劫而对A实施了暴力,已造成了A的重伤,此时乙到了现场,
    在明知甲要抢劫A的财物的情况下,与甲一起共同劫取了A的财物。
    虽然两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乙不对A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只有甲对A
    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

  • 第2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系着领带抢夺他人财物,领带能够勒死他人,因此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情形,成立抢劫罪
    B:乙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趁他人不注意时,使用管制刀具将他人背着的背包带划断,取得他人背包及其中财物。乙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成立抢劫罪
    C:丙明知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被害人轻伤结果。甲的行为属于抢夺罪的加重情节
    D:出租车司机丁趁乘客下车还没来得及拿走财物的时候迅速驾车离开现场。丁的行为属于趁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成立抢夺罪

    答案:B
    解析:
    【考点】抢夺罪。详解:A选项:凶器分为性质上的凶器与用法上的凶器。所谓性质上的凶器即枪支、管制刀具等在性质上就是用于伤害、杀害他人的器物。用法上的凶器是指本来不是凶器,但被行为人用来作为犯罪工具的器物。例如,菜刀、石块等。根据一般社会观念,领带所具有的对生命、身体的危险感的程度并未达到凶器的程度,因此系着领带抢夺的,不属于携带凶器抢夺,不构成抢劫罪,选项A错误。B选项:管制刀具应认定为“凶器”,乙携带管制刀具并直接针对财物使用管制刀具进行抢夺的,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成立抢劫罪,B选项正确。C选项: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选项C错误。D选项:出租车司机趁乘客下车还没来得及拿走财物的时候迅速驾车离开现场的,属于窃取他人占有财物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乘客仍然在现场,因此财物在刑法上的占有者仍然是乘客。选项D错误。

  • 第3题:

    甲、乙相约抢夺,甲让乙携带一把匕首,以防抢夺后逃不脱时使用后甲抢夺丙的金项链时,乙站在旁边观看由于甲顺利得手并逃脱,乙就没有拔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抢夺罪

      B.甲、乙均成立抢劫罪,且是共同犯罪

      C.甲成立抢夺罪、乙成立抢劫罪

      D.甲成立抢劫罪,乙不成立犯罪


    答案:A,C,D
    解析:
    ACD。在共犯中,请人携带凶器等同于自己携带凶器,所以二人均成立抢劫罪。

  • 第4题:

    体育场所容易发生盗窃群众财物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大型体育活动中抢劫抢夺案件多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

    • A、甲构成抢劫罪
    • B、丙构成抢夺罪
    • C、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
    • D、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在抢夺案件中,如果两人共骑一辆摩托车靠近目标,趁人不备抢走财物。这种情况叫()。

    • A、流动作案
    • B、定点作案
    • C、流动和定点相结合作案
    • D、抢劫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孙某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1000元的物品,盗窃价值2000元,抢夺价值30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抢夺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对孙某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涉案财物数额应为()。

    • A、抢夺5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
    • B、抢夺2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
    • C、抢夺2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
    • D、抢夺5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

    • A、对取得财物的数额的要求不同
    • B、侵犯的客体内容不完全相同
    • C、犯罪目的不同
    • D、犯罪手段不同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孙某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1000元的物品,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抢夺价值30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抢夺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对孙某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涉案财物数额应为()。

    • A、抢夺5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
    • B、抢夺2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
    • C、抢夺2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
    • D、抢夺5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些情形,不得使用武器?()

    • A、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 B、抢夺财物后逃入商场
    • C、犯罪分子带着抢来的枪支夺路逃走
    • D、6名犯罪分子对金店进行了抢劫

    正确答案:A,B

  • 第11题:

    多选题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些情形,不得使用武器?()
    A

    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B

    抢夺财物后逃入商场

    C

    犯罪分子带着抢来的枪支夺路逃走

    D

    6名犯罪分子对金店进行了抢劫


    正确答案: 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AB两项,符合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CD两项,不符合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抢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以抢夺罪论处

    B

    乙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

    丙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D

    丁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罪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抢夺致人重伤、死亡的,一律以抢夺罪论处。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或者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 第13题: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结果不同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地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3)犯罪结果不同。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CD。

  • 第14题:

    甲14周岁零9个月时携带凶器抢夺他人财物价值3万元,刚满15周岁时抢劫他人财物价值5万元。则甲构成何罪?( )
    A.构成一个抢夺罪,犯罪数额3万元;构成一个抢劫罪,犯罪数额5万元
    B.构成抢劫罪,犯罪数额8万元
    C.构成抢劫罪,犯罪数额5万元,不再构成别的犯罪
    D.不构成任何犯罪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关于抢夺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B: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过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两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抢夺数额虽然没有达到较大的标准,也应按照抢夺罪定罪处罚
    D:携带凶器抢夺的,应当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答案:C
    解析: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A项正确。按照此解释的第6条规定,B项正确。按照《刑法》第267条第1款和上述解释的第2条的规定,C项错误。按照《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D项正确。@##

  • 第16题:

    “两抢一盗”刑事犯罪是指()。

    • A、抢夺、抢占、盗窃
    • B、抢夺、抢劫、盗窃
    • C、抢夺、抢劫、盗版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抢夺和抢劫的区别是()。

    • A、是否使用暴力
    • B、是否使用飞车
    • C、是否团伙作案
    • D、是否针对女性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发生抢劫、抢夺的正确应对方法有()

    • A、利用有利条件,伺机反击
    • B、至生命安危于不顾,奋力保住财物
    • C、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弱点,大声呼救
    • D、及时报案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下列情形中,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

    • A、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 B、抢夺财物后逃入商场
    • C、犯罪分子带着抢来的枪支夺路逃走
    • D、犯罪分子抢劫枪支弹药

    正确答案:A,B

  • 第20题:

    人民警察遇有()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 A、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 B、抢夺财物后逃入商场
    • C、犯罪分子带着抢来的枪支夺路逃走
    • D、6名犯罪分子对金店进行了抢劫

    正确答案:A,B

  • 第21题:

    下列情形中,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有()。

    • A、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 B、抢夺财物后逃入商场
    • C、犯罪分子携抢来的枪支夺路迷走
    • D、犯罪分子抢劫枪支弹药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单选题
    “两抢一盗”刑事犯罪是指()。
    A

    抢夺、抢占、盗窃

    B

    抢夺、抢劫、盗窃

    C

    抢夺、抢劫、盗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
    A

    甲构成抢劫罪

    B

    丙构成抢夺罪

    C

    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

    D

    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者提供帮助的,后行为人就其参与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属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