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区域资源的一般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生物资源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可更新性
    2.系统整体性
    3.环境依赖性
    4.分布的地域性
    5.利用上的多功能性


  • 第2题:

    区域资源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区域资源类型有:任何区域都可被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社会、经济、自然是复合系统的三要素,主要包括区域环境资源(区位、生态)、区域自然资源和区域自然条件、区域经济资源(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劳动力、制度)。其中,区位指一国、一地区、一城市的“位置-交通-信息条件”三位一体的组合关系,与区位论中所谈的区位有很多不同。
    ②区域资源的特征有五条:
    第一,有用性;
    第二,稀缺性;
    第三,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
    第四,地域性(空间差异性);
    第五,整体性及综合性。


  • 第3题:

    简述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


    正确答案: 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重要指标。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但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增加到极大值后,则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随着海拔的增加,积温必然减少,生长期也相应缩短。随着海拔的增加,自然资源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的活动必然减少。
    2坡度 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3地貌类型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山的国度,而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兼有之。不同的地貌类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从而深刻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类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 第4题:

    简述我国东北季风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


    正确答案:(1)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森里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药用植物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主要代表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2) 华北暖温带区:该区为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集中。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药用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水平较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资源的集中产区,主要地道药材有地黄、山药、枸杞、红花、知母、黄芪等;主要又分为以下三个区: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黄土高原
    (3) 华中亚热带区:该区温寒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极有
    利区内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药用植物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分为三个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南岭山地
    (4) 西南亚热带区:该区呈现一定大陆性气候,植被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约有6000多种,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称。主要药材有藏药、傣药、灯盏花、青阳参等民族药材。分为以下区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贵高原
    (5)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该区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药用植物资源约5000多种,主要有玉竹、黄精、乌药、沉香等,分为以下区域:
    A.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北部:台湾省北部山地、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
    B.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
    C.滇南山间谷地。

  • 第5题:

    简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


    正确答案: 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

  • 第6题:

    虾类不是属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区域特征的是()

    • A、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匀
    • B、土地资源区域土质相差大
    • C、土地资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局限性大
    • D、土地资源区域土地潜力差异显著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简述宗教旅游资源文化的特征。


    正确答案: ①神秘性。宗教旅游资源文化的神秘性,是指宗教旅游资源文化,所具有的不可琢磨的,诡异的,令人们遐想的特性,也是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文化的根本区别。(非理性,宗教膜拜,恐惧与希望交织的心理用来排遣郁积于心的消极感受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②倾向性。是指宗教旅游资源文化,对旅游者具有文化,意识上的倾向和诱导作用的特性。
    ③沉淀性。是指宗教文化的形成,具有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的特性。

  • 第8题:

    问答题
    区域资源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区域资源类型有:任何区域都可被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社会、经济、自然是复合系统的三要素,主要包括区域环境资源(区位、生态)、区域自然资源和区域自然条件、区域经济资源(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劳动力、制度)。其中,区位指一国、一地区、一城市的“位置-交通-信息条件”三位一体的组合关系,与区位论中所谈的区位有很多不同。
    ②区域资源的特征有五条:
    第一,有用性;
    第二,稀缺性;
    第三,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
    第四,地域性(空间差异性);
    第五,整体性及综合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虾类不是属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区域特征的是()
    A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均匀

    B

    土地资源区域土质相差大

    C

    土地资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局限性大

    D

    土地资源区域土地潜力差异显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的特征。

    正确答案: 土地资源特征: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3)地区位的差异性;
    4)土地总量的有限性;
    5)土地资源的可塑性;
    6)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7)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8)土地报酬(收入)递减的可能性;
    9)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水资源特征:
    1)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不一致;
    2)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的季节分配是极不均衡的。
    海洋资源特征:
    1)类大;
    2)开采技术难度高;
    3)地域差异性;
    4)利弊双重性
    森林资源特征:
    1)间分布广,生物生产力高;
    2)结构复杂,多样性高;
    3)再生能力强,资源丰富;
    4)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
    草原资源特征:
    1)自然生态特征(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
    2)经济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

    正确答案: 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重要指标。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但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增加到极大值后,则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随着海拔的增加,积温必然减少,生长期也相应缩短。随着海拔的增加,自然资源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的活动必然减少。
    2坡度 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3地貌类型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山的国度,而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兼有之。不同的地貌类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从而深刻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类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系统的特征

    正确答案: 综合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空间性与地域性,层次性和嵌套性,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区域分工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区域分工的目的是各区域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2)区域分工的形式是区域专业化生产;
    (3)区域分工利益必须通过区际贸易来实现;
    (4)区域分工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


  • 第14题: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同属经济资源的范畴。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的一般特征也就是指它具有()

    • A、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
    • B、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
    • C、政治资源的共同特征
    • D、军事资源的共同特征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原则。


    正确答案: 1、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原则
    2、符合区域经济开发规划原则
    3、符合生态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4、最佳利用原则
    5、可行性原则

  • 第16题:

    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
    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小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民族自治,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实际上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自治制度。
    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从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的差别上看,民族区域自治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便于自治机关根据民族分布的不计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实施管理与统治。从政治角度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会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其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 第17题:

    简述区域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正确答案: 区域变质岩常见构造类型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 第18题:

    简述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


    正确答案: 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课税比较公平。个人拥有财产的多少往往可以反映他的纳税能力,财产课税符合量能负担原则。企业或个人在占用国家资源上的差别会导致其收益的差别,资源课税可以调节这种级差收入,符合收益纳税原则。
    (2)能够促进社会节约。财产课税能够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资源课税能够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都能起到防止资源浪费的作用。
    (3)课税不普遍,缺乏弹性。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都只能选择某些财产和资源征税,征税范围较窄。并且财产和资源的生成和增长速度较慢,税收收入缺乏弹性。这是它们固有的缺陷,也是它们一般是地方税的原因。

  • 第19题:

    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


    正确答案:(1)能动性;
    (2)增值性;
    (3)开发性;
    (4)时效性;
    (5)消耗性。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劳动力资源构成

    正确答案: 1,劳动力资源数量构成:
    (1)“适龄就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2)“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者”: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3)“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已超过劳动年龄,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4)“就业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5)“就学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
    (6)“家务劳动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7)“军队服役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8)其他人口: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2,劳动力资源质量构成: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文化水平一般以接受教育的等级与年限来衡量,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用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年限与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生产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及专业人员占劳动者的比重来衡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经济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区域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和人口、资金等。
    提示:劳动力的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区域所拥有的资金量决定它所能配置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净尽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资源的一般特征。

    正确答案: (1)有用性;
    (2)稀缺性;
    (3)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
    (4)地域性(空间差异性);
    (5)整体性及综合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正确答案: 1.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