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评1935年法币改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

    A.法币

    B.联银券

    C.金圆券

    D.银圆券


    参考答案:C

  • 第2题:

    简述法币改革的原因。


    参考答案:

    从两方面分析:
    (1)外部原因:
    A.始自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涉及工业、农业、国际贸易领域,还扩展到货币信用领域,造成1931-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
    B.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C.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出于对种种复杂因素的考虑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派出了诸如甘末尔、杨格、李滋·罗斯等经济专家来华参与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
    D.由于日本的入侵,导致东北收入的减少。
    (2)内部原因:
    A.旧的货币制度的紊乱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是币制改革的基本原因之一。
    B.“废两改元”的成功,在技术上为法币改革铺平了道路。
    C.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30年代政局的变化,进一步说,就是防备日本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战略需要。法币改革不仅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
    综上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推行,绝非是个别人主使和带有偶发性的金融事件。法币改革的完成,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呼唤,中国货币制度内部矛盾发展所使然;又是当时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所导致。


  • 第3题:

    简评淸代的耗羡归公改革。


    答案:
    解析:
    提解火耗、增设养廉是雍正年间一项重大的财政及官俸制度改革。乾隆初年,又有所谓提解火耗几近加赋的舆论,朝廷又有是否提解火耗的讨论,乾隆以“率由旧聿”作结,就成为了有清一代的定制。考生回答时应从它的定义、原因、背景、实行、评价入手回答,力求全面。

  • 第4题:

    简评汉武帝币制的改革汉武帝五铢钱币值改革。


    正确答案: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 第5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

    • A、法币
    • B、联银券
    • C、金圆券
    • D、银圆券

    正确答案:C

  • 第6题:

    银两制在全国范围内被废除,是因为()。

    • A、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 B、唐高祖改革币制
    • C、法币制度改革
    • D、“废两改元”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简评日本行政组织改革。


    正确答案:(1)改革是以分权化、放松规制为重要内容。首先是政府向社会分权以缩减政府职能和机构;其次是中央向地方分权以减少中央对地方过多的干预。总之,它反映了现实发展对政府的需要。
    (2)改革中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开透明,赢得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3)改革能有效地防止机构膨胀。其公务员交流制度也颇有特色。

  • 第8题:

    单选题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的是()。
    A

    法币

    B

    联银券

    C

    金圆券

    D

    银圆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948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废止()
    A

    金圆券

    B

    银元券

    C

    法币

    D

    关金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评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 路德改革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剥削了罗马教皇垄断圣经解释的特权。路德认为“因信称义”主要是个人内在精神转变,获救的思想主要在于因信仰和启示获得的确定的获救感。精神的转变带来的外在生活的改变,第一,它们由信仰带来的生活态度的转变而引起;第二,它们是个人积极主动参与生活的结果。加尔文综合了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理论成果,严格地推导出“先定论”的结论。加尔文区分了“因信称义”的精神状态和“由义至圣”的生活过程。获救感只能在信仰中产生,对上帝全能、神圣的信仰必须会引起对上帝的慈爱,作为神圣爱化身的基督教人格的信仰,这也是对自身获救的确信。加尔文进一步指出,“称义”不是一个通过内在修养和外在善功所能达到的目标,而是上帝将慈爱、公正和恕罪转归在一个人身上而产生的结果。
    加尔文从路德关于上帝恩典决定人的拯救命运的前提出发,得出更加彻底明确的先定结论,即然获救所需要的完全成义超出了人的能力所及的限度,人只有依赖上帝才能获救。上帝不能无区别地宽恕全部人类的罪恶,他只能拣选一部分获救的人而放弃另一部分人与罪恶之中。人类因此被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实现上帝意愿,弃民只是消极地社会机体和历史命运的不自觉地承受者。
    路德和加尔文新教改革的新教教义并没有超出基督教信仰,时而新教精神对哲学的影响却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它为近代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背景和文化范围。首先,新教主义自我确信为真理的内在标准和直接证据,在不同意见的论辩中确定真理的认知模式。第二新教主义的先定论是对人命运的决定论的解释,它被推广到自然哲学领域,引起新教徒对自然规律的机械决定论的推测,但这种决定论却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自然界的因果决定论归根到底诉诸对上帝自由意志的非决定论解释。这个矛盾导致了哲学中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的争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银两制在全国范围内被废除,是因为()。
    A

    汉武帝的币制改革

    B

    唐高祖改革币制

    C

    法币制度改革

    D

    “废两改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评汉武帝币制的改革汉武帝五铢钱币值改革。

    正确答案: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带有应对白银外流的因素。诱使白银外流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简评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教育。


    答案:
    解析:
    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其实质是企图以 一种新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旧的宗教。可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运动相比,是一场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它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宗教"的改革,而是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层面。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相比,带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者涉及社会各阶层,故对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积极方面: (1) 出现了公立的学制和实施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思想与法令; (2) 各级学校(尤其是平民小学)有了较 大发展; (3) 中等学校开始按一定的规章制度办学, 班级授课制产生; (4) 出现了教育调查、学校视导、教师检查考核及师资培养的萌芽; (5) 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文字基本定型,对普及初等教育有重要意义。 消极方面: (1) 在新、旧教的学校中宗教仍占据重要 地位; (2) 新、旧教均接受了古典文化,要求宗教信仰与人文学科结合; (3) 近代双轨学制初现端倪。

  • 第15题:

    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正确答案: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时期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
    (1)改革在启动之初普遍准备不足。
    (2)尽管各个国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的毛病。
    (3)改革不全面、不配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经济体制内部各项改革的不配套,政治体制以及其它改革也是如此。
    (4)改革的理论探索明显不足,没能与改革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 第16题:

    钱庄的衰落的原因是()

    • A、钱庄纳入银行管理
    • B、废两改元影响
    • C、中国白银恐慌
    • D、法币改革影响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948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废止()

    • A、金圆券
    • B、银元券
    • C、法币
    • D、关金券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推行法币,并同美元联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正确答案:
    (1)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初,在苏南冲突的大背景下,南斯拉夫开风气之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自1950年起开始自治社会主义的建设。苏联自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也开始了改革的探索。以1965年苏联实行新经济体制为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1968年,匈牙利推行新经济管理体制,民主德国1964年开始实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新经济体制”也于同年达到高潮,捷克斯洛伐克则出现了著名的“布拉格之春”。这一时期,南斯拉夫把“工人自治”推进到了“社会自治”阶段,罗马尼亚也于1965年开始加入到了改革的行列,保加利亚从1971年开始推行新经济体制,随后波兰也开始实行新体制战略。70年代以后,虽然一些国家仍没有停止探索,但总体而言,改革的势头再次受到扼制。
    ②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重新开启了苏联改革的闸门。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相继复兴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这一时期,除极个别的例外,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加入了改革的行列。1988年以后,东欧国家的政局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相互作用和巨大冲击下,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与剧变相伴随的改革也开始失去其原本的含义,体制改革演变成了制度转轨。
    (2)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成就与历史局限性
    ①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成就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缓和了所在国的矛盾;
    b.改革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神话,使人们认识到了改革旧体制的必要性;
    c.改革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d.改革促进了各社会主义国家对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e.改革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的探索,而理论探索反过来又推动着改革实践的深化。
    ②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局限
    a.改革在启动之初普遍准备不足;
    b.尽管各个国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的毛病;
    c.改革不全面、不配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经济体制内部各项改革的不配套,政治体制以及其他改革也是如此;
    d.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明显不足,没能与改革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评金圆券币制改革。

    正确答案: 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浩大的军费开支,使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1946年,财政赤字达四万八千亿元,1947年财政赤字为二十七万亿元,其中光军费支出即近二十五万亿元。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就是滥发纸币。1948年夏秋之际,国内战争的态势发生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优势,并进入战略反攻,蒋介石的军事力量正处于崩溃之中,法币也走到绝境,面额五百万元的大钞已经问世,当时市场上买一只大饼要三万元,因此千元面额以下的钞票竟连乞丐都拒绝受赐,法币极度贬值,已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国民党政府经过一番策划,推出一项挽救措施,这就是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券发行法”,主要内容为:金圆券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厘,由中央银行发行,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金圆券一元折法币300万元,东北流通劵三十万元。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当中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枢,由蒋经国为副督导,实际掌握上海的经济情况。金圆券的快速贬值及造成的恶性通胀,源自政府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国民党政府无视于财力的限制,继续维持战事。政府赤字以印钞票支付,造成急剧的通胀。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货的发行,只试图以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命令去维持物价和币值,最终引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受金圆券风暴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内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没有大资本家的财力和资源去保护自己仅有的财产,亦不如乡间农民或无产阶级的无产可贬;在金圆券发行初期或被迫、或出于信任政府,将累积所得的财产换成金圆券。在恶性通胀中所承受的损失最大,部分人因而变成一无所有。国民党政府虽然因金圆券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失去了国内本来最应倾向他们的阶层:城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国民党在军事上已节节失利。金圆券风暴令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国民党政权迅速在大陆崩溃的原因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推行法币,并同美元联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带有应对白银外流的因素。诱使白银外流的国家是()。
    A

    法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正确答案: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时期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
    (1)改革在启动之初普遍准备不足。
    (2)尽管各个国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的毛病。
    (3)改革不全面、不配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经济体制内部各项改革的不配套,政治体制以及其它改革也是如此。
    (4)改革的理论探索明显不足,没能与改革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评1935年法币改革。

    正确答案: 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产物。它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它是国民党政府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控制下实行的,所以一产生就打上了殖民主义的深深烙印,成了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靠,对内搜刮的工具;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造成了机会。加上它“生不逢时”,刚刚露出头角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造成中国经济恐慌,这就使币制改革的一点点进步性,又被急剧袭来的“通货膨胀”淹没了。然而,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应该看到,“法币政策”的直接后果不是“通货膨胀”,只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在国民党政府支配下,把它作为“通货膨胀”实行的一个可用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因此而全面否定这次币制改革的全部历史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