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手不释卷的书生,因为()。A、他一生都在努力读书B、他阅读大量英文著作C、他直接阅读西文著作并由此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D、以上都是

题目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手不释卷的书生,因为()。

  • A、他一生都在努力读书
  • B、他阅读大量英文著作
  • C、他直接阅读西文著作并由此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
  • D、以上都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手不释卷的书生,因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广东省香山县。

  • 第2题:

    将孙中山先生铜像迎到康乐园并亲撰碑记的校长是谁?


    正确答案: 许崇清

  • 第3题:

    简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


    正确答案:孙文,字逸仙,国内尊称为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1925年病逝于北京。

  • 第4题:

    以下()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 A、宋霭龄
    • B、宋庆龄
    • C、宋美龄
    • D、宋佳龄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亲率领导了黄花岗起义
    •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手不释卷的书生,因为()。

    • A、他一生都在努力读书
    • B、他阅读大量英文著作
    • C、他直接阅读西文著作并由此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杰出的代表。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继续奋斗”。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大典型事例,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正确答案: 继承发展:
    民族主义:经过北伐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对外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对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通过镇反、颁布宪法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充分体现了对敌专政,对人民民主的原则,实现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改,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实现了平均地权;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以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节制资本和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创举。

  • 第8题:

    孙中山先生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 A、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C、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D、为中国革命献出了毕生精力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填空题
    孙中山先生于()到访马尾船政。

    正确答案: 1912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

    正确答案: 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物质、物种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的。进化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基本概念之一。但许多历史观都讲进化,进化是民生史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最能反映民生史观根本特质的基本涵义上,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民生”,一是“人类求生存”。由这两个基本概念而产生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民生是历史的重心”,这是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相比较而提出的;一是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这是与物质(生产力)发展论及阶级斗争相比较而提出的。
    作为孙中山历史观理论基石之一的“民生”概念,指的便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一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这种经济生活,人民才能生存。这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山先生民生史观的关节点之一。而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符合中山先生所说“民生”之原意的。而历史则是人类求生存的记录,历史的重心就在于“民生”。
    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互相而不是斗争。对于人类求生存的过程中,中山先生认为互助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指出:马克思所讲“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错误的,因为斗争只有相互抵稍力量,不会对资源及力量有所加添。中山先生认为:只有“互爱互助”,才能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中山先生的互助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发展的真实情况,亦承传自中国固有精神的“仁爱”的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处于进步方向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理论上看,孙中山研究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孙中山不相信鬼神,他没有杜撰出一种先天的理之类来支配历史的发展,他也不认为社会历史随他本人的意志而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

    正确答案: 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孙中山先生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A

    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B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C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为中国革命献出了毕生精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孙中山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本题选B。

  • 第13题: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哪一天。


    正确答案: 1866年11月12日。

  • 第14题:

    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军官学校是。


    正确答案: 黄埔军校。

  • 第15题: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复习准备的是《礼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孙中山先生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伟人。这主要孙中山()

    • A、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C、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D、为中国革命献出了毕生精力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

    • 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 B、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 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 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


    正确答案: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

  • 第19题:

    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史观。


    正确答案: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称自己的历史观为民生史观。后人把他的历史观概括成民生史观,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他认为宇宙的物质、物种是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的。进化无疑是民生史观的基本概念之一。但许多历史观都讲进化,进化是民生史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却不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最能反映民生史观根本特质的基本涵义上,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民生”,一是“人类求生存”。由这两个基本概念而产生出两个基本命题:一是“民生是历史的重心”,这是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相比较而提出的;一是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这是与物质(生产力)发展论及阶级斗争相比较而提出的。
    作为孙中山历史观理论基石之一的“民生”概念,指的便是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一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这种经济生活,人民才能生存。这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山先生民生史观的关节点之一。而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符合中山先生所说“民生”之原意的。而历史则是人类求生存的记录,历史的重心就在于“民生”。
    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互相而不是斗争。对于人类求生存的过程中,中山先生认为互助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他指出:马克思所讲“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是错误的,因为斗争只有相互抵稍力量,不会对资源及力量有所加添。中山先生认为:只有“互爱互助”,才能互相激励,互相提携。中山先生的互助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发展的真实情况,亦承传自中国固有精神的“仁爱”的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是处于进步方向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理论上看,孙中山研究社会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是唯物主义的。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孙中山不相信鬼神,他没有杜撰出一种先天的理之类来支配历史的发展,他也不认为社会历史随他本人的意志而变化。

  • 第20题: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填空题
    ____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钟山。

    正确答案: 中山陵
    解析: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位于南京市钟山,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 第22题:

    判断题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北京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包括(  )。
    A

    中山公园的中山堂

    B

    孙中山行馆

    C

    中山陵

    D

    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中山公园的中山堂原为社稷坛的拜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遗体在行宫停放了3天,后移至中央公园接受吊唁。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拜殿改为中山堂,原中央公园亦改名为中山公园。B项,孙中山行馆是1924年孙中山北上到京后的住所,直至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此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D项,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该堂原为寺院的“普明觉妙殿”,因曾停放孙中山的灵柩而辟为纪念堂。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柩移至香山碧云寺,5年后,归葬南京中山陵。C项,中山陵在南京。

  • 第24题:

    问答题
    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

    正确答案: 亲之爱之曰仁,世上众生界线分九,种类则千差万别,不可穷尽,皆有其苦,各希得救。能普救者曰救世,分类救者,只可曰救某某。他教对众生之爱,或爱人而害物,或爱大而害小,多有差等,佛教则九界四生,视同一子,平等拔与,故称‘求世之仁’。其他哲学,多说外境,佛学独说心造,是能追本穷源,故曰‘哲学之母’。科学往往偏重物质,偏重欲望,偏重现量,有利亦有害,是之曰偏。佛学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讲中道,惟求明心见性,主张少欲知足,每一事理,俱说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仅拘泥现量,能有利而无害,一切圆融,故曰,‘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乃大智大勇之人,识透此机,故大声疾呼,智不及此者,自然相信不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