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更多“简述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成为变色  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
    2)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形状,林木上常见的有:半点,腐烂,溃疡
    3)为念或枯萎: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颈部维管束组织坏死,是水分疏导受阻,地上部枝叶出现萎垂的现象
    4)畸形: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一场胜仗,林木上常见的有:癌肿,从枝变形,疮痂
    5)流质或流胶:针阔叶树北海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
    病症类型:雾状物,粉状物,林状物,丝状物,索状物,散装无,马蹄状物,均为真菌,脓状物(细菌)

  • 第2题:

    简述林木育种的特点、趋势和任务。


    正确答案: 1、特点:
    ①林木生长周期长,特别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幼年期,导致林木育种周期长,特别不利于多世代育种;
    ②树体高大,占地多,遗传测定困难、昂贵;
    ③多数树种都属异花授粉,高度杂合,近交衰退严重,要避免近交;自交(近交)难以作为育种方法;
    ④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研究基础薄弱;有大量的遗传变异可以利用;
    ⑤多年生植物,多年开花结实,可以通过子代测定进行后向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2、趋势:
    ①育种目标多样化;
    ②常规育种仍然是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
    ③种子园仍然是林木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
    ④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育种前景广阔,无性系造林更加受到重视;
    ⑤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3、任务:根本任务:育种资源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良种选育和繁殖。(如;林木育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林木新品种(类型)选育;林木良种繁育等。)

  • 第3题:

    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 第4题:

    苹果炭疽病主要危害苹果什么部位?症状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病果肉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

  • 第5题:

    简述林木病害的症状有哪几类?


    正确答案:斑点、腐烂、腐朽、溃疡、粉霉、丛枝、黄化、花叶、流脂或流胶。

  • 第6题:

    问答题
    炭疽病类在侵染及症状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①有潜伏侵染特点;
    ②发病部位呈现出轮状排列的子实体(小黑点),潮湿时病斑上有粉红色粘质物(孢子团)出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病害的类型和特点?

    正确答案: 按病源分类分为: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病原引起。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
    特点:非侵染性病害通常成片发生,比较均匀一致,不能传染蔓延,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包真菌、细菌、病毒、植物菌原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锈藻等。
    特点: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能够传染蔓延,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真菌病害的特点和防治 ?

    正确答案: 由真菌引起的林木病害种类占80%。
    (1)症状特点:在林木发病部位不仅表现病状,而且在一定时期往往能观察到明显的病原真菌的特征,如霉状物、粉状物等。
    (2)真菌病害的传播,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都能产生大量孢子,错风力或雨水传播。
    (3)真菌病害的侵染,植物病原真菌是靠菌丝来吸取植物营养的,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外,还能直接侵入寄主。
    在真菌病害的防治上,必须从选育抗病树种,加强经营管理,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内卫生状况,积极消灭病原等根本性措施入手,才能有效地控制真菌病害的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苹果炭疽病主要危害苹果什么部位?症状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肉变褐腐烂,具苦味。病果肉剖面呈圆锥状(或漏斗状),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当病斑直径达到1~2cm时,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稍隆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粒点初为浅褐色,后变黑色,并且很快突破表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杉木炭疽病发生的特点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病菌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经人工接种试验,在20~27℃潜育期约8~3天。在自然条件下有潜伏侵染现象,即秋季侵染,至次年春才发病,一般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6月以后停止。到秋季黄化的新梢,又有少量发病。浅山丘陵地区,由于土壤瘠薄,粘重板结,透水不良或低洼积水,营造杉木因根系发育不良,发生黄化现象后,最易感染炭疽病。
    防治:
    1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提高整地标准和造林质量,加强抚育管理、施肥、压青,促使幼林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
    2 对黄化的杉木幼林,除加强土肥水管理外,在晚秋和早春病菌侵染期,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托布津、多菌灵800倍液防治;还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175g,兑水40~60kg喷雾防治。
    3 杉木幼树已郁闭成林,在傍晚静风条件下,可施放五氯酚钠等杀菌烟剂防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林木炭疽病类的症状、侵染循环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梢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一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黏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时诊断炭疽病的标志之一。
    病原:引起林木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无性型菌的炭疽菌属。
    发病规律:炭疽病菌一般以菌丝在落叶、落果或残留于树上的病叶,病果和病枝中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通过风雨传播,昆虫在传播中也有一定作用。通过带病的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有的甚至通过种子得以远距离传播。病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同时也可穿透侵入,但一般多通过各种伤口侵入。
    初次侵染:潜伏侵染在林木炭疽病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处于侵染初期的病菌,由于寄生生长状况或环境条件限制,而暂时中止侵染活动,待条件适宜时重新活动,引起发病。炭疽病的流行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降雨有密切关系,雨水偏多的年份发病也偏重。栽植密度大,枝叶稠密,通风透光差,易发病。
    防治措施:
    1.首先应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合理措施,促使树木生长健壮。
    2.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枝,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3.利用和选育抗病树种和品种,或于林内补植抗病优株,改善原有林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林木育种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
    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 第14题:

    林木炭疽病的有性世代为担子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炭疽病类在侵染及症状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①有潜伏侵染特点;
    ②发病部位呈现出轮状排列的子实体(小黑点),潮湿时病斑上有粉红色粘质物(孢子团)出现。

  • 第16题:

    简述山茱萸炭疽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又名黑斑病、黑疤痢。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炭疽病发病盛期为6-8月,叶炭疽病发病盛期为5-6月。多雨年份发病重,少雨年份发病轻。
    防治方法:病期少施氮肥,多施P、K肥,促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减轻危害;选育优良品种;清除落叶、病果;发病初期用1∶2∶200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叶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4月下旬,防治果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5月中旬,10d左右喷1次,共施3~4次。

  • 第17题:

    问答题
    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细菌病害一般表现为:斑点、畸形、腐烂、凋萎、溃疡
    共同特点:病部溢出或内含菌液,细菌病害发病初期受侵处多呈水溃状,以后病斑周围也常是水溃状边缘,细菌引起的软腐多数伴有恶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山茱萸炭疽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又名黑斑病、黑疤痢。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炭疽病发病盛期为6-8月,叶炭疽病发病盛期为5-6月。多雨年份发病重,少雨年份发病轻。
    防治方法:病期少施氮肥,多施P、K肥,促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减轻危害;选育优良品种;清除落叶、病果;发病初期用1∶2∶200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叶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4月下旬,防治果炭疽病第1次施药应在5月中旬,10d左右喷1次,共施3~4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正确答案: (1)鞭毛菌亚门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鞭毛菌亚门中以卵菌纲的真菌与林木病害的关系比较密切。卵菌纲真菌主要特征是营养体是发达的无隔多核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内产生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所以称为卵菌。主要的属有腐霉属、疫霉属、霜霉。
    (2)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大多为腐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粪肥上,其特征:菌丝体无隔多核;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产生不能游动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与林木病害关系密切的有根霉属,如引起板粟种实霉烂的黑根霉。
    (3)子囊菌亚门,属于高等真菌,大多陆生,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膜,细胞一般是单核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子实体称子囊果,子囊果根据不同形态分为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子囊盘4种。与林木病害关系较大的有外囊菌属,白粉菌。白粉菌的子囊果为无孔口的闭囊壳,外部长有不同形状附属丝。由于寄主体外生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呈白粉状,帮引起的病害称为白粉病。根据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和附属丝的形态,主有分为6个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壳属、单丝壳属、白粉菌属。
    (4)担子菌亚门,是最高级的一类真菌,如蘑菇、木耳、银耳等,主要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细胞一般是双核;除锈菌外,无性繁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上着生4个小梗和4个担孢子,担子散生或聚生在担子果上。与林木病害关系密切的担子菌是锈菌、卷担子菌属等。
    (5)半知菌亚门,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或不产生孢子。与林木病害有关的的半知菌有丝核菌属、小核菌属、葡萄孢属、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如引起苗木猝倒病和油桐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林木炭疽病的有性世代为担子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育种的特点、趋势和任务。

    正确答案: 1、特点:
    ①林木生长周期长,特别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幼年期,导致林木育种周期长,特别不利于多世代育种;
    ②树体高大,占地多,遗传测定困难、昂贵;
    ③多数树种都属异花授粉,高度杂合,近交衰退严重,要避免近交;自交(近交)难以作为育种方法;
    ④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研究基础薄弱;有大量的遗传变异可以利用;
    ⑤多年生植物,多年开花结实,可以通过子代测定进行后向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2、趋势:
    ①育种目标多样化;
    ②常规育种仍然是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
    ③种子园仍然是林木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
    ④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育种前景广阔,无性系造林更加受到重视;
    ⑤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3、任务:根本任务:育种资源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良种选育和繁殖。(如;林木育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林木新品种(类型)选育;林木良种繁育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成为变色  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
    2)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形状,林木上常见的有:半点,腐烂,溃疡
    3)为念或枯萎: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颈部维管束组织坏死,是水分疏导受阻,地上部枝叶出现萎垂的现象
    4)畸形: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一场胜仗,林木上常见的有:癌肿,从枝变形,疮痂
    5)流质或流胶:针阔叶树北海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
    病症类型:雾状物,粉状物,林状物,丝状物,索状物,散装无,马蹄状物,均为真菌,脓状物(细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正确答案: 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植物,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稍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