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林地土壤结构好,孔隙度大。由于森林的存在,树木根系和土壤间形成管状的粗大的孔隙,土壤动物的活动也形成粗大孔隙,加之植物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因此林地土壤孔隙度比无林地好得多,也就更有利于入渗。另一方面,林地地面有枯落物覆盖,减轻了雨滴的冲击,土粒不致分散,从而长期保持土壤孔隙不会被堵塞。
更多“为什么林地土壤的终渗率比较高?简述其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包气带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其下渗能力为()。

    • A、降雨强度
    • B、后损期平均下渗率
    • C、稳定下渗率
    • D、初期下渗率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林地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


    正确答案: A.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B.土内径流;
    C.林地土壤水分储存与评价。

  • 第3题:

    CEC高的土壤比CEC低的土壤,能保持较多的养分、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中国保险业的资产利润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其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为什么说壤土是肥力较高的一种土壤质地类型?


    正确答案: A.黏土,非毛管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通气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春季增温慢影响幼苗生长,有冷性土之称;不利于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B.砂土,大孔隙多,毛管孔隙少,通气性、透水性强,而保水保肥能力弱;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冷威胁,但春季增温快幼苗发育早,有暖性土之称;利于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C.壤土,性质介于上述之间,肥力强。

  • 第6题:

    为什么北方土壤的氮素固定作用比南方强?


    正确答案: 因为土壤南方土壤呈现酸性,北方土壤呈现碱性,且土壤固铵的能力随PH的升高而增大,PH<5.5时,固铵的能力比较低,NH4+与N结合成氨态氮就较少,故北方土壤的氮素固定作用比南方强。

  • 第7题:

    简述林地土壤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 (1)松土除草
    松土:切断毛细管联系,减少水分物理蒸发;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在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在湿润地区,提高地温,改善通气状况。在盐碱地,减少春秋季返盐碱时盐分在地表的积累,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
    除草: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生长的妨碍,保持土壤水分。持续年限应根据树种、立地、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确定。第一年2-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时间根据杂草灌木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造林树种的生长规律、水分养分动态规律而定。方式和方法:全面、带状;手工、机械、化学方法。深度:5~20cm。
    (2)中耕(深翻耕)
    (3)施肥
    施肥是造林时和林分生长过程中,改善人工林营养状况和增加土壤肥力的措施。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主要是N、P、K、微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以发挥各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树种特性、土壤贫瘠程度、林龄。有效的施肥时间为林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初夏,此时有利于根系吸收。应用在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叶面。
    (4)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灌水流量根据土壤渗透性能、灌沟长度、灌溉定额及灌溉时间而定。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生长最佳。干旱区要力争多灌;半干旱半湿润区2~3次∕年。灌溉时间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节奏相协调,即在树木发芽前后或速生期之前。
    灌溉方法:
    漫灌、畦灌、沟灌、滴灌、喷灌等。

  • 第8题:

    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称为()。

    • A、下渗率
    • B、下渗量
    • C、渗润率
    • D、渗漏率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林地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

    正确答案: A.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B.土内径流;
    C.林地土壤水分储存与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药物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商业性;
    2.动物实验毒性过大;
    3.药效不够;
    4.人体副作用过大;
    5.药物ADMET性质不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壤中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

    雨强大于稳定下渗率

    B

    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

    C

    上层下渗率大于下层下渗率

    D

    土壤空隙度≥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大于非林地?

    正确答案: (1)枯落叶覆盖防止击溅、堵塞孔隙,防止结皮,过滤泥沙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增高,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孔隙增大,提高入渗。)
    (3)土壤动物活动形成大量孔隙
    (4)根系腐烂形成大量孔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渗是水分通过土壤表面向下进入土壤的过程。一般()。

    • A、下渗初期的下渗速率大于下渗后期
    • B、下渗后期的下渗速率大于下渗初期
    • C、下渗初期与下渗后期的下渗速率相同
    • D、下渗初期有稳定的下渗率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非林地土壤


    正确答案: 未生长或不能生长森林的土壤。

  • 第15题:

    简述药物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商业性;
    2.动物实验毒性过大;
    3.药效不够;
    4.人体副作用过大;
    5.药物ADMET性质不佳。

  • 第16题:

    包气带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 A、降雨强度,
    • B、后损平均下渗率,
    • C、稳定下渗率,
    • D、初期下渗率。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土壤()的导热率比土壤()的导热率大


    正确答案:水分;空气

  • 第18题:

    比学为何形成于19世纪其最适宜的土壤为什么是法国比学在西方产生的文化背景。


    正确答案: 比较文学之所以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有其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大致如下:
    ①世界主义观念的形成。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较早形成世界市场――欧洲中心。欧洲大陆各民族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中,不同种族的交往更为密切。歌德首倡“世界文学”这一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文学观念。
    ②民族意识的高涨与浪漫主义思潮的推动: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高涨,各民族文学之间出现了相互融汇和交流的更大的趋势。重视民间文学研究、重视异国情调的艺术效果是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重要特征。施莱格尔兄弟、斯达尔夫人等文艺理论批评家也有意识地用比较的眼光和方法阐述各国文学中的环境、精神、风格上的差异,为比较文学的形成提供了思路和范例。文学史家也力图对欧洲各国文学作大规模的比较和综合。如亨利•豪勒姆的《15、16、17世纪欧洲文学导论》
    ③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19世纪实证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在当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研究的发展,它使比较研究的方法成为人们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④比较意识在欧洲的觉醒与翻译的兴盛: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边缘、交叉、关联学科的出现,比较研究法逐渐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比较”命名的学科得到学术界公认。19世纪欧洲各国之间文学翻译活动相当活跃,对于探明本国内部之间的影响以及国家之间文学交流的轨迹,对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学至关重要,因而为广泛的文学比较创造了条件。法国之所以成为最适宜的土壤,原因有1法国文学自身的丰厚性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法兰西文化是自拉丁文化以来在欧洲大陆最为盛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法语曾一度被认为是欧洲大陆上流社会的标志2科学主义和哲学背景:法国文学研究者在科学主义和哲学背景的双重影响下着手进行新的尝试3法国学派的形成还与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有关:如基内的比较文学讲座;巴黎大学维尔曼的讲座和《比较文学教程》等,使比较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术语开始广泛流传4法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探索传统。法国人以其特有的浪漫情怀从哲理层面关注文学的方式,使其率先打破额文学研究的固有模式并以严谨的学科意识建构齐了自己的学派。

  • 第19题:

    下渗能力指()。

    • A、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最大下渗率
    • B、在一定土壤类型条件下的最大下渗率
    • C、在一定土湿条件下的最大下渗率
    • D、在充分供水、一定土壤类型和一定土湿条件下的最大下渗率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林地土壤入渗特点。

    正确答案: (1)林地土壤特点:枯枝落叶分解,土壤中的树根、草根腐烂更新,土壤动物或微生物多。(肥沃橡胶林:500~700万个蚯蚓/ha,贫瘠无林地1~10万个/ha。)
    (2)林地土壤入渗的一般规律: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都升高,曲线上移;入渗率随时间增加而平缓降低,曲线呈圆滑形;土壤积水前时间明显延长;单位时间内的入渗量提高,对暴雨、大强度降雨的作用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成()比,与热容量成()比。因此,凡影响土壤导热率和热容量的因素,都能影响土壤导温率的大小。

    正确答案: 正,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蚕丝比羊毛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较低的断裂伸长率?

    正确答案: 蚕丝纤维在形成过程中,即由液体变为固体纤维时,曾经受到强烈的拉伸和吐丝口的挤压,不但分子链较为伸直,取向度较高,而且分子链之间的排列也比较整齐,结晶度较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大体是:
    第一阶段称渗润阶段:降雨初期,主要受分子力作用,干燥土壤吸附力极大,从而造成初期下渗率很大,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土粒分子吸力消失,这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称渗漏阶段:下渗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空隙向下运动,并逐步填充土壤空隙,直至土层的全部空隙为水充满而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下渗率很快减少,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称渗透阶段:土壤饱和后,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按达西渗流定律稳定向下流动,下渗率基本为常量fc,称稳定下渗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