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A、谁是夫子B、谁称得上是夫子C、说的就是夫子D、哪个能做夫子

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

  • A、谁是夫子
  • B、谁称得上是夫子
  • C、说的就是夫子
  • D、哪个能做夫子

相似考题
更多“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A、谁是夫子B、谁称得上是夫子C、说的就是夫子D、哪个能做夫子”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句式同其它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赐也,非尔所及也
    • B、夫子自道也
    •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D、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翻译: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正确答案: 子路跟着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见一位老者,用木杖挑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孔夫子了吗?”老者说:“四肢不辛劳,五谷(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不能分辨,谁是夫子?”把他的木杖插在地上锄草。子路,拱手行礼站立。老人留子路在他家住宿,杀鸡做黏黄米饭给子路吃,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次日,子路出发,把发生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隐士啊。”派遣子路返回拜见他。子路来到老人家,那老人却已出外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是违背做人臣的准则的。长幼之间的礼节,尚且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又怎么能废弃它呢(不应为隐者)?想使其自身洁净,而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我们早已知道这种情况了。”

  • 第3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使子路反见之”中的“反”字是()。

    • A、“返”的古字,返回的意思
    • B、“返”的今字,返回的意思
    • C、反过来的意思
    • D、反对的意思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翻译: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絜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正确答案:“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高洁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我早就知道了。”

  • 第5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至则行矣”中的“则”是()。

    • A、副词,有“那么就”的意思
    • B、介词,有“就”的意思
    • C、连词,有“原来已经”的意思
    • D、连词,有“就”的意思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焉。”其中使动用法的动词是()

    • A、植、芸
    • B、拱、立
    • C、止、宿
    • D、食、见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从而后”中的“后”是()。

    • A、动词用作名词,“落后”
    • B、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后”
    • C、名词用作动词,“后面”
    • D、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后面”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

    • A、谁是夫子
    • B、谁称得上是夫子
    • C、说的就是夫子
    • D、哪个能做夫子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文中的“丈人”是指()。

    • A、老年人
    • B、岳父
    • C、巨人
    • D、老百姓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句式同其它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赐也,非尔所及也

    B

    夫子自道也

    C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子路曰:“不仕无()。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正确答案: 义,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阅读《论语·先进第十一》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请问文中“因之以饥馑”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杨伯峻《论语译注》翻译为:国内又加以灾荒。
    来可泓《论语直解》翻译为:加上国内又闹灾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正确答案:忠恕

  • 第14题:

    《论语》善于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形象。对以下文段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恰当的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如何?”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 A、孔子:循循善诱、和蔼可亲
    • B、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 C、冉有:谦虚谨慎、不卑不亢
    • D、公西华:谦恭礼让、善于辞令
    • E、曾暂:机敏恬淡、旷达潇洒

    正确答案:A,B,D,E

  • 第15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杀鸡为黍而食之”的“为”字是()。

    • A、介词,给
    • B、介词,做
    • C、动词,煮
    • D、动词,给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植其杖而芸”中的“植”和“芸”的意思分别是()。

    • A、“用”和“运送”
    • B、“用”和“除草”
    • C、“种”和“耘田”
    • D、“插”和“除草”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正确答案: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 第1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句中的两个“之”分别是()。

    • A、代词,指“道”;代词,指“不行”
    • B、动词,到了;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
    • C、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复指前面的“道”
    • 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复指前置的“道不行”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以杖荷蓧”中的“荷”字意思是()。

    • A、挑
    • B、插
    • C、农具
    • D、荷花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见其二子焉”中的“见”是()。

    • A、使动用法,“使„„拜见”的意思
    • B、使动用法,“使„„出现”的意思
    • C、动词谓语,“看见”的意思
    • D、动词谓语,“拜见”的意思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阅读《论语·先进第十一》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为什么孔子同意曾皙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①朱熹“尧舜气象”之说。《四书章句集注》中朱子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子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曾点所描述的社会理想与孔子“大同社会理想”相符合,所以孔子赞许他。
    ②曾点是孔门之狂者,无意于世,孔子所以赞许他,只是遭时不遇,与汝偕隐之意。
    ③曾点不过是隐士的气象,超然物外而已。孔子是一个积极用世的人,他周游列国,不为世用之后,仍回鲁国授徒讲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整理古代文献,何尝有出世消极情绪。孔子不过是感慨身世,自伤不遇于时罢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翻译: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絜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正确答案: “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高洁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我早就知道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焉。”其中使动用法的动词是()
    A

    植、芸

    B

    拱、立

    C

    止、宿

    D

    食、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入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正确答案:
    (1)标点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入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翻译
    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