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时务文体”相关问题
  • 第1题:

    贺信与祝辞都属于()中祝贺类文书。

    A.法律文体

    B.新闻文体

    C.公关礼仪文体

    D.科技文体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专用实用类文章主要包括金融实用文体、( )等。

    A、文教实用文体

    B、司法实用文体

    C、外交实用文体

    D、工作总结


    参考答案:ABC

  • 第3题:

    九年后(1896年),梁启超受黄遵宪的委托,主编《时务报》,散文改革就紧鼓密锣地进行起来,《时务报》遂成为()的主要阵地。


    正确答案:“文界革命”

  • 第4题:

    时务文体


    正确答案: 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 第5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及《时务报》


    正确答案: 梁启超以利用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3岁起就开始从事办报活动,一生主办了诗歌报刊:《万国公报》《新民丛报》《时务报》《清议报》等等,此外还积极参与各地的办报活动,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和新闻思想:
    ①认为报馆是维新的耳目喉舌,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②认为报馆的两大职能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③提出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④提出强调并舆论的重要性,认为无论何种政体,健全的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报纸是造成舆论最重要、最有力的机关;
    ⑤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党报”、“机关报”的概念
    ⑥创造了“新文体”,即“报章体”,其特征是语言丰富,条理明晰,平易畅达,笔调自由,感情充沛,也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时务报》:
    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被查封后,康有为多方联系,策划另办报纸,得到了黄遵宪的大力支持,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吴德潇、走凌翰、梁启超等五人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汪康年任总理,负责报馆内外事务。梁启超任主笔,负责具体的文字工作。
    《时》为周刊,线装书册式,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身后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特别是梁启超长达6万余字的《变法通议》,在该刊上连载21期,影响相当深远。随着他们对现实和腐败当局的揭露,很快遭到了顽固派的抵制,尤其是以张之洞为首的顽固派官僚对报内事务横加干涉。1897年,梁启超被黄遵宪推荐,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时》从第55期起由汪康年主持,69期后停刊。

  • 第6题:

    在选配装饰材料时务必了解其(),以免出现误解。


    正确答案:用途

  • 第7题:

    《时务报》


    正确答案: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上海强学会被封禁后,会员黄遵宪、汪康年等倡议以学会余款创办报馆,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于1896年8月在上海出版《时务报》,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中西报译等栏目,梁启超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重要文章。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对宣传维新起了很大的作用。汪康年在张之洞支持下,于1898年8月改《时务报》为《昌言报》。旋因戊戌政变,《时务官报》、《昌言报》停办。

  • 第8题:

    时务报刊创办于民国初年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在文体上应属于()。

    • A、应用文体
    • B、议论文体
    • C、记叙文体
    • D、说明文体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填空题
    九年后(1896年),梁启超受黄遵宪的委托,主编《时务报》,散文改革就紧鼓密锣地进行起来,《时务报》遂成为()的主要阵地。

    正确答案: “文界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在文体上应属于()。
    A

    应用文体

    B

    议论文体

    C

    记叙文体

    D

    说明文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新文体”的最后完成,是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时期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为标志的。

    正确答案: 《新民丛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并论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具有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具有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
      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 第14题:

    海明威在创作艺术上形成了一种简洁、清新、干净的()。

    • A、小说文体
    • B、诗歌文体
    • C、散文体
    • D、戏剧文体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王国维到上海之后曾在《时务报》任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简述时务文体。


    正确答案: 梁启超开创的一种通俗自由的新颖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
    特点:“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文体大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文条明晰”,逻辑性强;“笔锋常带感情”

  • 第17题:

    《陈时务十策》


    正确答案: 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奏疏。他针对当时社会状况,提出“信赏罚,定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十项“切于事务”之事。实际上它是一个施政纲领,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

  • 第18题:

    选配装饰材料时务必了解其用途。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新文体”的最后完成,是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时期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为标志的。


    正确答案:《新民丛报》

  • 第20题:

    公文体式即公文文体。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商务谈判中使用的文体,以公务文体为主,以事务文体为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陈时务十策》

    正确答案: 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奏疏。他针对当时社会状况,提出“信赏罚,定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十项“切于事务”之事。实际上它是一个施政纲领,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时务文体

    正确答案: 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请柬和聘书属于()
    A

    生活文体

    B

    公关文体

    C

    新闻文体

    D

    行政公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