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新闻通讯社诞生的背景及其功能和作用
    背景: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廉价报纸的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了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搜集各地的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专门收集和供应新闻的机构通讯社便应运而生。
    功能与作用: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近代新闻传播迅速、内容丰富,新闻通讯社功不可没。当今世界各国,不论是地方性、全国性还是世界性的报纸、广播及电视事业,无不依赖新闻通讯社,以弥补自身新闻采访之不足。

  • 第2题:

    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发端于清末民初。

    A

    B



  • 第3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清末民初学()。


    正确答案:日本

  • 第4题:

    简介清末民初幼教机构名称的沿革。


    正确答案: (1)19世纪80年代:小孩察物学堂;
    (2)20世纪初:幼稚园或幼稚舍;
    (3)1904年:蒙养院;
    (4)1912年:蒙养园;
    (5)1922年:统一为幼稚园。

  • 第5题:

    试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作为专业机构的新闻通讯社诞生于欧美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中期。当时的情况是:
    (1)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以1848年的民主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动荡,席卷了欧洲大陆。这一切使得人们对外地或外国信息的需要大为增长。
    (2)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大为发展,尤其是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纸由注重言论转变为注重新闻,它们对外地或外国新闻的需求大为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设立机构,专门收集外地和外国经济政治新闻等,出售给公司、银行、报社,充当销售信息的批发商,这就产生了最初的新闻通讯社。
    与此同时,电信事业的兴起也为新闻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1844年世界上最早的电报线路开始启用,随后欧美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内电报通信系统。此后二三十年间,电报线不断向各洲延伸,形成了连接全世界的电报通信网络。早期的新闻通讯事业正是随着电报线路的这种推进而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的。

  • 第6题:

    清末民初,我国引进了哪些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当时学前教育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一)清末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1.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2.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学前教育思想。林乐知传布的新的儿童观,对五四时期中国掀起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有直接影响。3.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它以“潜在”的形式,早于日本,客观地存在,并发展着。
    (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的思想。
    (三)蒙特梭利。“五四前后,在幼稚园和小学教育中形成一股不小的思想潮流。志厚最早介绍,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
    (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其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 第7题:

    简述我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的诞生及发展。


    正确答案: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比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1920年5月,李大钊先生把《新青年》杂志第7卷6号编成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一期中刊登了大量的有关南京、唐山、上海、北平、江苏、天津、浙江等地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其中《上海劳动状况》一文详细记载了上海工人的劳动与生活情形,配有29幅照片作插图,这些照片都是现场拍照,真实感人。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准备阶段,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刊物,其中有的刊物在文字报道中附有大量照片,生动形象地披露了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1922年至1923年的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中,产生了第一批反映工人运动的摄影图片,如《第一个工习学校》、《工人消费合作社》等。1923年2月7日发生“二七”惨案后,湖北省工团联合会与京汉铁路总工会出版的《“二七”工仇》用大量照片记录了封建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暴行,如林祥谦、施洋的遗体照片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幅照片,署名为“本报摄影部摄”,这被看成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红军长征途中,用缴获来的器材胶卷,记录了红军艰难的长征及革命活动。还请照相馆拍摄了《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永平》(1935.9),《王震同志和欢迎红军的贵州苗族群众合影》(1936.2)等珍贵历史照片。
    延安时期,斯诺访问陕北苏区,拍了30卷胶片。美国的《生活》画报和《时代》周刊,以1000美元买了他拍的最好的75幅照片。1937年至1938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美国出版,其中有大量的插图照片。
    新中国的新闻摄影工作被称为是“在抗日战争中成立起来的”。
    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开创者沙飞(1912~1950年),以摄影记者身份参加了八路军。沙飞提倡摄影应帮助人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揭露现实。他因拍摄鲁迅先生逝世前10天的活动及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的悼念活动而闻名。1939年2月,中国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建立新闻摄影科,沙飞任科长;1942年5月创办《晋察冀画报》,也由沙飞负责。
    1943年《晋察热辽画报》出版,接着又有《山东画报》、《战场画报》、《渤海画报》等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诞生。与此同时,部队里普遍建立了摄影网。
    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大发展。不少摄影工作者深入战场,提出了“只要人活着,就不让底片遗失”的口号。战争中有的摄影工作人员牺牲前,还不忘把照相机和所拍的底片托人交给组织。一些中国人民革命摄影史上的杰作如《战斗在古长城上》、《白洋淀的雁领队》、《黎明的钟声》、《晓行》等都诞生于抗日战争中。抗日战争中造就了罗光达、石少华、沙飞、吴印咸、徐肖冰等一批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史上的著名新闻摄影工作者。
    解放战争时期,摄影工作者通过图片,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的阴谋,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创造的种种英雄业绩。当时,许多部队都号召指战员们为人民立功,争取“上镜头”。
    这一时期合并或新出版了《东北画报》、《华北画报》、《华东画报》等。团以上部队都有了摄影工作者。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作为专业机构的新闻通讯社诞生于欧美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中期。当时的情况是:
    (1)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以1848年的民主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动荡,席卷了欧洲大陆。这一切使得人们对外地或外国信息的需要大为增长。
    (2)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大为发展,尤其是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纸由注重言论转变为注重新闻,它们对外地或外国新闻的需求大为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设立机构,专门收集外地和外国经济政治新闻等,出售给公司、银行、报社,充当销售信息的批发商,这就产生了最初的新闻通讯社。
    与此同时,电信事业的兴起也为新闻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1844年世界上最早的电报线路开始启用,随后欧美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内电报通信系统。此后二三十年间,电报线不断向各洲延伸,形成了连接全世界的电报通信网络。早期的新闻通讯事业正是随着电报线路的这种推进而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清末民初,我国引进了哪些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当时学前教育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一)清末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1.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2.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学前教育思想。林乐知传布的新的儿童观,对五四时期中国掀起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有直接影响。3.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它以“潜在”的形式,早于日本,客观地存在,并发展着。
    (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的思想。
    (三)蒙特梭利。“五四前后,在幼稚园和小学教育中形成一股不小的思想潮流。志厚最早介绍,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
    (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其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新闻通讯事业诞生于(),是继报业之后问世的又一种大众传播事业,它的主体是新闻通讯机构,所以通常认为新闻通讯事业就是指各类新闻通讯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正确答案: 19世纪前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

    唐代

    B

    民初

    C

    清末

    D

    新中国成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清末民初我国立法改革主要学习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作为专业机构的新闻通讯社诞生于欧美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中期。当时的情况是:
    ①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以1848年的民主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动荡,席卷了欧洲大陆。这一切使得人们对外地或外国信息的需要大为增长。
    ②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大为发展,尤其是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纸由注重言论转变为注重新闻,它们对外地或外国新闻的需求大为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设立机构,专门收集外地和外国经济政治新闻等,出售给公司、银行、报社,充当销售信息的批发商,这就产生了最初的新闻通讯社。
    与此同时,电信事业的兴起也为新闻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1844年世界上最早的电报线路开始启用,随后欧美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内电报通信系统。此后二三十年间,电报线路不断向各洲延伸,形成了连接全世界的电报通信网络。早期的新闻通讯事业正是随着电报线路的这种推进而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的。

  • 第14题: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 A、唐代
    • B、民初
    • C、清末
    • D、新中国成立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新闻通讯事业诞生于(),是继报业之后问世的又一种大众传播事业,它的主体是新闻通讯机构,所以通常认为新闻通讯事业就是指各类新闻通讯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正确答案:19世纪前期

  • 第16题:

    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发端于清末民初。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清末民初我国立法改革主要学习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日本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乐歌”课中所教唱的歌曲被称为“()”。


    正确答案:学堂乐歌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作为专业机构的新闻通讯社诞生于欧美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中期。当时的情况是:
    ①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变革,以1848年的民主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动荡,席卷了欧洲大陆。这一切使得人们对外地或外国信息的需要大为增长。
    ②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大为发展,尤其是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纸由注重言论转变为注重新闻,它们对外地或外国新闻的需求大为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设立机构,专门收集外地和外国经济政治新闻等,出售给公司、银行、报社,充当销售信息的批发商,这就产生了最初的新闻通讯社。
    与此同时,电信事业的兴起也为新闻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极大地促进了它的发展。1844年世界上最早的电报线路开始启用,随后欧美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内电报通信系统。此后二三十年间,电报线路不断向各洲延伸,形成了连接全世界的电报通信网络。早期的新闻通讯事业正是随着电报线路的这种推进而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清末民初学()。

    正确答案: 日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
    (二)诞生于清末:
    (1)1904年广州中兴通信社,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
    (2)1908年比利时远东通信社,王幕陶创办。
    (3)1911年广州展民通信社,杨实公创办。
    (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短暂繁荣)
    (四)兴起于民初:
    (1)广州:公民通信社
    (2)上海:民国第一通信社、上海通信社
    (3)武汉:湖北通信社
    (4)长沙:湖南通信社
    (5)北京:北京通信社等
    (五)评价: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用复写和油印方式分送各报,质量不高,发行量少,有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近代”是指()。
    A

    清末时期

    B

    民初时期

    C

    五四前后

    D

    清末民初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近代”上起嘉道之际,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亦即近来习称之“清末(或晚清)民初”时段。

  • 第23题:

    问答题
    简介清末民初幼教机构名称的沿革。

    正确答案: (1)19世纪80年代:小孩察物学堂;
    (2)20世纪初:幼稚园或幼稚舍;
    (3)1904年:蒙养院;
    (4)1912年:蒙养园;
    (5)1922年:统一为幼稚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