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对某一社区垃圾分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将其结果写成文章,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 )是对某些情况、某个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经分析综合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A.调查报告
    B.报告
    C.通告
    D.通报

    答案:A
    解析:
    调查报告是对某些情况、某个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经分析综合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社会各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其中,调查报告属于机关事务性文书,报告、通告、通报属于法定公文。故本题答案选A。

  • 第2题:

    垃圾分类惠及大众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增加,垃圾的数量成倍地增加,而传统的垃圾处置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占用土地、增加费用等,垃圾分类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因此,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易事,实则关系民生福祉、国家永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行。

    实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先导。垃圾分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群众的思想意识还不是很强。要采取喜闻乐见、点面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日常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通过发放知识手册、集中组织培训、成立专业宣教队伍等方式,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普及,让广大民众详细了解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方法、步骤,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实效性。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建设是基础。垃圾分类必须始于制度设计。要充分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严格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对垃圾的分类、构成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细分,对垃圾袋、垃圾筒等投放设施进行规范化设计、制作。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村民自治内容,明确责任与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实施垃圾分类的生产、生活习惯。建立激励机制,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对垃圾分类行为实施一定的奖励,对混合排放、偷排滥放行为实施惩戒,激励公众自觉自愿地开展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政府推动是关键。“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如何真正达成垃圾分类的目标?政府部门必须把这个责任扛在肩上,把垃圾分类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抓实抓细。要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形成垃圾分类的法治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长远计划扎实开展;加强资金投入,加快改造不利于垃圾分类的老旧设施,投放更多便民设施设备;加强考核监督,通过巡察、检查和考核问责等方法对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监督问效,努力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真、做实、做好。

    总书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所以要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追求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 第3题: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报告。
    书面

  • 第4题:

    人民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是()。

    • A、计划
    • B、总结
    • C、调查报告
    • D、规章制度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调查报告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是调查报告存在的基础。


    正确答案:客观现实

  • 第6题:

    负责起草地方标准的单位或起草小组,进行()后,编写出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经征求意见后编写成标准送审稿。

    • A、深入调研
    • B、调查研究
    • C、综合分析
    • D、试验验证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写成的报告即为()。

    • A、经验总结报告
    • B、调查报告
    • C、实验报告
    • D、专论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可进行降解堆肥处理。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在社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对人口为10万人的某服务区的生活垃圾进行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分类收集。对收集后的不可燃垃圾进行破碎分选后,其中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分别站40%、30%、30%。焚烧残渣(可燃垃圾的10%)和不可燃垃圾(含分类收集及分选后的)进行填埋。垃圾产生系数为1kg/人。其中可燃垃圾0.7kg/人·天,不可燃垃圾0.3kg/人·天,填埋场垃圾压实密度900kg/m3。求使用20年的垃圾填埋场的容量。

    正确答案: L每年可燃垃圾总量=100000×0.7×365+100000×0.3×0.3×365=28835000kg=28835吨/年
    (2)焚烧残渣=28835吨/年×10%=2883.5吨/年
    (3)分选得到的不可燃垃圾=100000×0.3×0.4×365=4380吨/年
    (4)总的填埋垃圾=2883.5+4380=7263.5吨/年
    (5)填埋场总的体积=(7263.5/0.9)×20=161411(m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报告。

    正确答案: 书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等的特点,在家庭、单位等垃圾产生的源头将垃圾分离成若干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面试热点:垃圾分类也需“科技范儿”

    背景资料
    B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如何帮助居民更方便地正确分类投放?一些社区没有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箱,而是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居民安装相应的APP后,站在机箱前快速识别面部信息登录,垃圾袋二维码对准扫码口即可打开对应机箱,投放后垃圾积分将精准计入用户账户。科技助力,让疑问变少了,也让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增强了。

    热点模拟题
    B市实施垃圾分类以来,社区管理压力剧增。有些社区没有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箱,而是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居民安装相应的APP后,垃圾袋二维码对准扫码口即可打开对应机箱,投放后垃圾积分将精准计入用户账户。请谈谈你对科技助力垃圾分类的看法?


    答案:
    解析:
    垃圾分类是关系到环境整治的关键问题,从2019年各个城市实施垃圾分类以来,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分类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于是S市、B市大力探索“科技+垃圾分类”,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让垃圾分类取得了实效,科技助力垃圾分类是有益的探索。

    有人质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就是“杀鸡用牛刀”,觉得成本过高,而要真正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是要靠制度和管理服务。但是,制度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却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在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因为管理监督人员不足或者监督力度不够而出现分类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所以利用科技手段,能够节约大量的监督人力、物力成本。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力量可以直接在扔垃圾的时候识别垃圾类型和传递必要知识,提升群众的分类意识。所以,应用好科技手段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垃圾分类科学高效进行,且科技在城市治理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城市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科技助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垃圾治理问题。

    当然,我们看到,当前社会治理的科技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垃圾分类过程中除了投放前端,后端对于垃圾的在分拣、破袋、回收处理能不能继续科技助力,这样才能提高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同时,各大企业也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政府也应该支持相关科技创新,给与更多政策鼓励,为科技助力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环境。

  • 第14题:

    为提高社区环境治理水平,A社区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重点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中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到以下信息:有些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但其他居民还是把没有分类的垃圾丢进垃圾桶,自己一个人也是白做;有些居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自己不太清楚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有些居民指出,目前垃圾分类设置的物质类奖品没有太大吸引力,建议把获得便民服务也作为奖励;有些居民表示,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参加垃圾分类的培训;有些居民提到,垃圾分类是新鲜事物,不太清楚究竟要怎么分类。
    社会工作者基于社区调查掌握的信息,着手制定服务计划,以推动A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问题:
    1.列出影响A社区后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主要因素。
    2.为推动A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策略?


    答案:
    解析:
    1.参与意愿不佳: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但其他居民还是把没有分类的垃圾丢进垃圾桶参与能力缺乏:因为宣传不到位,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部分居民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参加垃圾分类的培训。
    参与价值受挫:由于存在个别居民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部分居民认为一个人也是白做;目前垃圾分类设置的物质类奖品缺乏吸引力。
    2.激发居民参与意愿:通过社区教育,社区宣传,唤醒居民对垃圾分类与环境问题的关注意识;通过自愿报名,主动邀请,居民推荐等方式招募社区志愿者骨干,帮助推进垃圾分类活动开展。
    提高居民参与能力: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社区讲座,有奖问答等形式对居民进行教育培训;在社区主要垃圾箱旁,定时定点安排志愿者值班,现场指导垃圾分类方法。
    提升居民的参与价值:通过社区骨干的带头引领,社区志愿者的监督管理,逐步减少个别居民乱丢垃圾的不文明现象;接受居民建议,除了目前设置的物质奖励,制定方案,把更多的便民服务融入垃圾分类活动奖励中,让居民得到实惠。

  • 第15题:

    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在社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是()。

    • A、工作报告
    • B、情况报告
    • C、答复报告
    • D、调查报告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可进行降解堆肥处理。

    • A、可回收物
    • B、其他垃圾
    • C、有害垃圾
    • D、厨余垃圾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等的特点,在家庭、单位等垃圾产生的源头将垃圾分离成若干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为提高社区环境治理水平,A社区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重点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中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进会工作者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到以下信息:有些居医认为,拉级分类是很重要的,但其他居民还是把没有分类的垃圾丢进垃圾桶,自己一个人也是白做;有些居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自己不太清楚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有些居民指出,目前垃圾分类设置的物质类奖品没有太大吸引力,建议把获得便民服务也作为奖励;有些居民表示,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参加垃圾分类的培训;有些居民提到,垃圾分类是新鲜事物,不太清楚究竟要怎么分类。社会工作者基于社区调查掌握的信息,着手制定服务计划,以推动A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问题:1.列出影响A社区居民参与拉级分类活动的主要因素。2.为推动A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策略?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是方便回收利用的主要方法,政府和企业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垃圾都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回收的前提是每个公民必须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因此处理垃圾必须是全民参与、举国参与的事情。法国人对垃圾进行分类是从小养成的观念,在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住户甚至会被罚款。
    A

    对包装垃圾分解处理

    B

    对包装垃圾进行分类

    C

    包装回收的严格制度规定

    D

    包装回收系统的制定和完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人民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是()。
    A

    计划

    B

    总结

    C

    调查报告

    D

    规章制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主要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处理。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写作文章的构思即对将写成的文章的总体设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