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罗丹的艺术成就。”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1)唐传奇的虚构和想像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它讲究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将情节的虚构、想像与作品的叙事艺术融为一体。文笔是精细的、曲折的。
    (2)唐代小说家把史传的“因文运事”改变为“因文生事”。①唐传奇作家大大降低自己描述对象的社会层次,把笔触伸向与军国大事无关的奇人奇事,获得了更丰富多彩的题材,汲取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情节、生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声口各异的人物语言。②唐传奇将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这种生活细节化即是区分传奇和志怪的一个重要标志。③唐传奇的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较全面地采取了史传文学的手法,设计场面、深入人物心灵、巧妙编织对话,使之贴近人物性格。
    (3)唐传奇文采亦不同凡响,其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以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乃至琐屑情事获得成功。简洁、准确、丰富、优美,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的地步。
    (4)唐传奇作者还将唐人最拿手的诗歌辞赋大量运用于传奇文,如《游仙窟》、《莺莺传》等,增添行文的丰采意趣和艺术气氛,带有诗化的特征,文笔优美而蔚然可观,刻画人物
    性格个性时,则风神绝佳,荡气回肠。
    (5)唐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识写作小说的开始,一部分作品具备了最完美的短篇小说的条件。所塑人物有鲜明个性,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贴入微的心理刻画,同时也有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从而成为中国许多美丽故事的渊薮,是宋元明清许多小说戏曲汲取原料题材的宝库。如中晚唐的游侠列传,就是后代武侠小说的始祖。

  • 第2题:

    试述《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成就。 


    正确答案: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简称《还魂记》,在文学史上,与元杂剧《西厢记》同是最著名的爱情剧。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全剧五十五出。
    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女性的困境,也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
    明代是一个对妇女的束缚非常严重的时代,贞操节烈的观念是女性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是文学素养的加强,对才华的注重,杜宝就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东汉的班昭和晋朝的谢道韫那样的封建淑女;另一方面则是生活中束缚的严重。
    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相比,杜丽娘的生活环境更令人窒息。
    父母对她管束极严,整天被拘禁在绣房和书塾里,不仅与社会隔绝,连一丝春天的气息都呼吸不到;除了顽固的父亲和迂腐的塾师陈最良,没有跟异性接触的任何机会,因而她没有现实中的情人,只能与“影儿中情人”梦中相爱。
    然而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相比,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却更坚决,更主动。
    “慕色而亡”,死犹不甘,幽魂飘荡,终得复生,与柳梦梅结成完美婚姻。 重生后又拒绝父亲让她离开柳梦梅的要求。由此表达了汤显祖本人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作者所追求的并非情节的离奇,而是要通过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意志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彻底抹杀,它终究要得到一种实现。
    《牡丹亭》的重点在于表现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情怀,她内心世界的丰富,她的青春的觉醒。
    汤显祖以惊人的笔力,揭示出杜丽娘的内心世界,揭示出那个跟她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极不和谐的灵魂深处的隐秘。
    杜丽娘对贵族家教不满,对自由生活和美充满了热烈的憧憬与追求。她一听说花园里有“流觞曲水”和“名花异草” ,竟忘掉了平日父母严厉的训诫,不禁发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的惊叹,唱出了“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心声。这个自幼因封建礼教的窒息而变得枯萎的贵族小姐,竟因《诗经》中爱情诗的启迪和大自然的呼唤,而有了个性和青春的朦胧觉醒。游园惊梦,在不允许产生爱情的土壤中产生了爱情。
    难能的是,作者借助景物描写,以景物为媒介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秘密,使读者既读到杜丽娘的深情,又无损其大家闺秀的身份。“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游园惊梦”写怀春高雅得体。
    《牡丹亭》的曲词非常成功,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声口。杜丽娘细腻、优美、含蓄;杜宝严肃固执或豪爽慷慨;杜母平实而充满慈爱;柳梦梅则在淡淡的文采中,透出多情和书生意气。
    作品的总体风格轻松诙谐。

  • 第3题:

    试述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的思想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妓驹子的悲惨命运
    (2)表现了他的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3)创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东西结合,自成一格
    (4)人物描写上的特点是重视感觉、刻画细微
    (5)结构安排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活而不乱
    (6)文章风格上的特点是既美且悲,抒情味浓

  • 第4题:

    试述印象派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印象派反对古典主义学院派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他们的视野开放到对东方艺术的推崇,吸收日本浮士绘的平面性及用线和多样透视的特点,打破欧洲传统的造型方式。印象派不把艺术的社会作用,即艺术为社会服务的内容,视为创作的首要任务,而是追求光色为目的,他们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打破了传统固有色的观念,他们在生活中任意选材,作品中带有一种自然的人性,如德加的《候车室》、《熨衣妇》,马奈的《咖啡馆的女侍》、《茴香酒》,雷诺阿的《母与子》。
    (2)印象派把科学与绘画结合起来,获得表现技巧上的成功是一致公认的,他们研究了《色彩论》和《论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与物体固有色彩的相互配合》等著作,颇受启发,印象派画家借助科学和美学理论上分析对物体呈现各种色彩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创造了符合科学的新的外光表现法和巧妙地运用补色的方法,在绘画表现光色方面做出贡献,在绘画形式规律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把大自然中美好的光感和丰富的色彩描绘下来,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保持了作品的生动干和真实感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干草堆》。西斯莱的《莫雷的桥》。
    (3)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对作品描绘的主题、情节则无多大兴趣。因此,印象派是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是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是绘画的一次解放。

  • 第5题:

    试述罗丹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罗丹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对当时顽固守旧的学院派艺术非常不满,他的早期作品走着坚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他崇拜希腊雕刻和米开朗齐罗的艺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雕塑造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伤鼻的人》《青铜时代》是早期的代表作。这些雕塑都是大胆的现实主义的作品,《青铜时代》表现人类从沉睡中醒来的主题。青年人挺胸,面对晴空,驱走睡魔,将有所行动的姿态,这座雕像是向当时陈腐僵化的学院派发出的有力挑战,他号召雕刻艺术回复到有血有肉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来。1880年,罗丹致力于大型高浮雕构图《地狱之门》的制作,整个浮雕容纳了186个人体,壮观宏伟。
    罗丹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做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着重于历史的正式性,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理状态。罗丹着重于人物心理刻画的作品还有著名的《老娼妇》,人们称这是一座“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像。罗丹还创作了许多同一时代人的雕像,如《达鲁》、《巴尔扎克》和《雨果》等雕像。

  • 第6题:

    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
    1.作者为作品勾画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等只能在幻想当中才能出现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似经过脱胎换骨一般,成为表现“情之必有”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丽娘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画者恰恰就是她从未见过的梦中幽会的情人。
    2.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如“惊梦”中[皂罗袍]一曲,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动人的意境。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的思想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妓驹子的悲惨命运
    (2)表现了他的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3)创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东西结合,自成一格
    (4)人物描写上的特点是重视感觉、刻画细微
    (5)结构安排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活而不乱
    (6)文章风格上的特点是既美且悲,抒情味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罗丹的艺术特点?艺术贡献?

    正确答案: 罗丹是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雕刻家,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刻对于人的理解和精神世界的表现。他追求人性化的表现哲理与情感,并使用“印象主义”手法,作品表面琐碎、毛躁、肉感。重要作品有《青铜时代》,表现刚睡醒的男人立像,象征人类觉醒。《思想者》表现人类的痛苦思考。《加莱义民》是取材历史事件的群像,表现人物真实心理,突破以往群像构图,作品注重形式完美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王维是一个有着很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在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领域都有很深的艺术造诣。他将各种艺术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他诗歌的艺术性。
    作为一个诗人兼音乐家,他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声音美,从虫鸣鸟鸣到人语泉声,他都巧妙的写进诗中,以衬托形象,构成意境,如“鱼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作为诗人兼画家,他又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动态美并加以巧妙配合,写进诗中,构成美的境界。如“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取景、构图和色彩的配合都独具匠心。所以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确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突出艺术成就。
    王维不仅擅长大笔勾勒,形成富于概括力的画面,更善于撷取景物最为动人的刹那,加以精工刻画,以含蓄的风格创造出感人的美的境界,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青苔上点点夕阳,烘托环境的幽深凄清,刻画之细微,令人惊叹。因此,王维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
    总的说,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都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在表现山水田园美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的个性,成就很高,在当时和后代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试述瓦格纳及其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瓦格纳,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明显矛盾的音乐家。主要作品: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
    艺术成就:
    (1)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止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2)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3)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

  • 第11题:

    试述《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及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


    正确答案: 1、《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如神灯、飞毯等。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
    2、灵活简洁的框架式结构的方式。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如《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
    3、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恶、丑相对立。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4、《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其中还有不少谚语俚语,生活气息浓郁。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芝麻开门"等词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 第12题:

    罗丹的艺术特点?艺术贡献?


    正确答案:罗丹是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雕刻家,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刻对于人的理解和精神世界的表现。他追求人性化的表现哲理与情感,并使用“印象主义”手法,作品表面琐碎、毛躁、肉感。重要作品有《青铜时代》,表现刚睡醒的男人立像,象征人类觉醒。《思想者》表现人类的痛苦思考。《加莱义民》是取材历史事件的群像,表现人物真实心理,突破以往群像构图,作品注重形式完美规则。

  • 第13题:

    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美术。


    正确答案:雕塑

  • 第14题: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 第15题:

    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能流芳千古,不仅凭借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内容,也有赖于高超的艺术成就,我们可以从10个方面来认识《诗经》的艺术成就。
    第一,质朴纯厚的艺术成就,《诗经》中的作品,无论是思妇的凄怨,役者的长号;还是智者的忧叹,弃妇ide哭泣,无不是流自心底,发乎真情,淳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与上古时代特有的善良,忠厚的时代风尚合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质朴纯厚。
    第二,浓郁的抒情风味。在《诗经》的作品中,无论诗抒发对国计民生的忧患意识,还是抒发对恋人的脉脉情思;无论诗抒发对现实的愤懑的感情,还是抒发对天神祖先的怀念敬畏之情;无论这些作品的风格诗含蓄蕴籍,还是直率坦露;无论这些作品的作者诗矜持的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是以“情”作为灵魂、无怪《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诗为情结,是为必然。
    第三,情景交融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完满地融合为一体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可以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有置身其中的感受,从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总之《诗经》中许多诗篇大量使用景物描写与细节描写等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充分达到了抒发感情,教育读者之目的。
    第四,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诗经》虽是抒情诗集,但诗中不乏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作者在塑造艺术形象时,主要使用了四种手法。一是用赋笔,直接描绘、塑造艺术形象,如《卫风。硕人》就是一部标准的“美女赋”。“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千古之下,仍充满了活力,二是利用曲折的情节来塑造遭人无形象,如《卫风。氓》即使一首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任务形象的诗作。三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邶风。静女》一诗即是如此。“骚首踯蹰”,活灵活现地写出抒情人物形象。《邶风。谷风》《卫风,氓》都是通过婚前婚后的对比来结构情节、塑造人物的。《卫风。君子于役》《秦风。蒹》都是通过景物描写塑造人物的典型诗篇。总之,《诗经》中不乏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往往只需寥寥几笔,便神态毕现,呼之欲出,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
    第五,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但未明其涵义。汉代郑众始解其义,历代《诗经》研究者无不提出自己的见解。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一解释言简意赅,精当准确,得到南宋以来许多学者的支持。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使用赋,可以造成铺采文的气势,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尤其是有声有色的描写,状物,形声,写人,摹景,实为增强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使用比,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性,可以使作品描绘的事物更为鲜明、具体,可以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表达作者原本不便表达的思想感情。使用兴,可以使诗篇更为曲折、生动、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渲染氛围,烘托形象,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为创造感人的意境及描写生动的形象奠定基础。托名王昌龄的《诗格》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入兴,叙事入兴,可见兴的种类之多,作用之大。
    第六,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组成,章与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诗经》中有271篇分章,少则2章,多则16章,回环复沓是其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使用回环复沓的手法,可以充分抒情,造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可以有效地调动读者的感情,在反复吟唱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可以渲染、强化主题,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迫切的愿望,还可以表现感情发展的脉络和事物发展的进程。总之,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不仅有益于诗篇的传播与记忆,而且有益于提高诗篇的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
    第七,灵活多变的句式。《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全部诗篇共7284句,其中四言诗句为6626句,占总诗句的90.97%,余下的是一言、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句式,这些整齐的四言诗句,具有典雅、庄重、沉稳的美感,与周代贵族注重端庄华贵、结构方正形式美的心理及严肃认真、井井有条的理想精神相吻合。这些杂言句式,形式活泼自由,无拘无束,读起来继续顿挫,节奏感强,具有跳跃的音乐之美,更富于表现力。值得注意的是,风诗中有四言诗句2236,占风诗总诗句的85.4%;雅诗中有四言诗句3705句,占雅诗总诗句的94.2%,颂诗中有四言诗句685句,占颂诗总诗句的93.3%。上述诗句统计说明了四言诗句是当时雅俗共赏的句式,但更为贵族文人所青睐。《诗经》记录了我国的诗歌形式由四言走向杂言所经历的漫长的过程。就影响而言,杂言句式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
    第八,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文学诗语言的艺术。孔子曾说:“要拿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正是为了言之有文。《诗经》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自然是文采斐然。《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重耳要带人去秦穆公处赴宴,“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可见“文”是当时人们崇尚的一种语言形式。《诗经》中的比喻、夸张、借代、对偶、排比、示现、摹状、顶针、反诘、警策、重复、对比、拟人、衬托等,比比皆是,大大提高了诗篇的艺术表现力,不愧为“圣贤发愤之所以作为”。
    第九,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已看到这部古老的抒情诗集诗学习语言的好教材。一部《诗经》,公用了2949个单字,有些单字是一字多义的。按字义算,大约有3900多个单音词。清朝陈奂《《诗》毛氏传疏》曾对建筑、草名、树名、器具、日时、星名、祭名、旌旗、邑名、地名、国名、原野、山丘、鱼名、鸟名、马、牛、狗、羊等的数量做过专门的统计。近人胡朴安《诗经学》亦做过专门统计。前人的统计,都证实了《诗经》语言之丰富所言不虚。《诗经》用语之准确,也是有案可稽的,以描摹手的动作为例,有采、拾等50多个,展示了手的不同动作,可谓准确之至。自然,这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人类早期特有的单音词多、复合词少的现象,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称之为“这种丰富真正说来诗贫乏的”语言现象,记录了汉字走过的辉煌艰涩的历程。《诗经》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双声叠韵、重言连绵字为例达647条之多。
    第十,和谐自然的韵律。《诗经》为韵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由于古今时代变迁,地域有异,字音转变,故后代读起来,多有不成韵处。自唐以后,对于韵之不谐处概以叶音名之。唐陆德明《经典释义》,宋吴蒶《韵补》《诗补音》等都对音韵有所研究,但没有突破性进展。明陈第作《毛诗古音考》,提出“古人作诗,自有本音,不能随便改变”的观点,并取《诗经》和先秦其他韵文分别作为本证和旁证,证得古音497字。陈第严谨的治学态度,开创了《诗经》音韵学的新局面。清代顾炎武作《音学五书》,分古音为10部。此后,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江有诰多有发展建树,至王力先生,已将古韵分为29部。
    《诗经》的用韵有5个特点:一是韵脚有实词和虚词两种,虚词韵脚多位兮、矣、也、止、思、忌、焉、哉、与、只、乎、而、女等。二是用韵形式甚多,三是用韵较密,有4句3韵,5句4韵,甚至12句中11句押韵,可谓用韵相当稠密。四是韵脚位置多种多样,或整齐或参差,或密韵或疏韵,使诗作或典雅庄重,或灵活生动,为诗篇更好地抒情达意做出了贡献。五是和谐自然。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各种音响更是五花八门,《诗经》用韵,源于生活,诗人类对自然成功的模仿,符合人们对声音,对节奏的主观感觉,和谐、自然、悦耳、富有音乐之美感。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述罗丹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罗丹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对当时顽固守旧的学院派艺术非常不满,他的早期作品走着坚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他崇拜希腊雕刻和米开朗齐罗的艺术,他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雕塑造型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伤鼻的人》《青铜时代》是早期的代表作。这些雕塑都是大胆的现实主义的作品,《青铜时代》表现人类从沉睡中醒来的主题。青年人挺胸,面对晴空,驱走睡魔,将有所行动的姿态,这座雕像是向当时陈腐僵化的学院派发出的有力挑战,他号召雕刻艺术回复到有血有肉的现实主义道路上来。1880年,罗丹致力于大型高浮雕构图《地狱之门》的制作,整个浮雕容纳了186个人体,壮观宏伟。
    罗丹树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做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着重于历史的正式性,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理状态。罗丹着重于人物心理刻画的作品还有著名的《老娼妇》,人们称这是一座“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像。罗丹还创作了许多同一时代人的雕像,如《达鲁》、《巴尔扎克》和《雨果》等雕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试述《窦娥冤》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正确答案: (1)情节集中,冲突紧凑,结构严谨。
    (2)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
    (3)语言本色、当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多面性。

    正确答案: 陆游的诗歌诸体皆备,不论是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句,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艺术风格多样。
    ⑴古体气势磅礴。陆游是一位具有战士情怀的诗人。其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诗作素无长篇,也不采用一韵到底的习见方式,而是转韵较多,又摆脱固定的句法,使用杂言的形式,顿挫跌宕,跳跃律动,自具一种苍莽之感。
    ⑵七律悲壮慷慨。陆游于律诗致力最勤,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他的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且对仗工整而自然圆转;很少运用僻典,主要力量安排在中间的四句,通常是景一联,情一联,于景联多有佳句。
    ⑶七绝清新秀逸。陆游晚年写了大量清新秀逸的闲适诗。他的绝句小诗,以七言为主,善于咀嚼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领会当前景物的曲折情况,写得清新细腻、简练自然,极有丰神远味,而且明白如话。此外,他还更多地发挥宋人好议论的特点,在绝句诗里抒发感慨,用平易流畅的语言表达爱国思想,言简意深,带有散文化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