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觏


    正确答案: 字泰伯,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以揭示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李觏为化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理论探索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 第2题:

    从总体上看,李觏的思想带有强烈的()

    • A、个人主义倾向
    • B、集体主义倾向
    • C、功利主义倾向
    • D、行为主义倾向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美芹十论》的作者是()

    • A、辛弃疾
    • B、苏轼
    • C、李觏
    • D、陈亮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和李觏强本节用、寓兵于农的改革主张,为稍后的()做了理论铺垫。

    • A、文景之治
    • B、贞观之治
    • C、王安石变法
    • D、戊戌变法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试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1)李贺是苦吟诗人,作诗呕心沥血,用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把深沉的苦闷尽情地表达出来。他追求创新而刻意出奇,构思奇特,想像诡奇以至怪诞。诗里充满带主观梦幻色彩的意象;且造语奇丽,喜用生新拗折的字眼,笔触形象而暖味,带有神秘感。这首先源于他在构思与艺术想像上具独创性。如《梦天》:“……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的前半写月宫仙界景色,扑朔迷离;后半突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像力惊人,却又能依据生活经验,力求感受的真切和形象的生动,并将此对立的对方统一起来,构成美妙的意境。
    (2)李贺最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他特别善于捕捉瞬息之间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直观形象,喜欢描摹其主观精神浮现于诗中的各种幻景。这种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如《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是描写音乐的作品。此诗既有神话色彩,又有声响效果,奇特无比。绚烂的色彩遮盖了思维的逻辑,奇妙瑰丽的幻觉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作为心灵显现的意象呈现出变形、怪异的特征。因而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3)李贺诗具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在诗歌的修辞上颇下功夫,喜用“啼”、“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如《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如《神弦曲》:“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如《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其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4)李贺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上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歌唱死亡的永恒、歌颂操纵命运的神秘力量,他的注意力是棘草丛生的墓场坟地,鬼火鸱鸣,诗歌的背景是幽深险怪的境界。如《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又如《苏小小墓》:“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夕相待。NC668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因对鬼魂描写的偏爱,得到了“鬼才”之称。

  • 第6题:

    问答题
    试析《李娃传》中男女主人公荥阳生与李娃的形象。

    正确答案: 在作品中,李娃出身娼门,地位低微,但聪明、善良、贤惠,她不但美丽,而且遇事考虑周到,练达、精明,她为了救助荥阳生,使他重返上层社会,舍已为人,作为风尘女子的李娃,作了她能作到的一切。在作品中的荥阳生,是个不拘世俗的青年形象,他出身名门家徒甚殷,却又不像一般纨袴子弟,但因刚刚成人,缺乏社会阅历,不免幼稚单纯,是一副至诚、纯厚、不谙世事的性格形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析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顾况的诗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歌内容以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可能给中唐元、白等人写新乐府予以启发和影响。顾况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极为重视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中汲取营养,将古体诗与民歌有机结合起来,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如《苔藓山歌》:“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他的一些五七言绝句受民歌的影响也很明显,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的诗具有想像大胆奇特,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的艺术风貌。如《归山作》:“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不仅奇思异想,且充满狂放之气,如《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想像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
    (2)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余韵,也有中唐先声。诗中感伤情调,实具大历的时代特点:“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边塞诗的内容较丰富。因为他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边塞诗写得又多又好。他继承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他在《塞下曲》中说:“优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确为盛唐之音。然而李益的时代,因不满战乱而产生的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急剧增加,反映在边塞中,又有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其《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云:“……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他的边塞诗也以七绝最为著名,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又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景抒情,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且经常通过画外声来渲染悲怆情绪,韵味尤为深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因创立了盱江书院而后人称为“李旴江”或“旴江先生”的是(  )。
    A

    李江

    B

    李觏

    C

    李靓

    D

    李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人,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创办了盱江书院,故称“李盱江”,学生称之为“盱江先生”。

  • 第9题:

    问答题
    试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李贺是苦吟诗人,作诗呕心沥血,用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把深沉的苦闷尽情地表达出来。他追求创新而刻意出奇,构思奇特,想像诡奇以至怪诞。诗里充满带主观梦幻色彩的意象;且造语奇丽,喜用生新拗折的字眼,笔触形象而暖味,带有神秘感。这首先源于他在构思与艺术想像上具独创性。如《梦天》:“……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的前半写月宫仙界景色,扑朔迷离;后半突转而俯瞰人世的千年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像力惊人,却又能依据生活经验,力求感受的真切和形象的生动,并将此对立的对方统一起来,构成美妙的意境。
    (2)李贺最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他特别善于捕捉瞬息之间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直观形象,喜欢描摹其主观精神浮现于诗中的各种幻景。这种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如《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是描写音乐的作品。此诗既有神话色彩,又有声响效果,奇特无比。绚烂的色彩遮盖了思维的逻辑,奇妙瑰丽的幻觉意象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作为心灵显现的意象呈现出变形、怪异的特征。因而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3)李贺诗具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在诗歌的修辞上颇下功夫,喜用“啼”、“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如《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如《神弦曲》:“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如《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其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4)李贺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上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歌唱死亡的永恒、歌颂操纵命运的神秘力量,他的注意力是棘草丛生的墓场坟地,鬼火鸱鸣,诗歌的背景是幽深险怪的境界。如《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又如《苏小小墓》:“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夕相待。NC668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因对鬼魂描写的偏爱,得到了“鬼才”之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析中国气候的变迁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温度的变迁,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其大势是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
    (2)以上两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特别是气候还与灾荒直接相关。中国是一个多灾荒的国度。由地理和气候造成的灾荒主要有旱、涝、蝗、风、雹等。大水之后往往伴随瘟疫,而大旱之后则往往有蝗灾,所以灾荒又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
    (3)由此,备荒、救灾就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也自然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体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主张改革义仓制度,建议将征收来的义仓粮食改为案留的是()
    A

    李觏

    B

    王安石

    C

    朱熹

    D

    林希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美芹十论》的作者是()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李觏

    D

    陈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正确答案: 1.对立的探讨:“礼本论”礼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求。
    辅之以刑政,利是治世的根本大法,一切伦理需求都归为礼。
    2.周礼致太平:
    (1)节约必须解决之问题:裁减军备,强兵;裁减冗吏;富国、富民的办法也是节俭。
    (2)开源的措施:务本抑末,“末”是商业,打击商人,劝导百姓务本;均田。
    (3)强兵:“乡军”用军队的编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祭祀之礼与习武结合起来。
    3.平土均田:实行周之井田制。

  • 第14题:

    试析中国气候的变迁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温度的变迁,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其大势是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
    (2)以上两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特别是气候还与灾荒直接相关。中国是一个多灾荒的国度。由地理和气候造成的灾荒主要有旱、涝、蝗、风、雹等。大水之后往往伴随瘟疫,而大旱之后则往往有蝗灾,所以灾荒又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
    (3)由此,备荒、救灾就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也自然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体内容。

  • 第15题:

    《强兵策》的作者是()

    • A、李觏
    • B、岳飞
    • C、范仲淹
    • D、辛弃疾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试析《李娃传》中男女主人公荥阳生与李娃的形象。


    正确答案: 在作品中,李娃出身娼门,地位低微,但聪明、善良、贤惠,她不但美丽,而且遇事考虑周到,练达、精明,她为了救助荥阳生,使他重返上层社会,舍已为人,作为风尘女子的李娃,作了她能作到的一切。在作品中的荥阳生,是个不拘世俗的青年形象,他出身名门家徒甚殷,却又不像一般纨袴子弟,但因刚刚成人,缺乏社会阅历,不免幼稚单纯,是一副至诚、纯厚、不谙世事的性格形象。

  • 第17题:

    试析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1)顾况的诗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歌内容以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可能给中唐元、白等人写新乐府予以启发和影响。顾况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极为重视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中汲取营养,将古体诗与民歌有机结合起来,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如《苔藓山歌》:“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他的一些五七言绝句受民歌的影响也很明显,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顾况的诗具有想像大胆奇特,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的艺术风貌。如《归山作》:“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不仅奇思异想,且充满狂放之气,如《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想像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
    (2)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余韵,也有中唐先声。诗中感伤情调,实具大历的时代特点:“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边塞诗的内容较丰富。因为他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边塞诗写得又多又好。他继承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他在《塞下曲》中说:“优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种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确为盛唐之音。然而李益的时代,因不满战乱而产生的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急剧增加,反映在边塞中,又有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其《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云:“……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他的边塞诗也以七绝最为著名,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又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景抒情,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且经常通过画外声来渲染悲怆情绪,韵味尤为深远。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李觏的《周礼致太平论》。

    正确答案: 北宋时人,他的反传统经济思想表现在:
    第一、反对讳言财利的传统观点。他否定“贵义而贱利”的儒家传统观点,提出“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正因为强调财利,所以在他的分配思想中也就反对打击富人的思想。
    第二、反对专卖征收,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专卖,认为专卖产生严重问题:一是质量不能保证;二是专卖经营网点太少;三是专卖经办人上下其手。
    如果自由经营,由于有许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自由竞争,无人敢造假,营销网络宽广,百姓愿意购买消费,商品销量大增,政府可以征收到更多的税收。
    第三、谷物价格变动对社会各集团的影响他与传统不同,他说“古人有言曰:谷甚贱则伤农,贵则伤末,谓农常粜而末常籴也。此一切之论也。愚以为贱则伤农,贵亦伤农,贱则利末,贵亦利末也。”因为农或商既可能出售谷物也可能购进谷物。农民在收获后,由于多种原因而急需现金,纷纷抛售谷物,市场价格跌落,而商人低价收购,待农民需要时,又高价抛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

    正确答案: (1)均平土地。李觏认为,理想社会首先应该解决贫富不均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均平土地。
    (2)“家道正”。所谓“家道”,指的是夫妇关系。
    (3)“薄税敛”。他认为百姓辛苦耕织,仍旧衣食不足,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此,他主张“均赋役”,主张统治特权阶级的免役权,应该仅限于本人,而不包括其全家。
    (4)恢复改造义仓制度。李觏主张改革义仓制度,建议将征收来的义仓粮食改为案留,当灾荒发生时,下户乏粮者可以收回自己寄存的粮食,上户寄存的粮食用于赈济贫民,但上户纳粮数量要留有记录,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拜爵,这样富人纳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富者穷民各受其益,各得其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正确答案: 1.对立的探讨:“礼本论”礼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求。
    辅之以刑政,利是治世的根本大法,一切伦理需求都归为礼。
    2.周礼致太平:
    (1)节约必须解决之问题:裁减军备,强兵;裁减冗吏;富国、富民的办法也是节俭。
    (2)开源的措施:务本抑末,“末”是商业,打击商人,劝导百姓务本;均田。
    (3)强兵:“乡军”用军队的编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祭祀之礼与习武结合起来。
    3.平土均田:实行周之井田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李觏

    正确答案: 1009-1059字泰伯,为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强兵策》的作者是()
    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岳飞

    D

    李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和李觏强本节用、寓兵于农的改革主张,为稍后的()做了理论铺垫。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王安石变法

    D

    戊戌变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