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

题目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下列关于安全评价机构获取资质的程序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材料核查2人为1组
    B.安全评价资质需通过安全评价机构季度考核得以保持
    C.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3个阶段
    D.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

    答案:B
    解析:
    获取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程序包括:①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②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材料核查2人为1组;现场核查3~5人为1组,并设组长1人;③条件核查应使用规定格式的核查记录文件;④条件核查的结论由专家组通过会审的方式确定;⑤政府主管部门依据条件核查的结论,经许可审查合格,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做出资质许可决定;对公示期间存在异议或受到举报的申报机构,应在进行调查核实后再做出资质是否许可决定;⑥政府主管部门依据社会区域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规划,对总体规模进行科学、合理控制,以利于安全评价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 第2题: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一运动粉碎了国内外阶段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基本上扫除了大陆上残留的反革命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安定了新中国的社会秩序,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斗争。

  •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中的核心是哪一个?


    正确答案: 政治革命。

  •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第5题:

    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张扬民主意识
    • B、实现民族独立
    • C、结束专制独裁
    • D、确立民主宪政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材料。 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报道:“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等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材料2:在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下,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在20世纪中期土崩瓦解,亚非拉的各民族纷纷觉醒,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材料3:“苏东社会主义体系的解体,表明社会主义在20世纪是失败的。” 材料3所代表的说法有什么问题?如何评价它?


    正确答案:材料3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中所发生的严重挫折,看成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以偏概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错误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④]“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⑤]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 第7题:

    材料1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材料2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3 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请结合材料2、3回答: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提出的“认清中国的国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启示?


    正确答案: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政策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这是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我们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第8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材料。 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报道:“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等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 材料2:在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下,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在20世纪中期土崩瓦解,亚非拉的各民族纷纷觉醒,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材料3:“苏东社会主义体系的解体,表明社会主义在20世纪是失败的。” 材料1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年轻的社会制度,尽管它在前进中曾经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与20世纪30年代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第9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正确答案:材料1的合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 第10题:

    单选题
    材料管理要编制多种计划,下面关于材料计划的编制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

    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用款计划

    B

    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用款计划

    C

    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款计划

    D

    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用款计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材料计划在广义上是指在材料流通过程中所编制的各种宏观和微观计划的总称。材料计划管理是企业组织施工生产的必要保证条件,是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保证供应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加速资金周转的主要因素。材料计划管理的内容包括: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用款计划等

  • 第11题:

    问答题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革命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告别革命”吗?

    正确答案: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告别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1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材料2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3 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请结合材料1回答: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原因。

    正确答案: 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的领土被割裂,独立主权受剥夺,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人民生活极度悲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代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研员设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量表》。


    答案:
    解析:
    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更好地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要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的重在促进发展,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发展过程。因此,该评价表总体设计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评价内容应该综合化,包括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综合评价。而在这个量表中只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要采取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而在这个量表中评价方式以分数来量化,不能够给教师以建设性意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评价目的应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并通过反馈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评价目的应该体现对教师教学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和意见反馈。而在这个量表中,评价要求模糊,而且没有针对性,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不仅要包括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学生、家长及学校的评价。而在这个量表中评价主体单一,只有教师评价,没有发挥学生、家长及学校在评价中的作用。
    (5)评价过程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而在这个量表中没有体现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过程性的评价,因此不能够给学生以动态的、客观的评价。

  • 第14题:

    在项目建设方案资源利用分析评价中,关于节材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须对产品包装材料进行节约评价分析
    • B、无须对运营期材料进行节约评价分析
    • C、应对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方案进行评价分析
    • D、应对材料的费用估算进行评价分析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为什么说其“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2分)


    正确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实施。

  • 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6分)


    正确答案: 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 第17题: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社会革命还能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 第18题:

    试归纳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这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给中国人民提供了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 第19题:

    下面关于材料需用计划的描述中,()几项正确。

    • A、由企业材料部门编制
    • B、由项目编制
    • C、是最基本的计划
    • D、是材料供应部门的实施计划
    • E、是编其它计划的依据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下面是关于经济危机的一组材料。 材料1:儿子: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妈妈:家里没有煤。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材料2:恩格斯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材料1中这段对话表现了资本主义的什么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这段对话表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的生产相对过剩现象,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 第21题: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正确答案:“告别革命论”它用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态度对待社会革命,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史学观。

  • 第22题:

    问答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 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正确答案: “告别革命论”它用非历史的非辩证的态度对待社会革命,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史学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项目建设方案资源利用分析评价中,关于节材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无须对产品包装材料进行节约评价分析

    B

    无须对运营期材料进行节约评价分析

    C

    应对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方案进行评价分析

    D

    应对材料的费用估算进行评价分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节材分析。在项目建设方案的资源利用评价中,对节材的评价包括项目建设期土建工程投资、设备安装投资等涉及的材料节约方案评价,重点是建筑材料节约的评价,也包括项目运营期对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包装等材料节约的评价。节材对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