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如来藏由始觉而到究竟觉,智如圆镜,是谓般若;诸障皆尽,德能全彰,是谓法身;众苦悉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都了,是谓解脱;此是真如三德,为大乘所证之涅槃。若夫声闻涅槃,仅于此三德;断得解脱中之一分分段生死而已。
更多“声闻涅槃与大乘涅槃有何不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佛涅槃的年代,有没有不同的计算?


    正确答案: 关于佛涅槃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西元前545年,所以1956年和1957年各国都举行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公认的年代是西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59年。

  • 第2题:

    闻云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等待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接续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维了好久,佛已是证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转的极果位了。为何还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状况?


    正确答案:佛有三身,弥陀岂独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无始无终,无生灭之相。乙、‘受用身’,此分为二,一自受用即报身,亦无生灭相,二他受用,即胜应身。丙、‘变化身’,即劣应身,皆系随缘现隐。言弥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胜应身。

  • 第3题:

    释迦牟尼涅槃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的观点不同,发生了分裂,形成两大派,即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以下关于涅槃说法正确的是?()

    • A、涅槃是道教用语
    • B、涅槃一词来自古埃及
    • C、涅槃是每个人都能进入的境界
    • D、涅槃也即成佛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涅槃之后所谓灵魂(顺俗名词)到何处去?法身是怎样的状态?涅槃与道教的清净无为虚无境界有何分别?


    正确答案:本性迷为神识,即外道所谓灵魂,灵魂乘善恶业分别入人天及三途,因神识系妄所幻故。佛家修持,即是断见思惑,生相无明,而转神识成真智,智者真性及法身之异名,至此方名究竟涅槃。灵魂系妄幻,安得涅槃,自然到六道去,真性已解脱,无来无去,大包虚空,无处不遍。道家不知生相无明,误认神识为本来,最高境界,不过生非想非非想天而已,此其区别也。

  • 第6题:

    涅槃佛性说


    正确答案:道生认为“万法虽异,一如是同。”一如、真如等乃不同场合对于实相之不同称呼,如于万法处为实相,对佛来说称法身,对众生而言即是佛性,理无二致,以此出发,道生提出一切终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的观点。道生认为,对于诸法实相义,须由般若智慧体认证知,而一旦证得自然法性,即为佛矣。法遍一切,所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迷者众生,悟即是佛。悟就是悟到自己所具有的佛性。即使是一阐提也有佛性,也能成佛。

  • 第7题:

    判断题
    释迦牟尼涅槃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的观点不同,发生了分裂,形成两大派,即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是错的,释迦牟尼圆寂后约百年时间,佛教徒中的一些人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发生了分歧,形成了上座部、大众部两大部派。

  • 第8题:

    问答题
    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

    正确答案: 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槃。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槃。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槃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槃,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涅槃之后所谓灵魂(顺俗名词)到何处去?法身是怎样的状态?涅槃与道教的清净无为虚无境界有何分别?

    正确答案: 本性迷为神识,即外道所谓灵魂,灵魂乘善恶业分别入人天及三途,因神识系妄所幻故。佛家修持,即是断见思惑,生相无明,而转神识成真智,智者真性及法身之异名,至此方名究竟涅槃。灵魂系妄幻,安得涅槃,自然到六道去,真性已解脱,无来无去,大包虚空,无处不遍。道家不知生相无明,误认神识为本来,最高境界,不过生非想非非想天而已,此其区别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涅槃学

    正确答案: 涅槃意译为“圆寂”,涅槃学主要讲成佛的问题,如何成佛,成佛的理据及成佛的阶段等。在中国,涅槃学的代表人物是道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涅槃说法正确的是?()
    A

    涅槃是道教用语

    B

    涅槃一词来自古埃及

    C

    涅槃是每个人都能进入的境界

    D

    涅槃也即成佛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佛涅槃的年代,有没有不同的计算?

    正确答案: 关于佛涅槃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西元前545年,所以1956年和1957年各国都举行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公认的年代是西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59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释迦牟尼佛涅槃有多少舍利珠?


    正确答案:涅槃经言分作八分,未言颗数。处胎经云,分作三分,天帝取一,龙王取一,余八王共分,亦未言颗数。后阿育王造塔,取阿□世王所埋,又取他六所所埋,造八万四千塔,每塔藏一舍利,此是记数之文。是否尚有详数,陋闻不知。

  • 第14题:

    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


    正确答案: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槃。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槃。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槃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槃,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

  • 第15题:

    涅槃学


    正确答案:涅槃意译为“圆寂”,涅槃学主要讲成佛的问题,如何成佛,成佛的理据及成佛的阶段等。在中国,涅槃学的代表人物是道生。

  • 第16题:

    分析《凤凰涅槃》与外国诗歌、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正确答案: 《凤凰涅槃》所受中外诗歌影响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1、外国方面。在构思中受到歌德诗歌中“精神再生”主题的影响,如歌德在《幸福的渴望》中赞美飞蛾在“火焰里殉身”,向往人生象凤凰那样死了一个过去,换来一个将来。
    他要求人们不倦地追求光明和精神的再生。但在《凤凰涅槃》中,“涅槃”不同于歌德那种抽象的“再生”,是经受了剧痛和死亡的新生,表现了革命的主题和爱国主义精神。另外,诗歌受到美国诗人惠特曼的那种豪放、粗犷、明快诗风的影响。2、同时,该诗还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如表现形式上自由与严谨的统一,具有我国诗歌语言的美和节奏的美。如“序诗”中的第二节五句诗,整齐严谨,与古代五言、七言诗的章节相等,而偶句韵脚相同也与我国古诗和民歌相协。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对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也有所继承。
    如诗人借凤凰之歌来渲泄自己的爱国情怀同屈原在《离骚》中写他幻想驾鸾凰、凤鸟,乘风飞向天空来倾诉自己的悲愤极为相似;而《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而固然”的诗句更直接可从凡鸟欣幸凤凰自焚中看到它的影子。在《天问》中,屈原向宇宙提出诸多疑问,这在《凤凰涅槃》中也有类似的表现手法。

  • 第17题:

    涅槃飞天舞用于表达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与思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问答题
    声闻涅槃与大乘涅槃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如来藏由始觉而到究竟觉,智如圆镜,是谓般若;诸障皆尽,德能全彰,是谓法身;众苦悉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都了,是谓解脱;此是真如三德,为大乘所证之涅槃。若夫声闻涅槃,仅于此三德;断得解脱中之一分分段生死而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闻云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等待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接续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维了好久,佛已是证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转的极果位了。为何还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状况?

    正确答案: 佛有三身,弥陀岂独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无始无终,无生灭之相。乙、‘受用身’,此分为二,一自受用即报身,亦无生灭相,二他受用,即胜应身。丙、‘变化身’,即劣应身,皆系随缘现隐。言弥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胜应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释迦牟尼涅槃后,原始佛教分裂为两大派系,其中较为传统的一派称为(  )
    A

    上座部佛教

    B

    大众部佛教

    C

    大乘佛教

    D

    密乘佛教


    正确答案: D,C
    解析:
    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以八正道为根本,教法纯正。南传上座部佛教坚持维护佛陀的原本教法,只相信和崇敬佛、法、僧三宝,传诵与尊奉巴利语律、经、论三藏,依照八圣道、戒定慧、四念处等方法禅修,大多数人致力于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悟涅槃。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涅槃

    正确答案: 作圆寂解,亦作寂灭或不生不灭之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释迦牟尼涅槃后百余年,佛教内部发生分裂,分为()
    A

    大众部和上座部

    B

    有宗和空宗

    C

    中观宗和瑜伽宗

    D

    大乘和小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世尊涅槃后,是生何佛国?抑是三界内?

    正确答案: 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居常寂光土,此土但有其名,实即真如之理体。若以色相言,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包罗,何有三界内外之分。报身居实报无碍土,此为佛智变现,并无空间时间限度。应身则百千万亿,届净居秽不等,可曰凡圣同居土,亦佛智变现,则有成住坏空之劫,欲色空等三界,水火风等三灾。身与土既粗述矣,更要知佛之涅槃,与凡夫死亡不同,凡夫死则有一神识;再向他处投胎,故云有生;世尊涅槃,不过是此界应身息化耳!‘生何佛国’一语,自加不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