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请以教证、理证成立发菩提心的人是殊胜福田。”相关问题
  • 第1题:

    “菩提心能根除一切罪”与经中讲“定业不可转”难道不矛盾吗?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正确答案: 不矛盾。所谓的“定业不能改”,是指如果没有好好地忏悔,在没有对治的情况下,定业确实不能改,一旦遇到了对治,定业也是可以改变的。
    印度的《入菩萨行论大疏》中说:“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你的罪业再大,一旦有了菩提心,就像一点盐融入大海一样,盐味马上就会被大海隐没,同样,自己以前所造的杀生偷盗等罪业,依靠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力量,全部能被摧毁无余。”

  • 第2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 第3题:

    请以教证、理证说明: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2)理证:如果没有众生,发心便无由可起;再者学道积资粮的过程,需要修习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如果不依靠众生,布施、忍辱、四摄等等,也就无从下手;最后要获得圆满果位时,还是不能离开众生,否则成佛的事业无法圆满。因此,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 第4题:

    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不是。真正的持戒是在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的。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持戒,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由于自己在点油灯供佛时没有杀害小虫之心,故不犯杀生戒。经中云:“何为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但点灯时,用灯罩罩上是最好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如何处理。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比丘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扫,而佛陀对比丘说:“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生的。”

  • 第5题:

    如果世间上发大乘菩提心的人越来越多,对我们国家、社会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以理建立。


    正确答案: 因为万法唯心造,人心若善,其增上果所感召的环境也必定善妙,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发利他菩提心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间的饥荒、战争、灾难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心、慈悲心、无私奉献一切的心,这种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它可以令家庭和睦,令社会安定,令国家富强。

  • 第6题:

    问答题
    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

    正确答案: 教证:《寂灭决定神变经》中云:“何者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之财,断一切众生之命,何者对菩萨甚至布施旁生一食团之善行作障,则罪过较前者严重无量倍,因为对获得佛果之善业作障故。”《善巧方便经》云:“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
    理证:哪怕只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尚且要自食其果遭受损失,如果舍弃菩提心,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所有众生的安乐,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意幻供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吗?请以教证成立你的观点。

    正确答案: 不是。佛在《善巧方便经》中说:“真正具有善巧方便的菩萨,以慧心摄取十方所有的鲜花、花鬘、妙香、涂香、山河大地等无主之物,供养诸佛,有无量功德。”可见,意幻供养并不是藏传佛教的独有说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请以教证、理证、公案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萨热哈巴在《多哈道歌》中云:“若于悦意平等境,相合心意所爱境,芝麻皮许之执著,亦引痛苦无边际。”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著越大,痛苦越多。
    2)理证:一切万法本来虚幻不实,在胜义量面前,连微尘许的实法也无有。而“执著”是将内外诸法、器情世界执为实有,比如本来无我却执著有我,外境本来虚幻却执为成实,从而产生各种贪嗔等烦恼,造作诸业,因业而感受轮回的百般痛苦。三相推理: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以背离诸法实相故。
    3)公案:有一次龙猛菩萨修持空性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珍藏的一个精美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烂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本尊。龙猛菩萨就问:“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今天才见到您?”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著,都会障碍面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著,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由此可知,只要对一法有执著,也会对自己证悟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引用教证和公案说明:获得菩提心之后,就不会堕入恶趣。

    正确答案: 教证:法王如意宝说:“什么时候自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从此之后你绝对不会堕入三恶趣。”
    公案:世尊曾经转生为地狱众生嘉瓦谢达,在拉火马车时,看到同伴嘎玛热巴拉不动马车,狱卒气急败坏地用火锤击打它,于是对其生起菩提心。当它准备代替同伴拉车时,狱卒边用铁锤殴打它边说“众生感受各自业力谁有办法”。刹那间,嘉瓦谢达转生到三十三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果世间上发大乘菩提心的人越来越多,对我们国家、社会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以理建立。

    正确答案: 因为万法唯心造,人心若善,其增上果所感召的环境也必定善妙,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发利他菩提心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间的饥荒、战争、灾难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心、慈悲心、无私奉献一切的心,这种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它可以令家庭和睦,令社会安定,令国家富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了坚定的行菩提心后,纵然睡眠、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上,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请以教证、理证成立。

    正确答案: 合理。
    1)教证:《妙臂请问经》云:“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
    2)理证:有了坚定的行菩提心后,纵然睡眠、放逸,功德也不断增上,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会有怀疑,怎么睡眠也在增上功德?其实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证明它的合理性。
    比如坐上了火车卧铺,即便你在睡眠当中,也会自然而然从此地到达彼地。同样的道理,如果乘上了行菩提心的列车,纵然你睡眠或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长,迅速从轮回的此地到达解脱的彼地。相反,如果没有乘上这班列车,那么你走了多少步,就算多少步,想到解脱的彼岸可能要花很长时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才是殊胜施主,世间上的大老板还不算殊胜施主?请从五个方面对比作答。(提示:所施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时间)

    正确答案: 一般世间凡夫的布施善行,
    ⑴从时间上看:只是“偶备”,并非长时间的布施;
    ⑵从所施物上分析,是“微劣食”,比如自己吃剩的残食,或一些过期食品,味道也不怎么好;
    ⑶从布施的态度来说:自己高高在上,“嗟施”——轻蔑地对待受施者;
    ⑷所施对境:只是“少众生”,比如三两个乞丐,一部分受灾者等等,给他们半碗饭,一两元钱;
    ⑸从给予的安乐上看:让其得到的只是“半日饱”。
    而菩萨对众生不是如此,
    ⑴菩萨的发心非常广大,利益众生的时间是“恒”,从他初发心至轮回不空之际,无有更变;
    ⑵对境是“无边有情众”,可以说是法界一切含识;
    ⑶所施的是“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即暂时一切财物受用,究竟的成佛安乐;
    ⑷布施的态度是以一种非常恭敬、欣乐态度去满足众生愿望;
    ⑸恒时施予的是无上安乐。
    从时间、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上相比较,菩萨的布施是无上布施,世间人偶尔布施之举无法比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发菩提心的人才是殊胜施主,世间上的大老板还不算殊胜施主?请从五个方面对比作答。(提示:所施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时间)


    正确答案: 一般世间凡夫的布施善行,
    ⑴从时间上看:只是“偶备”,并非长时间的布施;
    ⑵从所施物上分析,是“微劣食”,比如自己吃剩的残食,或一些过期食品,味道也不怎么好;
    ⑶从布施的态度来说:自己高高在上,“嗟施”——轻蔑地对待受施者;
    ⑷所施对境:只是“少众生”,比如三两个乞丐,一部分受灾者等等,给他们半碗饭,一两元钱;
    ⑸从给予的安乐上看:让其得到的只是“半日饱”。
    而菩萨对众生不是如此,
    ⑴菩萨的发心非常广大,利益众生的时间是“恒”,从他初发心至轮回不空之际,无有更变;
    ⑵对境是“无边有情众”,可以说是法界一切含识;
    ⑶所施的是“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即暂时一切财物受用,究竟的成佛安乐;
    ⑷布施的态度是以一种非常恭敬、欣乐态度去满足众生愿望;
    ⑸恒时施予的是无上安乐。
    从时间、对境、所施物、态度、给予的安乐上相比较,菩萨的布施是无上布施,世间人偶尔布施之举无法比拟。

  • 第14题:

    修世俗菩提心时,首先需要修什么?应该怎么样修?请以教证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首先要集中精力修自他平等心。若未修好自他平等,则自他相换等其他境界无法现前。只有懂得自他是平等的,才可以修出菩提心,如《学集论》云:“自他平等熟习已,能生坚固菩提心。”应该自己想怎么样,众生也想怎么样。仲巴司那坚问单巴桑吉尊者:“请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佛教要点的教言。”尊者对他教诫道:“你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所以应该尽量爱护所有的众生,依靠窍诀修持大乘菩提心。

  • 第15题:

    有了坚定的行菩提心后,纵然睡眠、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上,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请以教证、理证成立。


    正确答案: 合理。
    1)教证:《妙臂请问经》云:“设若我为利乐无边众生而披上盔甲,则利乐一切有情之所缘无边,善根亦无边故,即使放逸或睡眠,然于昼夜心之每刹那,善根亦增长、强盛、圆满。”
    2)理证:有了坚定的行菩提心后,纵然睡眠、放逸,功德也不断增上,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会有怀疑,怎么睡眠也在增上功德?其实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证明它的合理性。
    比如坐上了火车卧铺,即便你在睡眠当中,也会自然而然从此地到达彼地。同样的道理,如果乘上了行菩提心的列车,纵然你睡眠或放逸,功德也会不断增长,迅速从轮回的此地到达解脱的彼地。相反,如果没有乘上这班列车,那么你走了多少步,就算多少步,想到解脱的彼岸可能要花很长时间。

  • 第16题:

    为什么说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请以教证、理证、公案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萨热哈巴在《多哈道歌》中云:“若于悦意平等境,相合心意所爱境,芝麻皮许之执著,亦引痛苦无边际。”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著越大,痛苦越多。
    2)理证:一切万法本来虚幻不实,在胜义量面前,连微尘许的实法也无有。而“执著”是将内外诸法、器情世界执为实有,比如本来无我却执著有我,外境本来虚幻却执为成实,从而产生各种贪嗔等烦恼,造作诸业,因业而感受轮回的百般痛苦。三相推理: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以背离诸法实相故。
    3)公案:有一次龙猛菩萨修持空性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珍藏的一个精美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烂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本尊。龙猛菩萨就问:“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今天才见到您?”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著,都会障碍面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著,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由此可知,只要对一法有执著,也会对自己证悟有影响。

  • 第17题:

    问答题
    请以教证、理证说明: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2)理证:如果没有众生,发心便无由可起;再者学道积资粮的过程,需要修习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如果不依靠众生,布施、忍辱、四摄等等,也就无从下手;最后要获得圆满果位时,还是不能离开众生,否则成佛的事业无法圆满。因此,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修世俗菩提心时,首先需要修什么?应该怎么样修?请以教证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首先要集中精力修自他平等心。若未修好自他平等,则自他相换等其他境界无法现前。只有懂得自他是平等的,才可以修出菩提心,如《学集论》云:“自他平等熟习已,能生坚固菩提心。”应该自己想怎么样,众生也想怎么样。仲巴司那坚问单巴桑吉尊者:“请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佛教要点的教言。”尊者对他教诫道:“你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己及人吧!”所以应该尽量爱护所有的众生,依靠窍诀修持大乘菩提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些人点油灯供佛时,无意中杀害了很多小虫,这是否意味着犯了杀生戒?请以教证、理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不是。真正的持戒是在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的。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持戒,而并不是在外境断离一切可能会犯戒的对境。由于自己在点油灯供佛时没有杀害小虫之心,故不犯杀生戒。经中云:“何为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但点灯时,用灯罩罩上是最好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负责清洁浴室的比丘打扫浴室,发现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便向佛陀请教,该如何处理。佛陀当时回答比丘去打扫干净。比丘说他害怕犯杀戒,所以不敢贸然去清扫,而佛陀对比丘说:“我们是为了清扫浴室,不是去杀生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一旦生起了菩提心,为什么就不会转到恶趣中?请以教证、理证分别说明。

    正确答案: 教证:《华严经》中说: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同样,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理证:无始以来,我们正是依靠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或亲朋好友才造下了各种罪业,如果远离了对我与我所的贪执,则不会造作恶业,当然不会转生于恶趣。另外,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会逐渐消失,大的罪业能压伏,小的罪业能根除,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所以,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以教证、理证成立发菩提心的人是殊胜福田。

    正确答案: ⑴教证:《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恒持菩提心。譬如,将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之双目挖出,有人将彼等复原,或者将关于漆黑监狱中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放,令彼等享受转轮王或梵天之安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大乘信解菩萨,且赞颂之,则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
    ⑵理证: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恒时对无量无边的众生赐予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对他供养、恭敬、起信,功德是相当大的;反过来说,如果对他生嗔恨心、毁谤,或是骂他、打他,过失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他是殊胜的福田,也是特别严厉的对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轮回之苦远远胜过精进修行的痛苦?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五世达赖喇嘛说:“三界三苦所禁锢,轮回本性苦无边。”本论云:“无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刺烧复分解,今犹未证觉。”
    2)理证:大乘修行之苦从时间上看,只是这一辈子或者乃至菩提果之间受苦,并不是生生世世、永永远远。从痛苦的轻重来讲,可以说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地狱饿鬼的痛苦相比。从意义上说,为求菩提而忍受的苦行,无论对众生还是自己的了脱生死都有相当大的利益。方方面面进行比较,修行之苦与轮回痛苦有天壤之别。
    3)比喻:就像病人为了除去腹腔内的肿瘤,而暂时忍受切割手术的痛苦;医师治病时,以一些有轻微痛苦的疗法,来疗除病患疴疾的大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