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相关问题
  • 第1题:

    佛陀的应化身有几种?


    正确答案: 应化是化现或变化的身相,是报身所化现的种种身相,有三类或四类两种分法。现按四类分法来做介绍:
    一是净土胜应身:如阿弥陀佛、药师佛之类。属相续不断常住身,永远在佛国净土。
    二是尘世应身:示现出世、说法、生死涅槃等相。如释迦牟尼示现成佛,从生到涅槃,汉地说是“八相成佛”,藏传佛教说是“十二相成佛”。这是所依据的经典不同,藏传佛教是依据《大乘庄严经论》的观点。
    三是技艺化身:化现琴师、画师以及各种能工巧匠,以技艺度化众生。众生的需要就是佛的需要,为众生衣食住行提供方便,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各类工匠等,很多都是佛的化身。
    大家可能看过释迦牟尼度化琴师的故事:有一个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的人,他有许多追随者,因而非常骄傲,根本不信佛。佛就化现成琴师去和他比赛,弹琴的技艺两人不相上下,不分胜负。佛问:“你会弹无弦琴吗?”然后就把琴弦完全去掉,空弹出各种各样的美妙琴声。琴师看着都惊呆了,他马上对佛佩服得五体投地,带着他的弟子们诚心皈依了佛陀。
    四是不定化身:为利乐众生,化现人类和非人类种种形象,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 第2题:

    有人说,我们佛教是平等,那么佛经中的佛陀降生之时,说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偈,这是不是没有平等呢?


    正确答案:此中有禅机,可会不可言。兹非搪塞之语,当时释尊生时,诸大弟子,尚不见闻,究竟之义,谁能道出。居士逼我说,只得说我之我,我之一字,乃四净德中之真实我。人人皆有,个个不无,称他独尊,平等平等。

  • 第3题:

    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进即喜于善”,精进的体相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身体和语言虽然很精进,但如果自心对行持善法散漫无力,则只能得到微劣善果,远不及一念有力的善心所得之果。所以,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也才能成就很大的善根功德。

  • 第4题:

    “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


    正确答案: 王国维认为,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 第5题:

    供养遍入天与供养佛陀有哪些不同?请引用公案进行分析。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


    正确答案: 1)用古印度的诗学修辞来说明,整个大地系着四在洋的沉甸甸的腰带,这样的大地曾被大力非天施予遍入天,按理来讲,大力非天应该得好报,结果他却被遍入天以神变压在地下,感受无边的痛苦。相反,供养佛陀却有极大的利益。以前佛陀在王舍城时,有一次带阿难去城市里化缘,两个孩童在城中玩泥沙,其中一个孩童叫胜者(又名德胜),他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诚挚心,自己很想供养佛陀,但没有别的供品,就抓了一把泥沙前去供养。可是他个子太小,够不着佛陀的钵盂,另一个孩子就跪着,让他站在自己身上,佛陀也慈祥地弯下腰,用钵盂接受了他的供养,并让阿难回去用水和着泥沙涂在僧众的僧房上。当时佛陀告诉阿难:“在我涅槃一百年之后,这个孩童将转生为统治印度的无忧王(也叫阿育王),另一个孩童会变成他的大臣。”所以,不要说用鲜花、财物等供养佛陀,甚至孩童在一玩耍的过程中以泥沙供佛,来世也可以获得殊胜王位。
    2)对遍入天作供养,不但没有好报,反而会产生痛苦。相反,在佛陀面前作供养,即使只有一点点,其果报也非常广大。

  • 第6题:

    如果同事小张无意中提到有人在背后说你拍领导马屁,你最有可能的反应是()。

    • A、要小张告诉自己是谁说的
    • B、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
    • C、私下打听是谁说的
    • D、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引起了别人的误会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问答题
    精进的体相是什么?有些人一天念几万遍佛号,或者磕几千个大头,这是否就意味着很精进?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进即喜于善”,精进的体相就是对善法的一种欢喜心。身体和语言虽然很精进,但如果自心对行持善法散漫无力,则只能得到微劣善果,远不及一念有力的善心所得之果。所以,精进关键在于内心,如果特别专注,没有散乱到外境上面,这才叫做真正的精进,也才能成就很大的善根功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人说,我们佛教是平等,那么佛经中的佛陀降生之时,说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偈,这是不是没有平等呢?

    正确答案: 此中有禅机,可会不可言。兹非搪塞之语,当时释尊生时,诸大弟子,尚不见闻,究竟之义,谁能道出。居士逼我说,只得说我之我,我之一字,乃四净德中之真实我。人人皆有,个个不无,称他独尊,平等平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不实之言谓妄语,有次佛陀在路旁看见黄金曾向弟子说:‘是毒蛇’是否妄语?

    正确答案: 黄金毒蛇,皆是假名。我辈从而呼之,岂是真语?他名既不真,我语从何真?毒蛇能杀人,黄金不杀人,而黄金杀人,与毒蛇何异,佛陀鉴杀人之结果,名杀人之因素,语有何妄,何有不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作者在《胜出天神赞释》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佛陀,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为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想?

    正确答案: 1)作者很明确地表态说:绝对没有。出有坏佛陀不是我的亲戚,外道不是我的怨敌,他们的行径我也没有现量见过,但由于耳闻了佛陀与天尊的不同言行,我相信佛陀的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才恭敬依止佛陀。对于这个道理,作者进一步道:善逝并不是我的父亲,数论外道、顺世外道等也不是我的怨敌;佛陀并没有赐予我地位、财产、权势,外道也没有抢夺我的地位、财产、权势。然而,佛陀在教言中唯一说要利益众生,遣除一切害他的垢染,这是最令我佩服、生信的地方。
    2)我们学这样的赞佛文很有必要。否则,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有许多特别混乱的思想,还有错综复杂的各种学说和教派,以致很多人找不到方向,听这个说一个,就觉得挺有道理,听那人说一个,也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自己头脑比较简单,由于对佛陀和佛法没有生起坚定的信解,随时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动,被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迷惑,有舍弃佛法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在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地赞叹佛陀。在这个世界上,谁有真理,就应当依止谁。但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可知,除了佛法,其他教义都没有多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供养遍入天与供养佛陀有哪些不同?请引用公案进行分析。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

    正确答案: 1)用古印度的诗学修辞来说明,整个大地系着四在洋的沉甸甸的腰带,这样的大地曾被大力非天施予遍入天,按理来讲,大力非天应该得好报,结果他却被遍入天以神变压在地下,感受无边的痛苦。相反,供养佛陀却有极大的利益。以前佛陀在王舍城时,有一次带阿难去城市里化缘,两个孩童在城中玩泥沙,其中一个孩童叫胜者(又名德胜),他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诚挚心,自己很想供养佛陀,但没有别的供品,就抓了一把泥沙前去供养。可是他个子太小,够不着佛陀的钵盂,另一个孩子就跪着,让他站在自己身上,佛陀也慈祥地弯下腰,用钵盂接受了他的供养,并让阿难回去用水和着泥沙涂在僧众的僧房上。当时佛陀告诉阿难:“在我涅槃一百年之后,这个孩童将转生为统治印度的无忧王(也叫阿育王),另一个孩童会变成他的大臣。”所以,不要说用鲜花、财物等供养佛陀,甚至孩童在一玩耍的过程中以泥沙供佛,来世也可以获得殊胜王位。
    2)对遍入天作供养,不但没有好报,反而会产生痛苦。相反,在佛陀面前作供养,即使只有一点点,其果报也非常广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佛陀的应化身有几种?

    正确答案: 应化是化现或变化的身相,是报身所化现的种种身相,有三类或四类两种分法。现按四类分法来做介绍:
    一是净土胜应身:如阿弥陀佛、药师佛之类。属相续不断常住身,永远在佛国净土。
    二是尘世应身:示现出世、说法、生死涅槃等相。如释迦牟尼示现成佛,从生到涅槃,汉地说是“八相成佛”,藏传佛教说是“十二相成佛”。这是所依据的经典不同,藏传佛教是依据《大乘庄严经论》的观点。
    三是技艺化身:化现琴师、画师以及各种能工巧匠,以技艺度化众生。众生的需要就是佛的需要,为众生衣食住行提供方便,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各类工匠等,很多都是佛的化身。
    大家可能看过释迦牟尼度化琴师的故事:有一个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的人,他有许多追随者,因而非常骄傲,根本不信佛。佛就化现成琴师去和他比赛,弹琴的技艺两人不相上下,不分胜负。佛问:“你会弹无弦琴吗?”然后就把琴弦完全去掉,空弹出各种各样的美妙琴声。琴师看着都惊呆了,他马上对佛佩服得五体投地,带着他的弟子们诚心皈依了佛陀。
    四是不定化身:为利乐众生,化现人类和非人类种种形象,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 第14题:

    不实之言谓妄语,有次佛陀在路旁看见黄金曾向弟子说:‘是毒蛇’是否妄语?


    正确答案:黄金毒蛇,皆是假名。我辈从而呼之,岂是真语?他名既不真,我语从何真?毒蛇能杀人,黄金不杀人,而黄金杀人,与毒蛇何异,佛陀鉴杀人之结果,名杀人之因素,语有何妄,何有不实?

  • 第15题:

    什么是佛?如果有人不相信佛陀在人间出现过,你怎么说服他?


    正确答案: 1)佛陀在梵语中发音是“布达”,汉语译作“佛陀”,藏语称为“桑杰”,是正觉者之义。所谓正觉者,“正”是纠正一切罪障,“觉”是觉悟一切智慧。其中,觉又有自觉、觉他两层含义,“自觉”是自身彻底通达宇宙万物的真相;“觉他”则是依靠这种智慧宣说佛法,令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苦海。
    2)佛陀来人间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去朝拜印度圣地,不会见到佛陀降生的蓝毗尼花园,六年苦行的尼连禅河,证悟成佛的金刚座之菩提树,弘扬显宗教法的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宣讲密宗《时轮金刚》的南方米积塔,示现涅槃的拘尸那伽之双娑罗树……这些遗迹至今仍保留着。由此足以证明,在2500多年前,伟大的佛陀曾来到这个人间,为无量众生转了三法轮,开示了密宗的不共教言,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典籍。就拿藏文《大藏经》来说,现在虽然有各个不同版本,但公认的有103函。而在汉地,佛陀的教言也都完整无损地留存于世。面对这些事实,假如你还不承认佛陀的存在,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 第16题:

    概而言之,佛陀最主要有什么功德?外道天尊是否具足?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是利益一切众生,一是通达一切万法真相。龙猛菩萨也说:“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外道则不具备如是功德,《佛子行》云:“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期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 第17题:

    作者在《胜出天神赞释》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佛陀,说外道天尊具足过患,他是不是有偏袒心?为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想?


    正确答案: 1)作者很明确地表态说:绝对没有。出有坏佛陀不是我的亲戚,外道不是我的怨敌,他们的行径我也没有现量见过,但由于耳闻了佛陀与天尊的不同言行,我相信佛陀的功德更为超胜,所以才恭敬依止佛陀。对于这个道理,作者进一步道:善逝并不是我的父亲,数论外道、顺世外道等也不是我的怨敌;佛陀并没有赐予我地位、财产、权势,外道也没有抢夺我的地位、财产、权势。然而,佛陀在教言中唯一说要利益众生,遣除一切害他的垢染,这是最令我佩服、生信的地方。
    2)我们学这样的赞佛文很有必要。否则,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有许多特别混乱的思想,还有错综复杂的各种学说和教派,以致很多人找不到方向,听这个说一个,就觉得挺有道理,听那人说一个,也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自己头脑比较简单,由于对佛陀和佛法没有生起坚定的信解,随时像墙上芦苇一样随风飘动,被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迷惑,有舍弃佛法的危险性。所以,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在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就拼命地赞叹佛陀。在这个世界上,谁有真理,就应当依止谁。但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可知,除了佛法,其他教义都没有多大意义。

  • 第18题:

    如果同事小张无意中提到人在背后说你拍领导马屁,你最有可能反应是()。

    • A、要小张告诉自己是谁说的
    • B、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
    • C、私下打听是谁说的
    • D、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引起了别人的误会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有些外道古籍中说,很早以前遍入天有十种化身,其中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它是怎么说的呢?相传在久远以前,遍入天看到众生随着生老病死而转的痛苦后,生起极大的悲心,为救护这此可怜的众生,他好下了非常殊胜的心,以慈悲的力量降生到释迦族中,这就是乔达摩,或者说瞿昙童子,以此身份通过精进修持,最后他在印度成佛。
    2)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谣传。为什么呢?因为遍入天的整个历史从头到尾讲了很多杀生作战的故事,而释迦牟尼佛从发心直到成佛也没有伤害一个众生,所以,被无明愚痴所障蔽的愚者,根本不知道佛陀饶益众生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 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如果同事小张无意中提到人在背后说你拍领导马屁,你最有可能反应是()。
    A

    要小张告诉自己是谁说的

    B

    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

    C

    私下打听是谁说的

    D

    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引起了别人的误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佛?如果有人不相信佛陀在人间出现过,你怎么说服他?

    正确答案: 1)佛陀在梵语中发音是“布达”,汉语译作“佛陀”,藏语称为“桑杰”,是正觉者之义。所谓正觉者,“正”是纠正一切罪障,“觉”是觉悟一切智慧。其中,觉又有自觉、觉他两层含义,“自觉”是自身彻底通达宇宙万物的真相;“觉他”则是依靠这种智慧宣说佛法,令无量无边的众生脱离苦海。
    2)佛陀来人间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你去朝拜印度圣地,不会见到佛陀降生的蓝毗尼花园,六年苦行的尼连禅河,证悟成佛的金刚座之菩提树,弘扬显宗教法的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宣讲密宗《时轮金刚》的南方米积塔,示现涅槃的拘尸那伽之双娑罗树……这些遗迹至今仍保留着。由此足以证明,在2500多年前,伟大的佛陀曾来到这个人间,为无量众生转了三法轮,开示了密宗的不共教言,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典籍。就拿藏文《大藏经》来说,现在虽然有各个不同版本,但公认的有103函。而在汉地,佛陀的教言也都完整无损地留存于世。面对这些事实,假如你还不承认佛陀的存在,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概而言之,佛陀最主要有什么功德?外道天尊是否具足?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是利益一切众生,一是通达一切万法真相。龙猛菩萨也说:“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外道则不具备如是功德,《佛子行》云:“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期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