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l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

题目

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l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 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 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 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 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 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更多“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明很苦恼.这次期末数学考试只考了50分,他觉得这次考试失常因为题目太难,或者是因为数学考试时紧张,一段时间内脑袋短路,也有可能是自己考试早上没吃早餐,影响发挥。
    另外这学期新换了数学老师,他感觉自己不太适应这个新老师,这可能影响到了他的数学成绩。同时,他也感觉这学期自己数学学习没以前那么投入了,很少去摸数学课本,做数学题。还有,他发现自己最近运气很不好,总是到处“碰壁”。
    从材料可知,小明把数学考试的成绩归因于()。

    A.努力
    B.任务难易
    C.运气
    D.身心状况

    答案:A,B,C,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 第2题:

    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中,王强得了满分,而赵明不及格。当问及原因时,王强说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赵明认为是因为自己“缺少数学细胞”。请结合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他们今后数学学习可能的行为表现及原因。


    答案:
    解析:
    (1)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影响成败的因素有三个维度:因素源(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 (2)王强把成绩优秀归因于努力,这是一种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因为取得满分的原因是内在的,因而会体验到成功感,认识到努力是有回报的;因为原因是不稳定的,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又因为原因是可控的,今后可以通过继续努力获取成功,因而在学习上会表现出坚持性。 (3)赵明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能力不足,这是一种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原因。因为原因是内在的,因而情感上体验到羞耻、沮丧;因为原因是稳定的,故会预期未来学业仍可能失败;又因为原因是不可控的,因而今后会放弃努力,丧失学习动机。

  • 第3题:

    简述不等式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不等式(组)是刻两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它有广泛的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知识以及一类最简单的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与不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组)的解法进行类比,有益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组是逐步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类似地,解不等式是逐步将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两者都运用了化归的思想。

  • 第4题:

    结合实例说明中学生是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命题的。


    答案:
    解析:
    数学概念的学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1)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不同例子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新概念。如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第一,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像,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
    第二,描述完前两个图像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
    第三,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要分段说明提出问题: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第四,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第五,(以y=x2+1在(0,+∞)上单调性为例)如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
    第六,提问学生什么是“随着”?如何刻画“增大”?对“任取”的理解,进而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
    在以上几步的基础上,通过初步认识单调性再拓展探究从而抽象概括出准确定义,深入的认识单调性。
    (2)概念的同化是以定义的形式给出,由学生主动地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领会它的意义,从而获得新概念。
    如,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0”。这时学生要主动积极地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如等差数列的概念)区别开来,并相互贯通组成一个整体,纳入原有的概念体系之中;最后通过例题的学习与练习、习题的解答,加深对梯形本质属性的认识,使它在认知结构中得到巩固。

  • 第5题: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教师、学生、数学课程内容和()

    • A、数学教学媒体
    • B、数学教学形式
    • C、数学教学工具
    • D、数学教学手段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数学探究课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小明参加福建省2004年“奋进杯”中学数学竞赛获了奖(前10名)。爸爸问他:“这次数学竞赛你得了多少分获得了第几名”小明说:“我的数学得分是整数,分数和我得的名次与我的年龄相乘的积为2910。”从上面的对话中可以推出小明得了第几名( )

    • A、第一名
    • B、第二名
    • C、第三名
    • D、第四名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教师、学生、数学课程内容和()
    A

    数学教学媒体

    B

    数学教学形式

    C

    数学教学工具

    D

    数学教学手段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好”说明这个测验(  )。
    A

    信度高

    B

    效度高

    C

    难度高

    D

    区分度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效度指测验是否测到了所要测的心理特质。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好,这个测验的效度就高;反之,效度就低。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l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 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 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 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 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 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正确答案: 生动现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中学数学课程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

    正确答案: 教育形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实施了标准化的数学考试,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某一学生得了80分,他数学成绩的z值为-0.5,问全体考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

    A.12
    B.6
    C.8
    D.10

    答案:B
    解析:
    描述统计;相对量数;标准分数。 用Z分数的定义公式就能算出来,标准差是6。

  • 第14题:

    函数是中学数学课程的主线,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在整个中学数学课程中,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的密切关系。

  • 第15题:

    何谓数学教学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有哪些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数学教学原则是依据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数学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它是数学教学经验的概括总结,它来自于数学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目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数学教学原则,应根据数学教学目的和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心理特点来确定.

  • 第16题: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正确答案:生动现实

  • 第17题:

    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 A、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都是男教师
    • B、青春中学的男教师有些是教数学的
    • C、青春中学的数学老师中有些是男教师
    • D、有些青春中学的女性数学教师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哪个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 A、现代数学时期
    • B、近代数学时期
    • C、初等数学时期
    •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作为科学的数学的特点以及中学数学的特点?

    正确答案: 作为科学的数学的特点:
    1、高度的抽象性;
    2、严谨的逻辑性;
    3、广泛的应用性;
    中学数学的特点:
    1、现实背景与形式模型互相统一;
    2、解题技巧与程序训练相结合;
    3、简约的数学语言与丰富的数学思想相交融;
    4、数学智育和德育相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正确答案:
    (1)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培养能获得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这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
    (2)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3)在比较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4)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
    (5)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强化。
    (6)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感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把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等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对最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通过让学生“触摸”数学,获得亲身感受,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增强学生的数感,为将来数学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7)在实践体验中深化数感
    学习是为了应用,对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数学教学中过多简单重复训练的状况,应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体验,把计算和理解数的意义结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感悟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数学教师是教师,中学数学教师是教师,所以,中学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师”,这个三段论推理()。
    A

    犯了“小项扩张”的逻辑错误

    B

    是有效的

    C

    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D

    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哪个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A

    现代数学时期

    B

    近代数学时期

    C

    初等数学时期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数学探究课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几何直观,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