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与黄某等人是否构成共

题目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与黄某等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张某虐待行为立案侦查的做法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


相似考题
更多“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相关问题
  • 第1题:

    覃某经营一家公司,公司股份分布为覃某占60%,其妻占20%,他的朋友王某占20%。覃某另有小车一辆、房子一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覃某名下的银行账户存款若干。现查明覃某长期为恐怖分子提供资金,但王某和覃某的妻子均未参与且不知情。根据《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应当对覃某的哪些资产实施冻结()。

    A、80%的公司股份、车、房子及覃某的账户存款

    B、60%的公司股份、车、房子及覃某的账户存款

    C、60%的公司股份及覃某的账户存款

    D、公司全部资产、车、房子及覃某的账户存款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富豪黄某欲入股国安电器公司,但不愿自己出面,于是和朋友李某签署一份委托持股协议,约定由黄某出资5亿元,以李某的名义入股,股权归属黄某。其后,黄某与李某就股权归属发生争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司股东应当是黄某 B.公司股东应当是李某
    C.公司股东应当是黄某和李某 D.黄某和李某都不是公司股东


    答案:A
    解析:
    考点:股东资格
    讲解:《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款规定明确了委托持股时的股权归属,即实际股东享有股权,名义股东不享有股权。所以,股东应当是黄某。

  • 第3题:

    宋某等人连环犯罪案件


    某施工单位包工头宋某(中国国籍)经营数年,收入颇丰,为达到出国观光的目的,遂向有关国家机关人员送礼两万余元,使其违规办理了出国手续。在开往甲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途经乙国时,宋某因与同行的王某发生口角殴打了王某,致其轻伤。不久因宋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将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使用,用细钢筋取代粗钢筋,造成其承建的一座礼堂坍塌,损失二百余万元。为逃避制裁,宋某找到任某公司经理的同乡金某商议对策,恰逢金某因倒卖许可证和走私文物等事发被追查,金某提出让宋某先到其在边境的一远亲家暂避。行前金某交给宋某2万元作路费,并请宋某将自己倒卖许可证和走私的凭据一并带走隐藏好或者悄悄销毁。宋某走后,金某恐其难逃法网,遂命其表弟覃某带刘、黄二人(均系刑满释放人员)在途中将宋某干掉。覃某闻言色变,说此举恐有杀身之虞,劝金某放弃。金某诡称只要将自己的一亲笔信带给刘、黄二人,并随其找宋某,不必覃某动手。覃某默许,于是金某当着覃某的面写了信,并给覃某3万元,打发覃某上路。覃某在途中将金某的信交给刘、黄二人,假说自己有急事,一切事由可与金某直接联络,遂于中途下车。刘、黄二人寻到宋某,欲施毒手,经宋某苦苦哀求并许以重金,遂放过宋某。刘、黄返回后谎称事毕,按事先约定各从金某处得“赏金”1万元。事后,金某发现宋某未死,便找到刘、黄,要求二人返还“赏金”,刘、黄二人非但不给,还威胁金某,再各给二人一人50万元,否则便向公安机关告发金某。不得已,金某只得给了刘、黄100万元。后因人举报,本案案发。


    【问题】


    1.宋某的行为触犯了什么罪名?


    2.宋某所在的单位是否构成犯罪?如是,构成何罪?如否,说明理由。


    3.针对宋某在国际列车上的行为,我国是否具有管辖权,为什么?


    4.金某的行为触犯了什么罪名?


    5.覃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不构成,请说明理由;如构成犯罪,请说明构成何罪。


    6.经宋某哀求并许以重金,刘、黄二人最终放过了宋某,问刘、黄二人的这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仅要求回答处罚原则)?


    7.刘、黄二人从金某处各取得1万元“赏金”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构成何罪?





    答案:
    解析:

    1.宋某触犯的罪名有行贿罪、包庇罪、故意伤害罪。


    2.构成犯罪。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但是对单位不进行处罚。


    3.我国具有管辖权。由于宋某是中国公民,可以根据属人原则进行管辖。但是不能根据属地原则进行管辖,因为国际列车不是我国的延伸领土。


    4.金某的行为触犯的罪名有窝藏罪、故意杀人罪,其中故意杀人罪属于未遂形态。


    5.覃某的行为也构成犯罪。因为其明知金某的杀人犯罪故意并负责为其传递信息,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未遂形态。


    6.构成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应当免除处罚。


    7.构成犯罪.构成诈骗罪。


    共同犯罪中,共犯在相同的罪名下可能存在不同的犯罪形态。对覃某在本案中中途退出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金某、刘某、黄某的行为如何认定需要仔细分析。覃某中途退出,刘、黄二入主动放弃犯罪,对覃某来说是其意志之外的因素,也即覃某没有杀害被害人,未得逞是因为其意志之外的因素造成,因此覃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同理,对于金某来说,故意杀人未得逞,也是因为其意志以外的因素造成,金某也构成故意杀人未遂。在认定共同犯罪时,出题人往往希望将各共同犯罪人的罪名设定为不同的罪名,或者将各共同犯罪人的法定量刑情节设定为不相同,以此增加考题的难度。基于此,出题人常考的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部分共同故意时,行为人定罪量刑的处理;(2)超出共同故意范围时,行为人定罪量刑的处理。



  • 第4题:

    何某、杨某、黄某共同出资设立了甲有限责任公司,后黄某与刘某达成协议,准备将其在甲公司的出资转让给刘某,黄某书面通知何某和杨某征求意见。下列解决方案中,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 )。

    A.何某和杨某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不同意
    B.由何某和杨某共同购买黄某的全部出资
    C.何某、杨某均不同意转让又不愿购买的,黄某无权转让给刘某
    D.何某、杨某均不同意转让又不愿购买的,黄某可以转让给刘某
    E.何某同意、杨某不同意,黄某可以转让给刘某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核股权转让。何某和杨某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所以选项A错误。何某、杨某均不同意转让又不愿购买的,黄某可以转让给刘某。所以选项C错误。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所以选项E错误。

  • 第5题: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如果秦某被询问后,害怕负法律责任,跑到外地打工,直至2010年1月回家过年时才被公安机关抓获。秦某胁迫孙某和他一起殴打周某的行为,是否超过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为什么?


    正确答案: 没有超过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因为周某外出打工不属于“违法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情形。

  • 第6题:

    黄某与李某是邻居,素来不和。某日,黄某唆使其养的狗咬李某,致李某轻微伤。民警处警后对双方调解,但双方不同意调解,民警仍进行调解,由黄某赔偿李某200元后结案。李某回家后,心中仍愤恨不平,便拨打110,称黄某家着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某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B、民警不应当对本案进行调解结案
    • C、李某构成谎报案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D、黄某如不履行赔偿协议,公安机关应当对黄某予以处罚,并告知李某就民事赔偿向法院起诉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如果秦某胁迫孙某和他一起殴打周某的行为致周某轻伤,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二人的暴力殴打行为致周某流血过多而死亡,二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秦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孙某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本案中,孙某和秦某的伤害行为致周某轻伤,因为秦某已经满16周岁,所以构成故意伤害罪;而孙某未满16周岁,对致周某轻伤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如果二人的暴力殴打行为致周某流血过多而死亡,二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 第8题:

    简要案情:张某听说李某(男,17岁)在从事外汇黑市买卖,欲将自己的一万美元现金与之兑换成人民币。2010年6月4日,张某与李某到约定地点谈好兑换比率。李某提出验看美金,张某把一万美金给李某。李某数过后表示无误,并对张某说不要让人看见,随即用一张报纸将美金包起放入一个手提袋。随后,李某提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现金不够,要去附近的银行取款,让张某在原地等他,并将手提袋交给张某。张某不疑有诈,在原地等了一个小时,一直不见李某回来。张某猛然醒悟,打开纸包,发现原来的美元早已变成了一叠废纸。7月7日,李某酒后与他人打斗,用刀将张某捅成轻伤,其在逃跑时被群众抓获,并扭送到公安机关。在讯问时,李某主动交代了2010年6月曾利用换汇非法占有张某美元的事实。经调查李某曾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于4年前刑满释放。李某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构成累犯。李某的前罪属于过失犯罪,不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

  • 第9题: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如果秦某胁迫孙某和他一起殴打周某的行为致周某轻伤,公安机关抓获秦某后,决定对其监视居住三个月,并交由秦某所在街道的居委会执行。居委会主任将秦某关押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不许秦某外出,一日三餐由家里人供应。请问:对秦某采取监视居住是否合适?监视居住的执行方式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采取监视居住合适。根据其犯罪情节,对秦某采取监视居住符合法律规定。但监视居住的执行方式不正确。监视居住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并且执行地点应当为秦某的固定住处或者执行机关指定的生活居所。

  • 第10题:

    李某、张某共谋盗窃黄某家,李某负责盗窃,张某负责楼下望风,并商定万一被发现,张某要立即上楼帮忙。李某进入黄某家中盗窃时,被黄某发现,李某遂逃跑。黄某紧追不舍。李某逃至楼下,让张某帮忙,张某遂将路边捡到的一根棍子递给李某,李某用棍子将黄某打倒在地。李某、张某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秦某有哪些从重处罚的情节?


    正确答案: 秦某具有下列从重处罚的情节:
    (1).在6个月内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2).胁迫他人即孙某违反治安管理。

  • 第12题:

    多选题
    对下列人员不可颁发导游证的是(  )。
    A

    李某18周岁,是某饭店服务员

    B

    黄某患急性肠胃炎

    C

    何某的导游证遗失申请补发

    D

    徐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刑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有:①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③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④被吊销导游证的。

  • 第13题:

    黄某说张某胖,张某说范某胖,范某和覃某都说自己不胖。如果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那么谁一定胖?

    A.仅黄某

    B.仅张某

    C.仅范某

    D.仅张某和范某


    正确答案:B
    86.B【解析】张某与范某的陈述互相矛盾,则必有一个是错的,那么黄某与谭某的陈述必是正确的,即张某胖,谭某不胖。因此四人陈述只有一个错时,张某是一定胖的。故选 B。

  • 第14题:

    下列案件中,适用返还原物的有(  )。

    A.张某把从何某处借来的手表卖给不知:隋的赵某,何某要求赵某返还
    B.李某偷了黄某的项链送给女友牛某,牛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了下来,黄某获悉后要求牛某返还
    C.于某借了何某一金笔,不慎遗失,何某要求于某返还该金笔
    D.朱某替张某保存一幅名画不慎被盗,张某要求朱某返还该名画

    答案:B
    解析:
    物之所有权人或他物权人于其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有权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以恢复其对物的占有。其适用条件为:(1)请求权人为失去占有的所有人或他物权人。(2)相对人为标的物的非法占有人。(3)对动产善意占有人不得行使返还请求权。排除A项。(4)须有原物存在。排除C项和D项。

  • 第15题:

    张某在李某胸部连捅几刀,与李某有仇的黄某正好经过此地,又在李某身上猛击几拳,致李某死亡。李某的死亡与张某的行为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错
    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了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时,应当考察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以及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据此分析,李某的死亡与张某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 第16题:

    李某与陈某达成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李某以50万元价格出售一套住宅给陈某,但因李某需要继续使用该住宅,双方于是约定在3个月后办理过户登记,约定的同时在登记机构办理了预告登记。2个月后,李某擅自以70万元价格将该房屋卖给了曾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某与陈某之间的约定属于占有改定,陈某已取得房屋所有权
    B.若曾某不知情,则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
    C.若陈某知晓李某将房屋出售给曾某,但未做表示的,则曾某可以主张善意取得
    D.因未经陈某同意,故曾某不能取得所有权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不动产登记。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 第17题: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的行为涉嫌何罪?是否是共同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的行为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罪。上述5人的行为属于一个盗窃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应当择一重罪处理,从本案来看,以破坏电力设备罪定罪较妥。同时,上述5人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主观上他们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在实施犯罪时,各人有不同的分工。

  • 第18题:

    何某委托张某代签合同,张某因病并征得何某同意后又委托李某代签合同,则张某和李某之间的关系为()。

    • A、再代
    • B、指定代理
    • C、共同代理
    • D、法定代理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简要案情:2010年4月27日凌晨,黄某、覃某、曾某、何某、李某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窜到X市X镇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黄某负责开车和看风,何某、李某负责将电缆线剪断,覃某和曾某负责将剪下的电缆线拉进面包车。何某、李某共剪下电缆线十三条(价值19776元人民币),造成附近街道电力供应中断8小时、经济损失6646元。后黄某等人将电缆线卖给张某,张某明知电缆线是盗来的仍予以收购。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的父母指控张某有虐待罪行。公安机关经过审查,决定对该案也立案侦查。对于2009年7月10日晚上周某与秦某的纠纷,公安机关能否进行治安调解?为什么?对于2009年7月10日晚上周某与秦某的纠纷,公安机关的处理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可以进行治安调解。因为周某与秦某的纠纷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且情节较轻,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公安机关的处理存在如下问题:执法主体错误,协警不能参与执法办案,不能对违法嫌疑人进行传唤;接到报案后,没有继续查明事实、收集证据;没有及时依法处理。

  • 第20题:

    简要案情:张某听说李某(男,17岁)在从事外汇黑市买卖,欲将自己的一万美元现金与之兑换成人民币。2010年6月4日,张某与李某到约定地点谈好兑换比率。李某提出验看美金,张某把一万美金给李某。李某数过后表示无误,并对张某说不要让人看见,随即用一张报纸将美金包起放入一个手提袋。随后,李某提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现金不够,要去附近的银行取款,让张某在原地等他,并将手提袋交给张某。张某不疑有诈,在原地等了一个小时,一直不见李某回来。张某猛然醒悟,打开纸包,发现原来的美元早已变成了一叠废纸。7月7日,李某酒后与他人打斗,用刀将张某捅成轻伤,其在逃跑时被群众抓获,并扭送到公安机关。在讯问时,李某主动交代了2010年6月曾利用换汇非法占有张某美元的事实。经调查李某曾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于4年前刑满释放。李某非法占有张某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 构成盗窃罪。李某最终取得财物使用了秘密窃取的手段。

  • 第21题:

    王某教唆李某从窗外开枪射击杀死屋内的黄某,但李某把黄某花了10多万元买来的蜡像当成黄某,开了十几枪,导致蜡像完全毁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和李某成立共同犯罪
    • B、王某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 C、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 D、王某和李某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正确答案:A,B,D

  • 第22题:

    下列涉及免除法律责任的情形中,不符合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的是哪一或哪些选项?()

    • A、2010年3月25日,市民李某因有事需要用钱,便向朋友贾某借了2万元,答应1个月内还清,并出具了借据。此后,李某没有将钱归还,碍于情面,贾某也没有提出要钱一事。一直到2011年6月15日,贾某因急于用钱,便找到李某要求还款。李某以法律责任已免除拒绝归还
    • B、覃某借黄某现金50,000元逾期不还,黄某欲起诉覃某还钱,覃某的母亲与黄某达成协议,由其代覃某返还黄某50,000元,黄某不向法院起诉。覃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 C、周某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在服刑期间他主动交代了其所掌握的张某故意伤人的事实,使得张某落入法网。为此,周某被减刑1年
    • D、刘某因投资失败欠下债务20万元,债权人诉讼求偿但刘某已是捉襟见肘、穷得揭不开锅,只能偿还2万元。法院据此免除了刘某的剩余债务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何某委托张某代签合同,张某因病并征得何某同意后又委托李某代签合同,则张某和李某之间的关系为()。
    A

    再代

    B

    指定代理

    C

    共同代理

    D

    法定代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