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2017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B专利技术的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B专利技术允许按照150%进行摊销。假定甲公司B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7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10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B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A、2017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3800万元B、该专利技术产生的可抵扣暂

题目

2017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B专利技术的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B专利技术允许按照150%进行摊销。假定甲公司B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7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10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B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2017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3800万元
  • B、该专利技术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C、2017年度应交所得税为2475万元
  • D、2017年度所得税费用为2000万元

相似考题
更多“2017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自2020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20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15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2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300万元;2021年1月1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甲公司2020年因上述业务影响损益的金额为150万元
    B.甲公司2020年因上述业务影响损益的金额为350万元
    C.甲公司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300万元
    D.甲公司该无形资产2021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
    E.甲公司该无形资产2021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450万元

    答案:B,C,D
    解析:
    2020年影响损益的金额即为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其期末转入管理费用的金额350万元(150+200);甲公司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资本化支出300万元,2021年年末的账面价值=300-300/10=270(万元)。

  • 第2题:

    甲公司自 2010 年 2 月 1 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10 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 300 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 400 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 600 万元,2011 年 4 月 2 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 10 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及预计年限均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所得税税率为 25%。甲公司 2011 年末因上述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万元。

    A.0
    B.75
    C.69.38
    D.150

    答案:A
    解析: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分录是: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因此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第3题:

    2020年1月20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某项非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为8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为23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万元);但其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2020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78万元。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为( )。

    A.20万元
    B.70万元
    C.100万元
    D.150万元

    答案:A
    解析: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200(万元);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180(万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00-180=20(万元)。

  • 第4题:

    甲公司自2×17年1月1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2×18年7月专利技术研发成功,达到预定用途。2×17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80万元、人工工资7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30万元,共计28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万元;2×18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10万元、人工工资3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10万元,共计1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20万元。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后,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研发该项无形资产对2×18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A.-110

    答案:D
    解析:
    无形资产成本=200+120=320(万元),则影响2×18年损益的因素有2×18年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以及2×18年无形资产摊销的金额,所以对2×18年损益的影响金额=-(150-120)-320/5×6/12=-62(万元)。

  • 第5题:

    某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5 000 万元、人工工资2 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3 000万元,总计10 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 000万元。期末,该项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编制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相关费用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                60 000 000
    贷:原材料                     50 0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                   20 000 000
    银行存款                       30 000 000
    (2)期末:
    借:管理费用                   40 000 000
    无形资产                       60 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                 60 000 000

  • 第6题:

    单选题
    甲公司自2011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11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6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8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2012年4月2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假设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及预计年限均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甲公司2012年末因该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万元。
    A

    1200

    B

    600

    C

    555

    D

    1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2012年末因该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200×150%-1200×150%÷10×9÷12)-(1200-1200÷]0×9÷12)=555(万元)

  • 第7题:

    问答题
    甲公司自行开发某项专利技术,2010年1月在研究开发中研究阶段的支出,实际发生的研究费用时50万元,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2010年2月开发阶段的支出,包括实际发生的材料费80万元,人工工资50万元,假定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该项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要求:请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甲事业单位于2013年1月1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研究阶段发生技术人员工资20万元,发生注册登记费用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

    研究阶段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B

    注册登记费用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C

    达到预定可使用前的支出全部作为无形资产成本

    D

    按照名义价值1元入账


    正确答案: D
    解析: 研究开发阶段的支出均计入当期支出,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 第9题:

    单选题
    甲公司2×07年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的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的448万元,人工费用为150万元,其他费用为200万元。上述费用中598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2×08年初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并成功申请专利权,发生注册申请费为2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该专利技术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8年后该专利权尚可实现处置净额50万元。2×09年末该专利技术发生贬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40万元,预计残值为零。2×12年末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90万元,预计残值为零。2×13年1月,甲公司出售专利技术,实收款项150万元存入银行。假定每次减值后,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和摊销方式均不变。税法规定,该专利技术免征增值税。甲公司出售此专利技术影响的损益额为()。
    A

    23万元

    B

    -40万元

    C

    30万元

    D

    22.5万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甲公司自2010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10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3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600万元,201 1年4月2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及预计年限均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1年末因上述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万元。
    A

    0

    B

    75

    C

    69.38

    D

    1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甲股份公司自2019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2019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其他费用等共计5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400万元。2019年末,甲公司预计到专利技术研发成功、达到预定用途还需投入150万元。假定扣除后续投入因素的可收回金额为280万元,不扣除后续投入因素的可收回金额为390万元,预计该项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410万元,则该项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在2019年末应计提的减值损失为(  )。
    A

    120万元

    B

    10万元

    C

    0万元

    D

    140万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对于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企业在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时,就应当包括预期为使该类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数。2019年末“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可收回金额为280万元,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应计提的减值损失=400-280=120(万元)。

  • 第12题:

    多选题
    2015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B专利技术的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B专利技术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的150%。假定甲公司B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5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B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

    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5700万元

    B

    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C

    2015年应交所得税为2475万元

    D

    2015年所得税费用为2000万元


    正确答案: A,D
    解析: 2015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4000-4000÷10×6/12=3800(万元),计税基础=3800×150%=5700(万元),选项A正确;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B错误;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4000÷10×6/12×50%)×25%=2475(万元),选项C正确;2015年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等,选项D错误。

  • 第13题:

    2020年1月20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某项非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为8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为23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万元);但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2020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公允价值净额为18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78万元。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为( )万元。

    A.20
    B.70
    C.100
    D.150

    答案:A
    解析: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200万元;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180万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0万元。

  • 第14题:

    甲公司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8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600万元购入一项管理用土地使用权(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2)2×18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研究阶段,企业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费用500万元。
    (3)2×18年8月,上述专利技术研究获得技术可行认证,转入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分别为800万元、1500万元和5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费用2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8年10月,上述专利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当月投入新产品A产品的生产。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技术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
    (5)2×19年12月31日,由于新产品研发技术的出现,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故对其上述研发的专利技术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该项专利技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05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10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均不变。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8年1月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
    (2)编制土地使用权2×18年摊销的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2×18年12月31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3)编制甲公司2×18年研究开发专利技术的有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研究开发的专利技术2×19年年末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解析:
    (1)
    借:无形资产 3600
     贷:银行存款 3600
    (2)
    2×18年该土地使用权应计提的摊销额=3600÷50=72(万元)。
    借:管理费用  72
     贷:累计摊销  72
    2×18年12月31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3600-72=3528(万元)。
    (3)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借:管理费用  5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500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0
     贷:原材料  1500
       银行存款  200
       应付职工薪酬   800
       累计折旧  500
    借:无形资产 3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0
    借:生产成本 75(3000/10×3/12)
     贷:累计摊销  75
    (4)至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专利技术累计应提取的摊销额=3000/10/12×(3+12)=375(万元),2×19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3000-375=2625(万元);该项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者较高者,即2100万元,小于其账面价值,故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2625-2100=525(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52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25

  • 第15题: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实现利润总额均为10 000万元。自2×19年1月1日起,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税法规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1)2×19年度研发支出为1 500万元,其中费用化支出为500万元,资本化支出为1 000万元。至2×19年末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2×20年发生资本化支出1 400万元,2×20年7月1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均与税法规定相同。
      要求:分别做出甲公司在2×19年末、2×20年末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2×19年末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年末开发支出账面价值=1 000(万元)。
      年末开发支出计税基础=1 000×175%=1 75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0(万元)。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且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故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交所得税=(10 000-500×75%)×25%=2 406.25(万元)。
      (2)2×20年年末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400-2 400/10×6/12=2 400-120=2 280(万元)。
      年末无形资产计税基础=2 400×175%-2 400×175% /10×6/12=2 280×175%=3 990(万元)。
      年末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990-2 280=1 710(万元)。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且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故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交所得税
      =(10 000+2 400/10×6/12-2 400×175% /10×6/12)×25%=2 477.5(万元)。

  • 第16题:

    甲公司自2017年2月8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2017年9月30日技术研发成功并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以该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计划专门用于某新产品的生产。2017年2月8日至2017年9月30日共发生相关研发支出1 635万元,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376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1259万元;此外,为申请专利权发生注册费用21万元,为使用该项专利技术而发生培训支出16万元。该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技术受益期为8年。甲公司对该专利技术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残值为0。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7年该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为( )

    A.40万元
    B.50.5万元
    C.51万元
    D.32万元

    答案:A
    解析:
    甲公司专利技术的入账成本=1 259+21=1 280(万元),2017年专利技术摊销额=1 280/8×3/12=40(万元)。

  • 第17题:

    2017年1月1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某项非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为8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为3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300万元);但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2017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2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 A、100
    • B、150
    • C、230
    • D、200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单选题
    2015年1月1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立即投入使用,累计研究支出为10万元,开发支出9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80万元),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无法合理确定,当年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70万元,甲公司对该项专利技术应当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为(  )万元。
    A

    10

    B

    40

    C

    20

    D

    30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2013年1月20日,甲公司自行研发的某项非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为8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为2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万元);但该项专利技术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2013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8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A

    20

    B

    70

    C

    100

    D

    1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因为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能确定,所以不需要进行摊销,甲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200-180=20(万元)。

  • 第20题:

    单选题
    2018年1月5日,某公司自行研发的一项非专利技术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研究支出240万元,累计开发支出360万元(其中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80万元)。该项非专利技术使用寿命不能合理确定。2018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26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为()万元。
    A

    20

    B

    0

    C

    100

    D

    34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该公司应就该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360-80)-260=20(万元)。

  • 第21题:

    不定项题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1)2010年1月,长江公司以银行存款12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土地使用年限为60年。(2)2010年6月,长江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在研究阶段,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费用300万元。(3)2010年8月,上述专利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利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分别为400万元、650万元和1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费用5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4)2010年10月,上述专利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长江公司预计该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为10年。长江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5)2011年4月,长江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0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775万元(不包含土地使用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25万元。假定长江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6)2013年5月,长江公司研发的专利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答案中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关于专利技术摊销,下列各项中,会计处理结果正确的有()。
    A

    专利权从2010年10月开始摊销

    B

    专利权从2010年11月开始摊销

    C

    至2012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累计摊销的金额为270万元

    D

    专利权报废时累计摊销额为310万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计算题: 甲股份公司自2007年初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08年6月专利技术获得成功,达到预定用途。2007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50万元、人工工资100万元,以及支付的其他费用30万元,共计28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00万元;2008年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80万元、人工工资50万元,以及支付的其他费用20万元,共计15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120万元。 要求: 编制甲股份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有关研究开发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2007年度:
    发生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800000
    ——资本化支出2000000
    贷:原材料1500000
    应付职工薪酬1000000
    银行存款300000
    期末:
    借:管理费用800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800000
    (2)2008年度:
    发生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300000
    ——资本化支出1200000
    贷:原材料800000
    应付职工薪酬500000
    银行存款200000
    专利权获得成功时:
    借:管理费用300000
    无形资产3200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300000
    ——资本化支出320000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2017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B专利技术的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B专利技术允许按照150%进行摊销。假定甲公司B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7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10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B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

    2017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3800万元

    B

    该专利技术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C

    2017年度应交所得税为2475万元

    D

    2017年度所得税费用为2000万元


    正确答案: A,C
    解析: 2017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4000-4000÷10×6/12=3800(万元),计税基础=3800×150%=5700(万元),选项A错误;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B正确;2017年度应交所得税=(10000-4000÷10×6/12×50%)×25%=2475(万元),选项C正确;2017年度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等,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