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下列( )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液化土层实测标准贯锤击数与标准贯入临界值之比越大,液化指数就越大B、液化土层的埋深越大,对液化指数的影响就越小C、液化指数是无量细钢参数D、液化指数的大小与判别深度有关

题目

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下列( )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液化土层实测标准贯锤击数与标准贯入临界值之比越大,液化指数就越大
  • B、液化土层的埋深越大,对液化指数的影响就越小
  • C、液化指数是无量细钢参数
  • D、液化指数的大小与判别深度有关

相似考题
更多“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下列( )项说法是不正确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建筑场地为严重液化(液化判别深度为15m),下列()是正确的。
    A.场地液化指数ILE = 15
    B.场地液化指数ILE<15
    C.出现严重喷水、冒砂及地面变形
    D.不均匀沉陷可能大于20cm


    答案:B,C,D
    解析:

  • 第2题:

    在进行液化指数的计算时,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15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B.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15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厚度大的土层影响权数大
    C.液化指数取决于覆盖层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D.液化指数取决于覆盖层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可液化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3. 5条,液化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IE为液化指数;n为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N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 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di为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Wi为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单位为m-1)。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 ~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 第3题:

    某乙类建筑位于建筑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钻孔揭露的土层分布及实测的标贯锤击数如下表所示,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埋深6.5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1.5m,根据钻孔资料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题27表 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表

    A、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B、轻微液化
    C、中等液化
    D、严重液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3条第3款规定,浅埋天然地基的基础,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①对于第3层粉砂:此处位于8度设防区,砂土,查表4.3.3得,液化土特征深度为:d0=8m。
    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为:db=1.5m≤2m,取db=2m。
    du=6m地下水位深度为:dw=6.5mdu+dw=12.5m>1.5d0+2db-4.5=1.5×8+2×2-4.5=11.5m。
    故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②对于第四层细砂:
    du=9.5m>d0+db-2=8+2-2=8m。故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 第4题:

    关于场地液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化层的厚度愈薄,愈不容易液化
    • B、液化层埋藏愈深,愈不容易液化
    • C、地下水位愈低,愈不容易液化
    • D、标准贯人锤击数实测值低于临界值愈多,愈不容易液化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对于古诺均衡,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双寡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 B、每个寡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对于休克指数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 A、休克指数=心率/舒张压 
    • B、休克指数的正常值为O.5~0.7 
    • C、休克指数与左心室的功能密切相关 
    • D、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 E、持续性的休克指数升高(>1),则提示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多选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B

    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

    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

    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进行液化指数计算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化指数计算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应取15m

    B

    0~5m范围内权函数值为10

    C

    深度增加,权函数值相应减少

    D

    当实测标准贯入击数大于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液化指数应取负值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根据第4.3.5条公式(4.3.5),当实测标准贯入击数大于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时,取为临界值,则此时液化指数应取零值,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权函数值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因此,深度增加权函数值是相应减少的

  • 第10题:

    多选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2007年真题]
    A

    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B

    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

    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

    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条与第4.3.4条规定,特征深度越小,基础埋置深度越小,地下水位越深,液化判定条件越难满足,液化可能性越小。反之液化可能性越大。标贯击数相同,其他条件不明确,并不能确定液化可能性大小。

  • 第11题:

    单选题
    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在进行液化指数的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Ⅰ.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20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上部的土层影响权数较大Ⅱ.液化指数取决于地表下20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厚度小的土层影响权数较大Ⅲ.液化指数由地表下15m范围之内各层土的标准贯入试验值综合确定Ⅳ.液化指数取决于覆盖层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上部土层的影响权数较大Ⅴ.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尚应判别10~20m范围内土的液化
    A

    Ⅰ、Ⅱ

    B

    Ⅲ、Ⅳ

    C

    Ⅰ、Ⅱ、Ⅴ

    D

    Ⅲ、Ⅳ、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本规范第4.2.1条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基础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故对于题干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液化指数取决于20m范围之内的土层特性。根据第4.3.5条式4.3.5规定,Wi为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为m1)。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即上部的土层与厚度小的土层影响权数比较大。

  • 第12题:

    单选题
    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下列( )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

    液化土层实测标准贯锤击数与标准贯入临界值之比越大,液化指数就越大

    B

    液化土层的埋深越大,对液化指数的影响就越小

    C

    液化指数是无量细钢参数

    D

    液化指数的大小与判别深度有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答案:B,D
    解析:

  • 第14题:

    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下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液化土层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与标准贯入临界值之比越大,液化指数就越大
    B.液化土层的埋深越大,对液化指数的影响就越小 C.液化指数是无量纲参数 D.液化指数的大小与判别深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下列关于液化效率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A、氯气的液化效率是液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
    • B、液化效率=(液氯总量/原料氯气量)X100%
    • C、原料氯中含氢量越低,液化效率越高。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以下关于发育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尺度指标和量度指标综合形成的指数
    • B、是由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形态指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形成的指数
    • C、又称营养指数
    • D、又称充实度指数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关于CPI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5岁以下者需检查10颗指数牙
    • B、20岁以上者需检查10颗指数牙
    • C、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
    • D、是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
    • E、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指数是无量纲参数
    • B、液化土层的埋深越大,对液化指数的影响就越大
    • C、液化指数的大小与判别深度有关
    • D、液化土层的实测标贯锤击数与标贯临界值之比越大,其液化指数越大

    正确答案:B,D

  • 第19题:

    对于基准地价更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更新必须是全面的更新
    • B、可以以地价指数为依据进行更新
    • C、更新只要局部更新即可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多选题
    对于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化指数是无量纲参数

    B

    液化土层的埋深越大,对液化指数的影响就越大

    C

    液化指数的大小与判别深度有关

    D

    液化土层的实测标贯锤击数与标贯临界值之比越大,其液化指数越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液化指数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下述不正确的是()。
    A

    测试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大于该点临界值时,液化指数为0

    B

    对液化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越小,液化指数越大

    C

    当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与临界值一定时,土层埋深大的液化指数相对较大

    D

    当液化指数为10时,场地液化等级为中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于休克指数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休克指数=心率/舒张压 

    B

    休克指数的正常值为O.5~0.7 

    C

    休克指数与左心室的功能密切相关 

    D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E

    持续性的休克指数升高(>1),则提示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基准地价更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更新必须是全面的更新

    B

    可以以地价指数为依据进行更新

    C

    更新只要局部更新即可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D
    解析: 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内容:一般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后,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定期做更新,更新内容依据市场变化状况而定,市场变化小时只需对价格做局部调整;市场变化大时需要调整级别等。
    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技||术途径:
    (1)以土地定级(或均质地域)为基础,以市场交易地价资料为依据,更新基准地价。
    (2)以土地定级为基础,以土地收益为依据,以市场交易地价资料为参考,更新基准地价。
    (3)以土地定级(或均质地域)为基础,以地价指数为依据,更新基准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