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李老师说“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如果李老师说的是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 Ⅰ.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Ⅱ.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没考上南京大学 Ⅲ.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Ⅳ.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A、仅Ⅰ和ⅡB、仅Ⅱ和ⅢC、仅Ⅱ、ⅢD、Ⅰ、Ⅱ、Ⅲ

题目

李老师说“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如果李老师说的是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 Ⅰ.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Ⅱ.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没考上南京大学 Ⅲ.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Ⅳ.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

  • A、仅Ⅰ和Ⅱ
  • B、仅Ⅱ和Ⅲ
  • C、仅Ⅱ、Ⅲ
  • D、Ⅰ、Ⅱ、Ⅲ

相似考题
更多“李老师说“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刘、邓三人参加高考,结束后三人讨论时王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刘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邓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是没问题的。”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考上的各一人,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人是对的,另外两个预言都与事实相反。可见(   )

    A.王考上一般大学,刘考上重点,邓没有考上

    B.王考上一般大学,刘没有考上,邓考上重点

    C.王没有考上,刘考上重点,邓考上一般

    D.王没有考上,刘考上一般,邓考上重点

     


     C  

    [详细解答此题的关键点是对刘所预言的理解。刘说他考不上重点大学,那么他的预言就包 括两种情况:一是考上一般大学,二是考不上。由此我们从结果推条件,A项的判断结果是无 一人预言正确;B项是刘、邓两人预言正确;D项也是刘、邓两人预言正确,故排除ABD,而C   项只有邓预言正确,并且王、刘都与所预言事实相反,故选C

     

  • 第2题:

    张飞和李柏今年都报考了MBA,关于他们的考试有如下四个断言:(1)他们俩人至少有一个考上;(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3)李柏确实考上了;(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 最后录取结果表明:这四个断言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下面哪一个结果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A.张飞考上了,李柏没有考上。

    B.张飞和李柏都考上了。

    C.张飞和李柏没考上。

    D.李柏考上了,张飞没考上。


    正确答案:A
    解析:四句断言中(2)和(4)是一对矛盾命题,一定是一真一假。那么(1)和(3)也必然是一真一假。如果(3)为真,那么(1)就是真的,这就与题干的已知条件矛盾,所以,(3)一定是假的,(1)是真的。(3)为假,说明“李柏没有考上”,而(1)又是真的,那么,张飞就必然考上了,即张飞考上了并且李柏没有考上。

  • 第3题:

    喜羊羊和灰太狼今年都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关于他们的考试结果有如下四种说法: ①他们中至少有一个考上了 ②喜羊羊并不必然考上
    ③灰太狼确实考上了 ④并非喜羊羊可能没考上
    最后录取结果表明,这四种说法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
    下列哪项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

    A.喜羊羊考上了,灰太狼没考上
    B.喜羊羊和灰太狼都考上了
    C.喜羊羊和灰太狼都没考上
    D.灰太狼考上了,喜羊羊没考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四种说法,②和④是矛盾关系,则其中必然有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假设说法④为真,喜羊羊考上了,那么说法②是假的,说法①也是真的,那么说法③为假,灰太 狼没有考上。这样四种说法恰好两真两假,即A项正确。如果说法②为真,那么④为假,即喜 羊羊可能没考上。同时①③一真一假,若①为真,则③为假,即灰太狼没有考上,但如此一来他 们就都没有考上,与①矛盾;若③为真,则①也必定为真,故矛盾。因此只有A项正确。

  • 第4题:

    如果甲和乙都没有考上研究生,那么丙就考上研究生。
    要得出甲考上研究生的结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为真?

    A.丙考上研究生
    B.丙没有考上研究生
    C.乙和丙都没有考上研究生
    D.乙和丙没有都考上研究生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甲且?乙→丙
    第三步,辨析选项。
    题目设问要求得出“甲考上”的结论,利用代入法解题。
    A项:“丙”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项:“?丙”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甲或乙”,不确定甲是否考上,排除;
    C项:“乙和丙都没有考上”,其中“?丙”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甲或乙”,而“乙没有考上”是对“甲或乙”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甲一定考上了”,符合;
    D项:“乙和丙没有都考上研究生”即“?(乙且丙)”,等价于?乙或?丙,不确定丙是否考上,无法结合①推出甲考上,排除。

  • 第5题:

    如果王芳考上了研究生并且刘明没有考上研究生,那么李甜一定考不上研究生。 如果以上命题为真,再加上什么前提,可以推出:刘明考上了研究生。

    A. 王芳与李甜一同考上了研究生。
    B. 王芳与刘明都没有考上研究生。
    C. 王芳考上了研究生而刘明没有考上研究生。
    D. 王芳没有考上研究生而刘明考上了研究生。

    答案:A
    解析:
    如果那么为充分条件的命题,只有前件真,后件假,整个命题才能为假,只有A项符合要求,故答案为A。

  • 第6题:

    红星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李老师说:“依我看这个班没人能考上清华。”王老师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考不上清华。”赵老师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A.李老师的推测成立
    B.王老师的推测成立
    C.赵老师的推测成立。
    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大学,那么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答案:E
    解析:

  • 第7题:

    李老师说“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如果李老师说的是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 I.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II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没考上南京大学 III.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 IV.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

    • A、仅I和II
    • B、仅II和III
    • C、仅II、III
    • D、I、II、III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小丽要出门时,妈妈说“你①带上雨伞吧,天气预报说令天有雨”。小丽到了车站,正好②赶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刚上车就听到有人叫她,原来是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张燕,两个人坐到一起就③聊上了。张燕两年前就④考上了研究生,没几天,就跟一个师兄⑤谈上了恋爱,下个月就妥结婚了。两个人越聊越起劲儿,小丽想起该下车时,车门已经⑥关上了。②处的“赶上”与下列哪个“上”意思一样?()

    • A、①带上
    • B、④考上
    • C、⑤谈上
    • D、⑥关上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他真的考上清华了?太让人吃惊了。
    A

    没什么吃惊的

    B

    吃惊没有用

    C

    能考上

    D

    考清华太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女:听说考试成绩已经公布了,你们家小丽考上大学了吗?男:考是考上了,不过学校不太理想。问:男的是什么意思?
    A

    小丽没有考上大学

    B

    小丽的学校不太好

    C

    男的喜欢那所学校

    D

    男的很生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______你去过吗?
    A

    丽丽说的学校对面新开的又好吃又便宜的饭馆

    B

    学校对面新开的又好吃又便宜的丽丽说的饭馆

    C

    又好吃又便宜的学校对面新开的丽丽说的饭馆

    D

    丽丽说的又好吃又便宜的新开的学校对面饭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四岁的丽丽知道明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却不知道自己是明明的妹妹。这种现象体现了儿童思维特点具有(  )。
    A

    可逆性                

    B

    不守恒性

    C

    自我中心性        

    D

    不可逆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替代外界事物。具体的思维特征有:①单维思维;②思维的不可逆性;③自我中心。“丽丽知道明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却不知道自己是明明的妹妹”,这体现的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即思考问题时不能进行顺向和逆向兼顾的思维。

  • 第13题:

    :张飞和李柏今年都报考了MBA,关于他们的考试有如下四个断言:(1)他们两人至少有一个考上;(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3)李柏确实考上了;(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最后录取结果表明:这四个断言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下面哪一个结果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

    A.张飞考上了,李柏没考上

    B.张飞和李柏都考上了

    C.张飞和李柏都没考上

    D.李柏考上了,张飞没考上


    正确答案:A

    真假话题。由模态推理知,条件(2)(4)矛盾,必然有一真一假。而这四个断言中两真两假,因此剩下的(1)(3)也必然一真一假。而若(3)真,即李柏确实考上了;那么(1)他们两人至少有一个考上也为真。这与(1)(3)也必然一真一假相矛盾。故(3)必假,(1)必真,也即:张飞考上了,李柏没考上

  • 第14题:

    红星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 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 李老师说:“依我看这个班没人能考上清华。” 王老师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考不上清华。” 赵老师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 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A.李老师的推测成立。

    B.王老师的推测成立。

    C.赵老师的推测成立。

    D.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大学,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张老师和赵老师的推测形式分别是“如果p则q”和“p并且非q”,互相矛盾,因此。其中必有一个推测成立,另一个不成立。又由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因此,李老师和王老师的推测均不成立,即事实上余涌考上了清华。因此,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即D项为真。

  • 第15题:

    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Ⅲ、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那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仅Ⅳ。
    B.仅Ⅲ、Ⅳ。
    C.仅Ⅱ、Ⅲ、Ⅳ。
    D.仅Ⅰ、Ⅲ、Ⅳ。

    答案:D
    解析:
    【思路点拨】父亲的话是必要条件命题,为真时合理推理有:无前项P无后项Q,故Ⅲ为真。有后项Q就一定有前项P。有前项P不一定有后项Q,故Ⅰ、Ⅳ可以为真。Ⅱ中无前项P而有后项Q,故父子的命题为假。故应选择D选项。

  • 第16题:

    某中学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该中学的毕业班的前景进行推测。甲说: “如果李宁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乙说:“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北大。”丙说:“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宁都考不上北大。”丁说:“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宁能考上北大。”高考结果表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李宁考上了北大 B.李宁没有考上北大
    C. 王路考上了北大 D.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中的矛盾推理题。题中甲和丁的判断是矛盾关系,则甲和丁必有一真一假。按照“四个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得知乙和丙的判断均为假,则可知道李宁考上了北大。

  • 第17题:

    2013年9月,郭明明与蔡晓花在A县结婚,婚后育有一女郭丽丽。之后郭明明便不常回家,而且一回家就对蔡晓花和郭丽丽拳脚相加。蔡晓花一气之下向A县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在立案后开庭审理前,郭家所住的乡镇区划发生变化,被划分到B县。郭明明对A县管辖提出了管辖权异议,A县法院遂将案件移交B县法院审理,B县法院认为案件应由A县法院审理,遂又将案件移交A县法院。 A县法院就案件开庭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蔡晓花要求法庭追加王小菜为第三人,因为其与郭明明感情破裂是由于王小菜的介入。并提出,离婚后女儿归自己扶养,每月郭明明给付1000元抚养费,且要求分割两人的共同财产。 郭明明辩称两人关系破裂不是由于王小菜的原因,而且女儿郭丽丽不是他亲生的,要求分割两人的共同财产,对女儿不承担抚养义务。 最后法院判决两人离婚,两人共有的房子由蔡晓花所有,两人共有的一辆汽车归郭明明所有。但遗漏了郭丽丽的抚养权问题。 判决书送达后,蔡晓花对原判决不服,而且新发现郭明明在他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私下存了50万元,遂上诉至二审法院,要求二审法院对郭丽丽抚养权问题给予审理,且分割50万元存款。 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蔡晓花称当初与郭明明结婚时,不到法定结婚年龄,要求确认婚姻无效,郭明明承认蔡晓花所说属实,郭明明的陈述视为自认
    B.郭明明声称郭丽丽不是其亲生女,要求确认没有父女关系,蔡晓花承认郭丽丽是其前男友之女,蔡晓花的陈述视为自认
    C.如果郭明明提供了郭丽丽与自己的DNA鉴定报告,属于书证
    D.如果蔡晓花提供了用U盘存储的郭明明与王小菜的亲密照,属于电子数据

    答案:D
    解析:
    《民事证据规定》第8条第1款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可见,AB项属于婚姻关系确认和扶养关系确认案件的情况,不能自认,AB项错误。鉴定报告属鉴定意见,C项错误。《民诉解释》第116条规定,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可见D项亲密照属于电子数据,正确。

  • 第18题:

    小丽要出门时,妈妈说“你①带上雨伞吧,天气预报说令天有雨”。小丽到了车站,正好②赶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刚上车就听到有人叫她,原来是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张燕,两个人坐到一起就③聊上了。张燕两年前就④考上了研究生,没几天,就跟一个师兄⑤谈上了恋爱,下个月就妥结婚了。两个人越聊越起劲儿,小丽想起该下车时,车门已经⑥关上了。③处的“上”是什么意思?()

    • A、闭合
    • B、有了结果
    • C、开始并持续
    • D、实现了目的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小魏、小雷、小戴三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小魏说:“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 小雷说:“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了。” 小戴说:“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是没有问题的。” 发榜结果表明,三人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有考上的各一人,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个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事实恰好相反。可见( )。

    • A、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没考上,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 B、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没考上
    • C、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考上一般大学
    • D、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一般大学,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男:我们班小丽考上研究生了。女:她那样也能考上研究生啊?早知道我也去考了。问:女的是什么意思?
    A

    觉得小丽一定能考上

    B

    觉得男的说的有道理

    C

    觉得小丽不应该考上

    D

    觉得小丽学习非常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李老师说“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如果李老师说的是为真,则以下哪项可能为真?()Ⅰ.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Ⅱ.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没考上南京大学Ⅲ.丽丽没考上清华大学,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Ⅳ.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
    A

    仅Ⅰ和Ⅱ

    B

    仅Ⅱ和Ⅲ

    C

    仅Ⅱ、Ⅲ

    D

    Ⅰ、Ⅱ、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查联言命题的负命题。"并非丽丽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明明没有考上南京大学"="丽丽没有考上清华大学或明明考上了南京大学"。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原命题为真,则至少其中一个肢命题为真,因此选项中只要包含一个选言肢或者两个都包含,那么便是正确的,所以只有Ⅳ错误。故选D。

  • 第22题:

    单选题
    如果李浩考上清华大学,那么郑爽和孙楠都考上了北京大学。由此可见()。
    A

    如果李浩没考上清华大学,那么郑爽和孙楠也都考不上北京大学

    B

    如果郑爽和孙楠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么李浩考上了淸华大学

    C

    如果郑爽没考上北京大学,那么李浩没考上清华大学

    D

    如果孙楠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么李浩考上了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査联言和假言命题。如果郑爽没考上,那么郑爽和孙楠都考上了北京大学即为假命题,根据假言命题否后否前原则,可知李浩也没考上。故选C项。

  • 第23题:

    单选题
    一天,邻居李奶奶见到妈妈,两人互相问候以后,李奶奶说:“你家丽丽真刻苦,经常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妈妈很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以后我们一定注意。”李奶奶说这段话的意思是:(  )。
    A

    表扬丽丽刻苦练琴

    B

    丽丽是一个好孩子

    C

    丽丽练琴影响大家睡觉

    D

    丽丽练琴睡觉太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真对不起,以后我们一定注意”说明丽丽练琴影响了大家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