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小儿时期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变化的两个交叉分别发生在()A、出生后4~6h和4~6天B、出生后4~6h和4~6个月C、出生后4~6天和4~6个月D、出生后4~6天和4~6岁E、出生后4~6个月和4~6岁

题目

小儿时期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变化的两个交叉分别发生在()

  • A、出生后4~6h和4~6天
  • B、出生后4~6h和4~6个月
  • C、出生后4~6天和4~6个月
  • D、出生后4~6天和4~6岁
  • E、出生后4~6个月和4~6岁

相似考题
更多“小儿时期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变化的两个交叉分别发生在()”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生理情况下,白细胞数量趋于稳定,变化不超过一倍

    B、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也可降低

    C、感染越重,白细胞数越高

    D、儿童的白细胞分类绝对值以淋巴分类为高

    E、退行性核左移,白细胞总数必增高


    参考答案:B

  • 第2题:

    SPECT的CFOV积分均匀性是指

    A、95%视野内全部像素中最大计数与最小计数的差与和的百分比

    B、95%视野内相邻五个像素为一组,找出两个像素最大计数差值,计算这两个计数差与和的百分比

    C、75%有效视野内全部像素中最大计数与最小计数的差与和的百分比

    D、75%有效视野内相邻五个像素为一组,找出两个像素最大计数差值,计算这两个计数差与和的百分比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 第3题:

    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变化有2次时间交叉,是指A.1~3天及1~3个月SXB

    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变化有2次时间交叉,是指

    A.1~3天及1~3个月

    B.1~3天及1~3岁

    C.4~6天及4~6个月

    D.4~6天及4~6岁

    E.4~6个月及4~6岁


    正确答案:D
    小儿血象特点:出生时白细胞总数可达(15~20)×l09/L,然后逐渐下降,婴儿期白细胞总数维持在10×l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0.30,之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4~6天两者比例相等,称为第一次交叉;1至2岁时,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之后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上升,4~6岁两者比例又相等,称为第二次交叉;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 第4题:

    关于白细胞生理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较成人低,淋巴细胞占50%以上
    B.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儿童较成年人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高
    C.正常情况白细胞计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D.白细胞分类计数时成年人较儿童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低
    E.正常分娩时白细胞计数可降低

    答案:B
    解析:
    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较成人高,可达(15~30)×10/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选项A说法错误。白细胞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是:新生较高,保持3个月逐渐减至成人水平,选项C说法错误。新生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6~9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增多,婴儿期以淋巴细胞为主,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选项D说法错误。妊娠与分娩时白细胞均增高,分娩时可达34×10/L,分娩后2~5天恢复正常,选项E说法错误。本题最佳答案是B。

  • 第5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 第6题:

    白细胞总数2.7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应计数50~100个白细胞。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小儿时期白细胞分类有一重要特点,即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的两次交叉,时间分别是()

    • A、4~6周和4~6个月
    • B、4~6天和4~6个月
    • C、4~6天和4~6岁
    • D、4~6周和4~6岁
    • E、4~6个月和4~6岁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判断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发现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应分别报告,但包括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百分数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诊断伤寒常做的检查是()
    A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粪便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配伍题
    伤寒()|流脑()
    A

    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B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培养

    C

    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

    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

    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当白细胞总数超过20.0×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多少个白细胞?

    正确答案: 一般应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房地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指( )。

    A.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B.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其要素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C.一种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另一种房地产或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D.在一定时期内,一种房地产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对于该种房地产自身价格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小儿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相等的时间分别是()和()。


    参考答案:4-6天,4-6岁

  • 第15题:

    诊断伤寒常用的检查是( )

    A.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B.白细胞计数分类及粪便培养

    C.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小儿时期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变化的两个交叉分别发生在

    • A、出生后4~6h和4~6天
    • B、出生后4~6h和4~6个月
    • C、出生后4~6天和4~6个月
    • D、出生后4~6天和4~6岁
    • E、出生后4~6个月和4~6岁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发现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应分别报告,但包括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百分数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对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当白细胞总数超过20.0×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多少个白细胞?


    正确答案:一般应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

  • 第19题:

    白细胞数量和计数分类百分比值正常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总数:(4.0~10.0)*109/L
    (4000~10000/mm3
    分类:中性粒细胞(50%~70%)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 第20题:

    问答题
    白细胞数量和计数分类百分比值正常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 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总数:(4.0~10.0)*109/L
    (4000~10000/mm3
    分类:中性粒细胞(50%~70%)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小儿时期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变化的两个交叉分别发生在
    A

    出生后4~6h和4~6天

    B

    出生后4~6h和4~6个月

    C

    出生后4~6天和4~6个月

    D

    出生后4~6天和4~6岁

    E

    出生后4~6个月和4~6岁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时,单核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是()
    A

    0%~1%

    B

    1%~5%

    C

    3%~8%

    D

    20%~40%

    E

    50%~7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生理情况下,白细胞数量趋于稳定,变化不超过一倍

    B

    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也可降低

    C

    感染越重,白细胞数越高

    D

    儿童的白细胞分类绝对值以淋巴分类为高

    E

    退行性核左移,白细胞总数必增高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确答案: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婴幼儿。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