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赵某,男,64岁,工人。 病史: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二十多年”,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题目

赵某,男,64岁,工人。 病史: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二十多年”,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诊断:肝癌(气滞血瘀)
分析: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精微变为痰浊,痰阻气滞,肝脉阻塞,渐为肝积,见胁下痞块;气结不行,血瘀日甚,故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脾胃运化失司,故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为气滞血瘀较甚之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当归15g桃仁10g红花6g山甲15g蒌壳10g柴胡9g三棱10g莪术10g郁金12g党参15g水煎服日1剂
更多“赵某,男,64岁,工人。 病史: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二十多年”,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或妇女痛经,经色紫黯,夹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其证属

    A.气血两虚证
    B.气滞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气不摄血证

    答案:B
    解析:
    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爪甲淡白,舌淡嫩,脉细弱。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阻滞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或妇女痛经,经色紫黯,夹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 第2题:

    某男,53岁,干部。 病史: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年来出现多食易饥,但体重下降,两月之内体重下降12斤,近三个月来上症加重,并觉口渴欲饮,尿多,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消渴(中消-胃热炽盛)
    分析: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酒醇,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多食易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形失所养,则体重下降;脾虚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下注,故尿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味:生地15g生石膏30g知母12g麦冬12g牛膝10g川连3g栀子9g大黄5g玄参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3题:

    成某,男,42岁,技术员。 病史:平素情绪易怒。二月前因教育孩子问题与妻子吵架后,每次夫妻同房就出现阳事不举,伴心情抑郁,胸脘不适,胁肋胀闷,食少便溏,苔薄,脉弦。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阳痿(肝郁不舒)
    分析:肝主筋,阴器为宗筋之汇,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条达,宗筋所聚无能,而出现阳事不举;肝郁气滞,故烦躁易怒,胸脘不适,胁肋胀闷;肝木乘犯脾土,脾失健运,故食少便溏;脉弦为肝郁不舒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9g白芍15g当归12g白术12g
    茯苓15g香附9g枳壳10g甘草6g薄荷5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4题:

    覃某,男,54岁,干部。 病史:平时喜食肥甘厚味,嗜酒,形体较肥胖,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史已三年。2001年12月中旬就诊。自叙昨天中午突然出现左胸部闷痛,持续约1分钟自行缓解,但于昨天下手、晚上及今晨分别再次发作三次,伴气短,倦怠乏力,纳呆便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胸痹(痰浊闭阻证)
    分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心脉痹阻,故左胸部闷痛而气短;痰浊困脾,脾失健运,故咯吐痰涎,倦怠乏力,纳呆便溏,恶心;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脾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栝蒌壳12g薤白12g半夏10g厚朴10g
    枳实12g茯苓15g砂仁6g丹参15g橘红10g陈皮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5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证型为()

    • A、湿热下注
    • B、肝肾阴虚
    • C、瘀毒内阻
    • D、气滞血瘀
    • E、热邪炽盛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患者男性,45岁,素有胁痛史5年,时有纳差乏力。近2个月因心情不佳,胁痛症状突然加重,以右胁明显,胁痛引背,且胁下出现肿块,逐渐增大,按之坚硬而疼痛,伴脘腹胀满,不能食,四肢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班,脉弦涩。本病中医应诊断为()。

    • A、痞满
    • B、积聚
    • C、胁痛
    • D、肝癌
    • E、臌胀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患者男性,45岁,素有胁痛史5年,时有纳差乏力。近2个月因心情不佳,胁痛症状突然加重,以右胁明显,胁痛引背,且胁下出现肿块,逐渐增大,按之坚硬而疼痛,伴脘腹胀满,不能食,四肢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班,脉弦涩。其治法为()。

    • A、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 B、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 C、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 D、养血柔肝,活血消癥
    • E、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正确答案:E

  • 第8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若转为鼓胀之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者,可改用()

    • A、膈下逐瘀汤加味
    • B、八珍汤
    • C、膈下逐瘀汤
    • D、槐角丸
    • E、调营饮

    正确答案:E

  • 第9题:

    常某,男,65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经常酗酒。一个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伴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脘痞,纳差,溲赤便干,舌质紫黯,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肝癌,其辨证分型是()

    • A、气滞血瘀
    • B、脾虚湿困
    • C、湿热聚毒
    • D、肝肾阴虚
    • E、瘀血内阻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胸胁胀满,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舌紫暗,脉弦涩。应诊断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胸胁胀满为气滞之象,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舌紫暗为血瘀之象,脉弦涩可确定其为气滞血瘀证,故选B项。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可选用()
    A

    膈下逐瘀汤加味

    B

    八珍汤

    C

    复元活血汤

    D

    槐角丸

    E

    黄连解毒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45岁,素有胁痛史5年,时有纳差乏力。近2个月因心情不佳,胁痛症状突然加重,以右胁明显,胁痛引背,且胁下出现肿块,逐渐增大,按之坚硬而疼痛,伴脘腹胀满,不能食,四肢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班,脉弦涩。本病中医应诊断为()
    A

    痞满

    B

    积聚

    C

    胁痛

    D

    肝癌

    E

    臌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赵某,男,64岁,工人。 病史: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二十多年”,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肝癌(气滞血瘀)
    分析: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精微变为痰浊,痰阻气滞,肝脉阻塞,渐为肝积,见胁下痞块;气结不行,血瘀日甚,故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脾胃运化失司,故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为气滞血瘀较甚之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当归15g桃仁10g红花6g山甲15g蒌壳10g柴胡9g三棱10g莪术10g郁金12g党参15g水煎服日1剂

  • 第14题:

    王某,男,60岁,农民。2000年7月10日入院。 主诉:脐腹针刺样疼痛8月余,症状加重一周。 病史:8月前因车祸被摩托车压过腹部后,经常出现脐腹针刺样疼痛,经B超、CT以及腹部平片检查未发现异常,后经服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见明显好转,近周来上症加重,而求中医治疗来院就诊。入院症见:脐腹刺痛,拒按,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腹痛(瘀血阻滞)
    分析:根据患者出现脐腹部位疼痛8个月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腹痛。由于患者因外伤后致病,出现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此乃属瘀血阻滞之证。由于瘀血阻滞腹内脏腑经络,故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瘀血属有形之实邪,故腹痛拒按。舌质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6g当归12g川芎10g延胡索10g赤芍10g小回香10g肉桂2g(另焗)干姜5g水煎服。

  • 第15题:

    覃某,男,35岁,干部。 病史: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及辛辣煎炒之品,不慎受邪之后出现发热恶寒,自服维C银翘片2天后,身热转甚,壮热不寒,胸痛胸满,咳吐浊痰,色黄浊,有腥臭味,伴汗出烦躁,咳嗽气急,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肺痈(成痈期)
    分析:感受外邪,入里化热,加之平素嗜食辛辣厚味,体内痰热偏盛,内外合邪,熏灼于肺,热壅血瘀,蕴毒成痈,肺气不利,则咳嗽气急,胸痛胸满,咳吐浊痰,色黄浊,有腥臭味;热毒内盛,蒸迫津液,故壮热不寒,汗出烦躁;灼伤阴津,故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芦根15g冬瓜仁15g桃仁10g薏苡仁15g黄芩10g黄连4g黄柏6g银花12g鱼腥草15g栀子9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6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诊断为()

    • A、胃癌
    • B、肝癌
    • C、大肠癌
    • D、腹痛
    • E、鼓胀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可选用()

    • A、膈下逐瘀汤加味
    • B、八珍汤
    • C、复元活血汤
    • D、槐角丸
    • E、黄连解毒汤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患者男性,45岁,素有胁痛史5年,时有纳差乏力。近2个月因心情不佳,胁痛症状突然加重,以右胁明显,胁痛引背,且胁下出现肿块,逐渐增大,按之坚硬而疼痛,伴脘腹胀满,不能食,四肢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班,脉弦涩。处方宜选()。

    • A、复元活血汤
    • B、身痛逐瘀汤
    • C、大黄蛰虫丸
    • D、人参鳖甲汤
    • E、柴胡疏肝散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患者,男,38岁。病史:半年前因身目发黄,体倦乏力,恶心欲吐,纳呆,厌油腻,小便黄,大便溏烂,到某医院就诊,经治疗(药物不详),未见好转,症状反而加重,现自诉脘腹作胀较甚,口淡不渴,神疲畏寒,纳少,大便溏烂,诊见:身目俱黄,色暗不鲜,舌淡苔腻,脉沉迟。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黄疸(阴黄-寒湿证)
    分析:患者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阻滞中焦,胆汁受阻,溢于肌肤,则发为身目皆黄;寒湿同为阴邪,故黄色暗而不鲜,口淡不渴;寒湿困脾,运化失常,则脘腹作胀,纳少,大便溏烂;脾阳不振,形体失养故神疲畏寒;舌淡苔腻,脉沉迟为阳虚寒湿不化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15g白术10g附子10g(先煎2小时)干姜3g肉桂3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0题:

    患者,男,45岁。病史:右胁疼痛反复5年余。经化验检查,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曾在当地医院治疗1月余未愈而来诊。刻下见右胁胀痛,走窜不定,痛连及胸背,情志激惹则痛甚,善太息,得嗳气则舒,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分析: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胁络失和,故右胁胀痛,痛连及胸背;气无形时聚时散,故疼痛走窜不定;情志激惹则肝失条达愈甚,故疼痛加剧;情志不遂,故善太息;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则纳呆,脘腹胀满,得嗳气则舒;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香附15g川芎10g甘草6g陈皮6g当归12g川拣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1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法为()

    • A、补益肝肾,清热活血
    • B、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 C、利湿和胃,清热化痰
    • D、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 E、滋阴活血,化湿解毒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证候,患者出现胸胁胀闷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的主症?(  )
    A

    气滞证

    B

    气滞血瘀证

    C

    血寒证

    D

    血瘀证

    E

    气虚血瘀证


    正确答案: C
    解析:
    胸胁胀闷或走窜疼痛为气滞表现。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为血瘀表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本证大多由气滞而致血瘀。

  • 第23题:

    单选题
    患者,男,65岁。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经常酗酒。1个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伴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脘痞,纳差,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肝癌,其辨证分型是(  )。
    A

    湿热聚毒

    B

    肝肾阴虚

    C

    脾虚湿困

    D

    气滞血瘀

    E

    瘀血内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患者诊断为肝癌,伴胁肋胀痛,身目发黄,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脘痞,纳差,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为湿热内蕴之象,故辨证为湿热蕴毒。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女,59岁,有"乙肝"病史30余年,现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若转为鼓胀之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者,可改用()
    A

    膈下逐瘀汤加味

    B

    八珍汤

    C

    膈下逐瘀汤

    D

    槐角丸

    E

    调营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