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男,50岁。 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题目

患者,男,50岁。 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50岁。 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25岁,1999年7月20日初诊。 病史:病患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一年。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心悸加重,并伴有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前来求治。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男性,20岁。


    正确答案: 诊断:心悸(饮邪上犯)
    分析:病久体虚,心阳不足,心失温养,神不守舍,故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水湿内侵,停于心下,则心悸加重;脾为湿困,则胸脘痞闷,形寒肢冷;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水湿不化,而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弦滑为水饮内停之象。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8g白术12g甘草6g制附子先煎8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题:

    李某,男,35岁,工人,于1998年4月2日就诊。 主诉:身肿腰以下甚,伴肢冷便溏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原因出现全身水肿尤以腰以下为甚,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今前来就诊。现症见: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型)
    证候分析:患者因中阳虚衰,脾失健运,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故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脾虚气弱,阳不曙煦,故神倦肢冷,阳不化气,致水湿不行,而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皆脾阳虚衰,水湿内聚之证。
    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
    干姜、附子、草果仁、茯苓、白术、木瓜、大腹皮、木香、川朴、生姜、大枣、甘草。

  • 第3题:

    李某,男,35岁,农民。2002年8月6日初诊。 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尿少1年余,复发半月。 病史:患者自诉1年来每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夜尿多,头晕,乏力,畏寒,面色苍白,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时有好转,但病情反复出现,半月来下肢浮肿复发,尿量少,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进食少,腹部胀满,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细。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药(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肾阳衰微证)
    分析:平素劳累过度,肾气亏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泛肌肤,发为水肿。膀胱开合失常,出现尿少,肾气虚则出现腰酸乏力,阳气不足,不能温达四肢,则出现畏寒肢冷,脾气虚,运化失职,则出现进食少、腹部胀满,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故见面色苍白、头晕。舌质淡胖,苔白,脉细为气虚水停之象。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制附子10g(先煎)肉桂10g熟地15g丹皮15g白术15g伏苓15g泽泻15g车前子10g(包煎)牛膝15g生姜10g山茱萸10g淮山15g日一剂,水煎服。

  • 第4题:

    王某,女,48岁,农民。2001年8月5日初诊。 主诉:目黄、身黄、尿黄3月余。 病史:有慢性胃炎病史。3月前由于劳累过度,而自觉全身乏力,逐渐出现身黄、尿黄,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慢性肝炎”曾服药(药物不详)未见好转,而来我院要求中医药治疗。就诊时证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脘痞食少,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名、药物与用量、煎服法。


    正确答案: 诊断:黄疸(阴黄——寒湿阻遏)
    分析:根据患者目黄、身黄、尿黄2月余的临床特征,故诊断为黄疸。由于患者平素有慢性胃炎病史,加上本次发病为劳累过度而发病,患者有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食少,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的临床表现,此乃属阴黄中的寒湿阻遏证。由于有“慢性胃炎”而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湿阻滞,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而发黄。“阴主晦”阳虚寒重,故黄色晦暗如烟熏。脾虚不运寒湿困阻,则脘痞食少,腹胀便溏。阳虚失于温养,则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者,主寒湿。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退黄。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30g白术15g附子10g干姜6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 第5题:

    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患者以往反复感邪而失治,损伤正气,气虚及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司,水湿聚不行,泛溢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此为因虚致实,而水性趋下,故浮肿见于双下肢而按之凹陷如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阳虚水湿内聚之征。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附子6g(先煎2小时)干姜3g草果6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5g大腹皮15g木瓜6g木香5g(后下)厚朴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6题:

    患者,男,25岁,1999年7月20日初诊。病史:病患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一年。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心悸加重,并伴有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前来求治。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心悸(饮邪上犯)
    分析:病久体虚,心阳不足,心失温养,神不守舍,故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水湿内侵,停于心下,则心悸加重;脾为湿困,则胸脘痞闷,形寒肢冷;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水湿不化,而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弦滑为水饮内停之象。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8g白术12g甘草6g制附子先煎8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7题:

    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汗证(肺卫不固)
    分析:素体薄弱,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汗出较多,恶风,易感冒;劳则气耗,故遇劳则甚;气虚则形体失养,故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脉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0g防风9g浮小麦20g糯稻根10g煅牡蛎30g党参18g炙草4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8题:

    单选题
    小儿肾病水肿,症见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便溏,脘闷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细弱。其证型是(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水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不易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弱,治疗用何方最佳:
    A

    实脾饮 

    B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C

    胃苓汤合五皮饮 

    D

    参苓白术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李某,男,35岁,工人,于1998年4月2日就诊。 主诉:身肿腰以下甚,伴肢冷便溏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原因出现全身水肿尤以腰以下为甚,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今前来就诊。现症见: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型)
    证候分析:患者因中阳虚衰,脾失健运,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故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脾虚气弱,阳不曙煦,故神倦肢冷,阳不化气,致水湿不行,而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皆脾阳虚衰,水湿内聚之证。
    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
    干姜、附子、草果仁、茯苓、白术、木瓜、大腹皮、木香、川朴、生姜、大枣、甘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韦某,71岁,退休干部,2000年12月就诊。病史:患者有四十年吸烟史,十年前就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病情反复发作,冬季病情较重。一月来患者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喘证(虚喘-肾气虚)
    分析:年高久病,肺肾俱虚,肾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发为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下元亏虚,根本不固,故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形体失于温养,则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制附子先下8g桂枝6g熟地12g淮山15g
    丹皮9g茯苓18g泽泻12g胡桃肉12g人参12g蛤蚧10g萸肉9g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其最佳选方是()
    A

    越婢加术汤

    B

    五皮饮合胃苓汤

    C

    实脾饮

    D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E

    疏凿饮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某,男,33岁,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试述其中医诊断,症候,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
    证型:脾阳虚衰阴水证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主方:实脾饮加味。
    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

  • 第14题:

    古某,男,68岁,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其选方为()

    • A、银翘散
    • B、麻黄汤
    •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D、越婢加术汤
    • E、实脾饮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罗某,女,45岁。2001年8月初诊。 病史:患者就诊时精神困倦,面色白,下肢明显水肿。自诉二年来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水湿不化,泛滥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日久阳虚愈甚,水湿等阴邪更甚,水性趋下,故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阳虚不能温煦四末,故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之征。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干姜6g熟附子先煎6g草果10g白术12g茯苓15g木瓜12g木香9g厚朴12g大腹皮15g黄芪18g泽泻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6题:

    患者,男,50岁。面色白光白乏力,脘腹胀闷,纳减便溏,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身肿,腰以下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治疗首选方()

    • A、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 B、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 C、杞菊地黄丸
    • D、金匮肾气丸
    • E、无比山药丸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韦某,71岁,退休干部,2000年12月就诊。病史:患者有四十年吸烟史,十年前就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病情反复发作,冬季病情较重。一月来患者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喘证(虚喘-肾气虚)
    分析:年高久病,肺肾俱虚,肾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发为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下元亏虚,根本不固,故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形体失于温养,则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制附子先下8g桂枝6g熟地12g淮山15g
    丹皮9g茯苓18g泽泻12g胡桃肉12g人参12g蛤蚧10g萸肉9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8题:

    患者,男,38岁。病史:半年前因身目发黄,体倦乏力,恶心欲吐,纳呆,厌油腻,小便黄,大便溏烂,到某医院就诊,经治疗(药物不详),未见好转,症状反而加重,现自诉脘腹作胀较甚,口淡不渴,神疲畏寒,纳少,大便溏烂,诊见:身目俱黄,色暗不鲜,舌淡苔腻,脉沉迟。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黄疸(阴黄-寒湿证)
    分析:患者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阻滞中焦,胆汁受阻,溢于肌肤,则发为身目皆黄;寒湿同为阴邪,故黄色暗而不鲜,口淡不渴;寒湿困脾,运化失常,则脘腹作胀,纳少,大便溏烂;脾阳不振,形体失养故神疲畏寒;舌淡苔腻,脉沉迟为阳虚寒湿不化之象。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15g白术10g附子10g(先煎2小时)干姜3g肉桂3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9题:

    患者水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不易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弱,治疗用何方最佳:

    • A、实脾饮 
    • B、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 C、胃苓汤合五皮饮 
    • D、参苓白术散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配伍题
    肾病患儿,肢体水肿,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便溏,脘闷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细弱。其证型是( )|肾病患儿,高度浮肿,按之没指,面色白,尿少腹胀,神疲肢冷,食欲减退,脉细无力。其证型是( )
    A

    风水相搏

    B

    湿热内侵

    C

    水毒内闭

    D

    脾虚湿困

    E

    脾肾阳虚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汗证(肺卫不固)
    分析:素体薄弱,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汗出较多,恶风,易感冒;劳则气耗,故遇劳则甚;气虚则形体失养,故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脉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0g防风9g浮小麦20g糯稻根10g煅牡蛎30g党参18g炙草4g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儿肾病,肢体水肿,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少便溏,脘闷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细弱。其中医辨证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解析:
    舌淡苔白滑,脉细弱说明是虚实夹杂,备选项中只有脾虚湿困符合。四诊均支持此结论。

  • 第23题:

    问答题
    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患者以往反复感邪而失治,损伤正气,气虚及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司,水湿聚不行,泛溢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此为因虚致实,而水性趋下,故浮肿见于双下肢而按之凹陷如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阳虚水湿内聚之征。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附子6g(先煎2小时)干姜3g草果6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5g大腹皮15g木瓜6g木香5g(后下)厚朴6g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古某,男,68岁,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其选方为()
    A

    银翘散

    B

    麻黄汤

    C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D

    越婢加术汤

    E

    实脾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