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林某,女,农民。 病史:五年前冬受寒后发病,以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题目

林某,女,农民。 病史:五年前冬受寒后发病,以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相似考题
更多“林某,女,农民。 病史:五年前冬受寒后发病,以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因受风寒而哮喘发作,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咳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浮紧,主方选

    A.射干麻黄汤

    B.三子养亲汤

    C.苏子降气汤

    D.定喘汤

    E.以上皆非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患者因受寒而哮喘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咳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浮紧,主方选(  )
    A.射干麻黄汤
    B.三子养亲汤
    C.苏子降气汤
    D.小青龙汤


    答案:A
    解析:
    属寒哮,用射干麻黄汤.

  • 第3题:

    马某,女性,35岁,反复发作气急痰鸣6年余。10分钟前受寒复发,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渴喜热饮,形寒怕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浮紧。此病证的治法是( )

    A.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B.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C.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D.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E.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林某,女,农民。 病史:五年前冬受寒后发病,以后每遇天冷则反复发作,三天前淋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轻咳,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哮病(发作期-寒哮)
    分析:寒痰留伏于肺,为外邪所触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故呼吸急促,胸满憋闷,喉中漉漉如水鸡声;痰气相击,肺气不利,故轻咳;寒为阴邪,故咯痰色白粘而不爽,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感风寒而内有痰湿之象。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10g炙麻黄8g细辛3g制半夏10g生姜3片
    紫菀10g款冬花10g甘草5g五味子5g杏仁12g白芥子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5题:

    覃某,男,35岁,干部。 病史: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及辛辣煎炒之品,不慎受邪之后出现发热恶寒,自服维C银翘片2天后,身热转甚,壮热不寒,胸痛胸满,咳吐浊痰,色黄浊,有腥臭味,伴汗出烦躁,咳嗽气急,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肺痈(成痈期)
    分析:感受外邪,入里化热,加之平素嗜食辛辣厚味,体内痰热偏盛,内外合邪,熏灼于肺,热壅血瘀,蕴毒成痈,肺气不利,则咳嗽气急,胸痛胸满,咳吐浊痰,色黄浊,有腥臭味;热毒内盛,蒸迫津液,故壮热不寒,汗出烦躁;灼伤阴津,故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芦根15g冬瓜仁15g桃仁10g薏苡仁15g黄芩10g黄连4g黄柏6g银花12g鱼腥草15g栀子9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6题:

    男性,41岁。于3天前受寒后出现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如窒,喉中有哮鸣声,咯痰稀白呈泡沫状,口淡不渴,面白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患者素有哮喘史20年。本病应诊断为()

    • A、感冒
    • B、咳嗽
    • C、喘证
    • D、哮病
    • E、肺胀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患者,女,46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暗,口不渴,天冷易发,舌苔白滑,脉弦紧。 该患者可诊断为()。

    • A、哮证
    • B、喘证
    • C、肺痨
    • D、咳嗽
    • E、感冒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患者以往反复感邪而失治,损伤正气,气虚及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司,水湿聚不行,泛溢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此为因虚致实,而水性趋下,故浮肿见于双下肢而按之凹陷如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阳虚水湿内聚之征。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附子6g(先煎2小时)干姜3g草果6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5g大腹皮15g木瓜6g木香5g(后下)厚朴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9题:

    患者,男,25岁,1999年7月20日初诊。病史:病患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一年。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心悸加重,并伴有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前来求治。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心悸(饮邪上犯)
    分析:病久体虚,心阳不足,心失温养,神不守舍,故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水湿内侵,停于心下,则心悸加重;脾为湿困,则胸脘痞闷,形寒肢冷;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水湿不化,而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弦滑为水饮内停之象。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8g白术12g甘草6g制附子先煎8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0题:

    患者吴某,男性,40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天前感寒后出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黯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加重,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若患者咳逆上气,汗多,可加服()

    • A、桂枝
    • B、生龙骨
    • C、白芍
    • D、生牡蛎
    • E、黄芪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症见发病初起,咳嗽,咯痰不爽,痰色白而稀薄,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口淡不渴,头痛,鼻塞,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为(  )。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解析: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证明有表邪,结合选项只能选A。

  • 第12题:

    问答题
    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汗证(肺卫不固)
    分析:素体薄弱,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汗出较多,恶风,易感冒;劳则气耗,故遇劳则甚;气虚则形体失养,故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脉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0g防风9g浮小麦20g糯稻根10g煅牡蛎30g党参18g炙草4g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患者男,40岁。因受寒而哮喘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咳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浮紧,主方选

    A.射干麻黄汤
    B.三子养亲汤
    C.苏子降气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汤

    答案:A
    解析:
    患者辨病属哮病发作期,寒哮。辨证为寒痰伏肺,遇感触发。治当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选射干麻黄汤。

  • 第14题:

    病人因受寒而哮喘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咯吐不爽,形寒怕冷,口不渴,舌苔白滑,脉象浮紧,主方选

    A.射干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苏子降气汤
    D.三子养亲汤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雷某,女,36岁,11月5日初诊。 主诉:头痛1天。 病史: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剧拘紧,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头痛(风寒头痛)
    分析: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清阳之气被遏,清窍不利,故头痛,其痛连及项背,遇风尤剧。因感受外邪所致,以邪实为主,故头痛起病突然。寒主收引,故痛剧拘紧。风寒客于已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邪未化热,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川芎10g羌活10g白芷10g细辛3g薄荷5g(后下)荆芥10g防风10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 第16题:

    李某,女54岁,干部。 病史:素体虚弱,半年来自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脉弱无力。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心悸(心阳不振)
    分析: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心阳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血运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脉弱无力为阳虚不振之象。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9g炙甘草9g生龙齿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黄芪18g人参12g制附子先煎9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7题:

    罗某,女,45岁。2001年8月初诊。 病史:患者就诊时精神困倦,面色白,下肢明显水肿。自诉二年来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水湿不化,泛滥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日久阳虚愈甚,水湿等阴邪更甚,水性趋下,故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按之如泥;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阳虚不能温煦四末,故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之征。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干姜6g熟附子先煎6g草果10g白术12g茯苓15g木瓜12g木香9g厚朴12g大腹皮15g黄芪18g泽泻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8题:

    病例分析:雷某,女,36岁,11月5日初诊。主诉:头痛1天。病史: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剧拘紧,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头痛(风寒头痛)
    分析: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清阳之气被遏,清窍不利,故头痛,其痛连及项背,遇风尤剧。因感受外邪所致,以邪实为主,故头痛起病突然。寒主收引,故痛剧拘紧。风寒客于已表,卫阳被遏,故恶风畏寒。寒邪未化热,故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川芎10g 羌活10g 白芷10g 细辛3g 薄荷5g(后下) 荆芥10g 防风10g 甘草6g 日一剂 水煎服

  • 第19题:

    患者男,40岁。因受寒而哮喘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咳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浮紧,主方选()

    • A、射干麻黄汤
    • B、三子养亲汤
    • C、苏子降气汤
    • D、小青龙汤
    • E、桂枝汤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韦某,71岁,退休干部,2000年12月就诊。病史:患者有四十年吸烟史,十年前就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病情反复发作,冬季病情较重。一月来患者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喘证(虚喘-肾气虚)
    分析:年高久病,肺肾俱虚,肾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发为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下元亏虚,根本不固,故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形体失于温养,则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制附子先下8g桂枝6g熟地12g淮山15g
    丹皮9g茯苓18g泽泻12g胡桃肉12g人参12g蛤蚧10g萸肉9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1题:

    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汗证(肺卫不固)
    分析:素体薄弱,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汗出较多,恶风,易感冒;劳则气耗,故遇劳则甚;气虚则形体失养,故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脉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0g防风9g浮小麦20g糯稻根10g煅牡蛎30g党参18g炙草4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2题:

    某男,60岁,干部。病史:10年前因受凉后咳嗽。此后每因起居不慎,愈而复发,或迁延不愈。喉痒咯痰不畅,尤以秋冬季为甚,且有逐年加重之势。近两年来,咳嗽更为频繁,吐痰量多,痰白粘稠,并感胸闷气粗,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脉濡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咳嗽(痰湿蕴肺型)
    分析:因外感后调摄不周,肺卫受损,卫外功能不固,故易感受外邪而反复咳嗽;子盗母气,脾气亏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壅于肺,肺气不利,故见咳声重,痰多色白质粘,胸闷气粗;脾不升清,则大便溏泄;气血生化乏源,故饮食减少,形体日渐消瘦,体力日渐减退;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7g茯苓12g陈皮6g甘草3g苏子10g白芥子7g莱菔子10g苍术10g厚朴10g党参15g白术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3题:

    单选题
    男性,41岁。于3天前受寒后出现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如窒,喉中有哮鸣声,咯痰稀白呈泡沫状,口淡不渴,面白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患者素有哮喘史20年。本病应诊断为()
    A

    感冒

    B

    咳嗽

    C

    喘证

    D

    哮病

    E

    肺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白色粘痰,口不渴,天冷或遇寒而发,形寒怕冷,伴有恶寒,喷嚏,流涕等表寒证,舌苔白滑,脉浮紧。其代表方剂有()
    A

    大青龙汤

    B

    定喘汤

    C

    苏子降气汤

    D

    三子养亲汤

    E

    射干麻黄汤


    正确答案: E
    解析: 射干麻黄汤: 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