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请简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血清脂蛋白*脂蛋白(a),LP(a)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300mg/L
    [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第2题:

    请简述血清肌酐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全血肌酐: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
    (2)鉴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疾病:器质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浓度常超过200μmol/L;而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脱水、肾病综合征等患者,血肌酐浓度升高常不超过200μmol/L。
    (3)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如仅有血尿素氮升高而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则可能为消化道出血或尿路梗阻等肾外因素引起。
    (4)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33~177μ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血肌酐为178~442μmol/L;
    ③肾衰竭期:又称尿毒症早期,血肌酐443~707μmol/L;
    ④尿毒症期:又称尿毒症晚期,血肌酐>707μmol/L。

  • 第3题:

    请简述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才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
    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
    ②营养不良;
    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
    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③先天性的低^y球蛋白血症。

  • 第4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M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成人: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发生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 第5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红素(STB)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总胆红素:3.4~17.1μmol/L(成人);结合胆红素:0~6.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
    ①判断黄疸的程度: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
    ②判断黄疸的病因:总胆红素<85.5μmol/L常为溶血性黄疸,17.1~171μmol/L为肝细胞黄疸,171~265μmol/L为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342μmol/L常为完全性梗阻性黄疸。
    (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对鉴别黄疸的类型有重要意义。
    ①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20%提示溶血性黄疸,在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②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黄疸等;
    ③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
    ④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结合胆红素增高:对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 第6题: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参考值为1.5-2.5:1。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

  • 第7题:

    问答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M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成人: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发生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红素(STB)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总胆红素:3.4~17.1μmol/L(成人);结合胆红素:0~6.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
    ①判断黄疸的程度: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
    ②判断黄疸的病因:总胆红素<85.5μmol/L常为溶血性黄疸,17.1~171μmol/L为肝细胞黄疸,171~265μmol/L为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342μmol/L常为完全性梗阻性黄疸。
    (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对鉴别黄疸的类型有重要意义。
    ①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20%提示溶血性黄疸,在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②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黄疸等;
    ③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
    ④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结合胆红素增高:对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STP)60~80g/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A/G为(1.5~2.5):1。
    2.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多数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可正常,而球蛋白增加;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白蛋白逐渐下降者预后不良,白蛋白减少到25g/L以下者易出现腹水。
    (3)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慢性感染、恶性淋巴瘤、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主要由白蛋白减少引起,可见于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等疾病。
    (5)A/G比值倒置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转时白蛋白则可回升,A/G比值也趋于正常。
    (6)血清球蛋白降低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和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才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
    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
    ②营养不良;
    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
    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③先天性的低^y球蛋白血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脂蛋白*脂蛋白(a),LP(a)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300mg/L
    [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5.17mmol/L(<200mg/dl)为合适水平,5.17~6.47mmol/L(200~250mg/dl)为轻度升高(边缘水平),≥6.47mmol/L(≥25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7.76mmol/L(≥300mg/dl)为严重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年龄和性别:7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但50岁以后高于男性;
    ②饮食: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热量饮食TC升高;
    ③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TC升高。
    2)病理性变化
    增高:
    ①原发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
    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
    降低: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严重的贫血;
    ③甲亢。

  • 第14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A的种类,以及免疫球蛋白A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
    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0.7~3.5g/LSl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 第15题:

    请简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40U/L(速率法3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0U/L(速率法37℃);ALT/AST≤1。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明显升高,ALT/AST>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出现酶-胆(红素)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良。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血清转氨酶处于较高水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有可能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持续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则应考虑慢性肝炎的诊断。
    (3)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可有轻、中度增高或降低。
    (4)肝癌、阻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可呈轻、中度增高。
    (5)其他疾病:如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多种化学毒物或药物(如砷、氯丙嗪、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均可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6)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增高为主,在发病后6~8小时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降至正常。

  • 第16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 第17题:

    请简述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胆红素5.1~17.1μmol/L(0.3~1.1mg/dl),10L清结合胆红素1.7~6.8μmol/L(0.1~0.4mg/dl)。
    [临床意义]
    1)STB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171μmol/L,阻塞性黄疸>171μmol/L。
    2)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 第18题: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主要诊断意义


    正确答案: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肝脏损害至一定程度后出现改变;主要反映慢性肝损害,急性或局灶性损害时正常。

  • 第19题:

    问答题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参考值为1.5-2.5:1。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总胆固醇(TC)*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5.17mmol/L(<200mg/dl)为合适水平,5.17~6.47mmol/L(200~250mg/dl)为轻度升高(边缘水平),≥6.47mmol/L(≥25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7.76mmol/L(≥300mg/dl)为严重高胆固醇血症。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年龄和性别:7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但50岁以后高于男性;
    ②饮食: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热量饮食TC升高;
    ③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TC升高。
    2)病理性变化
    增高:
    ①原发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
    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
    降低: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
    ②严重的贫血;
    ③甲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A的种类,以及免疫球蛋白A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
    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0.7~3.5g/LSl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简述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胆红素5.1~17.1μmol/L(0.3~1.1mg/dl),10L清结合胆红素1.7~6.8μmol/L(0.1~0.4mg/dl)。
    [临床意义]
    1)STB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171μmol/L,阻塞性黄疸>171μmol/L。
    2)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