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概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狂犬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100%死亡)、始终未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的传染病。狂犬病又是完全能够预防的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狂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地理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和大洋洲(近年有个别报道)外,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生或流行。当前,全世界约2/3以上国家或地区存在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东南亚、中东、北美、东非、中南美和东欧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西欧人的狂犬病病例却甚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等种种原因,犬、猫等家畜的狂犬病均未得到控制,是人间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有的国家或地区狂犬病流行仍有上升趋势。在我国,狂犬病几乎遍及各省。主要分布在农村,可能与农村养犬密度大、犬的免疫率低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各地区分布情况随地域不同亦有差异。
2.流行季节从季节分布来看,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但一般以温暖季节(7~11月)发病较多。在流行季节较明显的地区,常以春夏之交和夏季相对较多,冬季相对较少。人间狂犬病春末、夏、秋季节发病数相对多可能与犬的发情季节易伤人,人群户外活动多,衣服单薄容易暴露,且暴露后伤势严重有关。
3.人群分布各年龄组的人群均对狂犬病易感,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疫源动物机会的多少有所不同所致。在以犬及某些家畜为狂犬病主要传染源的亚洲和非洲某些国家,本病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年龄特征:青少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大致为2:1。在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美洲和欧洲的某些国家,狂犬病的人群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多的人群多见。不同地区的人群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感染率差别的主要原因与犬免疫密度、暴露后伤口处理以及人们对狂犬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有关。
(二)流行形式绝大多数以散发为主,亦有局部聚集性疫情报告。
(三)影响狂犬病发病的因素
1.疫苗和抗血清的使用被狂犬或者可疑狂犬咬伤以后,如能及时、正确地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再加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一般不会发生狂犬病,免疫失败的比率极低,这是影响狂犬病发病的一个最有力的人为因素。狂犬病暴露者接受治疗性预防注射时,能否做到及时、全程而有效的免疫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2.咬伤的性质狂犬病病毒通常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即使无黏膜损伤,病毒亦可经正常黏膜侵入机体。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抓伤人或舔了皮肤、黏膜后,其唾液污染伤口、黏膜可引起发病。人被狂犬病动物致伤的部位、致伤程度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被疯动物致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比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且潜伏期较短。一般来说,被咬伤四肢者潜伏期较长,多为1~3个月;头面部受伤者潜伏期较短,平均为5周;因角膜移植感染和吸入气溶胶感染者潜伏期更短,多为3周左右;多部位咬伤比单一部位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咬伤严重,伤口深者比浅表损伤容易发病,潜伏期也较短。
3.咬伤的先后顺序发病与否与咬伤先后有明显的关系,即先被咬伤者发病多,病情严重,后被咬伤者发病少或不发病。这也许是由于先咬人时疯动物唾液多,唾液中病毒也多,后来咬人时则唾液较少,因而侵入机体的病毒量也较少的缘故。
4.伤口处理人被可疑动物致伤后,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伤口处理是狂犬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伤口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及时、正确。伤口不进行处理、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不仅可以增加感染患病机会,而且潜伏期可缩短。
5.其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犬和野生动物免疫和管理情况等。
(四)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长可达1年以上,平均约为66.9天,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于30~90天。短于15天,超过一年以上者罕见。
(五)传染源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从全世界来看,最重要的狂犬病疫源动物当数家犬。但是,理论上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包括鸟类都可感染狂犬病毒,并将病毒传染给人。然而,不同的动物传播狂犬病的意义是不同的。我国狂犬病的动物传染源除犬、猫、猪、牛、羊等家畜外,还有鼬獾、鼠、狼、梅花鹿、熊、豹、刺猬、野猪、狐等野生动物。
(六)传播途径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还可通过组织(如角膜)、器官移植手术将狂犬病传播他人,另外,还有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唾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健康人未愈合的伤口而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
(七)易感人群人类对狂犬病普遍易感。
更多“狂犬病概述”相关问题
  • 第1题:

    查报告的概述部分,说法正确的有(  )。

    A.概述部分是整个调查报告的主体
    B.l概述部分应简要说明调查目的
    C.概述部分应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D.概述部分应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
    E.概述部分应写明对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等的原则

    答案:B,C,D,E
    解析: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

  • 第2题: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靶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以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基本特征。久病时可引起多个器官损坏,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2.分类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倾向,多见于青少年,少有肥胖,起病常较急,症状常明显,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指标阳性(ICA、IAA、GAD等),需要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为主,多伴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常有阳性家族史。多见于成年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多肥胖,少有自发酮症倾向,早期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后期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4)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 第3题:

    按照我国《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狂犬病免疫方案要求,应如何对动物进行狂犬病免疫?


    正确答案: (1)对所有犬只实行强制性免疫,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及狂犬病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犬只一定要免疫;
    (2)对其他易感动物可根据当地疫情进行免疫接种;
    (3)对所有的免疫犬只和其他免疫动物要发放统一的免疫证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

  • 第4题:

    下列各项中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量标准正确的是()。

    • A、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0IU/Kg,抗狂犬病血清40IU/Kg
    • B、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抗狂犬病血清40IU/Kg
    • C、狂犬病免疫球蛋白40IU/Kg,抗狂犬病血清20IU/Kg
    •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40IU/Kg,抗狂犬病血清10IU/Kg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量标准()

    • A、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0IU/Kg,抗狂犬病血清40IU/Kg
    • B、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抗狂犬病血清40IU/Kg
    • C、狂犬病免疫球蛋白40IU/Kg,抗狂犬病血清20IU/Kg
    •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40IU/Kg,抗狂犬病血清10IU/Kg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某人被狗咬伤就医时,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请回答下列问题:狂犬病毒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通常不具有致病性,但仍具有抗原性。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后,机体进行体液免疫,产生(),它和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同时产生(),能够预防以后感染狂犬病毒。


    正确答案:抗体;记忆细胞

  • 第7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过()


    正确答案:患病动物咬伤所致

  • 第8题:

    概述


    正确答案: 现代婚纱摄影没有规定的程式,完全靠摄影师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创作。在拍摄过程中,交流、化妆和服装造型、拍摄、选片制作等是比较规范的现代婚纱摄影的基本环节。现代婚纱照也可以走出摄影室,到风景名胜、宫殿教堂、田野湖畔、街头巷尾等各种不同的环境拍摄,背景处理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全虚、半虚、全实等。

  • 第9题:

    问答题
    按照我国《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狂犬病免疫方案要求,应如何对动物进行狂犬病免疫?

    正确答案: (1)对所有犬只实行强制性免疫,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及狂犬病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犬只一定要免疫;
    (2)对其他易感动物可根据当地疫情进行免疫接种;
    (3)对所有的免疫犬只和其他免疫动物要发放统一的免疫证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狂犬病概述

    正确答案: 一、概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狂犬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100%死亡)、始终未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的传染病。狂犬病又是完全能够预防的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狂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地理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和大洋洲(近年有个别报道)外,全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生或流行。当前,全世界约2/3以上国家或地区存在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东南亚、中东、北美、东非、中南美和东欧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西欧人的狂犬病病例却甚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等种种原因,犬、猫等家畜的狂犬病均未得到控制,是人间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有的国家或地区狂犬病流行仍有上升趋势。在我国,狂犬病几乎遍及各省。主要分布在农村,可能与农村养犬密度大、犬的免疫率低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各地区分布情况随地域不同亦有差异。
    2.流行季节从季节分布来看,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但一般以温暖季节(7~11月)发病较多。在流行季节较明显的地区,常以春夏之交和夏季相对较多,冬季相对较少。人间狂犬病春末、夏、秋季节发病数相对多可能与犬的发情季节易伤人,人群户外活动多,衣服单薄容易暴露,且暴露后伤势严重有关。
    3.人群分布各年龄组的人群均对狂犬病易感,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疫源动物机会的多少有所不同所致。在以犬及某些家畜为狂犬病主要传染源的亚洲和非洲某些国家,本病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年龄特征:青少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大致为2:1。在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美洲和欧洲的某些国家,狂犬病的人群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多的人群多见。不同地区的人群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感染率差别的主要原因与犬免疫密度、暴露后伤口处理以及人们对狂犬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有关。
    (二)流行形式绝大多数以散发为主,亦有局部聚集性疫情报告。
    (三)影响狂犬病发病的因素
    1.疫苗和抗血清的使用被狂犬或者可疑狂犬咬伤以后,如能及时、正确地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再加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一般不会发生狂犬病,免疫失败的比率极低,这是影响狂犬病发病的一个最有力的人为因素。狂犬病暴露者接受治疗性预防注射时,能否做到及时、全程而有效的免疫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2.咬伤的性质狂犬病病毒通常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即使无黏膜损伤,病毒亦可经正常黏膜侵入机体。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咬、抓伤人或舔了皮肤、黏膜后,其唾液污染伤口、黏膜可引起发病。人被狂犬病动物致伤的部位、致伤程度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被疯动物致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比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且潜伏期较短。一般来说,被咬伤四肢者潜伏期较长,多为1~3个月;头面部受伤者潜伏期较短,平均为5周;因角膜移植感染和吸入气溶胶感染者潜伏期更短,多为3周左右;多部位咬伤比单一部位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咬伤严重,伤口深者比浅表损伤容易发病,潜伏期也较短。
    3.咬伤的先后顺序发病与否与咬伤先后有明显的关系,即先被咬伤者发病多,病情严重,后被咬伤者发病少或不发病。这也许是由于先咬人时疯动物唾液多,唾液中病毒也多,后来咬人时则唾液较少,因而侵入机体的病毒量也较少的缘故。
    4.伤口处理人被可疑动物致伤后,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伤口处理是狂犬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伤口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及时、正确。伤口不进行处理、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不仅可以增加感染患病机会,而且潜伏期可缩短。
    5.其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犬和野生动物免疫和管理情况等。
    (四)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长可达1年以上,平均约为66.9天,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于30~90天。短于15天,超过一年以上者罕见。
    (五)传染源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从全世界来看,最重要的狂犬病疫源动物当数家犬。但是,理论上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包括鸟类都可感染狂犬病毒,并将病毒传染给人。然而,不同的动物传播狂犬病的意义是不同的。我国狂犬病的动物传染源除犬、猫、猪、牛、羊等家畜外,还有鼬獾、鼠、狼、梅花鹿、熊、豹、刺猬、野猪、狐等野生动物。
    (六)传播途径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还可通过组织(如角膜)、器官移植手术将狂犬病传播他人,另外,还有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唾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健康人未愈合的伤口而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
    (七)易感人群人类对狂犬病普遍易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地区1999年有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狂犬病的患病率

    B

    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C

    狂犬病的标化死亡率

    D

    狂犬病的死亡率

    E

    狂犬病的病死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调查报告概述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概述部分应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

    B

    概述部分是整个调查报告的主体

    C

    概述部分应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D

    概述部分应简要说明调查目的

    E

    概述部分应写明对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等的原则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

  • 第13题:

    下列不是狂犬病传染源的是

    A、狂犬病的犬
    B、狂犬病的猫
    C、狂犬病的狼
    D、狂犬病的狐狸
    E、狂犬病的患者

    答案:E
    解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由病犬传播的狂犬病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野生动物(如狐狸、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一般来说狂犬病的患者不是传染源,因其唾液所含病毒量较少。

  • 第14题:

    关于狂犬病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狗咬了才可能得狂犬病
    • B、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
    • C、只要以前注射过狂犬病疫苗以后就不怕狂犬病毒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概述法概述什么?


    正确答案: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在景点旅游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是“城市概况”,也不是接到旅游者的“车上导游”或“沿途导游”,而是导游人员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景点中的景观而做的一种铺设。一般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座落位置、景物布局、游览路线、休息用餐处、集合登车地点等。

  • 第16题:

    狂犬病再次暴露者应该如何接种狂犬病疫苗?


    正确答案: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 第17题:

    关于狂犬病,下列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

    • A、狂犬病发作后是可以治愈的
    • B、被猫咬伤不可能得狂犬病
    • C、狂犬病可以通过接种狂犬疫苗来预防
    • D、被狗轻度抓伤没有出血可以不接种狂犬病疫苗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有关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狂躁型和麻痹型
    • B、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
    • C、狂犬病只要治疗及时,大多可以治愈
    • D、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为6天
    • E、狂犬病病人大多神志清楚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关于狂犬病病原体错误的说法是()

    • A、狂犬病病原体是狂犬病毒
    • B、狂犬病病原体为脱氧核糖核酸
    • C、狂犬病病原体分为三型:甲、乙、丙型
    • D、狂犬病病原体对紫外线敏感
    • E、狂犬病病原体耐低温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商品标准一般由()部分构成。

    • A、概述
    • B、正文
    • C、补充
    • D、概述、正文、补充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概述法概述什么?

    正确答案: 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在景点旅游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是“城市概况”,也不是接到旅游者的“车上导游”或“沿途导游”,而是导游人员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景点中的景观而做的一种铺设。一般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座落位置、景物布局、游览路线、休息用餐处、集合登车地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靶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以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基本特征。久病时可引起多个器官损坏,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2.分类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倾向,多见于青少年,少有肥胖,起病常较急,症状常明显,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指标阳性(ICA、IAA、GAD等),需要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为主,多伴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常有阳性家族史。多见于成年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多肥胖,少有自发酮症倾向,早期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后期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4)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有关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狂躁型和麻痹型

    B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

    C

    狂犬病只要治疗及时,大多可以治愈

    D

    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为6天

    E

    狂犬病病人大多神志清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狂犬病病原体错误的说法是
    A

    狂犬病病原体是狂犬病毒

    B

    狂犬病病原体为脱氧核糖核酸

    C

    狂犬病病原体分为三型:甲、乙、丙型

    D

    狂犬病病原体对紫外线敏感

    E

    狂犬病病原体耐低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