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牙龈出血概述。”相关问题
  • 第1题: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 多种病因所致的颅底部或脑和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是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外伤、脑实质内或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是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常见病因 有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烟雾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脑血管炎、颅内肿瘤、血液病及抗凝药物等。
    3.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好发于30~60岁;血管畸形所致者多见于青少年。因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破裂血管的大小及发病次数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重者则可突然昏迷并在短期内死亡。典型表现是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过劳、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条件下发病。常见的伴随症状有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或下肢疼痛、畏光等。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盘水肿;约25%患者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也可有脑神经瘫痪、轻偏瘫、感觉障碍、眩晕、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等。少数患者急性期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2~3周后自行消失。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当扩张压迫邻近结构可出现头痛或脑神经瘫痪。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表现常不典型,起病较缓慢,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显著,而意识障碍和脑实质损害症状较重。
    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①再出血:出血后1个月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②脑血管痉挛:可继发脑梗死,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③脑积水:轻者仅有嗜睡、近记忆力受损;重者可出现昏迷或痴呆;④其他:5%~10%患者可发生抽搐。

  • 第2题:

    脑出血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尤其是基底节区,少数原发于脑干和小脑。脑出血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2.常见病因 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血液病、动脉炎、肿瘤细胞浸润、抗凝或溶栓药物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
    3.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发生在没有系统治疗或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中发病。发病时往往有血压明显升高,临床表现轻重差别很大,主要取决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是判断病情的主要指标。
    (1)基底节区出血 这是脑出血最常见类型,占60%~70%,其中壳核出血最多。由于出血侵及内囊而出现一些共同症状,临床上根据常见的症状分为轻、重两种类型。轻型一般出血量较少,患者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出血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亦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征),双眼可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重型多因出血量较多,血肿侵及丘脑或破入脑室。患者发病突然,意识障碍较重,鼾声明显,频繁呕吐,可伴中枢性高热或体温过低,两眼向病灶侧凝视或固定于中央位。如系丘脑出血则两眼常向内或内下方凝视。瞳孔常不等大,一般为出血侧散大,表明有小脑幕疝形成。出血对侧出现偏瘫,平卧时,患侧下肢呈外旋位。肌张力低,可引出病理反射。
    (2)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多发生于一侧半球的齿状核部位,发病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疼痛,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同侧周围性面瘫,颈项强直等。如病情继续加重,颅内压明显升高,昏迷加深,易发生枕骨大孔疝死亡。

  • 第3题:

    患者,女性,36岁,主诉:近半年全口牙龈逐渐肿大,刷牙易出血,有自动出血史。

    如诊断为妊娠期牙龈炎,临床检查最可能的发现是 ( )
    A.牙龈鲜红色,表面呈分叶状,无疼痛
    B.牙龈乳头出现溃疡
    C.牙龈出血、化脓、有恶臭味、
    D.牙龈疼痛、出血、有恶臭味
    E.牙龈出血及牙齿松动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概述


    答案:
    解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能失常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均无器质性病变。分排卵型与无排卵型两类,后者占85%。排卵型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常见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前者是黄体期黄体分泌孕酮不足,使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缩短导致。后者是指黄体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 第5题:

    患者,女性,36岁,主诉:近半年全口牙龈逐渐肿大,刷牙易出血,有自动出血史。如诊断为妊娠期牙龈炎,临床检查最可能的发现是()

    • A、牙龈疼痛、出血、有恶臭味
    • B、牙龈出血、化脓、有恶臭味、
    • C、牙龈出血及牙齿松动
    • D、牙龈鲜红色,表面呈分叶状,无疼痛
    • E、牙龈乳头出现溃疡

    正确答案:D

  • 第6题:

    问答题
    脑出血概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牙龈肥大概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
    2.病原学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为单链、负性RNA病毒,基因RNA分大(L)、中(M)、小(S)
    3个片段,分别编码病毒聚合酶、膜蛋白(G1、G2)及核衣壳蛋白(NP)。G1、G2蛋白上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素抗原,并能诱导中和抗体。NP有很强的抗原性,诱发宿主产生强的免疫反应,且其抗体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汉坦病毒目前至少分为20个以上血清型,我国以Ⅰ、Ⅱ型为主。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对脂溶剂很敏感,易被紫外线灭活,一般消毒剂(碘酒、酒精、福尔马林等)均可将病毒杀灭。56℃30分钟或100℃1分钟可灭活病毒。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已发现有170多种。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其他动物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
    (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和虫媒传播。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①地区性:本病全世界广泛流行,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在我国,除青海与新疆两省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有疫源地;
    ②季节性:全年散发,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流行季节性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
    ③人群分布: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
    4.病理本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性损伤,并可伴有多脏器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肿胀及管壁不规则收缩和扩张,管腔内微血栓形成。脏器如肾脏、心脏和脑垂体等可见水肿、充血、出血、坏死等。后腹膜和纵隔可有胶冻样水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
    2.病原学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为单链、负性RNA病毒,基因RNA分大(L)、中(M)、小(S)3个片段,分别编码病毒聚合酶、膜蛋白(G1、G2)及核衣壳蛋白(NP)。G1、G2蛋白上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素抗原,并能诱导中和抗体。NP有很强的抗原性,诱发宿主产生强的免疫反应,且其抗体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汉坦病毒目前至少分为20个以上血清型,我国以Ⅰ、Ⅱ型为主。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对脂溶剂很敏感,易被紫外线灭活,一般消毒剂(碘酒、酒精、福尔马林等)均可将病毒杀灭。56℃30分钟或100℃1分钟可灭活病毒。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有广泛的动物宿主,已发现有170多种。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其他动物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垂直传播和虫媒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①地区性:本病全世界广泛流行,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美洲病例较少。在我国,除青海与新疆两省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现有疫源地;②季节性:全年散发,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流行季节性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③人群分布: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
    4.病理 本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性损伤,并可伴有多脏器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肿胀及管壁不规则收缩和扩张,管腔内微血栓形成。脏器如肾脏、心脏和脑垂体等可见水肿、充血、出血、坏死等。后腹膜和纵隔可有胶冻样水肿。

  • 第10题:

    牙龈肥大概述


    答案:
    解析:
    牙龈肥大是指牙龈的体积增大,是一种牙龈病常见的症状。其病理改变可分为炎症性和纤维性:①炎症性主要以组织水肿、血管增生、扩张为主,临床可见牙龈深红,极易出血,松软光亮,龈缘变厚,龈乳头球状增大,严重者盖过部分牙冠,但没有附着丧失发生;②纤维性主要以结缔组织增生为生。临床可见牙龈肥大呈实质性,较韧, 颜色可接近正常。牙龈肥大根据其致病因素和病理过程而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 第11题:

    牙龈出血概述


    答案:
    解析: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紧贴在牙颈部,牙龈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用探针探测龈沟时不会出血。
    牙龈出血是牙周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牙周病是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牙龈出血是因为炎症时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渗透压增加。同时炎细胞浸润,继而发生上皮增生、角化,随微生物毒性的增加,还会出现溃疡、坏死。
    牙龈出血有被动出血和主动出血之分。被动出血是当牙龈受到机械刺激(如刷牙、吸吮、咬硬物、食物嵌塞等)时流血,可自行停止;而自动出血是在无任何刺激时即自动流血,无自限性,且出血多。牙龈出血情况复杂,在临床上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并做好鉴别诊断,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从而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不至于采取不妥甚至错误的治疗方法。
    牙龈炎症的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早期轻探即可出现,充血水肿使表皮变薄。
    2.牙龈颜色变鲜红或暗红色。
    3.牙龈外形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
    4.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 第12题:

    女,26岁,主诉:近半年全口牙龈逐渐肿大,刷牙易出血,有自动出血史。若诊断为妊娠期牙龈炎,临床检查最可能的发现是()

    • A、牙龈鲜红色,表面呈分叶状,无疼痛
    • B、牙龈疼痛,出血,有恶臭味
    • C、牙龈出血及牙齿松动
    • D、化脓,恶臭和牙龈疼痛
    • E、牙龈乳头出现溃疡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问答题
    流行性出血热的疾病概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概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牙龈出血概述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