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产褥中暑的发病机制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于产褥期中暑描述不恰当的是

    A、产褥期中暑是一种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性疾病

    B、产褥期中暑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C、产褥期中暑是一种非感染性疾病

    D、产褥感染患者容易产褥中暑

    E、产褥病发生率中可以有产褥期中暑的患者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对于产褥中暑描述不恰当的是

    A.产褥中暑在发病前常有时间较长的先兆症状
    B.容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
    C.是一种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性疾病
    D.可以发生呼吸衰竭
    E.可以发生休克

    答案:A
    解析:
    容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发生

  • 第3题:

    如何预防产褥中暑?


    正确答案:预防产褥中暑:加强对产妇和家属的卫生宣教,破除旧俗,做好防暑通风降温工作;合理饮食,每日摄盐3~4g,补充维生素,增强体质;一旦有中暑先兆,及时处理,及时就医。

  • 第4题:

    产褥中暑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中暑先兆:中暑初期表现为多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心悸、耳鸣、恶心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在38℃以下。轻度中暑:体温逐渐升高达38.5℃以上,全身痱子、少尿、无汗、头痛剧、面色红、胸闷恶心加重、呼吸和脉搏加快。重度中暑:体温可高达40℃以上,有上述症状,并出现嗜睡、谵妄、抽搐或昏迷、血压下降、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可并发肺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第5题:

    多选题
    对于产褥中暑的临床表现描述恰当的是()
    A

    产褥中暑通常发病急骤

    B

    产褥中暑通常发病缓慢

    C

    产褥中暑在发病前常有时间较长的先兆症状

    D

    产褥中暑在发病前常有时间短暂的先兆症状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产褥中暑

    正确答案: 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产褥中暑的发病机制为

    A.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B.散热障碍
    C.产热过多
    D.体内热积蓄过度
    E.外环境高温、高湿所致

    答案:D
    解析:
    产褥中暑的发病机制为体内热蓄积过多

  • 第8题:

    有关产褥期中暑,正确的是()

    • A、通常发病急骤
    • B、高龄产妇易发病
    • C、没有先兆症状
    • D、体温一般在38℃左右
    • E、单独物理降温就可治疗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产褥中暑的抢救措施。


    正确答案:轻度中暑时要宽衣、降低室温、通风,少量多次食清凉淡盐水,服十滴水、仁丹,抹清凉油,也可先输入5%葡萄糖液,口渴缓解、尿量增多后,再输入适量生理盐水。重度中暑需紧急抢救:
    (1)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着,物理降温(已循环衰竭者慎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供氧。
    (2)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中毒,注意补充钾、钠盐,24h输液控制在2000~3000ml。
    (3)抽搐者用地西泮10mg肌注或10%水化氯醛10~20ml保留灌肠。
    (4)脑水肿者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5)心衰者用毛花苷丙0.2~0.4mg缓慢静脉注射。
    (6)呼吸衰竭及时气管插管。
    (7)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8)加强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
    (9)血压低时不可应用氯丙嗪药物降温,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
    (10)高热、深度昏迷抽搐者可用冬眠1号半量:哌替啶50mg、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

  • 第10题:

    对于产褥中暑的临床表现描述恰当的是()

    • A、产褥中暑通常发病急骤
    • B、产褥中暑通常发病缓慢
    • C、产褥中暑在发病前常有时间较长的先兆症状
    • D、产褥中暑在发病前常有时间短暂的先兆症状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D

  • 第11题:

    单选题
    产褥中暑的发病机制为()
    A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B

    散热障碍

    C

    产热过多

    D

    体内热积蓄过度

    E

    外环境高温、高湿所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