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燃气组分中C02CnHmO2CO各用什么吸收液吸收?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相关问题
  • 第1题:

    化学法分析燃气组分时,C02为什么必须放在首位吸收?


    正确答案:1)吸收O2用的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中KOH会与C02起反应。
    2)吸收CnHm用的发烟硫酸中S03气体会带出混入燃气,使以C02为代表的酸性气体总量增加。
    3)吸收舶用的氨性氯化亚铜溶液中含氨水会与C02起反应。
    所以,只有把吸收C02的吸收瓶放在第一位,最先吸收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 第2题:

    在分析燃气组分甲烷和氢气时,爆燃反应中加氧量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加氧爆燃法必须注意,绝对不许将燃气和纯氧气混配接近于化学计量比例,因为按化学计量比例混配气在瞬时爆炸时,升压速率可高达20MPa(0.1MPa为1个大气压),非常不安全。

  • 第3题:

    庆大霉素无紫外吸收,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C组分的相对含量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4题: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的定量基础是什么?测定以下元素时各用什么火焰:Pb、Ca、Mg、Cu、Ti、Al?


    正确答案: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的定量基础是吸光度与试样离子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Pb、Ca、Mg、Cu用空气-乙炔;Ti、Al用氧化氮-乙炔。

  • 第5题:

    什么叫吸收液气比?什么叫最小液气比?


    正确答案: 液气比指吸收剂量与被吸收气体量的比值。当液气比减小时,吸收剂量减小,吸收推动力下降,富吸收油浓度增加,当吸收剂量减小到使富吸收油操作浓度等于平衡浓度时,吸收推动力为零,这时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

  • 第6题:

    按化学反应情况,气体吸收可分为()。

    • A、等压吸收、非等压吸收
    • B、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 C、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 D、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 A、塔顶板
    • B、进料板
    • C、塔底板
    • D、不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各用在何处?


    正确答案: 逻辑地址由两个16位的部分即段基址和偏移量组成,一般在程序中出现的地址都表示为逻辑地址形式;物理地址是一个20位的地址,它是唯一能代表存储空间每个字节单元的地址,一般只出现在地址总线上。
    由于8086/8088CPU中的寄存器只有16位长,所以程序不能直接存放20位的物理地址,而必须借助逻辑地址,即用两个16位的寄存器来表示物理地址。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地址=段基址*16+偏移量;另外,一个物理地址可对应多个逻辑地址。

  • 第9题:

    在制动力调节装置中限压阀和比例阀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各用于何种车型?为什么?


    正确答案: 1)限压阀:
    (1)作用:是当前后促动管路压力Pl和P2由零同步增长到一定值后,即自动将P2限定在该值不变。从而保证前轮先抱死滑移以满足制动稳定性的要求。
    (2)应用:限压阀用于重心高度与轴距的比例较大的轻型汽车。因为这种汽车在制动时,其后轮垂直载荷向前轮转移得较多,其理想的促动压力分配特性曲线中段的斜率较小,与限压阀特性线相近。
    2)比例阀:
    (1)作用:其作用是当前后促动管路压力Pl与P2同步增长到一定值PS后,即自动对Pl的增长加以节制,亦即使P2的增量小于Pl的增量。
    (2)应用:用于中型以上的汽车。因为轴距比值较小的中型以上汽车在制动时前后轮间载荷转移较少,其理想促动管路压力分配特性曲线中段斜率较大。这种汽车如果装用限压阀,虽然可以满足制动时前轮先滑移的要求,但紧急制动后,后轮制动力将远小于后轮附着力,即附着力利用率太低,未能满足制动力尽可能大的要求,但采用比例阀却可以解决此问题。

  • 第10题:

    根据“双膜理论”,下列判断中可以成立的是()

    • A、可吸收组分溶解度小,吸收过程的速率为气膜控制
    • B、可吸收组分亨利系数大,吸收过程的速率为液膜控制
    • C、可吸收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大,吸收过程的速率为气膜控制
    • D、液相黏度低,吸收过程的速率为液膜控制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在吸收过程中,若关键组分在操作条件下的吸收因子A小于设计吸收率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正确答案: 此时,吸收塔无论有多少块理论板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只能达到小于等于A的吸收率。正常操作时,A应大于吸收率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根据正丁烯氧化脱氢流程,回答问题:(6)用什么作为吸收剂来吸收碳四组分,为什么在吸收前需要加压?吸收压力是多少?

    正确答案: 用沸程为60~90℃的石油馏分(C6油)作为吸收剂来吸收C4组分。根据亨利定律,加压有利于吸收,所以采用加压吸收;吸收压力为1.2MP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化学法分析燃气组分时哪些组分采用吸收法?它们的吸收顺序?其中哪些组分可以调换位置?


    正确答案:化学法分析燃气组分,采用吸收法测定的组分有C02CnHm02CO,它们的吸收顺序是C02→CnHm→O2→CO2在这四个组分中,只有q和CnHm在吸收时可以互换位置,而C02只能在第一位,CO在最后位。

  • 第14题:

    用水捕集气体中的有机物过程属于()

    • A、化学吸收
    • B、物理吸收
    • C、多组分吸收
    • D、综合吸收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吸收按有无化学反应分分为()吸收和()吸收;按所吸收组分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有无温度变化分分为()吸收和()吸收。


    正确答案:物理;化学;均温;非均温

  • 第16题:

    混合气体中被液相吸收的组分称为()

    • A、吸收剂
    • B、吸收质
    • C、吸收液
    • D、溶剂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哪些干扰因素?简要说明各用什么措施可抑制上述干扰?


    正确答案: 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如下几种主要干扰:
    A.光谱干扰,指光源谱线不纯及火焰中吸收谱线的干扰。前者主要是由于空
    心阴极灯阴极材料不纯或相邻谱线太靠近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纯化材料或选择其他
    谱线;而后者主要是试样中的杂质元素的吸收引起的,可采用化学分离方法予以消
    除。
    B.物理干扰,主要是由于试样的物理性质及测试中的其它因素引起的,如提
    升量、温度、雾化率等,解决的办法是选择最佳实验条件。
    C.化学干扰,包括低电离电位元素的电离干扰,火焰中难熔化合物形成等,
    解决的办法可选用合适的缓冲剂,释放剂以及稀释剂等。

  • 第18题:

    现今工业化的重整催化剂第一金属组分与第二金属组分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添加第二金属组分?


    正确答案: 铂铼系列的重整催化剂是如今最常用的催化剂。重整催化剂中铂的含量在0.2%~0.3%,铂含量过高会使环烷烃开裂和脱烷基趋势加剧,而铂含量过低则使其对原料中毒物的抵抗能力变差。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随其含铂量的提高而提高。铼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或防止金属组分“凝聚”,提高催化剂的容碳能力和稳定性,延长运转周期,特别适用于固定床反应器。

  • 第19题:

    吸收实验中,塔底液封液面应保持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正确答案: 塔底液封液面应控制在液位计观察管底端到塔底气体进口之间,保证液面可见。如果液面不可见(低于观察管底端)不能确保液封存在,可能造成气体短路而从塔底直接排出;
    如果超过进气管,压差计读数将偏高,压力表指针将跳动,吸收传质单元数计算结果将偏高。

  • 第20题:

    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

    • A、溶质
    • B、惰性组分
    • C、吸收剂
    • D、吸收液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根据正丁烯氧化脱氢流程,回答问题:(6)用什么作为吸收剂来吸收碳四组分,为什么在吸收前需要加压?吸收压力是多少?


    正确答案: 用沸程为60~90℃的石油馏分(C6油)作为吸收剂来吸收C4组分。根据亨利定律,加压有利于吸收,所以采用加压吸收;吸收压力为1.2MPa。

  • 第22题:

    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SO2,采用的吸收剂是什么,吸收反应类型属于哪一种()。

    • A、NaOH溶液、中和反应
    • B、四氯汞钾溶液、络合反应
    • C、水、物理作用
    • D、10﹪乙醇、物理作用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判断题
    吸收中吸收因子小的组分是易于吸收组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